目前分類:酷文章 (44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八分滿幸福學



(作者 / 萬年生、黃玉禎 )

 

生活追得好累,「八分目」找回人生主導權

    外面一片叫苦的聲音,以至於你忘了靜下心來,盤點一下。對生活、物質總是不滿足?從盤點欲望開始,讓「八分目幸福」的新生活運動幫你找回真實的快樂,拿回人生主導權。

 

    八分目的想法,來自日本俗語「腹八分目」(飯吃八分飽)背後隱含的「適切」(fitness)價值觀。

誠實問自己:需求可不可以少一點?

    八分目的概念引人反思:並非一○○%,其實八○%才是最幸福的狀態。深澤補充說,過去「這樣就好」概念,其實與八分目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不過八分目更帶有一點「警世」味道。

    八分目的價值主張在提醒人們思考適可而止、別只一味追求百分百的滿足感,因此所謂「八分目」並非如數學公式計算般,真的比實質數字少兩成,而是由個人主觀感受來自我提問:「可不可以少一點?」

 

永遠都不夠的錯覺,讓人不斷追逐滿足欲求

    喜新厭舊的大腦刺激本身只是一種訊號,神經心理學家發現,多巴胺的釋放不等於體驗了喜歡、滿足、快樂或真正的酬賞,卻會讓人誤以為是「快樂」本身,盲目追求。這種擁有的快樂一過去,只有剩下更多的空虛,「永遠都不夠」的錯覺卻驅動人陷入「想要」、「擁有」的無限迴圈生理層面外,回歸心理層面,人的欲望也有許多層次。


    了解欲望與消費背後生心理機制的運作,接下來,當新的刺激或欲望出現,就可透過實作步驟指南,一步步修煉八分目幸福。

    步驟一,你必須先離開現場。只要能與誘惑保持距離,就比較容易抗拒誘惑,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要求自己等十分鐘。

練習「斷捨離」,打破對「擁有」的執著

    步驟二,回家盤點既有資產與手邊資源,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盤點時,可參考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思維,她主張用「斷捨離」打破「擁有」的想法,消費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時間軸則永遠是現在,只選擇現在需要的物品,其他不需要的就儘管放手。

    步驟三,你必須自我分析該消費情境屬於哪種買手類型,察覺自己究竟為何而買,據此判斷是否真的「欠缺」,或只是為了追求特定的目的。

啟動內在革命吧!深度快樂才有持久幸福感

    步驟四,重新決定你的消費行動。如果確定是自己要的,就儘管消費,否則就該懂得「斷」,才能一次次在實作中練習八分滿幸福,因為唯有清楚區分想要的欲望與真正的滿足,把一時衝動變成理性的抉擇,才能不斷累積快樂與滿足感。

 

八分目幸福主張的,當然是學習快樂的深度。

    一如印度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的名言:「你必須起身,成為自己期待看見的改變!」一旦有新的價值主張,就能啟動一場內在幸福革命,從態度開始改變行為,從此換來新的幸福主張。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停止心碎關係相處模式




作者/黃鼎殷

 

    男性會選擇與其母親有相同糾結之女人做為伴侶;同樣的,女性也會選擇與其父親有相同糾結的男人做為伴侶。

    「心 碎關係」。青少年期之後,男女的戀、愛、性、情、緣、命開始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在設定機制的系統中,我們選擇情人的模式與我們和異性父母 的關係與糾結有關。心碎關係的設定機制與之前的設定機制成一種延續的現象,例如一個男人,他與他的母親有以下的設定機制之牽扯,死亡恐懼、胎中設定、平衡 父母、愚愛替代、不敬自懲,甚至是另一個在後面會說的"親人死亡"有關(這發生在異性父母早亡的情況中),這些設定的機制都會反應在我們與情人的關係之中。

    我們剛才提到:在原生家庭的成長歷程中,我們不斷地吸納父母親對我們的影響,對於我們而言,這世界上第一個男人就是我們的父親,世界上 第一位女人就是母親,我們與異性父母互動的狀況,會決定你日後擇偶或是選擇伴侶的模板,只要認真地想想,你會發現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若是你身為女性,你 與父親之間有某種糾結,你就會找與你有相同糾結的男性當你的情人或伴侶。

    我以前遇過一位女孩子,在很偶然的機會下與她聊天,她提起自己有位 很要好的女性朋友,而這位女性朋友所交往過的男朋友居然都有暴力傾向,她一直覺得很納悶為何總是如此;當她的這位女性朋友結交了第四個男朋友時,她鬆了一 口氣,因為這位男孩子是個風度翩翩、文弱書生型的瘦小大學生。不過幾個月之後,她又再度接到這位女性朋友的電話,對方告訴她:自己又再度被男朋友打成重 傷、正在急診室醫治。她覺得非常納悶?為何這樣的男人會出手打人?後來她與這位女性朋友討論了很多次,她發現這位女性朋友與男朋友吵架時,就會跟她的男朋 友說:「你來打我啊!你就是不敢打我,你不打我就是你不愛我,對不對?你現在明明很生氣,爲什麼不打我?!」原來她的這位女性朋友不斷地引誘她的男人打 她,而追溯其真正原因,是源自這位女性朋友與她父親之間所發生的情境。這位女性朋友小時候經常被父親毆打,父親在打她的時候就會跟她說:「我就是愛你才會 打你!」而這就是「設定」!所以她便以這樣的模板去選擇她的男人,此即是典型的「心碎關係」模式。

    通 常你與你異性父母之間的糾結,就會影響你選擇什麼樣的伴侶。在你的設定尚未解除之前,你所交往的異性一定都會與你的異性父母具有相同的特性,而且下一個男 人絕對不可能會更好!你的下一個男人還是會一樣,因為你吸引來 的異性就是如此。我反觀自己交往過的女人,她們都與我的母親很像:憂鬱、善良、很有愛心,也非常固執,但我在一開始都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等到事後回頭一 看,我也很驚訝自己曾經交往過的竟然都是這樣的女人!這是種無意識的作用,你都來不及想清楚,它就已經發生了!請你回去試著想想自己的伴侶或情人,並且與 自己的異性父母對照,你會發現你與異性父母的糾結,一定會反應在你與伴侶或情人的身上。

    簡單地說:女性以父親為擇偶的模版,童年與父親經歷的設定機制,會一一地在與情人的關係上重演。男性的情形相同,在他的情人上重演與母親所有相關的設定機制。許多的婚姻與情感問題,從這個設定機制下手,很快就解決了。古語:迷則千萬劫,悟則一瞬間。誠然。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尊重跑在了解的前面


 

本文作者/吳若權

 

誰說相愛就一定要有足夠的了解?

誰說了解彼此,就一定幸福?

相對地,誰又能說,

不了解的愛,就一定不幸福?

    相 知、相惜、相守,一直是愛情中美好的境界,甚至是有進階性的幸福層次,很多戀人都以此檢視自己是否愛得夠深入。不過,關於愛的模式,有太多的約定成俗,反 而忽略了個別的差異化,誰說相愛就一定要有足夠的了解呢?誰說了解彼此的愛,就一定幸福?相對地,誰又能說不了解的愛,就一定不幸福?

    蓮兒是學藝術的,還沒畢業之前,她談戀愛的對象都是同行,從各種學派、不同風格、到創意理論……天南地北談不完的話題,那些情人對她的個性和興趣都有足夠的 了解,卻往往因為太知道雙方的一切,像在跟彼此的解剖圖過生活,淋漓盡致地望見對方心靈深處,相處時少了點想像空間,也缺了點包容範圍,常常發生爭吵,還 是不能相守一生。

    最 近蓮兒交往的對象谷楓,是個在科學園區上班的工程師,和她從前的感情對象迥然不同。谷楓對藝術沒有太多研究,謙稱自己是 門外漢,純粹只會欣賞而已。他們約會時,並不談論太多各自的專業領域,跳脫「藝術」與「科技」,其他與民生消費、娛樂八卦、音樂戲劇的話題,都能聊得很開 心。

相處一段時間下來,蓮兒感受到從前不曾體驗的輕鬆有趣。她開始思考這個問題:誰說相戀的兩個人,一定要很了解對方呢?

    每個人都有被了解的渴望;但是,相對地,其實每個人也都很怕被看光光。這是人性微妙的地方。伴侶相處久了,必定會有某種程度的了解,深淺程度卻又因人而異。如果,過度重視彼此了解的程度,而忽略了其他部分的經營,相處還是會有問題。

    與其在「了解」這個方向上著墨太多,不如把「尊重」放在「了解」的前面。因為「尊重」遠比「了解」更為重要。

對一個人的了解,是了解不完的,用盡一生的時間,未必真的了解對方。但是,尊重卻是立竿見影的,只要真心尊重對方,就立刻獲得善意的回應。

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來說,異國戀侶對彼此的語言、文化都陌生,喜歡上對方以後才會開始面對這些差異,即使並不了解某些行為舉止是怎麼一回事,若是懂得尊重彼此,就會相互包容,相處時依然可以幸福愉快。

不可否認地,情人之間的相互了解的確重要,但是卻不是最重要。心靈的溝通,並不只在於了解對方究竟在想什麼、為什麼會這麼想?更重要的是,碰到對方和自己想法不一樣時,還能尊重他的看法,容許他的堅持,不會要求他必須妥協或改變。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搞錯了,孩子並不是一張白紙

 

  本文作者:黃淑文

一直到當了媽媽,陪伴孩子成長,我才從庸碌而盲目的大人世界,漸漸覺醒與回歸。孩子,並非什麼都不懂,也不是空白的海綿。

前陣子,讀了張愛玲的《流言》,裡面有一篇「造人」,發現張愛玲對小孩的觀察,真是一語中的。
她 說,她對小孩總是尊重和恐懼,甚至敬而遠之。倒不是後生可畏,(張愛玲直言,多半許多小孩長大變成大人之後也都是很平凡的,還不如我們這一代也說不定。) 真正讓她可畏可敬的,應該是生為一個孩子 ,天生所擁有的特質和性格,那「從生命的泉源裡分出來的一點新的力量」,是世俗的成人難以想像的巨大。

如同張愛玲所形容: 「小孩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糊塗。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為人。我記得很清楚,小時候怎麼渴望把我所知道的全部吐露出來,把長輩們大大的嚇唬一下。」
「青年的特點是善忘,才過了兒童時代便把兒童心理忘得乾乾淨淨,直到老年,又漸漸和兒童接近起來,中間隔了一個時期,俗障最深,與孩子們完全失去接觸──剛巧這便是生孩子的時候。」
「無怪生孩子的可以生了又生。他們把孩子看做有趣的傻子,可笑又可愛的累贅。他們不覺得孩子的眼睛的可怕──那麼認真的眼睛,像末日審判的時候,
天使的眼睛。」

我 想,任何大人看了張愛玲這段書寫,會突然覺得自己好像被針狠狠螫到似的,帶著隱隱刺痛的警醒,開始檢視自己究竟用什麼眼光看待孩子,甚至回眸探看兒時的自 己。張愛玲說的沒錯,其實我們和她一樣 ,在很小的時候,就擁有一顆「認真的眼睛」看穿大人世界的一切。在那個保守傳統的年代,孩子根本沒有發言權,只能躲在巨大的肩膀背後,瞇著小眼偷偷的凝 望,即使什麼都懂,也不敢隨意的表達自己。但現在的世代,比以往更開放更自由,很多父母只要多開放給孩子一些發言的空間,便會驚訝的發現,「孩子懂得比大 人想像的還要多」。

譬 如兒子小小年紀,竟能精準的剖析我和先生的個性。兒子說:「爸爸生氣時,像封閉型的火爐,悶在心裡燒,每生氣一次, 就多加一根柴,累積到最後說不定會爆炸。媽媽就不一樣了,媽媽是開放型火爐,生一次氣,燒一根柴,燒完就沒事了。」有很多孩子,和兒子一樣,都擁有看穿大 人的本事,有時還因不懂得人情世故,說的針針見血,絲毫沒有留下任何情面,把一旁的大人氣得咬牙切齒,哭笑不得。無怪乎靈性導師塞斯說:「孩子生下來,並不是一塊海綿,空白而準備好吸收知識。他早已吸滿知識。」

因 此,當孩子還只是個小嬰孩時,我就把他當作一個完整的人,去尊重,去對話,從來不對孩子講幼稚的兒語。(譬如:「手指」很漂亮就講很「漂亮」,而不故意講 「手手」很「漂漂」。)想想:如果孩子真如塞斯和宮崎駿所言,是個充滿靈性的小天使。那麼,自以為是的大人們,是不是該從強勢的主導孩子,反轉過來向孩子 學習,和孩子共同成長呢?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溝通是幸福婚姻的鑰匙
(本文作者/林慶昭)

                                                    
                                                                                                                                     

 

 

很多女人在離婚時,總是抱怨:「一天到晚追著孩子跑,磨盡了我的青春,這一段寶貴的時間,我到底做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甚至,他在外面還有別的女人。」丈夫也會吐苦水說:「工作養家並不容易,我不勤奮地賺錢,怎會成功?這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

幾乎所有離婚的夫妻,都免不了發生這種爭執。雖然出發點都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但同時也會產生更多摩擦,加深彼此的誤解。在有些情況中,心理上相互對立的夫婦能安然相處,但社會性的對立卻是另外一回事,也就是社會性差異愈大,婚姻的危機感愈深。

一 個女人,特別是結了婚的女人,既要處理家務,又要照顧孩子,事實上已經忙不過來,還要替丈夫分擔解憂,這顯然是件難事。做為妻子, 如果能不時幫丈夫分擔一些事,儘管事情極小,對丈夫推動工作卻可能有加油與加分的效果。兩個人對彼此的關心,讓雙方在工作與生活都能緊密結合。

法 國文學家杜德,認為結婚會使他的創作力變遲鈍,因而極度嫌惡婚姻。但後來他認識一位女人,使他的心境為之一變。之後,他大部份的傑作,都是和這個女人結婚 後所寫的。因為這個女人有卓越的文學欣賞力,所以他非常重視她的批評。關於這點,杜德的弟弟曾說:「杜德如果不把寫好的東西給妻子看一看,聽她的意見修 正,他是不會再動筆的。」托爾斯泰的不朽名著《戰爭與和平》,他的太太為他這部鉅作親自謄抄原稿七次,如果不是真正深愛丈夫,絕對是做不到的事。

事實上,男人的生活重心,大部份是工作,所以無論丈夫白天所做的是什麼工作,做妻子的都應該關心他的工作,有必要時並給予協助, 不僅會使丈夫成功,而且還會增進生活樂趣。

 

其實,無論雙方再怎麼合得來,在相處過程中難免會生齟齬,所以彼此相互適應與調整的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為了消除和情人、丈夫之間的摩擦,保持良好的和諧關係,最好能遵守幾個原則:

1不要心存猜忌。
2
不要嫉妒和輕視。
3
不要自私自利。
4
不要傲慢和刻薄。
5
要有感謝之心。

溝通與相互適應是夫妻相處的基本之道,如果不能消除彼此的成見,坦誠的把問題說清楚,甚至無法在不受傷害的情形下解決爭端,那麼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婚姻關係。夫婦畢竟是共同體,而妻子和丈夫的目標,無非是想事業能夠順利,生活可以過得愉快。因此,彼此之間如何相處,這對雙方有極大的利害關係。如果能在共同目標下合作無間,這比互相扯後腿或爭鬥,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2012末日後的重生---記境由心轉之初變                                                           
 


                                                                                                                                                                                 海藍2012.12.26         

 

渾身上下沒有顔色,自認爲駕馭不了色彩,黑,藍,灰,是我衣橱和身上的主色調,世界跟心理一樣,灰色的.
眼裏沒有枝繁葉茂的生命力,沒有花兒能量積聚後怒放的伸展。
身邊的任何變化熟視無睹,四季的變化得益于身體的感知還沒麻木,春暖花開,秋收葉落,寒風飄雪,觸碰不到我,
父母眼神的欣賞和愛讓我逃避,不願面對,不想接受,家人的親近若即若離,朋友的不同不能接納,不能給與尊重,生意視自己心情,雖然它一直維持的我的生計,我的房子,我的車,
新裝修的家裏,一桌一椅一電器,一花一畫一瓷器,一床一枕一頂燈,感覺不到愛的流動,家裏的氣場讓我時刻感受的是寂寞是逃離。
等等等,用這樣的人生態度,活在這樣美好的世界裏,愛的能量經過這樣的過濾器凝聚在身邊,我的人生可想而知。

40
年的認知和經驗和封閉和抗拒鑄造的銅墻鐵壁終于慢慢的熔化了,買了一年的SUV是那樣的大氣和穩重,坐在裏面不止開著它到目的地,還能舒舒服服的享受,每一個音符都流淌過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是那樣舒暢的踏實和安全,像守護神一樣風裏雪裏雨裏每天陪著我用愛包圍著我。

庫房外的操場平整而又寬敞,任由開著車在裏面狂野,脚下的地磚傳出了爽朗的笑聲。回家的馬路是那樣的寬敞快捷,綠色的路燈亭亭玉立守護在路旁,柔和的燈光跟隨你照亮回家的路, 小區寧靜于郊外,小小花園整潔乾淨,翠綠的草坪美麗的花草微笑著玩耍的孩子,健身的老人,歡樂的舞蹈隊。

 床 罩上的牡丹花是那樣的漂亮和華麗,畫上的對鳥親昵的在竹子上喃喃蜜語,瀑布帶來的無窮的能量和 愛,流淌在家裏,每一個物件發出來愛的召喚和給予,乾淨的厨房可以在鍋碗瓢盆的交響曲中演奏出如此美味的佳肴,靜坐在沙發或瑜伽墊上,全然忘我的溫馨舒適 踏實,這就是搭在父母這個大樹上的安樂窩嗎?

境由心轉,

外在的追尋轉移到了內在,面臨和看到的所有事情願意對此承擔100%的責任,
不平,不公,不正,抱怨,批判,貼標簽,都是對自己不接納的投射,全然的愛著自己,
朋友的不同,突然是那樣的理解和尊重幷用愛來接納,我們是一體的,
時常的不盡己意是成長中的過程和經歷,全然的用愛接納,
感恩過去的所謂的苦難,和成全我苦難的朋友和情人,利用了你們成就了我的現在,我愛你們,
爲曾經傷害的朋友和家人,深深的向你們鞠躬幷真誠的致歉,我願意爲此承擔所有的責任,幷接受給予我所有的懲罰,用愛接納,
感恩用愛關注著我的老師和親人和朋友,你們不離不弃的愛著我,愛著如是的我。
給予我生命的父親母親,愛著你們如是的樣子,傳承著你們愛著如是的我們姐妹三個,我會把您們的愛傳承出去來對你們最大最好的回報,我愛你們,親愛的爸爸媽媽!
敬愛的祖先們,我尊重你們的命運,用愛接納你們給予我的一切,親愛的哥哥和三個寶貝孩子,全然交托給道照拂著,我愛你們,我會終身做服務于生命,服務于道的事情來紀念你們,回報你們的信任和祝福和支持!


我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質和經歷,一層一層的蛻變,我的心胸一點一點的敞開,慢慢的接納,慢慢的成長,慢慢的從舊的模式中掙脫出來,
捨棄捨棄再捨棄,不會抹殺過去,感恩過去對我的成就,愛著曾經的過去,過去裏的一切,不能帶著你們一起前行,你們待在原來的位置,愛著你們。

做好當下該做的,安于當下的狀態,踏踏實實的一步一個脚印的前進著,每個脚印裏都積滿著愛,我在愛中,愛在我中,一體!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言瑞典學院演講--《講故事的人》

 
 
 
尊敬的瑞典學院各位院士,女士們、先生們:
 
 
  通過電視或網絡,我想在座的各位,對遙遠的高密東北鄉,已經有了或多或少的瞭解。你們也許看到了我的九十歲的老父親,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兒和我的一歲零四個月的外孫子,但是有一個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親,你們永遠無法看到了。我獲獎後,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榮,但我的母親却無法分享了。

  我母親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莊東邊的桃園裏。去年,一條鐵路要從那兒穿過,我們不得不將她的墳墓遷移到距離村子更遠的 地方。掘開墳墓後,我們看到,棺木已經腐朽,母親的骨頭,已經與泥土混爲一體。我們只好象徵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裏。也就是從那一時刻起,我感到,我的母親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訴說,就是對母親的訴說。

  我是我母親最小的孩子。
  我記憶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著家裏唯一的一把熱水壺去公共食堂打開水。因爲饑餓無力,失手將熱水瓶打碎,我嚇得要命,鑽進草叢,一天沒敢出來。傍晚的時候我聽到母親呼喚我的乳名,我從草叢裏鑽出來,以爲會受到打駡,但母親沒有打我也沒有駡我,只是撫摸著我的頭,口中發出長長的嘆息。
  我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著母親去政府的公用地揀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 了,揀麥穗的人紛紛逃跑,我母親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著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我們揀到的麥穗,吹著 口哨揚長而去。我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深我終生難忘。多年之後,當那個看守麥田的人成爲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集市上與我相逢,我 沖上去想找他報仇,母親拉住了我,平靜的對我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同一個人。

  我記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個中秋節的中午,我們家難得的包了一頓餃子,每人只有一碗。正當我們吃餃子時,一個乞討的老人來到了我們家門口,我端起半碗紅薯乾打發他,他卻憤憤不平地說:我是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乾。你們的心是怎麽長的?我氣急敗壞的說:我們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餃子,一人一小碗,連半飽都吃不了!給你紅薯乾就不錯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滾!母親訓斥了我,然後端起她那半碗餃子,倒進了老人碗裏。

  我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跟著母親去賣白菜,有意無意的多算了一位買白菜的老人一毛錢。算完錢我就去了學校。當我放學回家時,看到很少流淚的母親淚流滿面。母親並沒有駡我,只是輕輕的說:兒子,你讓娘丟了臉。

  我十幾歲時,母親患了嚴重的肺病, 饑餓,病 痛,勞累,使我們這個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産生了一種强烈的不祥之兆,以爲母親隨時都會自己尋短見。每當我勞動歸來,一進大門就高喊母 親,聽到她的回應,心中才感到一塊石頭落了地。如果一時聽不到她的回應,我就心驚膽顫,跑到廚房和磨坊裏尋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間也沒有見到母親的身 影,我便坐在了院子裏大哭。這時母親背著一捆柴草從外面走進來。她對我的哭很不滿,但我又不能對她說出我的擔憂。母親看到我的心思,她說孩子你放心,儘管我活著沒有一點樂趣,但只要閻王爺不叫我,我是不會去的。

  我生來相貌醜陋,村子裏很多人當面嘲笑我,學校裏有幾個性格霸蠻的同學甚至爲此打我。我回家痛苦,母親對我說:兒子,你不醜,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醜在哪裏?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醜也能變美。後來我進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後甚至當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親的話,便心平氣和地向他們道歉

  我母親不識字,但對識字的人十分敬重。我們家生活困難,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只要我對她提出買書買文具的要求,她總是會滿足我。她是個勤勞的人,討厭懶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爲看書耽誤了幹活,她從來沒批評過我。

  有一段時間,市集上來了一個說書人。 我偷偷地跑去聽書,忘記了她分配給我的活兒。爲此,母親批評了我,晚上當她就著一盞小油燈爲家人趕制棉衣時,我忍不住把白天從說書人聽來的故事複述給她 聽,起初她有些不耐煩,因爲在她心目中說書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務正業的人,從他們嘴裏冒不出好話來。但我複述的故事漸漸的吸引了她,以後每逢市集日她便不 再給我排活,默許我聽書。爲了報答母親的恩情,也爲了向她炫耀我的記憶力,我會把白天聽到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她聽。

  很快的,我就不滿足複述說書人講的故事了,我在複述的過程中不斷的添油加醋,我會投我母親所好,編造一些情節,有時候甚至改變故事的結局。我的聽衆也不僅僅是我的母親,連我的姐姐,我的嬸嬸,我的奶奶都成爲我的聽衆。我母親在聽完我的故事後,有時會憂心忡忡地,像是對我說,又像是自言自語:兒啊,你長大後會成爲一個什麽人呢?難道要靠耍貧嘴吃飯嗎?

  我理解母親的擔憂,因爲在村子裏,一個貧嘴的孩子,是招人厭煩的,有時候還會給自己和家庭帶來麻煩。我在小說《牛》裏所寫的那個因爲話多被村子裏厭惡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時的影子。我母親經常提醒我少說話,她希望我能做一個沉默寡言、安穩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顯露出極强的說話能力和極大的說話欲望,這無疑是極大的危險,但我說的故事的能力,又帶給了她愉悅,這使他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儘管我有父母親的諄諄教導,但我並沒有改掉我喜歡說話的天性,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對自己的諷刺。

  我小學未畢業即輟學,因爲年幼體弱,幹不了重活,只好到草原上去放牧牛羊。當我牽著牛羊從學校門前路過,看到昔日的同學在校園裏打打鬧鬧,我心中充滿悲凉,深深地體會到一個人,哪怕是一個孩子,離開群體後的痛苦。

  到了草原上,我把牛羊放開,讓它們自己吃草。藍天如海,草地一望無際,周圍看不到一個人影,沒有人的聲音,只有鳥兒在天上鳴叫。我感到很孤獨,很寂寞,心裏空空蕩蕩。有時候,我躺在草地上,望著天上懶洋洋地飄動著的白雲,腦海裏便浮現出許多莫名其妙的幻象。我們那地方流傳著許多狐狸變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著能有一個狐狸變成美女與我來作伴放牛,但她始終沒有出現。但有一次,一隻火紅色的狐狸從我面前的草叢中跳出來時,我被嚇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沒了踪影,我還在那裏顫抖。有時候我會蹲在牛的身旁,看著湛藍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時候我會模仿著鳥兒的叫聲試圖與天上的鳥兒對話,有時候我會對一棵樹訴說心聲。但鳥兒不理我,樹也不理我。許多年後,當我成爲一個小說家,當年的許多幻想,都被我寫進了小說。很多人誇我想像力豐富,有一些文學愛好者,希望我能告訴他們培養想像力的秘訣,對此,我只能報以苦笑。

  就像中國的先賢老子所說的那樣:福兮禍之所伏,福禍福所倚,我童年輟學,飽受饑餓、孤獨、無書可讀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們的前輩作家沈從文那樣,及早地開始閱讀社會人生這本大書。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聽說數人說書,僅僅是這本大書中的一頁。

  輟學之後,我混跡于成人之中,開始了用耳朵閱讀的漫長生涯。二百多年前,我的故鄉曾出了一個講故事的偉大天才——蒲松齡,我們村裏的許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傳人。我在集體勞動的田間地頭,在生産隊的牛棚馬廄,在我爺爺奶奶的熱炕頭上,甚至在搖搖晃晃地進行著的牛車社,聆聽了許許多多神鬼故事,歷史傳奇,逸聞趣事,這些故事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家庭歷史緊密聯繫在一起,使我産生了强烈的現實感。

  我做夢也想不到有朝一日這些東西會成爲我的寫作素材,我當時只是一個迷戀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聽著人們的講述。那時我是一個絕對的有神論者,我相信萬物都有靈性,我見到一棵大樹會肅然起敬。我看到一隻鳥會感到它隨時會變化成人,我遇到一個陌生人,也會懷疑他是一個動物變化而成。每當夜晚我從生産隊的記工房回家時,無邊的恐懼便包圍了我,爲了壯膽,我一邊奔跑一邊大聲歌唱。那時我正處在變聲期,嗓音嘶啞,聲調難聽,我的歌唱,是對我的鄉親們的一種折磨。

  我在故鄉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間離家最遠的是乘火車去了一次青島,還差點迷失在木材廠的巨大木材之間,以至于我母親問我去青島看到了什麽風景時,我沮喪地告訴她:什麽都沒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頭。但也就是這次青島之行,使我産生了想離開故鄉到外邊去看世界的强烈願望。

  19762 月,我應徵入伍,背著我母親賣掉結婚時的首飾幫我購買的四本《中國通史簡編》,走出了高密東北鄉這個既讓我愛又讓我恨的地方,開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時期。我必須承認,如果沒有30 多年來中國社會的巨大發展與進步,如果沒有改革開放,也不會有我這樣一個作家。

   在軍營的枯燥生活中,我迎來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學熱潮,我從一個用耳朵聆聽故事,用嘴巴講述故事的孩子,開始嘗試用筆來講述故事。起初的道路並不 平坦,我那時並沒有意識到我二十多年的農村生活經驗是文學的富礦,那時我以爲文學就是寫好人好事,就是寫英雄模範,所以,儘管也發表了幾篇作品,但文學價 值很低。

  1984年秋,我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我的恩師著名作家徐懷中的啓發指導下,我寫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紅蘿蔔》、《紅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說。在《秋水》這篇小說裏,第一次出現了高密東北鄉這個字眼, 從此,就如同一個四處游蕩的農民有了一片土地,我這樣一個文學的流浪漢,終於有了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場所。我必須承認,在創建我的文學領地高密東北鄉 的過程中,美國的威廉·福克納和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給了我重要啓發。我對他們的閱讀並不認真,但他們開天闢地的豪邁精神激勵了我,使我明白了一個作家必須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方。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謙卑退讓,但在文學創作中,必須頤指氣使,獨斷專行。追隨在這兩位大師身後兩年,即意識到,必須儘快地逃離他們,我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他們是兩座灼熱的火爐,而我是冰塊,如果離他們太近,會被他們蒸發掉。根據我的體會,一個作家之所以會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響,其根本是因爲影響者和被影響者靈魂深處的相似之處。正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所以,儘管我沒有很好地去讀他們的書,但只讀過幾頁,我就明白了他們幹了什麽,也明白了他們是怎樣幹的,隨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該幹什麽和我該怎樣幹。

    我該幹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講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說書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爺爺奶奶、村裏的老人們講故事的方式。坦率地說,講述的時候,我沒有想到誰會是我的聽衆,也 許我的聽衆就是那些如我母親一樣的人,也許我的聽衆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故事,起初就是我的親身經歷,譬如《枯河》中那個遭受痛打的孩子,譬如《透明的紅 蘿蔔》中那個自始至終一言不發的孩子。我的確曾因爲幹過一件錯事而受到過父親的痛打,我也的確曾在橋梁工地上爲鐵匠師傅拉過風箱。當然,個人的經歷無論多 麽奇特也不可能原封不動地寫進小說,小說必須虛構,必須想像。很多朋友說《透明的紅蘿蔔》是我最好的小說,對此我不反駁,也不認同,但我認爲《透明的紅蘿蔔》是我的作品中最有象徵性、最意味深長的一部。那個渾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說的靈魂,儘管在後來的小說裏,我寫了很多的人物,但沒有一個人物,比他更貼近我的靈魂。或者可以說,一個作家所塑造的若干人物中,總有一個領頭的,這個沉默的孩子就是一個領頭的,他一言不發,但却有力地領導著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高密東北鄉這個舞臺上,盡情地表演。
  自己的故事總是有限的,講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須講他人的故事。於是,我的親人們的故事,我的村人們的故事,以及我從老人們口中聽到過的祖先們的故事,就像聽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樣,從我的記憶深處涌出來。他們用期盼的目光看著我,等待著我去寫他們。我的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哥哥、姐姐、姑姑、叔叔、妻子、女兒,都在我的作品裏出現過,還有很多的我們高密東北鄉的鄉親,也都在我的小說裏露過面。當然,我對他們,都進行了文學化的處理,使他們超越了他們自身,成爲文學中的人物。

  我最新的小說《蛙》中,就出現了我姑姑的形象。因爲我獲得諾貝爾獎,許多記者到 她家采訪,起初她還很耐心地回答提問,但很快便不勝其煩,跑到縣城裏她兒子家躲起來了。姑姑確實是我寫《蛙》時的範本,但小說中的姑姑,與現實生活中的姑 姑有著天壤之別。小說中的姑姑專橫跋扈,有時簡直像個女土匪,現實中的姑姑和善開朗,是一個標準的賢妻良母。現實中的姑姑晚年生活幸福美滿,小說中的姑姑 到了晚年却因爲心靈的巨大痛苦患上了失眠症,身披黑袍,像個幽靈一樣在暗夜中游蕩。我感謝姑姑的寬容,她沒有因爲我在小說中把她寫成那樣而生氣;我也十分 敬佩我姑姑的明智,她正確地理解了小說中人物與現實中人物的複雜關係。

  母親去世後,我悲痛萬分,决定寫一部書獻給她。這就是那本《豐乳肥臀》。因爲胸有成竹,因爲情感充盈,僅用了83 天,我便寫出了這部長達50 萬字的小說的初稿。

  在《豐乳肥臀》這本書裏,我肆無忌憚地使用了與我母親的親身經歷有關的素材,但書中的母親情感方面的經歷,則是虛構或取材于高密東北鄉諸多母親的經歷。在這本書的前言上,我寫下了獻給母親在天之靈的話,但這本書,實際上是獻給天下母親的,這是我狂妄的野心,就像我希望把小小的高密東北鄉寫成中國乃至世界的縮影一樣。

  作家的創作過程各有特色,我每本書的構思與靈感觸發也都不盡相同。有的小說起源于夢境,譬如《透明的紅蘿蔔》,有的小說則發端于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件——譬如《天堂蒜薹之歌》。但無論是起源于夢境還是發端于現實,最後都必須和個人的經驗相結合,才有可能變成一部具有鮮明個性的,用無數生動細節塑造出了典型人物的、語言豐富多彩、結構匠心獨運的文學作品。有必要特別提及的是,在《天堂蒜薹之歌》中,我讓一個真正的說書人登場,並書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十分抱歉地使用了這個說書人真實姓名,當然,他在書中的所有行爲都是虛構。在我的寫作中,出現過多次這樣的現象,寫作之初,我使用他們的真實姓名,希望能借此獲得一種親近感,但作品完成之後,我想爲他們改換姓名時却感到已經不可能了,因此也發生過與我小說中人物同名者找到我父親發泄不滿的事情,我父親替我向他們道歉,但同時又開導他們不要當真。我父親說:他在《紅高粱》中,第一句就說我父親這個土匪種,我都不在意你們還在意什麽?

  我在寫作《天堂蒜薹之歌》這類逼近社會現實的小說時,面對著的最大問題,其實不是我敢不敢對社會上的黑暗現象進行批評,而是這燃燒的激情和憤怒會讓政治壓倒文學,使這部小說變成一個社會事件的紀實報告。小說家是社會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但小說家在寫作時,必須站在人的立場上,把所有的人都當做人來寫。只有這樣,文學才能發端事件但超越事件,關心政治但大於政治。

  可能是因爲我經歷過長期的艱難生活,使我對人性有較爲深刻的瞭解。我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麽,也明白真正的悲憫是什麽。我知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難用是非善惡準確定性的朦朧地帶,而這片地帶,正是文學家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只要是準確地、生動地描寫了這個充滿矛盾的朦朧地帶的作品,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並具備了優秀文學的品質。

  喋喋不休地講述自己的作品是令人厭煩的,但我的人生是與我的作品緊密相連的,不講作品,我感到無從下嘴,所以還得請各位原諒。

  在我的早期作品中,我作爲一個現代的說書人,是隱藏在文本背後的,但從《檀香刑》這部小說開始,我終于從後臺跳到了前臺。如果說我早期的作品是自言自語,目無讀者,從這本書開始,我感覺到自己是站在一個廣場上,面對著許多聽衆,繪聲繪色地講述。這是世界小說的傳統,更是中國小說的傳統。我也曾積極地向西方的現代派小說學習,也曾經玩弄過形形色色的叙事花樣,但我最終回歸了傳統。當然,這種回歸,不是一成不變的回歸, 《檀香刑》和之後的小說,是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傳統又借鑒了西方小說技術的混合文本。小說領域的所謂創新,基本上都是這種混合的産物。不僅僅是本國文學傳 統與外國小說技巧的混合,也是小說與其他的藝術門類的混合,就像《檀香刑》是與民間戲曲的混合,就像我早期的一些小說從美術、音樂、甚至雜技中汲取了營養一樣。

  最後,請允許我再講一下我的《生死疲勞》。這個書名來自佛教經典,據我所知,爲翻譯這個書名,各國的翻譯家都很頭痛。我對佛教經典幷沒有深入研究,對佛教的理解自然十分膚淺,之所以以此爲題,是因爲我覺得佛教的許多基本思想,是真正的宇宙意識, 人世中許多紛爭,在佛家的眼裏,是毫無意義的。這樣一種至高眼界下的人世,顯得十分可悲。當然,我沒有把這本書寫成佈道詞,我寫的還是人的命運與人的情 感,人的局限與人的寬容,以及人爲追求幸福、堅持自己的信念所做出的努力與犧牲。小說中那位以一己之身與時代潮流對抗的藍臉,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英 雄。這個人物的原型,是我們鄰村的一位農民,我童年時,經常看到他推著一輛吱吱作響的木輪車,從我家門前的道路上通過。給他拉車的,是一頭瘸腿的毛驢, 爲他牽驢的,是他小脚的妻子。這個奇怪的勞動組合,在當時的集體化社會裏,顯得那麽古怪和不合時宜,在我們這些孩子的眼裏,也把他們看成是逆歷史潮流而動 的小丑,以至於當他們從街上經過時,我們會充滿義憤地朝他們投擲石塊。事過多年,當我拿起筆來寫作時,這個人物,這個畫面,便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知道, 我總有一天會爲他寫一本書,我遲早要把他的故事講給天下人聽,但一直到了2005年,當我在一座廟宇裏看到六道輪迴的壁畫時,才明白了講述這個故事的正確方法。

  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引發了一些爭議。起初,我還以爲大家爭議的對象是我,漸漸的,我感到這個被爭議的對象,是一個與我毫不相關的人。我如同一個看戲人,看著衆人的表演。我看到那個得獎人身上落滿了花朵,也被擲上了石塊、潑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著從花朵和石塊中鑽出來,擦乾淨身上的髒水,坦然地站在一邊,對著衆人說:
  對一個作家來說,最好的說話方式是寫作。我該說的話都寫進了我的作品裏。用嘴說出的話隨風而散,用筆寫出的話永不磨滅。我希望你們能耐心地讀一下我的書,當然,我沒有資格强迫你們讀我的書。即便你們讀了我的書,我也不期望你們能改變對我的看法,世界上還沒有一個作家,能讓所有的讀者都喜歡他。在當今這樣的時代裏,更是如此。
  儘管我什麽都不想說,但在今天這樣的場合我必須說話,那我就簡單地再說幾句。

  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我還是要給你們講故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裏組織我們去參觀一個苦難展覽, 我們在老師的引領下放聲大哭。爲了能讓老師看到我的表現,我捨不得擦去臉上的淚水。我看到有幾位同學悄悄地將唾沫抹到臉上冒充泪水。我還看到在一片真哭假 哭的同學之間,有一位同學,臉上沒有一滴淚,嘴巴裏沒有一點聲音,也沒有用手掩面。他睜著大眼看著我們,眼睛裏流露出驚訝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後,我向老 師報告了這位同學的行爲。爲此,學校給了這位同學一個警告處分。多年之後,當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師懺悔時,老師說,那天來找他說這件事的,有十幾個同學。這位同學十幾年前就已去世,每當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這件事讓我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當衆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爲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我再講一個故事:三十多年前,我還在部隊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辦公室看書,有一位老長官推門進來,看了一眼我對面的位置,自言自語道:噢,沒有人?我隨即站起來,高聲說:難道我不是人嗎?那位老長官被我頂得面紅耳赤,尷尬而退。爲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許久,以爲自己是個英勇的鬥士,但事過多年後,我卻爲此深感內疚。
  請允許我講最後一個故事,這是許多年前我爺爺講給我聽過的:有八個外出打工的泥瓦匠,爲避一場暴風雨,躲進了一座破廟。 外邊的雷聲一陣緊似一陣,一個個的火球,在廟門外滾來滾去,空中似乎還有吱吱的龍叫聲。衆人都膽戰心驚,面如土色。有一個人說:我們八個人中,必定一個人幹過傷天害理的壞事,誰幹過壞事,就自己走出廟接受懲罰吧,免得讓好人受到牽連。自然沒有人願意出去。又有人提議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們就 將自己的草帽往外拋吧,誰的草帽被刮出廟門,就說明誰幹了壞事,那就請他出去接受懲罰。於是大家就將自己的草帽往廟門外拋,七個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廟內, 只有一個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這個人出去受罰,他自然不願出去,衆人便將他抬起來扔出了廟門。故事的結局我估計大家都猜到了——那個人剛被扔出廟門,那座破廟轟然坍塌。

  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
  因爲講故事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我獲獎後發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堅信真理和正義是存在的。

  今後的歲月裏,我將繼續講我的故事。
  謝謝大家!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毀掉孩子的十大問題  

 

 

 
                                                                                             作者:曉泓婕伊
  
    問題孩子層出不窮,家長帶著孩子尋求外援譬如心理諮詢和親子訓練機構的時候總是會喋喋不休:我付出了多少多少,可是孩子却越來越糟!一邊納悶一邊極度地痛 心疾首。那麽爲什麽父母的苦心付出不能得到優良的回報,當真我們的孩子都是白眼狼嗎?如果你是一個充滿困惑的家長,又或者你是一個不希望未來遭遇這種困惑 的 家長,請你和我們一起,撥開這團困惑的迷霧,看到迷霧後面藏著的真相。

  看到這行標題的時候,你一定以爲說的是別的家長吧!其實這裏說的是每一位,每一位家長!中國完形教育著名的親子教練陳鵬宇老師,經過大量案例的積累,探究出父母如何用自以爲是的愛毀掉原本自信快樂的孩子的十條共性問題,你不妨對照一看。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說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爲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給孩子不斷地施壓。在這種情况下,孩子會迎合家長、迎合老師甚至迎合社會評價成爲一個優秀的孩子!這樣的優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優秀是一把雙刃劍!當孩子爲了家長的期許不斷迎合的時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狀態不再自在和流暢!他只能緊緊地抓住他付出了這麽大的代價得 來的優秀!這樣優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彈!隨時會被引爆,不是炸傷別人,就是炸壞自己!有一個統計數字,大學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 被公認是很優秀者。

  2、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負疚,這個時候最需要來自父母愛的陪伴、協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緒支配,只想著:你是我孩子,你 要給我臉上貼金,你要讓我有面子,你不能丟我的臉!然後用你自己奇多的規條和框框來束縛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縛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聽!

  鵬宇老師家的寶貝女兒在有一個假期剛開始的時候天天打游戲,晚上打到12點才睡覺。家裏的媽媽、姨媽和姥姥都沉不住氣了:這天天打電腦,作業不寫怎麽 辦!指責孩子,孩子鼻孔朝天一聲,依然故我。鵬宇老師那次出差回來,正趕上妻子爲此事犯愁。他進了女兒的房間:女兒回頭叫了一聲爸爸。他說:玩 電腦呢,沒事,你玩!然後手放在女兒的頭上,半開玩笑說:爸爸給你傳送一些愛的能量,別耽擱你玩,你繼續玩吧。十幾分鐘後,他鬆開說:好了,不想玩了就早 點休息啊,別累壞了!

  那天晚上,女兒十點半就睡了。

  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在負疚的狀態下仍然可以得到愛,孩子才會有順從以及有自我負責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麽滿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時,無言地陪伴,單純地給予孩子愛的支持更顯得重要!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這是所有家長的通病。鵬宇老師說:當你把比較的枷鎖套給孩子,孩子就永遠無法幸福。他會一點一點從父母那裏學會比較,幷且用比較殺掉自己的自信,讓自己永遠被比較來的痛苦結果所折磨。

  家長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每個孩子都自有一份屬他的優秀之處!不要用比較殺傷孩子的自尊了!
 
  4、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買旅游鞋!你進入前五名我們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長都把這個視爲一種對孩子合理開明的獎懲舉措!殊不知,這帶給孩子潜意識的訊息是:符合爸爸媽媽的標準,才是被愛的。然後孩子會爲了得到父母的愛付出失去自己的代價!

  鵬宇老師對女兒學習從沒什麽要求,甚至戲謔說:不要考前幾名,考前幾名被老師盯上就麻煩了!可是有次女兒考了第三名,心裏還是很高興的。她對爸爸 說:爸爸,今天請我吃肯德基吧!這個爸爸說了:好啊!不過爸爸不是因爲你考第三名才要請你。爸爸愛你,即使你考倒數第一倒數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爸也會 請你的!

  孩子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知道了。你的她心裏怎樣,還用說嗎,幸福著呢!
 
  5、數落孩子的不是

  家長最樂意數落孩子、教導孩子!教導是每個家長都尤其熱衷的一件事情,有人從教導中感受到自己的威嚴,有人從中體會征服的快感。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氣,還是心裏服氣!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數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讓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讓孩子喪失自尊。
 
  6、預言孩子沒出息

  預言孩子沒出息有兩種後果,一是你越說他沒出息,他越沒出息,完全喪失鬥志和學習能力,最終實現你的預言!另一種孩子,你說越說他沒出息,他越要證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輩子活在證明中,失去自我,也喪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讓自己幸福的智慧。

   有一個農村長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個哥哥。從小父母就偏愛哥哥,認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裏很委屈、很不服氣。所以自我砥礪,一定要爭 口氣給父母看 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後來她果然比哥哥成績還好,考上大學,有不錯的工作,成家立業。但是因爲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證明給娘家看,久而久之 令她的丈夫忍無可忍,要和她離婚……
 
  7、代替孩子做選擇

  孩子的心理獨立期有三個階段,分別是3歲、9歲和12歲。小的時候,孩子自己吃飯,父母應關懷而不干涉,不要說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來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麽衣服你也要代爲選擇!還有不聲不響爲孩子報了鋼琴班,都是不智之舉。

  家長總是在用自己的頭腦操控孩子,但是忽視了代替的過程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你剝奪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長,孩子就喪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歡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
  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這樣,我越要怎麽樣!
 
  9、總是擔心孩子

  不認爲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認爲孩子其實可以!所以——你得到不想要的結果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擔心!你擔心孩子早戀,孩子一準早戀;你擔心孩子網癮,孩子一定網癮!

   有個媽媽在孩子還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在經過一間網吧時警告孩子:看見沒,這是網吧,很多孩子一進去就變壞了,你可不能進去!一天又一天,一開始孩 子不明白,但是心裏好奇極了,終于有一天孩子忍不住,要走進這間網吧看看。再後來孩子網癮了!孩子是否自信,取决于父母對待他們的態度。
 
  10、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當孩子對媽媽說:沒事,我一個人在家寫作業,你去忙吧!媽媽一關上門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電腦呢!這樣的反應會讓孩 子覺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歡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毀滅了孩子的自尊。父母總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著成功的方向培養,致力于培養孩子成,而 忽視了孩子要先成人的問題。以至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越來越多。

  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平靜和喜悅的過程,平靜和喜悅的狀態就是愛!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心量拓寬的過程!改變孩子很容易,當你下孩子時,孩子就(改變)”了!

  父母小小的改變,孩子大大的不同。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决定孩子命運的八大問題

 

             

 

                                    作者:曉泓婕伊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父母!樹立做父母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爲孩子建造一個良好的人生平臺,讓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養,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簡單方便,容易操作,適合于每一位孩子家長。

 在孩子的成長中,高分數、好成績幷不代表一切。事實上,一些决定孩子命運的關鍵問題常常被我們忽略,它們才是孩子未來的保障。父母的目光不能只盯在暫時的 成績上,孩子要進行的是一場人生的、持久的接力賽,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只有解决了教育的關鍵問題,才能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才能積蓄競爭力,打好持 久戰!

 身 爲現代父母,您知道現代孩子該怎樣教育嗎?很多父母認爲,家庭教育就是開發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讓孩子從兩三歲開始背唐詩,四五歲學英語,上學後要請家教、 上輔導班,成績一定要名列前茅,將來一定要上名牌大學。似乎只有這樣,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實踐證明,這是對家庭教育的極大誤解,是升學教 育在家庭教育中産生的不良後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建築孩子的人格長城。

在孩子的成長中,高分數、好成績幷不代表一切。事實上,一些决定孩子命運的關鍵問題常常被我們忽略,它們才是孩子未來的保障。

 試想,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對生命的認知(一遇到挫折就産生輕生的念頭 ),沒有夢想的能力(自己將來想做什麽都不知道),不懂得保護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農民拐賣),無法與別人共享(腰纏萬貫却不快樂),那麽,即使這個孩子門門功課考第一,又能怎麽樣?

 當今,最該改變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觀念。那麽,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麽?是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造一個良好的人生平臺,讓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養,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只有父母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轉變,我們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終生受益。

 8個關鍵問題之所以關鍵,是因爲它往往會在緊要關口成爲孩子前進和幸福的羈絆。現在讓我們趕緊來看看吧!

 

第一大關鍵問題:如何讓孩子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

1.接受現實是走向樂觀的第一步。

2.培養樂觀的性格,讓孩子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

3.讓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在焦慮上,就不能發揮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倆,實則大本事

 

第二大關鍵問題: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

1.心胸狹窄只會讓孩子一生痛苦。

2.擁有愛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動力。

3.惡作劇會惹禍,及時引導孩子改正。

4.及時消除孩子的殘忍行爲。

5.懂得感恩,才會成長。

 

第三大關鍵問題:培養孩子直面挫敗的勇氣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視失敗。

2.培養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視。

3.對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難融入社會。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總是責備孩子的失敗,孩子將會變得無能

6.對孩子進行誇獎,但不要過度。

 

第四大關鍵問題: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1.教會孩子一些安全常識,冷靜應對傷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總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處世能力,隨時都會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險。

4.過分地保護,就等于傷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從容面對誘惑。

 

第五大關鍵問題:讓孩子敢于夢想

1.有夢想才有創造。

2.不要訓斥孩子的夢話

3.孩子有夢想時,催促他向夢想邁進一步。

4.拒絕孩子問的爲什麽,就等于剪斷了他思維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興趣。

6.善于創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個奔馳的頭腦。

第六大關鍵問題:隨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技巧

1.懂得社交禮儀的孩子,能够擁有好人緣。

2.孩子善于談吐,最能弓l起別人的興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認錯誤,則錯誤已經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識更重要。

6.懂得傾聽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第七大關鍵問題:教會孩子合理使用錢財

1.孩子越早接觸和學會使用零花錢,長大後就越容易賺到錢。

2.正確處理孩子的壓歲錢。

3.養成儲蓄的習慣,讓孩子終生受益。

4.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

5.糾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第八大關鍵問題: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1.鼓勵孩子主動與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2.長期處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産生自卑感。

3.學會欣賞別人,才會欣賞自己。

4.讓孩子每天發現一個自己的優點。

5.懂得才會有所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不是一種侵占

 
 
    和幾個不算太熟的朋友在機場相遇,因為風雪阻礙了飛行,便有了患難與共的真情,留下聯絡方式,回到台北後,約著聚了一次。30歲的安妮算是最年輕的一位,對 我有最深的好奇。聚餐時,她忍不住問了一個問題:「妳覺得妳還會再與人戀愛嗎?那會是什麼樣的人?」我說,我其實一直在尋找的,便是一個「有自己的心靈世界的人」。
 
 
    安妮問:「意思是,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嗎?」「應該是說,有自己心靈世界的人,有時候不會那麼在乎我,反而會讓我覺得很自在。」我試著說明,卻總覺得沒能完整表達。
 

 
     一直在旁邊沒說話的大紀突然點頭,對我說:「我明白。」他轉頭對安妮說:「我們很習慣以愛為名,要求掌握愛人的每一個生活細節與全部世界,如果不能如願,就會覺得沒有安全感,把自己和對方都弄得很痛苦。」 
 
    安妮有點為難地說:「可是,愛一個人不就是愛他的全部嗎?」大紀笑起來,過了片刻才問安妮:「如果他的全部中,有一部分是渴望保有隱私,妳也能『愛』 嗎?」安妮挺直脊背,看著我又看大紀,她說:「坦誠的愛一個人,幹嘛還要有隱私?」我知道年輕的愛總是大無畏的,聽見這樣的宣言卻令我怵然而驚。
 
 
    大紀後來與我一起走到捷運站,他說前妻對他的世界全面掌控,不許他擁有她不熟的朋友;不接受他赴未邀請她的飯局,她常掛在嘴上的名言是:「夫妻是一體的。」「而我真正的感覺是,我的世界被侵佔了。」大紀疲憊的說。越是被嚴密監控,就越想逃出去透透氣,他們最終只得仳離。
 
 
    哪怕再愛一個人,也要保留彼此的隱私,才能長保愛情。我想,安妮得再經歷多一些情感或年歲,才能明白:愛,就是愛,並不是侵佔。
 
 
 
轉自張曼娟-戒不了甜一書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京答客問 文/林凱聿

 

                                     

                                                                                                              攝影:謝皓之

 

20:修心的路程需要一生吧?需要有磨難吧?我總沒磨難,怎麼辦?

答:是不是要一生不好說,而行者早晚要走上行菩薩道是必然的,而菩薩行是永無止盡的。

    基本上是會有磨難,所以小說《西遊記》中描寫了行者可能會遭遇到的八十一種(內在)磨難。

    其實不必在意有沒有磨難,而是將每天所遭遇到的一切,都將之變成練習《三安住正觀行》的工具或機緣就可以了。 

21:身體不適,在修行中是否是一個障礙?是先調養好身體,再去靜坐,還是兩者同時進行呢?

答:不一定是一個障礙,可以以病為友為師。天天兼練動禪、動功、靜坐、靜功。身體轉強健不難。

    必要的話,輔之以中西醫及健食療法更佳。 

22:新時代思潮理論:您創造您的實相,如果屬實,為什麼崔雅靈修十年,禪七數次,注重飲食、運動、生活及身心靈整合,還是會得罕見的病?

答:靈修十年,不見得代表她有得到上乘之「性命雙修」之正法。她之諸法齊用,是帶著恐懼心(敵對心、取捨心)在運用?還是帶著安祥心(慈悲心)在應用?值得考究。

    化解Cancer,固然是要諸法齊用沒錯。但是內心是在愛癌細胞,還是厭斥癌細胞,需要考究。

    從更深層面說,安住「只是不知」,臣服一切發生更重要。 

23:肯恩.偉伯說:只是一味地打坐,你心里的垃圾不會因此自動消除。你的工作或是親密關係,也不會因此而自動改善。他建議我們採用「整合修煉」,從肉體、情緒、心智、靈魂及靈性層面一起去做,您如何看待「整合修煉」呢?

答:他說得對。參閱之!照做之!    

    法無定法,每個行者的問題點及缺漏點不同,所以需要補強的點不同,需要施用的方法不同。

    每個的人的天賦、根器及歷練不同,所以要下功的重點及法門不同。成長路,需要明師之因材施教、量身訂做與應病予藥。 

24:現在這麼多五花八門的修行課程,可是,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適合哪些課程?您認為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是什麼?如何判定何種方法適合自己的修行?對那些經濟不寬裕,時間不充足的靈修者,您是否有什麼好建議?

答:凡是使您定慧慈愛及輕鬆自在,日日增上的習練,就是適合您的修行。凡是使您業障、妄執及心垢日日損減的習練,就是適合您的修行。

    最值得推薦的修行方法有兩類:一是100%祂力的法門,二是100%自力的法門。

    一定要具體推薦的話,筆者推薦的是「只管打坐」、「大圓滿」或「三安住正觀行」。

    真正的正法習練,通常可以與日常的工作及家務做結合,所以,不存在時間不足的問題。

    而值此網路發達時代,可以從網路上搜讀到許多免費的上乘正法。當然,身心靈成長入門者,跟幾位好老師學練,確實可以節省自行摸索五年、十年以上的光陰。 

25: 很多朋友參加靈修課程,獲得了一些神奇體驗:如拙火升起,與前世對話,甚至有人可以預知未來,與高靈對話,可是發現有些朋友沉迷於這些神奇體驗,包括我自 己曾迷戀出體,在沒修行之前我迷失,而在踏入心靈之旅以後我卻迷茫,修行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在沒有導師指引時,對在家自修的人來說,您有甚麼好的忠告嗎?

答:首先,您是「道器」,很值得重視、關愛與培育。

    關於修行的目的,歸納數句分享之:離一切相,明心見性,返本歸源,無執一切,為所當為,善用萬物,創造和諧人生(社會),及將天堂(淨土)落實於人間。

    為避免身心出偏的最易法,一是天天讀誦金剛經。二是定期與明師通信或寄呈修行週記(日記)批閱。 

26:有些大師悟道與覺醒後,看見了世界實相,帶來靈性提升及轉化。但為什麼他們的生命並沒有因悟道而產生任何改變?工作不斷出錯,與家人朋友相處也不斷出狀況,這是為什麼?為什麼我們極難圓融的處理二元對立問題?

答:一.他們可能不是真正開悟。二.假如將佛陀(的圓滿人格)類比為一百分的話,那麼成道阿羅漢是九十分。而「開悟者」只有六十分左右。以《阿含經》來說,開悟者只斷除「十結」當中的三結而已,所以工作及人際關係繼續出狀況,是很有可能發生的情形。

    古德曰:「悟後真修」,其意涵,就是要續斷剩下的七結使,並圓融世法中,待人、處世的方方面面。 

27:為什麼我很難抗拒集體意識對我的影響?

答:定力、慧力不足。常練「止觀雙運」即是。

    本來「無我」,被影響的應是小我、假我。而「真我、真我」不會被集體意識影響。 

28:小孩子自我感太強,如何幫助孩子靈修?如何平衡榮譽感和自我感?

答:孩子自我感強是正常的。孩子被人類環境污染,陷入昏睡,將來再設法敲醒的歷程,是必然如此走一遭的。

    父母做好身教(譬如做早課/晚課),比教孩子靈修更重要。父母時時以萬物為師為友,就已經在幫助孩子靈修了。

    孩子若喜歡追求榮譽感,就讓他去追求,不必加以干預。因為人類想要自我實現的話,本來就是要多吃「物糧、愛糧、靈糧」。

    但,如果是想要超自我實現及見性開悟的話,其基本條件,是內心不再抓取、執取三糧。 

29:我對有些人的慈悲心總是起不來,怎麼辦?有些人就是不喜歡,自知道不好,但改不了?

答:第一是要練習「收回反投射(Reown the dark shadows)」。第二是要練習密宗「拔苦予樂」之「自他交換法」。三是要練習一行禪師經常宏揚的「廣義緣起觀」---在任何一個物體(一個人)中看見萬事萬物及所有人類。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京答客問 文/林凱聿

                                    

                                                                           

                                                                                                        攝影:謝皓之

 

10:我們的肉眼只能看到一定範圍內的事情,所以有時會後悔,故,吾人要怎樣清晰地做出正確的選擇?

答:開發及強化「正觀力、洞察力、直覺力」即是。凡出自左腦的選擇都很危險。出自雙腦並用之答案較為可靠。故《信心銘》一開頭就說:「至道無難,惟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常人,有必要經常正觀靜心,傾聽內在真實聲音指引來過人生很重要。    

11:如何擴大自己的心量?

答:一是經常讀誦《華嚴經》中的《普賢行願品》及《淨行品》二品。二是經常對十方三世一切眾生運作「拔苦予樂」的「自他交換法」。其操作細節,請參閱筆者之《心海拾貝》一書。 

12:我們經常說要與自性聯結,請問什麼是自性真我

答:自性,通常指的是萬物、萬相的緣頭,又被稱為「真性、真空、佛性、法身佛、如來藏、真我」。與自性聯結之意,就是要體悟到自性,或者感受到自性中的某些內涵(譬如寧靜、喜悅、自在)之意。

    常人所說之我,大半指的是假我。假我是外來物所堆砌而成的,是無常、幻逝的;真我是自有永有的,是常樂我淨的。

    假我(小我、自我)就是已知及歷史,解脫已知,剩下的就是真我。

    假我可以裂解、散失;真我金剛不壞。假我有邊界、範圍;真我無邊廣大。假我是真我的影子幻現或包裝殼。 

13:現在的靈修與上世紀末的氣功修煉(上層修煉,非指養生保健類)之間有甚麼關係?

答:氣功的領域,其實很複雜。有一些氣功,其本質是舊酒裝新瓶,所以與靈修之間有部份重疊的關係。有一份高級氣功,譬如《藏密氣功》,其本身是涵有較重之靈修(禪修)成份於其中的。氣功熱之冷卻及消退是一件令人扼腕之事。

    靈修與高級氣功之宗旨,其共同處是開發及增上生命智慧,探索萬有源頭,及為提高幸福指數,納受高層次幸福人生而效力。 

14:請問您對葛恩卡之十日內觀有何見解?

答:乃是學練「四念住」的諸多系統之一。但是較為著重「觀受如受」。乃是以循環掃描全身每一個細胞的方法來淨業化垢。

    若是習練前先薰陶、建立密宗之「大圓滿見」就更為佳妙。或是讀閱過《奇蹟課程》之正文 ,曉知上主之子「神聖本質」之諸種特點更好。 

15:請問您之「三安住正觀行課程」,與葛恩卡之十日內觀,有何異同?

答:在「三安住」之第二安住中,已包括內觀課程之重點內涵於其中矣。詳見筆者之《找到自己》、《心海拾貝》及《正觀自在》三書。 

16:請談談《奇蹟課程》在修行體系中的地位?奇蹟學員也能開悟嗎?單學奇蹟可以嗎?此課程有何弊病嗎?

答:此課程可以算是介於「智慧瑜珈」及「奉愛瑜珈」之間的東西。奇蹟學員有可能開悟。但是會被古德譏為是「修性不修命,萬劫陰靈難入聖」。

    奇蹟課程將小我的近百種把戲講得很清楚。很有助於行者擺脫小我的操控。當擺脫小我的所有把戲時,行者就開悟了。

    可以單學奇蹟課程。但是也學練「三安住正觀行」更佳。

    練習《奇蹟課程365課》時,等於是有在動念,所以算不上是上上乘的正法,但它確實是人際互動得以雙贏、共贏之珍貴寶典。

    奇蹟行者,輔之以道家之正統養身之道及某些心理治療,都半是有必要的。 

17:如何感知靈性世界的存在?

答:人及很多動物皆有靈性、靈知、直覺及預知力。而人在看著日出日落,看著花開花落,看著嬰孩展顏歡笑時,都會有特別的觸動、悸動及感動,這些都與感知靈性世界有關。

    自古以來,所有的物質世界、能量世界、意識世界及靈性世界,一直並存及交互影響著。 

18:如果選擇靈性的道路,怎樣找到自己獨特的輸出口(與現實連接部份)?靈修與現實生活如何結合?

答:一是隨時隨地,將念念分明及清楚明白的心態,帶進當下身心的實態中。二是以濟世利眾之心來做好自己當下的本位工作。三是經常性地體會「有Doing,沒有Doer」。四是偶而問一下---「正在做的是誰?讓一切當相得以顯現的是什麼(靈能、妙力)?」。 

19:前世與今生有哪些聯繫?有一種說法,前世是今生的根基,今生要回到前世的土壤,因為根基在那裡,是否成立?

答:因為在學術上,尚有許多人不認可前世的說法,所以我們先暫時假定人有前生與來世。

    其實無數代前世中的一切皆已重疊進當前之世,之身心魂靈。所以今世之身心靈學練、淨化、整合、提升,等同於無數前世之學練、淨化、整合、提升。所以回溯不回溯至前世探索,並不是很要緊。如古德所言:「一燈照破千年暗」。

    最要是正觀功深,假我脫落,自我感誕生的次數愈來愈少。否則,不斷地在善、惡道中輪轉就無趣了。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療時遇見的外靈、病氣問題

                                                                              
                                                                                                                       

  

文: Sandra

 一位靈療師在一開始服務的時侯,狀況頻頻是很正常的,養成好習慣,隨時歸零,謙虛學習,簡單生活,你會發現每一個個案都是一位人間菩薩。

    在靈氣與靈學一文裡,我們提及靈氣的本質並非解決靈學問題,勿把工具用錯方向,錯用靈氣除靈。那麼,如果沒有生來靈眼或超強感應力的人,要如何去判斷所來何人?

    在 談這個問題之前,「外靈」的觀念本來就有多種不同的看法,這還是與宗教理念或者東西方文化差異有關。普遍在西方靈氣老師的觀念裡,「外靈」是可以因為宇 宙浩瀚的愛與光而被釋放的,所以根本不需要擔心「外靈」這種事,反正一律送進光中就好。類似的觀念在東方也有,有的靈療師認為從事靈療不涉及因果問題,他 們也無意去干涉個案與外靈之間的糾葛,所謂井水不犯河水,因此在靈療之前會先默禱,請不喜歡靈療能量的虛空界眾生離開,待靈療結束之後再回來,因此也不需 要擔心自己是否受影響的問題。心裡若存有這種負擔,乾脆不要從事靈療師的工作,否則整天疑神疑鬼,漏洞百出,反而會引來更多的負能量。

    接下來是,如果你真的因為靈療個案而使自己大受影響,或者「卡陰」,其原因為何?主要分為以下幾方面來談:

 

體質問題

    我 有幾位朋友及學生都是「敏感性體質」,對於能量體存在的察覺比一般人更為敏銳,也常遭受這些好朋友們的「打擾」。因為感受性細微的緣故,也很容易感知個案 或能量體的苦痛所在。我曾經就這個問題請教能量界的前輩,他認為,人體能量場反應出來的是這個人的身心靈品質,如果身心靈能隨時保持在穩定及平衡的狀態 下,正常來說是八風吹不動的。在某種程度上,能量場出現了漏洞,代表這個人的身心靈品質出現了「缺口」,也就是失衡的狀況,亦即一種「生命功課」尚未完 成。

    這種感覺好像是,A不覺得被開玩笑是種羞辱,但B可能就是那種開不起玩笑的人,因為A可能已經過了這一關,對於這個問題,他有一套自 我平衡的方法,而對B而言,這可能是他一輩子要克服的問題,這裡就是一個漏洞,或者有人稱之為「按鈕」。後來前輩的結論是:這就是為何人對於自我的所行所 言要有自覺,持續不停地自我療癒,直到圓滿(沒有罩門)為止。

 

共業問題

    另 外一個有趣卻正面的看法,曾經我請教另一位專作經絡治療的師父:您整天近距離為人作治療,難道您不怕沾染個案身上的病氣?這位師父告訴我,如果 我被沾惹了病氣,一定是我有什麼地方還沒圓滿,因為共業的緣故,讓我遇到了這個個案,當我治好他的同時,我也療癒了我自己。他完全不認為個案身上的問題是 問題,反正就當它是需要被療癒的部份,盡力為個案抒解肉體及情緒上的苦痛。

    反過來說,如果一位靈療師察覺自己因為靈療個案而大受影響,也許你可以試著思考「共業問題」,該個案觸發了你哪一部份的生命功課?並進一步地思考你要如何去面對、療癒、感恩及放下它。

真的惹惱了對方

    新手靈療師最容易遇見這種情形,也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一開始滿腔熱血要為朋友解決問題,結果在沒搞清楚的狀況「打」過了頭,真的是錯把靈氣當靈學工具在用,結果反被將一軍,能量場被打破一個洞,咳嗽連咳了快一個月才好。

    那麼在進行靈療之前,你該為自己做何種心理建設呢?

    如果你一定有從事靈療工作的重大使命感,首先你得找出自己的所有罩門,好好地療癒它。另外就是你得有好的「保護」或「防護」,所謂保護亦即有某種堅強的個人 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例如信仰光或天使也可以),堅信該信仰會為你帶來完整的保護,使你不受任何外力干擾。此外,靈療之前的基本防護一定要做好,這個基本 防護並不一定是帶了滿身滿手的工具(如果這樣讓你有安全感也可以,但還是身外之物,遲早要放下的),而是指你的身心靈的平衡與穩定狀態,最忌帶著恐懼害怕 及有為的心態來做靈療,也就是注意你的「意念」,帶著純粹療癒的心意來進行靈療,謙虛無懼,不忮不求,讓自己成為單純的宇宙能量通道。

 

    如果你真的白目到碰上了該怎麼辦?還是得分開來看問題。

    首先要判斷你遇上的是「病氣」、「負情緒」、「負意識」,還是真的「外靈」?

    以上沒有一樣會讓靈療師覺得舒服, 通常一位靈療師的好習慣是靈療前後要淨化自己及靈療的空間,保持能量場的舒適感。曾經聽說有其它靈療師作到最 後全身病痛,晚上睡不好,生活失去秩序可言。一問之下,才知道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學習新事物而從早忙到晚,接太多個案,沒時間為自己做淨化,也沒時間為自己 作防護,其結果可想而知。如果你喜歡這樣忙碌也可以,請記得編列一支信賴的「支援部隊」,也就是可以幫忙作淨化靈療的同業朋友,定期報到,記得也請付人家 錢,有去有來,再借不難。

 

    一 般人的身體能量場上多多少少都掛了這些「病氣」、「負情緒」、「負意識」,如果經驗不夠,還真的無法去判斷到 底「掃瞄」到什麼東東。而這些呈現在能量場上的訊息是能量淤積、漏氣、腫脹等。學過靈氣初階的學員們會知道如何處理上述三種能量變異的狀況,如果連續處理 三次,一次十分鐘,皆無法收效,這時侯你就得考慮是否該收手了,尤其是腫脹的狀況,假設腫脹加上粘膩感,建議你馬上收功,不用勉強自己一定要把它清掉。最 好的狀況是回歸靈氣,老老實實地做完全身手位或脈輪平衡,最後針對個案感覺較不舒服的地方加強傳送溫和的靈氣即可。

    至 於外靈的部份,通常 你不去招惹祂們,祂們也不會來反將你一軍。這個宇宙還是有一定的法則存在。我個人曾經遇過不少,也曾經很白目的跟對方大打出手,結果除了和對方結下樑子之 外,沒什麼好驕傲的。可能體質敏感一點的靈療師才能立刻察覺其中的差異,一般人還是以遇見「病氣」、「負情緒」、「負意識」 較多,但也很容易因此而大驚小怪。再次強調,外靈是不會隨意「跟」上,除非你動了某種的意念。有一次我和夥伴在為個案做靈療,我們都發現該個案的臍輪「 住」了一個能量體,後來我試著默禱,表示我們並無惡意,如果這樣的能量讓祂感覺不舒服的話,請祂先退到旁邊去,以便讓我們進行靈療工作,過了一會再去掃瞄 個案的臍輪,那團能量已瞬間消散了。再次說明,靈療師不是除靈師,請謹守靈療師的份際。當然啦!你可以成為靈療師加上除靈師,但這已是不同專業上的學習。

 

    一位靈療師在一開始服務的時侯,狀況頻頻是很正常的,養成好習慣,隨時歸零,謙虛學習,簡單生活,你會發現每一個個案都是一位人間菩薩。別忘了臼井祖師爺的明訓:

 

就在今日,不要擔憂
就在今日,不要生氣
就在今日,心存感激
就在今日,真誠的生活
就在今日,慈悲對待所有生命


    在每一次靈療之前,也請你默唸一次,祝福自己及一切有情。也請相信,所有發生的一切皆不是出於「偶然」,請好好珍惜到來的每一個生命功課,也祝福大家生命圓滿。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家不是放錢的地方,而是放心的地方    

sofatutor-zgq9OXecyqI-unsplash.jpg               


                                         
                       

 

    那天他的心情很好,老總通知他的策劃方案通過了,客戶還要和他簽署下一套產品的策劃協議。

 

    為此老總特意批了男人3天的假期,讓他徹底放鬆一下。 這是男人連續奮戰幾天的成果,他有點喜不自禁,下班後同事嚷著讓他請客,他欣然應允。


    待一幫人吃完飯、K完歌回來,夜已深了。 他飄飄然地回家,進門、開燈、喊女人的名字,不應。 一低頭,就看到了女人放在鞋櫃上的離婚協議書。
 

    男人發了懵,沒想到她會來真的。


    以前他們也鬧,但至多是她嘔氣不肯理他,或者跑回娘家住幾天,過後就自動和好了。


    可這次,女人顯然動了真格的,她已經把自己的東西打包帶走,協議上財產分割得清清楚楚,房子歸他,存款歸她,孩子也由她管,他每月出二萬塊的撫養費…

 

    他記起來,早上出門時,的確和女人拌了幾句嘴。 女人讓他下午去開女兒的家長會,他說太忙,沒時間。

 

    女人就惱了,說:“你一天到晚就是忙忙忙,什時候把我和孩子、把這個家放在心上過?這日子沒法過了,離婚。”

    他說:“不就是一個家長會嗎?誰去不一樣?你別沒事兒找事……”

    是啊,有多大的矛盾呢?他是個事業型的男人,把工作看得比家庭重要。 可那也是為了這個家、為了她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這也有錯嗎?


    可是此刻,男人站在這個清寂空落的家裏,第一次覺得,這個沒有了女人的家,實在稱不上家。 他的成就,因為沒有女人的分享,也變得毫無意義。


    第二天,男人回家去看父母。因為一直忙,他好久沒回去了。 父母看到他,都有些驚訝。父親問:“你那麼忙,怎麼有空回來? ”他說:“公司給了3天假,回來看看。”

 

    母親盯著他的臉研究半天,緊張地問:“沒出什麼事吧?你媳婦兒和孩子怎麼沒回來?工作出差錯了?和媳婦兒吵架了?……”

母親一連串的問題讓他的臉發紅,是回家太少的緣故吧?


    這個本應該他常回來的地方,現在他回來反而顯得不正常了。


    父母很興奮,父親慌忙去買菜,母親留在家裏陪他聊天。 母親拿來花生和核桃讓他吃,剛坐下,電話就響了。

 

    隔得老遠,他就聽見父親的聲音:“忘了跟你說了,給你泡的蜂蜜菊花茶在窗臺上放著,現在喝剛剛好,你趕緊喝啊小心放涼了。”

 

    母親掛了電話,端起茶剛喝了一口,電話又響了,還是父親:“咱家的水費是不是該交了?我忘了拿單子,你把編號告訴我,我順路去交一下。”

    放下電話,母親笑著埋怨:“你爸這人啊,就是事多,出去一趟,能往家裏打十幾個電話。那點兒工資,都給通信事業做貢獻了。”


    正說呢,父親的電話又來了,父親的聲音很興奮:“老太婆,你不是喜歡吃黃花魚嗎?今天菜市場有賣的,我買了3條,回去我親自做你最喜歡吃的清蒸黃花魚……”


    二十多分鐘裏,父親的電話接二連三地響,母親也不厭其煩地接。 與其說母親在陪他聊天,倒不如說是陪父親聊天。


    他終於忍不住抱怨說:“我爸怎麼越來越瑣碎了?其實有些電話根本就沒必要打,回來再說能差多少?” 母親笑著糾正他:“傻孩子,你爸的心思你哪裏能懂?


    他不是瑣碎,而是把心留在家裏,有牽掛有寄託,所以才會一個接一個地打電話。 他怕我跑來跑去接電話會摔跤,還專門把家裏的電話換成了子母機。

 

    你爸他人雖然在外面,卻把心放在了家裏,家裏事無巨細,他都掛念著呢。


    不要以為只要往家裏拿錢就行了,家不是放錢的地方,而是放心的地方,只有把心放在家裏,愛和幸福才會在家中長駐,你明白嗎?”


    他看著母親意味深長的目光,醍醐灌頂一般,剎那間醒悟過來。 他想起自己忙起來時從不曾給家裏打過電話,甚至她打過來的電話也被他匆匆掛斷;


    想起自己陪上司應酬和同事聚餐,家裏的那盞燈一直為他亮到深夜,他卻從不曾想過女人的孤獨和牽掛; 想起孩子都6歲了,多次要求他帶她去動物園、去遊樂場,他的諾言卻遲遲未能兌現……是因為忙,還是因為他從不曾把心放在家裏?


    那天晚上,他去接女人回來。女人猶豫著不肯回,他急急地跟女人解釋:“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了,我以前是忽略了你,忽略了咱的家,我以為只要源源不斷地往家拿錢,就能保證我們的幸福……我差點把愛弄丟了,以後我會把心放在家裏,把家放在心上,你願意跟我回家嗎?”


    女人沒有回答,卻慢慢地走過去,投進他的懷裏,哭了。

 

    是的,家是放心的地方,是盛愛的地方。


    忙,從來都不是理由,心在,愛在,牽掛在,幸福才會繁衍不息。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舉手表決放棄機長?







 

 

     這是一則驚心動魄且無比真實的故事。


    1990526日早上6:10,型號為BAC-1-1的英航5390班機和往常一樣,從伯明翰機場準時起飛,它的目的地是西班牙馬拉加機場。機長是擁有21年飛行駕駛經驗的西蒙,副駕駛員則是剛來5390上班的阿拉史泰爾,除此之外,飛機上還有一名乘務長和3名空姐,以及84名乘客。

    飛機起飛13分鐘後,到達1.3萬米的高空處,機長西蒙將飛機調到自動駕駛狀態,然後起身想去弄杯飲料,可就在他剛站起來的那一剎那,只聽見的一聲,西蒙左側的一塊擋風玻璃猛地一下被炸開了!

    之後,艙內艙外巨大的氣壓差一點將西蒙吸出了機艙外。萬幸的是,在被吸出機艙的過程中,西蒙本能地用一隻腳死死地勾住了駕駛室裡的一把椅子,然後又被隨即趕來的乘務長和兩名空姐死死拽住,這才沒有被完全甩出去。

    擋風玻璃一碎,艙外冰冷刺骨的狂風便以時速390公里朝艙內灌,飛機內的3個警報器都不停地響,並且和空管中心失去了聯繫。 80多名乘客頓時驚慌失措,亂成一團。

    飛機開始快速朝下降落。作為副駕駛,還對BAC-1-1不太熟悉的阿拉史泰爾,只好臨危受命,靠著直覺和以前的經驗將飛機又拉升起來。但危險卻遠沒有就此結束,由於艙內的氣壓失去原有的平衡,如果不能即時阻住炸裂開的進風口,艙內供乘客呼吸的氧氣至多只能維持30分鐘,之後,所有的人都將會因為缺氧而開始陷入昏迷,直到最終窒息而死。但是,機長西蒙還在機艙外,也就是說,如要阻住進風口,就必須要丟掉西蒙。

    看著趴在零下20℃機艙外,已經被凍成毫無生息,彷彿是睡著了的機長,座艙長和空姐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中———他們實在不忍心放手,都希望奇蹟能發生。

    按照英航的規定,飛機在空中遭遇事故時,機組人員有義務犧牲一切來確保乘客的安全,除非乘客不要他們那樣做。因此,丟不丟下機長,只有問問乘客了。

    在座艙長的授權下,另一名空姐走到客艙內,她穩定了自己的情緒,然後說,我們遭遇到了一點小麻煩,生死不明的機長被吊在寒冷的機艙外,丟不丟下他事關我們的生死,請大家考慮後表決,贊同丟掉機長的人請舉手,舉手的人超過半數,我們就將丟下機長

 

    空姐說完後,慌亂的場面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幾秒後,有人迅速而果斷地開始舉手,2個,5個,10個,20……看到這一狀態,空姐努力地控制著自己悲傷的情緒,不讓眼淚流下。她強迫自己數清每個舉手的人,可就在她快要數到過半數的42個時,突然,有一個一直 舉著手的人,把手慢慢放了下來,緊接著,又有一個人把手放了下來,接下來是第三個,第四個……

    最終的結果是,舉手的人竟然為零!看著這突然的轉變,空姐再也忍不住了,眼淚嘩地一下衝了出來。接下來,更好的消息傳來,通過不懈的努力,副駕駛阿拉史泰爾終於和空管中心取得了聯繫,依靠他們的指揮和引領,在發生事故後的22分鐘,飛機成功降落在6公里之外的英國南安普頓機場!機長西蒙也被隨即趕來的救護車接走。

    讓人不敢相信的是,受到巨大撞擊和在極寒中被冰凍了20多分鐘的機長西蒙,居然在醫院裡被救活了過來,而且在3個月後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後來的調查表明,這場事故是由於機械維修師在更換飛機擋風玻璃時,粗心上錯了螺母而引發的。

    更讓人震驚的是,多虧當時沒有丟下機長,因為一旦機長被丟下,他百分百會被捲入機翼上轉動的引擎裡,結果只能是機毀人亡, 誰也救不了!

    84名乘客改變表決結果,既拯救了機長,也在冥冥之中拯救了他們自身。 永遠不要放棄自己,永遠不要放棄別人。


     
在平凡中看到神聖,要祈求。
    在困境中能走向光明,也要靠祈求。
     
祈求諸神慈悲攝受,加持護祐。
     
祈求師長貴人指導提拔,指點迷津。
     
祈求同行善友攜手同心,互相提攜。
     
祈求自己更加智慧,洞澈一切緣起真相。
     
祈求自己更加慈悲,包容寬恕別人。並努力去利益一切眾生。
     
祈求我能學會祈求,並隨時隨地不忘祈求。


    真是令人感動的情操;冥冥之中,人們的善意回應,都能取得不可思議的結果...在我們身邊的事物,不也是如此嗎?只要我們心想好意,除了可讓自己內心充滿善的喜悅,更能讓別人因您的誠懇而改變。
     

    心存善念就會有不同的結局...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文轉載~~ 北京答客問(上)
                                                       /林凱聿
 
 
 
 
                                                                                                                                        照片出處:謝皓之

 

1: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答:其實沒有答案,需要每個人自行去尋找答案或創造答案。不得以而言之,一是為了明心見性,徹悟法源,找到真己。二是創造現階段人生最輝煌的版本。以佛學的語言來說,就是要創造小淨土、中淨土、大淨土。
    佛學的主旨是---無執一切,擅用萬物。創造和諧的社會與人生。將天堂落實於人間。這是菩薩的心態與行為,亦是人生的意義與目的之所在。正如《大學》所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亦如《中庸》所言:「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其意,已點出人生的意義就是:自度度他、自立(自利)立他(利他)、自達達他。  
 
2:人在生之前,死之後,靈魂在哪裡?在靈魂層面,我們和動物、植物有什麼不同?
 
 
答:「靈」與「魂」意義不同。「靈Spirit」是靈性、靈知、靈覺。他無體積,亦無來去可言,而且是永生的。靈負責觀察魂之一切做為及趨向,但他不參與轉世、投胎。
    「魂Soul」是生生世世所有感受Feelings之積累。像是真我的一層底衣。如果真有輪迴一事的話,那麼是魂在輪迴,在受生善道、惡道。
    真我及靈覺,常駐常在,是始終無來無去的。而常人之心理、肉體及魂魄,都是真我的影子而已。  
    就真我及靈性而言,都是無邊廣大,而所有的動物、人類及植物,亦可以說是共用一個「大靈、超靈」。但是意識發展的程度不同,金屬在最低層,人類在中層,成道者在最高層。 


 
3:您對高靈賽斯所言之你創造你的實相一語有何看法?
 
 
答:大體上是對的,但也不完全對。因為是將「心態」創造出來,心態就會創造出來實相。心態包括思想(信念)及感受兩方面。而心態確實是吾人可以選定、認同及創造的。
    但,以佛學而言之,「因緣具足果方現」。而你創造你的實相一語,有忽略了外緣方面的嫌疑。缺少某些外緣時,實相還是造不出來的。
    但,「心態」本身會將所需要的外緣給吸引過來。 
 
4:請問您對新時代New Age體系的看法?
 
 
答:裡頭當然是高師輩出,百家齊放,值得參閱。但,要看New Age裡頭的方方面面,能不能夠助人明心見性或與神合一。若不能的話,則只是一些較為玄妙的方便法門及文字般若而已。
    若只是停留在對於種種高妙文字的解悟,沒有確實、踏實的操作如實正觀或奉愛行的話,恐有落入「花拳秀腿」,練不出真功夫的嫌疑。 
 
5:佛家、道家、靈修、基督等,他們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答:這個問題問的太大。要一學期的《比較宗教學》纔上得完。
    靈修向來可以分為「自力法行門」與「祂力信行門」兩類。也就是印度之「智慧瑜珈」與「奉愛瑜珈」。
    可以道家所言之「性命雙修」一語做解答。有些靈修系統較為偏重於修性(或以修性來了命),有些靈修系統較為偏重於修命(或以修命來了性)。
    有些靈修系統是性命兼重雙修。事實上,真理是性命一如、身心一如、心物一如、修證一如、凡聖一如。所以,匯通百教是可能的。 
 
6:如何能活在當下?
 
 
答:嚴格意義講,各個門派之法門習練,皆有助於提升活在當下的品質。參加《感官復甦課程》、《律動治療課程》、《動態靜心》及《完形治療課程》皆有幫助。   參加冒險性活動及野外求生活動亦有幫助。
    《四念處經》中之「觀身如身,觀息如息,觀受如受,觀心如心,觀法如法」二十字,正是提升活在當下品質之總綱。 
 
7:人為什麼一再地昏睡?其原因是什麼?
 
 
答:開玩笑的說法:人醒後不好玩,因為人類數千年來的施設及制度都失去意義,也找不到玩伴了。而且要無間斷地行菩薩道,太辛勞。
    一再昏睡與受的苦不夠有關;與福緣不夠,遇不見明師指點有關;與未逢正法有關;與過往之業力及習氣牽纏有關。
    第一次的昏睡是祂的把戲之一。一再地昏睡是小我(撒旦)最愛玩的把戲之一。因為小我是絕對抵制醒覺、開悟的。 
 
8:您對四川大地震有什麼感受?
 
 
答:是啟迪我的群體事件之一。正面效應大過於負面傷害。乃天地以負面方式行使其天恩的大功(巧工)之一。亦是2012年年底大事之前奏曲之一。
    大失落帶來巨苦。巨苦可能會促使人往靈性成長或開悟方面邁進一大步。巨苦可能將小我剝落一層或兩層。 
 
9:醒後是什麼樣子?您見過開悟的人嗎?開悟是甚麼狀態?
 
 
答:閣下大概是要問「開悟者/見性者」的定義及特點。一是已斷種種的身見,二是再無疑惑,三是不再遵守無用及無意義之戒規。
    見性者每天「自我感」誕生的次數,只剩下常人的四成左右。他是特別容易安住於絕對客觀的。他是經常處於法喜充滿及輕鬆自在的。常人所特別在意及重視的東西,他可能不在意、不重視。

    第一層的開悟,謂之明心,就是悟明了「我是靈知靈覺」。第二層的開悟,謂之見性,就是「桶底脫落慧眼開」,空性(實相)現前,親見萬物本源。第三層開悟謂之成道,就是斷盡所有的煩惱、惑障、結使及無明。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文轉載~~

單國璽病中感言: 病痛掏空自己  治療虛榮心

 

 

中國時報【呂素麗高雄報導】

七月卅一日,樞機主教單國璽寫下病中感言,以「掏空自己、返老還童、登峰聖山」為題,發表在天主教教友週報。他舉自己三次病中出糗的經驗,讓他原本與一絲不掛地懸在十字上垂死的耶穌,有一段距離的問題徹底解決了!感覺莫大輕鬆感。

 

單主教文中記載,第一次出醜是六月底,因肺部積水住進高雄市聖功醫院,醫生讓他吃一種強烈利尿劑,以便將肺部積水排出,他毫不知情,正在舉行聖祭時藥性發作。

開始他強忍,讀經後褲子已尿溼一半,不得不去洗手間,地板上也撒滿尿水。這是他晉鐸五十七年來,舉行彌撒時第一次發生這樣的糗事,「使我的尊嚴和顏面盡失,在修女和醫護人員面前,真感到無地自容。這是天主治療我虛榮心的開始」。

 

第二次是由高雄轉到台北耕莘醫院後發生。「因為兩天沒有大便,吃一些瀉藥,半夜藥性發作,便叫醒熟睡的男看護攙扶去入廁。剛進入化粧室,還未到馬桶前,糞便不自禁地撒在地板上。」當時男看護不小心踏上一堆糞便,滿腹不高興,一邊用水沖洗,一邊抱怨。

「他將我弄髒的睡衣脫下,讓我赤裸裸地坐在馬桶上,用水沖洗我兩腿上的糞便,同時如同大人訓斥小孩子一樣,教訓我這個九旬老翁:『離馬桶兩三步,你都忍不住!給我添這麼多麻煩!」

 

單國璽寫道:「這時我感覺自己好似剛滿週歲的小孩子,無言以對。他的每句話猶如利刃,將我九十年養成的自尊、維護的榮譽、頭銜、地位、權威、尊嚴等一層層地剝掉了。」

但次日早晨,那位男看護還是畢恭畢敬地照顧他,好似不知夜間那件不愉快的事。「感謝天主利用那位男看護不但治癒了我心靈的宿疾,使我煥然一新,恢復 了兒童的純樸、天真、謙卑,也治療了從小養成的羞怯,絕對不要人看到自己赤身一絲不掛。自從那夜被脫去睡衣沖洗糞便以來,這種羞怯已完全消失。」

 

 

第 三次是兩星期前,他剛住進耶穌會頤福園內。因為腳水腫,早飯後,在不知情下,醫護人員給他吃一種強烈排尿劑,但那一天上午他必須去耕莘醫院接受放 射性治療。一個排尿器具都沒有準備。途中藥性發作,強忍了十分鐘,終於不能再忍下去,便尿溼了半條褲子和輪椅坐墊。到了醫院後要排隊入廁時,又有尿液排 出,褲子更溼。就這樣上了腫瘤科放射台,醫護和技術人員看得很清楚」。

 

「這時的我,連最後一點尊嚴也喪失了。其實九旬病翁一生累積的榮譽、地位、敬愛等,對於牧靈、福傳、拯救人靈、愈顯主榮,雖然有了不少助益,但有 時,至少在下意識裡,讓他自滿,洋洋得意,有時甚至成了他追求的目標。」這些「愈顯主榮」的墊腳石,反而成了他親近「掏空自己」一絲不掛懸在十字架之耶穌的「絆腳石。」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早晨醒來

de3081076a1a2a197bd7733306c1e3d9.jpeg


 

 

網文

每天早晨醒來,我們對自己說︰ 懷抱著利他的態度。

 如果我們擁有這種態度,許多好事將會來臨。

 但是,如果我們帶著忿怒、仇恨或嫉妒醒來, 這些負面的情緒,將迫使我們過著懷疑又不舒服的一天。

 

達賴喇嘛

-------------------------------------------------------------------------------------------

 在盧梭22歲那年的訂婚宴上, 他的未婚妻愛麗爾卻牽著另一個男人的手, 對他說:對不起,我愛上別人了。  呆若木雞的盧梭,在親戚朋友詫異的目光中無地自容。   

 

 這是莫大的羞辱! 經過良久的思索後,盧梭決定離開這個讓他傷心的家鄉,> 開始了流浪生涯,從瑞士到德國, 再到法國……他發誓將來一定要風風光光地重返故地,找回自己丟失的尊嚴。  

 

30年後,盧梭回來了,雖然兩鬢斑白, 但他已經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

 

 有位老朋友問他:你還記得愛麗爾嗎?” “當然記得,她差一點做了我的新娘。盧梭微笑著回答,一臉的輕鬆。  

 這些年來,她一直生活在貧困潦倒之中,   靠親戚的救濟艱難度日。上帝懲罰了她對你的背叛!    

 

 我很難過,上帝不應該懲罰她。   我這裡還有一些錢,請你轉交給她,不要告訴她是我給的,以免她認為我是在羞辱她而拒絕接受。” 

 

你真的對她沒有絲毫怨恨嗎?當年,她可是讓你丟盡了臉啊!   

  如果我提著一袋死老鼠去見你,那一路上聞著臭味的不是你,  而是我。怨恨是一袋死老鼠,最好把它丟得遠遠的.  

 

   如果我怨恨她,那這些年我豈不是一直生活在怨恨之中, 得不到快樂?盧梭從口袋裡拿出一些錢遞給朋友,    說,希望這些錢能幫助她擺脫困境,生活得好一點。  

 

 是啊,怨恨是一袋死老鼠!

 面對怨恨如果我們能坦然相視,寬容一笑,就會找到快樂的源泉。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文轉載~~父母太犧牲,年老變陌生

 

 

照片攝影~謝皓之

 

接到母親病重的電話時,我人在紐約,正在和3歲的兒子玩遊戲。電話是家裡的阿姨打來的,她說母親本不讓她給我打電話,但她知道,母親是想讓我回去看她的。最後阿姨說:「賀賀,阿姨也不希望你有什麼遺憾。」

 

高中畢業後,我就出國留學了。同為大學老師的父母毫不猶豫地為我選擇了這條路,他們認為對我來說這是最好的出路。現在,我成了一名牙醫,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付出的代價是,我幾乎沒有了再跟父母團聚的日子。

 

坐在回國的飛機上,我突然很傷感。我看到機窗裡反射的,是自己早生的華髮。18歲離開家,一晃20年過去,我不再年輕,母親也已經衰老。15個小時的空中航行,我一刻都沒有閉眼,20年的歲月在腦海裡翻騰,我從來沒有如此? Q念與害怕:想念去世時我沒有在身邊的父親,害怕母親這一次也不給我機會。

 

突 然間覺得, 算得上功成名就的我,對父母而言不就是一個符號嗎?我畢業、工作、結婚乃至生子,他們都沒能親眼看見。一切都在電話裡,以過去式的形態向他們告知。好消 息,放大了說給他們聽;壞消息,等到自己不痛了才肯讓他們知道。關山重重,親情成為最遠的水。難道這就是父母送我出國的意義?

 

情雖親,心卻很難接近

下了飛機,我直接搭計程車去醫院。已是深夜,當看到病床上蒼老的母親時,我幾乎認為自己走錯了病房。可是,床頭卡上的名字,還有那依稀可辨的面容明確地告訴我─這就是我的母親。

 

母親也會老嗎?在我的記憶裡,她好像永遠都言語幽默,永遠都喜歡漂亮的衣衫,永遠都願意摟著我的肩膀比個! 兒。那麼多年不在她身邊,我不能看著她慢慢變老,只能在這樣的時刻,讓一夕忽老的她出現在我面前,眼睜睜地目睹歲月的殘酷!

 

母親是因腦溢血入院的。她一直很害怕手術,直到我回來的第二天,她才同意手術。我在手術同意書上簽了字,回頭看她,她的臉上充滿了坦然與信任,彷彿她的兒子回來了,一切就安全了一樣。等在手術室外的時間並不好過,同意書上那些可能發生的危險反覆在我腦海裡出現,揮之不去。

 

謝天謝地,手術很成功,醫生表揚母親:「她的意志力很強。」阿姨說:「還不是因為她! 兒子回來了?咱們千軍萬馬也抵不過她兒子一句話。」術後3個小時,母親醒了。看到我,她笑了。但很快,她用目光求助阿姨,並露出難為情的神色。阿姨說:「賀賀,你出去一下,你媽媽要小便了。」

 

接下來的日子,我覺得儘管我與母親是骨肉至親,卻總有一種陌生與疏離感。我們的話題在簡單的吃喝、要不要翻身以及國內外的生活習慣等非常表面的內容之外,再沒有更私密和親近的了。不是不想說,是我們都找不到要說的情緒和話題。

20年不在一起,情雖親,心卻已經很難接近。

 

我 想照顧她大小便,她說難為情;我喂她吃飯,她覺得不太習慣;我扶她下地走走,但明顯不如阿姨做得讓她感到舒適…看著她與阿姨有說有笑,我的心底有一種悲 涼。我和她,在這個世界上曾經是最親近的─我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我是她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呀。看著病房裡別人的兒女與母親親密無間的樣子,我感到很孤 單。

 

母親的日記

一 天晚上,我回到家,雖然很累,卻睡意全無。隨便翻看母親的書,卻發現了她的日記。母親的日記,在我父親去世之前,裡面寫的都是我;而父親去世之後,字裡行 間全是他。母親曾在獨自一人料理父親後事的諸多繁瑣裡追問:直到此時我才問自己,我生了一個兒子,然後為了他的前途將他送到了國外。不管我多麼需要他,都 只能對他說「我很好,不用掛念」,這樣做,對嗎?

 

母親的日記每一篇都能輕易讓我落淚。我不瞭解她,就像她也不瞭解我一樣,20年幾乎沒有交集的生活讓我們對彼此都很陌生。

 

我 們怎樣才能重新認識彼此?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跟阿姨學做母親喜歡吃的飯菜。果然,吃我做的飯,她很有滿足感。我給她買漂亮的衣服,她看到後很開心,馬上穿 在了病患服裡面。我拿著從小到大與她的合影,讓她講那些過去的事情,她立刻變得滔滔不絕,記憶力驚人─我手上的每一個疤是怎麼弄的,連我高中同學的名字, 她都還記得一些。我們終於可以不必相對枯坐、親而無言了。

 

那天,我下樓買東西,快到門口時,她說:「賀賀,小心車。早點兒回來。」我頭也不回地說:「好。」可是,走下樓時,我發現自己的眼睛已經濕了─停留在母親記憶裡的,還是那個走路常常忘記看車的莽撞少年。相隔20年,我們母子是否還能親如從前?

 

幸福時光

是醫生的話提醒了我。醫生說:「你母親有輕度的腦萎縮,如果任其發展下去,有可能會得帕金森氏症。」我知道,這意味著她的記憶力可能會下降得很快。很多東西,如果我不跟她說,她可能永遠都無法知道了。

 

母親出院後,我決定繼續留下來。那些天,我陪她去買菜、散步,接待來探望她的客人。然後,在屬於我們倆的時間裡,我給她講離開她之後的20年我是怎麼過的。

 

我不知道,我的生命中是否還有比這更幸福的時光─你把你所經歷的一切毫無保留、不加任何修飾地講給另外一個人聽,更重要的是,她對你說的一切深信不疑。開心處她大笑,難過處眼淚也來得猝不及防,就彷彿她一直在那條路上,陪著你經歷。

 

漸漸地,母親變了。我做飯時,她不再說「小心燙到你」,而是說:「真喜歡你做的飯,跟你做的事一樣漂亮。」我外出時,她不再擔心外面的車水馬龍,而是說:「要是可能的話,就盡量早點兒回來。」

這些變化來自瞭解之後的信任。母親由此確信:她的兒子長大了。有一天,母親對我說:「雖然我曾經無數次後悔送你出國,但現在我覺得這個決定並沒有錯。你很獨立、很優秀,更重要的是,你現在過得很好。這就足夠了。」

 

那些日子裡,母親從開心過渡到對我很依賴─前所未有的依賴。我知道,! 這是信任的衍生品,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她老了,這種老去讓我無能為力。

 

回 紐約的前 夕,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看著母親在鏡子前整理妝容,我對她說:「媽,你這麼漂亮,年輕時一定是既讓人愛,又讓一些人嫉妒吧?那些事,你還記得嗎?」她轉 過身來,看了看我,說:「那些愛和恨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兒子現在還誇我漂亮。」我想起了母親那些日記,說:「媽,過去的事我很好奇,你可以把它寫出來 給我看看啊。」母親的眼睛亮了,她說:「你真感興趣?」我點點頭。

 

在答應了我之後,母! 親就開始動筆了。可是,對於70歲高齡的她來說,動筆已經算是體力活兒了。僅寫了一個小時,她的頸椎就發出了強烈的抗議。於是,我給母親買了一台小答錄機,我說:「媽,您口述吧,這樣就不會太累。」

 

很快,我回美國的日子到了。走的那天,母親堅持要送我到樓下。我擔心母親會哭,可她卻對我說:「我之所以要送,是要告訴你,我不會哭。兒子,我從來沒有覺得離你這麼近。」的確,母親沒有哭。可是,進了安檢口後,我卻再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淚水。從18歲那年離家開始,我從來沒有哪一次像此刻這樣失態。對母親,我第一次發現,不管做什麼,都覺得還是不夠,還是來不及。

 

親情密碼

沒 想到,母親居然學會了在網上傳送文件。 每天,她都會把她的錄音發給我,有時是在晚上,有時是在白天。我必須承認,不論多少名著,都比不上母親的錄音那樣令我覺得美好。因為母親所說的一切對於我 來說都是一種喚醒,我還原著她的生活場景,還原著她遭遇每一件事時的表情與心情。

 

每個星期,我都會定時跟母親視訊聊天,只是不再假報平安,我會告訴她醫院裡發生了什麼,紐約的菜價,以及我兒子那令人髮指的小脾氣。

 

我偷偷打過電話給家裡的阿姨,讓她帶母親去醫院做一次復查。阿姨後來打電話告訴我:「醫生說你母親的腦萎縮沒有再惡化,目前看來沒什麼危險。賀賀,你真有辦法。」

 

我讓阿姨幫我把母親的腦部CT寄了過來,我多少看得懂那些圖像。顯影燈下,我覺得自己看見了最美的圖畫。我要珍存它,珍存我與母親之間獨一無二的親情密碼。

 

一切都會離我們而去,我們要努力找到一種方式,把愛留住。就像現在,我與母親雖然相隔萬里,但我們從來沒有如此親近…

 

摘自《37°女人》2012年第4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文轉載~~錢的能量

 

照片攝影~謝皓之

                                                                                                                              

                                                                                                                                   作者:許添盛醫師

 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身心靈的課程,也會有這種創造財富的部份,因為它不把財富當財富,而是財富是一種心靈能量。

之前有場演講講過金錢是「愛的代幣」。

 

薪水與收入,是你自己跟別人衡量你對於這個世界的一種付出,對於世界的一種愛,然後宇宙透過人間的一種機制,給你的一種「愛的代幣」。

所以,不要把錢只是當錢看,錢是一種流動的心靈能量,錢是一種流動的愛。

 

但是錢不能代表愛,錢是「愛」的一種代表,「愛」有很多代表,錢是「愛」的一種最世俗的代表,但是錢不完全等同於愛。當你開始回來看到錢的真面目,你就會覺得,錢既不罪惡,也不俗氣。錢既不現實,也不是如你以為的那麼骯髒。它可能只是一種流動的能量。

當你的愛愈大,你的錢流動的會愈順暢。

 

很 多人沒有用這個角度來看金錢,反而把金錢當作是「恐懼的代幣」,因為你有很多的恐懼,所以你想要有很多的金錢,因為你心中有很多的恐懼,對不安全感的恐 懼,對沒有房子的恐懼,沒有車子的恐懼,讓人家看不起的恐懼,沒有飯吃、沒有面子的恐懼,你就會拼命去賺錢,但是你會賺的很辛苦,最後「錢」可能賺到,可 能沒賺到,可是健康跟快樂一定是賠上了。

 

如 果是這樣,你的錢愈多,你的恐懼也就愈多,這樣子就走偏了,因為你是用恐懼的能量來換成錢的數量,當你的恐懼能量愈多,因為很害怕沒錢於是拼命賺錢,剛開 始相對的你的錢也會愈多,因為恐懼的能量也能換為錢,如此一直持續下去,當恐懼的能量,逐漸換成錢的能量的時候,當有一天,恐懼的能量超過你的自我,超過 你的意識心可以負荷的,那麼就會突然在很短的時間內,事業失敗,家道中落,很多累積起來的錢會一下子不見了,因為它換回恐懼。能量是流動的,能量是相通 的,所以你的錢會再不見,因為你的錢又變回恐懼的能量。它變來變去。要嘛你的錢可能還在,但是你生病了,所有的錢又變回去生病的能量,生病的能量是恐懼的 能量,是種可能會死亡的能量。

 

所 以,你要問你自己,你用來轉換成錢的能量,是你對自己的愛,對家人的愛,對孩子的愛,對這個世界的愛,還是你對生命的恐懼,你對自己日子過不下去的恐懼, 對於孩子將來沒有前途的恐懼,對於這個家,將來沒有錢怎麼辦的恐懼,將來沒有錢給你的父母的恐懼,所換來金錢,你的錢現在換會去就會等於什麼?

 

是等於更大的安全感,更大的愛的能量的流動,還是,你的錢換回去是恐懼?

因為,能量是守恆的。錢跟愛兩者是正向的,兩者會正向增值。因為你的錢是等同於心中有多少的富足,你的心中愈富足,錢會愈多,錢愈多愈富足,愈富足錢會愈多。對自己更好。對家人更好。對這個世界更有幫助。何樂而不為?

 

台 灣過去經濟不錯,但是這幾年的經濟往下走,因為當初的經濟奇蹟,不是用愛代換過來的,而是窮怕了,我們是用窮怕了的心情,想要有面子怕被別人看不起,我要 當有錢人,因為我的虛榮也好,我的恐懼,我的匱乏跟空虛,所以我累積很多錢,經濟有沒有崩匱?有,因為不是用愛的能量建構起來的,而是用心靈的空虛、自卑 的能量、空虛的能量。

能量是守恆的,怎麼來怎麼去,如果你的錢是從空虛、從自卑、從匱乏、從怕人家看不起,所以拼命想要有錢,如果是不安全感它會回到不安全感,因為它怎麼來怎麼去。

 

如果你的錢是反應出你的自在、喜悅、你對家人的愛、對週遭人的愛、那它也會返回到愛。

 

讓你寬擴的能量起來,讓你心裡的愛、安全感與自在,心中起了多少的富足,就會有多成長與自在。跟你的心念與心靈的能量有關係。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