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酷文章 (4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人性最大的善良,是“換位思考”

mimi-thian-t1bz9XpJ2-Y-unsplash.jpg

文來源:菩提心然

1

換位思考,是一種理解

一頭豬、一隻綿羊和一頭奶牛,被牧人關在同一個畜欄裡。

有一天,牧人將豬從畜欄裡捉了出去,只聽豬大聲號叫,強烈地反抗。

綿羊和奶牛討厭它的嚎叫,於是抱怨道:我們經常被牧人捉去,都沒像你這樣大呼小叫的。

豬聽了回應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分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都只能看到自己面臨的處境。

人的傲慢就在於,我們總以為我們看到的世界,是所有人都在面臨的處境。

 

電影《少年的你》上映,有人吐槽:哪有這麼多的校園暴力,不過是博人眼球罷了。

你沒經歷過,不代表事情不存在。

不要因為自己生活在陽光裡,就忘記黑暗。

不要因為自己幸福,就無視別人的苦難。

這樣的傲慢,很容易衍生出暴力和冷漠。

面對不同處境的人,儘量換位思考,嘗試去瞭解別人,關心別人。

如果不能感同身受,不要惡言相向,請保持最起碼的善良。

 

2

換位思考,是一種溫暖

一次父親去商店,走在前面的年輕女士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他進去後才鬆手。

父親向她道謝,女士說:我爸爸和您的年紀差不多,我只是希望他這種時候,也有人為他開門。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彼此連接,是最緊密的共同體。

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左手去傷右手,我們是同一棵樹上的葉和果。

克魯泡特金在《互助論》中說:只有互助性強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對人類而言,換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

戰國趙盾看到路上一個快餓死的人,心中不忍,把自己的乾糧送給他。

後來晉靈公要殺趙盾,這個人拼了性命救下他。

韓信餓著肚子城下釣魚,河下漂母看他可憐,請他吃飯。

後來韓信裂土封王,以千金回饋她。

生命是一種回聲,你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就會收到什麼聲音。

付出善良,也會收穫善意。

溫暖別人,也會收穫溫暖。

別人有急難,你幫一把,將來你落難,別人才會伸出援手。

換位思考,懂得去體諒他人的不易,適當去幫助別人,幫他們擺脫困境。

每個人都是一道光,願你也能心懷悲憫,體恤人情,溫暖寒冷的夜,照亮人間的路。

3

換位思考,是一種智慧

妻子正在廚房炒菜。

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

趕快把魚翻過來、油放太多了!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不用你指手畫腳的。

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人和人之間的所有矛盾和衝突都來自於不理解。

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彼此只覺得對方是在冒犯自己。

每個人各執一詞,強調自己的理由,只能讓矛盾越來越深。

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對方。

只有這樣,看問題才不會走極端,才不至於苛求別人。

將心比心,有了這份理解,才有了互相體諒的基礎。

在一輛火車上,有個醉漢喝得醉醺醺地衝撞了乘客,女孩問媽媽,他是壞人嗎?

媽媽說了一句:不,他只是不開心。

這位媽媽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也曾經在挫折困苦的時刻,脾氣暴躁,傷害過身邊的人。

所以,她才不會和這個醉漢計較,因為她知道,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刻。

換位思考是融洽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最佳潤滑劑。

如果每個人都能多一點理解,那麼爭吵和矛盾就會少很多。

寬容來自理解,理解來自換位思考。

假如我們能換一個角度,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世界一定大不一樣。

 

《論語》裡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馬太福音》裡講:你想要別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待別人。

換位思考,是人類的共同準則。

凡事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一想,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世間最高級的善良。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徽因人生最後一哩路

0107梁思成與林徽因合影@1200x1200.jpg

 

文:陳文茜

她不只是人間四月天中的美人 站在古建築物上的她不是漂亮而是更有魅力!

你會如何優雅地度過自己的至暗時刻?

時代就是這樣的,所有人都要被捲入其中。

林徽因是1930年代,中國最著名的才女及美女。這些太容易吸引人的目光,反而膚淺地詮釋了林徽因的角色。

尤其她的愛情,她在情感中解放性的思索。

五四運動之後的中國,既摩登又傳統。革命,把一堆皇權、女人綁小腳、指腹為婚,給一大串地都丟入灰燼。

但自由戀愛要多「自由」?

體制下無辜的元配,不是綁小腳的鞋,她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為你侍候父母,生兒育女⋯⋯她是孩子的媽⋯⋯

於是從傳統撞擊走向自由意志的北平知識份子,開始了私我世界的思索。

在一堆男人中,有個美麗動人的女孩,參與其間,至今仍為傳說。

她的名字妳很容易猜到:林徽因。

但中老年後的她呢?

尤其罹患肺結核,完全不再是美人的林徽因,很少人談及,也很少照片披露。

我們熟悉的都是眼睛大大的,如仙女下凡般,約莫廿歲的她。

她不只是浪漫主義者,也是一個民族主義份子。很早她即許下願望,要讓世界看到中國傑出的古建築。

丟下那個時代優渥的生活,她和梁思成騎著毛驢,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往往行走之路是爛泥潭,夜晚睡的是行軍床。

身體健康尚可時,她步行三百里為了尋找一個古寺,住在髒亂車馬店與跳蚤同床共枕,

據說她可以忍受成百上千的臭蟲爬上佛光寺,繪圖前,親自先清理古文物上蝙蝠的死屍。

她曾經如此形容外界看來苦不堪言的保護古建築之旅:睡在佛像下。醒來能看到一望無際的鄉村景象,寧靜的像宋代的山水畫。

日本人入侵中國之後,林徽因正像那一代的中國人,不斷地在自己的國土上逃難。

林徽因梁思成一家從北京流亡到長沙,又從長沙流亡到雲南,一路拖著她瘦弱的身體。

流亡路上車壞了只能露宿街頭,她會這樣想:「這個小山村該不會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禮物吧。」

她曾經是個富家女,此時此刻她的妙語呈現了兩段截然不同的處境:窮到揭不開鍋的時候,那就「把這派克筆清燉了吧,把這塊金錶拿來紅燒。」

好像不知民間疾苦,但更真實的呈現她生活狀況的急轉直下,無以為繼。

她最後到了大後方。

在西南聯大教課,她一直持續著自己「振興中國古建築」的夢,這時她已經是一個又瘦弱、又憔悴,兩頰塌陷的中年婦女。

仙氣不見了,代之於她生命的是當時的不治之症。

她是一個肺結核的病人。

每次上課,她仍得來回翻過至少四個山坡。那股「傳承中國建築」的熱情,使她「忘記」自己是一個病人。

51歲走的,在完全病倒之前回到北京。學生們回憶她回到北京之前,不放棄傳遞中國古建築之美,她請學生們到病床前聽課。 

兒子梁從誡回憶母親時,如此敍事:

對於我來說,她是一個面容清癯、削瘦的病人,一個忘我的學者,一個用對成年人的平等友誼來代替對孩子的撫愛(有時卻是脾氣急躁)的母親。

30年代那位女詩人當然是有過的。

可惜我並不認識,不記得。

那個時代的母親,我只可能在後來逐步有所瞭解。當年的生活和往事,她在我和姐姐再冰長大後曾經同我們談起過,但也不常講。母親的後半生,雖然飽受病痛折磨,但在精神和事業上,她總有新的追求,極少以傷感的情緒單純地緬懷過去。至今仍被一些文章提到的半個多世紀前的某些文壇舊事,我沒有資格評論。

但我有責任把母親當年親口講過的,和我自己直接瞭解的一些情況告訴關心這段文學史的人們。或許它們會比那些傳聞和臆測更有意義。

⋯⋯

林徽因的追夢之路,自年輕時已如此,這支撐著她走至最後一口氣。

1927年,父親獲賓州大學建築系碩士學立,母親獲美術學院學士學位。此後,他們曾一道在一位著名的美國建築師的事務所工作過一段。

不久,父親轉入哈佛大學研究美術史。母親則到耶魯大學戲劇學院隨貝克教授學舞台美術。

據說,她是中國第一位在國外學習舞台美術的學生,可惜她後來只把這作為業餘愛好,沒有正式從事過舞台美術活動。

母親始終是一個戲劇愛好者。1924年,當印度著名詩翁泰戈爾應祖父和外祖父之邀到中國訪問時,母親就曾用英語串演過泰翁名作《齊德拉》;30年代,她也曾寫過獨幕和多幕話劇。」(梁從誡)

徐志摩那首著名的小詩《偶然》是寫給林徽因的。

另一首《你去》,徐志摩也是為她而寫的,那是徐志摩遇難前不久的詩。

你去,我也走,我們在此分手;

你上哪一條大路,你放心走,

你看那街燈一直亮到天邊,

你只消跟從這光明的直線!

你先走,我站在此地望著你,

放輕些腳步,別教灰土揚起,

我要認清你的遠去的身影,

直到距離使我認你不分明,

再不然我就叫響你的名字,

不斷的提醒你有我在這裏

為消解荒街與深晚的荒涼,

目送你歸去……

不,我自有主張,

你不必為我憂慮;你走大路,

我進這條小巷,你看那棵樹,

高抵著天,我走到那邊轉彎,

再過去是一片荒野的凌亂:

有深潭,有淺窪,半亮著止水,

在夜芒中像是紛披的眼淚;

有石塊,有鈎刺脛踝的蔓草,

在期待過路人疏神時絆倒!

但你不必焦心,我有的是膽,

兇險的途程不能使我心寒。

等你走遠了,我就大步向前,

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鮮;

也不愁愁雲深裹,但須風動,

雲海裏便波湧星斗的流汞;

更何況永遠照徹我的心底;

有那顆不夜的明珠,我愛你!

命運的捉弄,他們誰也沒有機會目送誰。

徐志摩在悲壯的空難中孤獨身亡;林徽因則是目送著自己的身軀,一日比一日孱弱。

終而在半亮的清晨中,離開人間四月天。

她歿於195541日。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心強大的人,往往有這三個表現,有一個也不簡單

photo-1547595175-1abe606baafd.jpg

 

 

:小呆呆解史

 

   社會上,有一類人遇到一點點事情、問題就一驚一乍、就退縮,受過一次打擊就不敢再嘗試第二次。但還有另外一類人,他們面對問題永遠是那麼沉著冷靜;會遭遇失敗,但總是愈挫愈勇。

不用說,不管做什麼事,最後成功的肯定是第二種人,而他們之所以會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內心非常強大,不會被一點問題挫折打倒。“謀聖”鬼穀子告誡我們:一個內心真正強大的人,往往有這幾個表現,有一個也不簡單。

 

第一:情緒穩定。

   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因為身邊的人或者事情而左右,高興的時候,大喜,傷心的時候,大悲,生氣的時候暴躁,挫敗的時候,一蹶不振,面對什麼都提不起勁,這便是情緒不穩定的表現。

控制自己的情緒需要自我克制、調整、修復,面對什麼都處變不驚,這便是內心強大的人。

 

第二:有獨處的能力。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害怕谷底的,所有有時候會選擇讓自己變得合群,會去參加無意義的聚會,說言不由衷的話。這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所以在閑得這麼隨波逐流沒有主見,而企圖從別人身上或者從團體裡去活的安慰、支持與認同。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會有自己堅定的目標,不從眾,不故意合群,在獨處的時候也很自律。

第三:懂得示弱。

 

我們可能遇到過這樣一種人。他們幾乎從來不認錯,也不服輸,面對什麼都從來不示弱,看起來好像很強大的樣子,但是實際上這種人內心深處是脆弱的。

   老子說“上善若水”,其實真正內心強大的人,為人處世像水一樣;水,它至柔之中又有至剛、至淨、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氣度。

面對問題,懂得迂回,而是不是硬碰硬;學會借力使力,那如果是自己真的錯了,也不會狡辯,而會態度端正的反省問題的原因所在;他們既拿得起,也放得下。內心強大的人,是可以正視自己的不足的,懂得示弱,不故意掩蓋自己的弱點。

當然,以上只是《鬼谷子》謀略的一小部分智慧罷了!在這個複雜的社會體系中,我們不得不修煉自己為人處世的能力,鬼穀子教我們的是嚴於律己,修身養性,寬以待人,報答社會就是行善!

   現在學鬼谷子的人很多,因為鬼谷子的謀略不同於諸葛亮,他的謀略可以應用到我們普通人的學習和生活中,學會了生活會更上一層樓!

 

   讀過《鬼谷子》後,我發現世上有很多處世之道,有很多積累好運的技巧和策略。鬼谷老先生早就說清楚了!

人到四十歲如果還沒有發家致富,那就該多讀讀《鬼谷子》了。

事實上,不僅僅是中年人。如果年輕人早點讀這本書,他們將更有可能瞭解社會的真相,瞭解人們內心的複雜性,他們將更有可能成功。多讀《鬼谷子》,除了多瞭解一些社會潛規則外,也能讓做事更輕鬆。

 

   研究鬼谷子的企業家很多,因為鬼谷子的戰略和諸葛亮不同,諸葛亮講的是治國理天下,而鬼谷子先生講的是老百姓的智慧,更適合我們學習。

   如果它能夠流傳下來,並將永遠流傳下去,那麼,關於鬼谷子的哲學一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根據徒弟後人記錄,他的謀略集結在《鬼谷子》一書中,都是可以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智慧。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被查出强迫症

11.jpg

漫语心理MY 

台鳳:這位莘莘學子看似淡淡的素描,卻讓人從字裡行間裡,看到那一千多個揮汗含淚的日子...什麼時候教育成了一種苦行?教育,不是讓人歡喜求知的目的嗎? 感慨心理的疾患絕不是偶然猝發!

今年是我從衡水二中畢業的第五年,但衡水學生這個標籤,並沒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化。

每當我談起自己曾就讀於衡水,總會收穫一片驚異的感歎。

在河北,有句話被許多學生和家長奉為圭臬:進入衡水的高中,就等於一隻腳踏入了清華北大的大門。這話是有多年資料支撐的。我也因在衡水的錘煉,考入了北京大學。

 

今年高考、中考結束,又有不少人向我詢問在衡水讀書的情況,或准備考入,或準備複讀。

這些年,我在成長,衡水的高中也在變化。雙減政策實施一年了,有人說衡水中學翻車衡水模式落幕,未來如何,我不清楚,但衡水出廠的人都知道,有些烙印,永不消逝。

 

 

戴著小黃帽,罰站10小時

去衡水二中學習,我是心甘情願的。

從初三開始,我的腦海裡經常產生一些莫名的想法:重複的旋律、跳躍的片段、對未來的幻想,不一而足。即使我非常想控制自己、把思緒從腦中趕走,它仍然時不時緊緊佔據我的大腦,導致我很難保持專注。在學習上,我感到越來越吃力。

我父母認為,這是初三課程難度增加、而我所在縣中的老師不能把知識講透徹導致的。所以,中考結束後,他們一致決定把我送入衡水。

 

來到衡水二中後,我再也沒有時間任由思緒紛飛了。因為,衡二對學生活動的精准控制,從5:30起床鈴響起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每個學生,都必須嚴格按照既定的時間節奏行事,有時哪怕只是一秒鐘的誤差——特別是起床、就寢、跑操到位這些事情——都可能被發現、繼而被判定為違紀而受到懲罰。

 

違紀,對衡水二中的學生來說,應該是頭等災難,甚至比考得不好更令人崩潰。

考試考砸,屬於私人問題。況且衡二的測驗和考試頻繁,平時作業都要塗卡答題,所以,幾乎每天都有分數和排名擺在學生面前,即使有一兩次失誤,也有大量機會迎頭趕上。

 

而違紀則是一個公共問題。全班同學都會知道你犯了錯,也會知道你被施加了何種懲罰措施——主要包括罰站、叫家長、停課這幾種。有時遇上嚴打時期,年級主任會在開早會時,當著全體學生的面,用話筒把違反紀律的同學的名字一個個念出來,他們所受的處罰也會比平時更重一些。

 

我曾因為在這樣的時期違紀,而被罰失去聽課的權利,我戴著象徵恥辱的小黃帽,面對來來往往的同學,在教學樓的樓道裡站了整整一天。我已經忘記自己做了什麼被記為違紀,只記得在站了10個小時後,晚上躺在床上那一刻的放鬆感。

 

衡水對違紀的處罰,不僅僅是指一個學生做了不符合規定的事情,而是常常上升到人品的高度。高中時代,我很在乎老師、同學們的看法,所以非常害怕違紀,也總是裝出在課堂上專心致志聽講的樣子,儘管我的思緒已經發散到了很遠的地方。

 

我並不想承認對旁人看法的在意,所以極力展現出自己不怕違紀、認為違紀不是什麼大事的一面——那次被罰站一天后,我選擇嬉皮笑臉地面對教導主任的訓斥。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自己可能是害怕會被這種我其實並不認可、但卻在我的生活中無孔不入的評價體系傷害。

 

應試教育強勢,素質教育無力

這種深埋在內心的恐懼,在我高二的時候達到了巔峰。此時,我的注意力已經越來越難以集中。

 

我高二的班主任,是一位語文老師,他上課節奏極快、對學生也有很強的控制感。每次考前的語文複習課,他都會帶我們複習古詩。在40分鐘內,他會安排十餘首古詩。他要求我們必須讀題,一旦他說下一題,全班都會盯著最新展示的幻燈片、發出一陣雜亂的讀題聲。

 

20秒後,他會一邊拍桌子示意我們安靜,一邊大聲喊出要回答問題的同學的名字,而被點到的同學必須在站起來的那一刻立馬給出答案。如果這道題是第一次講,回答不出來的同學還有被原諒的可能;一旦出現講過的題仍然無法立刻答出或答錯的情況,就要接受罰站。

 

這樣的上課節奏,對於無法集中精力的我,簡直是種煎熬。我不僅不能在他要求的時間內對於題目做出判斷,更無法記住講過的所有內容。每次上語文課,我都戰戰兢兢,生怕被提問。

 

可能所有的老師都能從神情中判斷一位學生是否在聽課,但我仍然驚歎于我班主任的判斷力。有一次,他仍然用ppt的方式給我們講解成語選擇題。一道題令我印象深刻,第一個選項是這樣:在《魂斷藍橋》中,羅伊和馬拉在前往教堂結婚的路上,才互相問了名字。一切貌似那麼(),但卻是那麼合情合理。

 

當熟悉的讀題聲隨著班主任的示意戛然而止時,我才剛剛讀完這句話。那些無法控制的想法,幾乎在一瞬間就充斥了我的大腦:《魂斷藍橋》?應該是我聽說過的那部影片;羅伊和馬拉(我甚至還不能一下把這兩個名字很準確地念出來)的愛情,竟如此富有激情;和陌生人結婚,應該是很奇妙體驗;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才讓他們如此匆忙但堅定地決定攜手一生……

此時,班主任緩緩地叫出了我的名字。我看了看投影板,又看了看他混雜慍色和鄙夷的臉。他的確看出了我在走神,而我也的確如他所料,回答不出問題。

 

對於我無法集中注意力這件事,班主任是知道的,而他將原因歸咎於我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衡水二中的老師喜歡在晚自習期間找學生們談話,很多次,他坐在走廊跟我談話,風格多種多樣,有溫柔諒解、生氣怒駡、理智分析、熱情鼓勵……但都帶著一絲恨鐵不成鋼的無奈,仿佛我是一個亟待被拯救的犯了錯誤的人。而我只能蹲在他面前,一邊回應他的話、一邊在北方冬季的寒夜中瑟瑟發抖。

我自己覺得,我不應該是這個樣子,但事實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儘管我知道,我從未擺爛,一直在與自己的注意力作鬥爭,但在實驗班學生必須以清北為目標的要求與氛圍下,無能、軟弱、矯情、沒有自控力,這些無形的標籤還是一遍遍被我貼在自己的腦門上,讓我覺得羞恥和痛苦萬分。

 

在一切為了高考、為了提分的目標下,學生完全不必思考自己的學業安排,學校會組織好一切。我們所有學習的內容,都會至少重複2遍。老師們會根據讀卡的結果,把錯誤較多的題目記下來,定期讓我們進行錯題重做。在高考前的5月,我們有連續不斷的15次考試,老師們會精心選擇考題、並做到每套試卷都講解到位。

我記得有段時間,衡二某校區的牆上會張貼關於學校的新聞,其中有句話的意思大致是這樣:應試教育強勢,素質教育無力。

 

掙脫單一標準

衡水二中每年都會在學生中間大肆宣傳那些考上清北的學生。在一遍一遍的打磨中,我成了其中一員,考上了北大。

 

進入北大的第一年,衡水二中的校友之間還常常分享自己的高中生活。記得有一次,我在上一門社會學的課程,老師講到了歐文·戈夫曼的全控機構,一位同在上課的學長給我發來微信:衡水二中不就這樣嗎?

 

和戈夫曼筆下全控機構的特點類似,衡水二中全員住校、拒絕任何走讀生,有著嚴格的時間表和嚴密的規則,宿管、老師、學生會成員會在各自的情境下注視學生的行為以確保紀律的落實,並用提分、考入好大學這樣的目標為學校所有的行為賦予正當性。

 

而在學習這些名詞的同時,我也開始對一直困擾我的注意力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北大給了我衡水二中永遠無法給予我的自由生活,但我的問題並沒有隨著壓力的紓解得到改善,相反,我開始對整潔和秩序有了更多行動上的要求:高中時代,我只能整理自己的卷子;現在,我可以整理一切。我一遍遍地安排自己的物件,讓衣櫃的衣服按照同一朝向掛好,不停地在二手群出售我認為無用的東西……

之前總向別人調侃我有強迫症,但在自己動手查詢、真正瞭解這個疾病的相關資訊後,我意識到,我的確出了問題。

我選擇去就醫。

在醫院填完一個又一個問卷、做完一項又一項檢查後,醫生緩緩給出了結論:強迫症。

對於第一次吃藥後的感受,我記憶猶新。在昏睡了將近12個小時後,睜開眼睛的一刹那,一個慢下來的世界在我面前徐徐展開。這種感受很奇妙,周圍的一切都像放大了一般明朗:我能感受到路過自行車車鈴的清脆,能直觀地看到樹葉下落時的緩慢和優美,能嗅到空氣中淡若遊絲的味道……

如果說,在得到正確治療前,我的人生仿佛是一直在沙漠中追趕搶走我生命之源的強盜,一邊與無法抑制的饑渴、疲憊、幻覺做鬥爭,一邊苦苦嘗試觸摸那少得可憐的飲用水,那麼在得到治療後,我就像發現自己終於來到了一片綠洲。

 

比起得到有效治療後獲得的那種頓悟式的拯救,進入北大後,更多的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我的思想中悄然發生。

 

有一次,老師問我:我發現你的選課方向非常分散,你為什麼會選擇這幾門課?我一時語塞,實在不好意思把因為學長學姐告訴我,這門課給分非常好這句話說出來。在無數次相像時刻的疊加後,我意識到,課程應該是個人知識的來源,是發現自我熱愛和價值的視窗,而不僅僅是湊齊學分和謀求高分的任務。

 

類似的,我理解了內卷和躺平的邏輯,並驚訝於生活和衡水式中學在成功標準的單一程度上,竟達到了如此高度的一致;我能對成功學做出直覺的判斷,併發現在衡水二中大部分時間得到的精神鼓勵,不過是一碗雞湯;原來,我能不僅僅以一種工具視角看待一道題,在貧瘠的閱讀時間中感受一句充滿情節張力的話,是一件挺好的事情——畢竟衡水會把一切教輔以外的所有課外書都沒收,一旦發現有閒書,則按違紀處理。

 

在擺脫強迫症後,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一個改變,就是那種久違的、全然沉浸於閱讀中的快樂,又重新出現在了我的生活裡。

初三那年,在強迫症的影響下,看書這種一直被我視為最佳消遣的行為,竟成了一件難事。那種對失去理解力和感受力的恐懼,是我選擇衡水二中的重要原因——但沒想到,在高中期間,我唯讀完了一本完整的課外書。

 

我想,如果我沒有患上強迫症,我是不是就不會選擇衡水二中、不會走入衡水模式?

我不知道。

現在只覺得,衡水、高中,這些都離我好遠。日後,分越高、越成功這樣的單一路徑,可能再也不會出現在我的生命中了。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有的人際關係中都存在著愛!

1593248213156.jpg

:大寶法王

在我們所有的人際關係中都可能存在著愛,因為所有人都想要快樂。沒有人會想要受苦。

對我們所愛的人來說是如此,對我們不喜歡的人來說也是如此。在這方面我們所有人都是完全一樣的。

 

我認為這個想要快樂的共通願望,是我們在理智上很容易就可以理解的。當我們也在自己的心上學會去感受和尊重這樣的願望,愛就自然會在我們心中蓬勃開展。
 

和我們有關連的人當中,我們大部份的人都會對自己的父母有特殊的情感和愛。為什麼呢?

 

我們比較容易對父母生起親近和愛的感覺,是因為他們照顧我們,幫助我們成長,並且為我們的幸福而付出。

 

以我看來,所有的人對我們來說,都像是父母一樣。如果仔細去審視,我們就會知道:每一個我們遇見的人,都以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促成我們的幸福。

 

許多不同的人曾為我們料理飯菜,為我們建造蔽身之處和縫製衣服,使我們不會暴露在風雨之中。

 

許多人曾開車載我們到我們想去的地方,發明了在我們生病時可以治療我們的藥品;許多人曾經教育我們,幫助我們自食其力,剌激我們成長,還為我們做了許許多多事情。

 

從出生的那一刻到現在,無數人曾經扮演著如同我們的父母一般的角色。但是我們通常不會認為別人是我們的父母。

 

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並沒有注意到他們身上如同父母般的特質。沒有人會站出來自我介紹說:“嗨,事實上,我就像是你的母親一樣。”

 

我們也不會握著他們的手說:“你好,你就像是我的父親。”但是,如果確實去思維我們從他人那裡獲得的東西,我們就能夠認出。

 

許多人以無限的方式做著如同我們父母一樣的事情,如果我們能夠這樣去思維,我們與他們接觸時,就會更加溫柔。

 

我們將能夠懷著如同母子之間會有的關愛與他們接觸。我們將能夠欣然接受自己的相互依存性,並且快樂而歡喜的把他人對快樂的需求放在心上。

 

因為每一個人都想要愛,藉由給予他人他們想要和需要的,我們就有能力讓他們的人生變得更美好,而這一切的開始,就是對他們生起愛的感受。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習  勞與 惜福

e30f50d8db75fe69328a651aa45fbd7d.jpg

   文: 印光法師

「習」是練習,「勞」是勞動。現在講講習勞的事情:

 

諸位請看看自己的身體,上有兩手,下有兩腳,這原為勞動而生的。若不將他運用習勞,不但有負兩手兩腳,就是對於身體也一定有害無益的。換句話說:若常常勞動,身體必定康健。而且我們要曉得:勞動原是人類本分上的事,不唯我們尋常出家人要練習勞動,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勞動才行,現在我且講講佛的勞動的故事:

 

所謂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平常人想起來,佛在世時,總以為同現在的方丈和尚一樣,有衣缽師、侍者師常常侍候著,佛自己不必做什麼;但是不然,有一天,佛看到地下不很清潔,自己就拿起掃帚來掃地,許多大弟子見了,也過來幫掃,不一時,把地掃得十分清潔。佛看了歡喜,隨即到講堂裏去說法,說道:

 

「若人掃地,能得五種功德。......

 

又有一個時候,佛和阿難出外遊行,在路上碰到一個喝醉了酒的弟子,已醉得不省人事了;佛就命阿難抬腳,自己抬頭,一直抬到井邊,用桶吸水,叫阿難把他洗濯乾淨。

 

有一天,佛看到門前木頭做的橫楣壞了,自己動手去修補。

 

有一次,一個弟子生了病,沒有人照應,佛就問他說:

 

「你生了病,為什麼沒人照應你?」那弟子說:

 

「從前人家有病,我不曾發心去照應他;現在我有病,所以人家也不來照應我了。」佛聽了這話,就說:

 

「人家不來照應你,就由我來照應你吧!」

 

就將那病弟子大小便種種污穢,洗濯得乾乾淨淨;並且還將他的床鋪,理得清清楚楚,然後扶他上床。由此可見,佛是怎樣的習勞了。佛決不像現在的人,凡事都要人家服勞,自己坐著享福。這些事實,出於經律,並不是憑空說說的。

 

現在我再說兩樁事情,給大家聽聽:彌陀經中載著的一位大弟子——阿冕樓陀,他雙目失明,不能料理自己,佛就替他裁衣服,還叫別的弟子一道幫著做。

 

有一次,佛看到一位老年比丘眼睛花了,要穿針縫衣,無奈眼睛看不清楚,嘴裏叫著:

 

「誰能替我穿針呀!」

 

佛聽了立刻答應說:

 

「我來替你穿。」

 

以上所舉的例,都足證明佛是常常勞動的。我盼望諸位,也當以佛為模範,凡事自己動手去做,不可依賴別人。

惜福

 

「惜」是愛惜,「福」是福氣。就是我們縱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切不可把它浪費。諸位要曉得:末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微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說「樂極生悲」,就是這意思啊!我記得從前小孩子的時候,我父親請人寫了一副大對聯,是清朝劉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掛在大廳的抱柱上,上聯是「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我的哥哥時常教我念這句子,我念熟了,以後凡是臨到穿衣或是飲食的當兒,我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飯,也不敢隨意糟掉;而且我母親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當時時小心,不可損壞或污染。這因為母親和哥哥怕我不愛惜衣食,損失福報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這樣叮囑著。

 

諸位可曉得,我五歲的時候,父親就不在世了!七歲我練習寫字,拿整張的紙瞎寫;一點不知愛惜,我母親看到,就正顏厲色的說:

 

「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親在世時,莫說這樣大的整張的紙不肯糟蹋,就連寸把長的紙條,也不肯隨便丟掉哩!」母親這話,也是惜福的意思啊!

 

我因為有這樣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腦裏,後來年紀大了,也沒一時不愛惜衣食;就是出家以後,一直到現在,也還保守著這樣的習慣。諸位請看我腳上穿的一雙黃鞋子,還是一九二○年在杭州時候,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給我的。又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間裏來看看,我的棉被面子,還是出家以前所用的;又有一把洋傘,也是一九一一年買的。這些東西,即使有破爛的地方,請人用針線縫縫,仍舊同新的一樣了。簡直可盡我形壽受用著哩!不過,我所穿的小衫褲和羅漢草鞋一類的東西,卻須五六年一換,除此以外,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時候或是初出家時候制的。

 

從前常有人送我好的衣服或別的珍貴之物,但我大半都轉送別人。因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東西是沒有膽量受用的。又如吃東西,只生病時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從不敢隨便亂買好的東西吃。

 

惜福並不是我一個人的主張,就是淨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師也是這樣,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補品,他自己總不願意吃,轉送到觀宗寺去供養諦閑法師。別人問他:

 

「法師!你為什麼不吃好的補品?」他說:

 

「我福氣很薄,不堪消受。」

 

他老人家——印光法師,性情剛直,平常對人只問理之當不當,情面是不顧的。前幾年有一位皈依弟子,是鼓浪嶼有名的居士,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飯,這位居士先吃好,老法師見他碗裏剩落了一兩粒米飯;於是就很不客氣地大聲呵斥道:

 

「你有多大福氣,可以這樣隨便糟蹋飯粒!你得把它吃光!」

 

要曉得: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餘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諸位或者能發大心,願以我的福氣,布施一切眾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即是得:能量流動的基本法則

richard-r-schunemann-ZmZEkO-pb7M-unsplash.jpg

當你給予的時候,就啟動了能量迴圈回路。

我們是一體不分的,沒有個體能夠脫離能量交換而獨立存在。
無論是大自然、物質還是意識,都遵守著“給即是得”的能量流動法則。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宇宙發生著能量交換,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只不過,我們並沒有有意識地掌握這種能量交換的規律。
我們所得到的都不是憑空來的,無論是順境或困境、豐盛或匱乏,都是以能量交換的形式而來到的。
有很多朋友在深陷困境的時候都會忍不住感慨:為什麼上天對我如此不公?
他們覺得自己所遭遇的一切來自於外部,或者是來自上天的懲罰。
其實,真相是這樣的——你今天所體驗的、所遭遇的、所擁有的,都是你過去曾經給予的,它們以另一種能量形態回流了。
生命能量的“新陳代謝”,這就如同所有生命形式都有的一個特徵——新陳代謝。
因為有了新陳代謝,我們才能稱為生命體。
新陳代謝的本質,就是一種能量交換。
宇宙中的能量交換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著,誰也無法阻止。
當一種東西消失的時候,其實是能量轉移到了別處,或者是回到了無限的流動之中。
當一種新生事物誕生的時候,同樣也是能量顯化的結果,而這股能量早晚還會離去。
宇宙是怎麼確認你的身份的?
那就是通過你能給出什麼。
你不可能給出你沒有的,你不可能給出你所不是的。
图片什麼是能量交換?
 

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處在“呼吸”之中,這就是能量交換。

萬物非欲生,而不得不生;

萬物非欲死,而不得不死。

萬物的生滅變化,其實就是能量的來回流動。

你付出了什麼,那麼你就會得到什麼。

你今天所得到的就是你曾經所付出的。

你在不停地給,同時也在不停地得,你不得不給,也不得不得——給和得是同一個能量回路。

當你給出的同時,就註定了要得到什麼。

當你在給,就是在建立能量流通回路,因此,當你給出之時能量已經發生了流動。

同頻率的能量或者“相應”的能量才會發生交換關係,簡單來說,你付出什麼品質的能量就會得到什麼樣品質的顯化。

 

如果你想變得富有,那麼你就必須首先給予能夠吸引財富的能量。

一個吝嗇給予的人,最終會遭受匱乏。

 

這叫“施受同體”——誰付出,誰得到,誰給予,誰回流。

 

我們看似獨立的個體,其實只是一個角色。我們以角色的身份與宇宙萬物發生著緊密的聯繫。

 

而我們的本來身份是一體,宇宙萬物是我們本來身份的無限分身,它們都是我們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說你所有的給,本質上都是給予了自己。

 

因此給出與得到的對立消失了,只有能量的流動。

 

從表面上看你給出的可能是實物,但是實際上你給出的仍然是一種能量。

給出的同時,能量就發生了轉移。

 

能量交換的根本意義在於:它維持了宇宙間能量的平衡與和諧。


图片宇宙萬物通過交換而成為一體
宇宙萬物為什麼要進行能量交換?
不進行能量交換不行嗎?
這就如同在問:生命體為什麼有新陳代謝?                     我們為什麼要有呼吸?
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任何物質和生物體的存在都需要能量,沒有能量的支持它們都不可能呈現出來。
許多看似非常穩定的事物,其實在不斷地發生著能量的流失。
它只有通過能量的流入,才能維持能量的平衡,或者說維持它的穩定存在。
這就是所謂的熵增原理。
萬事萬物都是無常法則的支配,都處在不斷的能量交換之中。
萬物的演變過程當中不斷地發生著能量交換。
其實宇宙在借此告訴我們:我們是一體不分的,沒有任何個體能夠不用能量交換而獨立存在。
大自然也遵守著“給即是得”的能量流動法則。
花朵在盛開時給出了芬芳,然後它招引了蜜蜂蝴蝶前來采蜜;
采蜜過程中花朵又得到了授粉,然後才能結出果實。
花朵無法不給出,也無法不得到。
動物通過呼吸給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正好需要二氧化碳完成光合作用;
同時又給出氧氣,有氧氣才能讓動物完成完整的呼吸。
動物無法不給出二氧化碳,植物無法不給出氧氣。
現在,我們已經明白:一體之外,別無他物;
所有的給出,都是給自己。
接下來,我們人類又是幸運的——人類是這個地球上唯一可以完成“自我轉化”(或主動轉化)的物種。
我們雖然不得不給出,不得不得到,但是我們卻有一定的自由意志。
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有意識地給出而完成能量交換——那就是關注自己的起心動念。
图片每一個起心動念
都在構造能量回路

我們的一言一行背後其實都是念頭在驅動著,所有的念頭都是特定頻率的能量波。
根據“同頻相應”的規則,我們發出的這種特定頻率的能量波會感召同頻的能量波來到我們身邊。
比如:如果你是一個習慣於評判別人的人,那麼你發出去的所有評判最終都會回到你的身上。
你的每一個起心動念都在與宇宙發生著能量交換。
你是你發出去的所有念頭的第一承受者,從根本上講也是唯一承受者。
正如古語所言: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你必須首先給出,然後才能得到。
當你給予的時候,就啟動了能量迴圈回路……給出的東西,在特定的時候都會回到我們自身。
這個特定的時候指的就是因緣具足的時候。
如果你想改變你擁有的東西,那麼你就必須改變你所給出的東西。
你給出什麼才會得到什麼,這是能量流動的對稱——
高品質能量的給出,會得到高品質的能量顯化;
低品質能量的給出,會得到低品質的能量顯化。

 

图片如何用能量交換原理改變自己的處境?
人們都是能量交換的參與者,而且是被迫的參與者,只不過大部分的人都在無意識地進行能量交換。
當意識狀態是混亂的,就會導致混亂的人生。
既然我們不得不能量交換,也無法阻止能量交換,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有意識地運用能量交換原理呢?
通過特定的給出,我們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甚至主導自己的命運。
根據“施受同體”原理,我們知道:誰給出,誰得到;
給出什麼,回流什麼。
要想改變我們所擁有的,必須改變我們所給出的。
給出是原因,獲得是結果。
大部分的人並沒有在原因層面去思考,而是著眼於結果層面。
當結果出現的時候,他們拼命改變既定的結果,這往往會徒勞無功。
因為事情的結局在你給出的時候已經註定了,你只能改變結果的表現形式,但是無法改變結果本身。
我們必須在“給出”的源頭下手。
1)能量交換原理的初級應用——物質
所謂初級應用,就是物質層面的能量交換。
佈施其實就是能量交換原理的應用。
你想擁有更多的財富,就多付出財富;
你想獲取更好的人緣,就去多幫助別人;
你想獲得更高的智慧,就多去分享知識。
但是物質層面的能量交換不一定是等價的,低維能量總是被高維能量所攝受,甚至被清理掉。
當你給出的能量比較低頻的時候,可能就會被高頻能量所攝受。
你投出的錢很可能會打水漂,你生產的產品可能會無人問津。
然而,物質能量的維度較低,它常常被高維意識能量所調製。
所以,你發心很顯得重要了,因為發心決定了你給出的物質能量的品質。
如果你不情願去付出財富,那麼你付出的財富很可能會付諸東流;
你不情願去幫助別人,而強迫自己去幫助別人,別人也常常不會領情;
你心中根本就沒有愛而假裝自己有愛心,終會招人厭惡。

2)能量交換原理的高級應用——心念
所謂高級應用,就是意識層面的能量交換。
意識能量的維度比物質能量的維度高許多倍。
意識能量可以直通我們的圓滿自性,貫穿宇宙的各個角落和層次。
我們給出最多的就是我們的念頭,因為我們覺得念頭是免費的,念頭是不值錢的。
在我們給出念頭的時候,沒有任何的不捨得感。
殊不知,念頭其實就是能量波,它就是意識能量,它比任何物質能量都要強大。
只有意識能量,才能夠駕馭和操控物質能量。
我們每一個發心都是在向宇宙發射能量波,而宇宙必然會做出回應。
誰發心,誰承受結果,什麼樣的發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實際上在這個層次上已經不是能量交換了,而是能量的創造顯化。
這是一種意識能量的創造活動。
因為當我們發心的時候,我們並沒有特定的能量輸出物件,我們把能量輸入到了整個宇宙之中,我們與整個宇宙發生了能量交換。
你的發心不會改變別人,只會改變自己。
你惡意的發心只會讓自己招致惡果,你的善意發心也會帶來善的結果。
你想獲得什麼樣的結果,取決於你的發心是否真誠。
你真心給予出什麼,代表著你有什麼,這是一種確認動作,向宇宙確認你的這種本來屬性。
你能真心給予財富,那代表著你擁有財富,這是在向宇宙確認你是豐盛的。
如果你能夠更多地展現自己的愛心,敞開自己的心靈,那麼你必然能夠得到更大的幸福和自由。
最後要說的是能量無法被你留住,如果你強行挽留能量,實際上就是阻礙了能量的自由流動。

在能量的層面上講:情緒,甚至身體的非健康狀態,都是能量被擁堵而導致的。
當能量恢復自由流動的時候,它們會自然地消失。
所以說,你不可能擁有任何東西,更不可能留住任何東西,它們只是暫時流經你。
你試圖通過做出某些行為而留住這些東西,都不可能奏效。
所有被顯化的能量,最終將會瓦解而恢復到無限的自由流動之中。
無時無刻的能量運動才是不變的。
你想得到什麼,必須通過“給予”的方式取得,你不可能憑空索取。
你必須首先給出,然後才能得到。
當你給予的時候,就啟動了能量迴圈回路。

:喚醒高維智慧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化解情緒

photo-1547700784-b849e5a332ca.jpg

 :劉豐 心能緣

 

「情」影響平靜;情感和情緒
真正影響我們平靜的,是一個字——情,不管它是情感,還是情緒,這兩個「情」都是影響我們平靜的。
當你用情感和情緒來引導做的任何事情,你都會不得不為它買單。因為情是能量的一個糾纏,情跟愛不一樣,愛是什麼?愛像太陽一樣,它只管付出,不求回報,而且它無分別。
情是有分別的,情的能量是糾纏,是一個同頻共振的狀態,當你糾纏在這個情的時候,會出現一個情況叫「造業」,所以情是真正影響我們平靜的關鍵。

我們能不能覺察我們在這個當下,你是不是在一個情感和情緒的左右下在面對這件事兒,同時你也可以通過你的情感和情緒的表達去問自己,我的什麼認知讓我產生這種情感和情緒,而產生了對我們的障礙?你發現那個認知,你去顛覆,因為那個認知就是我們的障礙,就是業。

為什麼會有情緒堅定地認為
 

產生情緒最大的一個障礙是什麼? 是非。就是你堅定地認為“是”的這件事情,是會給你帶來情緒的。

你強調是的時候,你強調的越強,這個非就越強。但是當你跳出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這個是非對我來講是一道題,是因為我的認知給我出了一道題,讓我去化解我的認知。

 

這個時候,你再看這個是非,就不會對立了。你能跳出來看到,在你的情緒物件跟你之間,產生的對立,它的背後在告訴你什麼,你先讀懂那個事,就簡單了。

產生情緒的背後有很多種原因,你能知道的話它是很好用的。你沒有領悟透的時候,你會產生反感,怨恨和排斥,當你領悟透了以後,你發現這是我修行的一個好的夥伴,是來幫助我成長的。所以人要學會感恩。

 

當你對所有的存在去感恩的時候,你就很容易跳出來。


吵架前,到高維看一眼對方是來陪練的
幾年前,有一次我在女子德慧大學堂上課,有一對夫婦上完我的課以後,第二次再見到我說,劉老師,我們上完你的課以後,再也不吵架了。我說為什麼呀?她說我們倆一吵架,就說咱倆到高維看一眼。
因為什麼呢?投影源不在對方那裡,是在自己的內在,她到自己內在看,覺察自己的投影源跟對方的這個關聯,是我們共同約好了要修生命的課題,要一起來學會愛和被愛,學會對另外一個生命無條件的感恩接納原諒和包容。
她發現所有的外部呈現的這種糾纏、對立,只要自己這裡一轉,對方的像一定變,對方是來陪練的,所以你跟一個陪練較勁沒有意義啊,只有你這一轉,對方一定會變。

回歸內在去調製情緒你一轉念,世界就變了
你起情緒的那一刹那,就給了你覺察的機會,但是有的時候我們這個情緒起來的時候,我們可能兩天都在這個情緒之中覺察不了,但是當你覺醒了以後,你會發現,這是我的問題,我自己要調整我自己的情緒,我自己要轉化認知。
第二次可能你這情緒發一天就覺醒了,然後兩個小時、一個小時最後你起情緒的當下你馬上就覺察了,你馬上一轉念,這個世界就變了。

所以,當我們陷在情緒之中,是瞬間把它變成功課、當下轉念,還是在情緒中流轉,這是覺者和癡迷者的一個選擇,你覺悟了以後你會感恩所有的存在,你發現所有的生命都是來讓你得智慧的,讓你內在成長,讓你變得更自在。

內在和諧,情緒不會失控不被情緒化左右

 

內在和諧是每一個當下達到的心理平衡的狀態,也就是情緒不會失控,情緒不會受當下影響。

 

現實中真正發揮我們的狀態,是全然擺脫了情緒以後的選擇。不被情緒化行為所左右的時候,我們的角色才比較接近成功的狀態。

 

如果我們在情緒狀態之下做任何決定,相互之間的互動關係往往產生極端的不和諧狀態,這樣的狀態,會極大損害我們在現實中看到的像。

 

所以內在和諧是超越情緒的,是真正能駕馭情緒的,在能量設定上是遠離情緒的,這個情緒包括了貪婪、嗔恨,還有就是癡迷,對表層現實認知的局限。所謂貪、嗔、癡這三部分是障礙內在和諧的關鍵。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療愈你的氣場並保持它的清潔

IMAG0942.jpg

文:喚醒你永恆的生命力一書

氣場是身體周圍散發出來的能量場。能量由氣輪中創造出來,每個氣輪都參與了氣場的建造與維持。當你的氣輪只打開到最低限度或是受到損傷,你的氣場也許會表現出貧乏、微弱。反之,當你的健康情形良好,情緒又開放至一個合理的程度時,你會有較開放且活躍的氣輪和一個較強大、有活力又有彈性的氣場。

 

如果你的氣場是收縮的,它只能從你身體延伸出一呎。如果你有個過分擴張的氣場,它半徑是從你身體延伸五呎出去到半哩之遙。這兩種皆非理想的氣場形態。收縮的氣場會讓這個人感覺較緊張、恐懼且疏離。這一型的氣場也可能因這類的情感所造成。一個過度擴張的氣場可以使人虛無飄渺、逃避現實,及使你在整個氣場籠罩的範圍內容易感受及接收他人的情緒、思想或痛苦。一個過分擴張的氣場同時也是這些感覺及情況造成的結果。換言之,造成不健康氣場的情況,也有傾向產生更多相同引發這些情況的原因。

你的目標應該是雞蛋型的氣場,在身體的上下前後及兩側都分佈均衡。經由實驗,我開始相信各方半徑不超過二至三呎的氣場是最易處理,最適合的尺寸,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中。

 

當我進入大自然中,我會有意識地讓氣場延伸入圍繞著我的森林、湖泊、及小溪。這些神的創造物加深了我與神/女神/一切萬有連系的感覺。我感到與植物、水及自然精靈冥合為一,我的神經系統還受到大量的治療與平靜。不過,當我從大自然直接返回城裡或其它公共場所時,我總是把氣場再拉回周身二至三呎。要是我忘了,我真的可以感覺到。我變得會無端察覺到他人生活的課題,有時還會感受到他們的痛苦。所以我總會很快記得將氣場拉回。

在我自己的家中,除非是招待或會見我的客戶,我讓能量場擴張到屋內至感覺舒適的程度。我也把房子保持得不染任何精神雜質,因此待在裡面的感覺便很美好。

下列是清除治療你氣場的過程:

 

1.      紮根,利用先前的

2.      眼睛閉起,感覺身體周遭的地方。首先用你的意念延伸呼吸入你的氣場範圍約 一尺。當你做此呼吸練習時,感覺你的氣場,是收縮密集、微弱分散,還是活潑柔軟。

 

3.      利用你的呼吸與觀想(或你的直覺,或傾聽任何訊息),觀察你身體前面的氣場延伸的程度。

4.      觀察你身體兩側氣場的寬度。

5.      現在,,看看並感覺你頭上及腳下的氣場。比較兩邊的氣場。

 

6.      利用你的呼吸、感覺、視覺及任何你覺得自然的方法來確定背後氣場覆蓋的區域。與前面比較起來如何?

7.      現在你知道了更多有關自己氣場的本質,調整你的氣場,到剛好覆蓋你身體周圍二~三尺半徑,成一雞蛋形,利用你的呼吸、視覺並清楚地想著要達到這一目標。開始時,你會發現用你的雙手能幫助你具體地在身體周圍伸展,及推拉氣場往你想要的方向。對你們大部分人而言,調整你的氣場包含了拉入這個動作使其邊緣更分明。其餘的人便需要推展你的氣場來填滿空間。如果你是初學者,把氣場移到腳底下對你或許會有些困難。在這種情況,有恆心地練習是最好的解決

8.      在調整身體周圍能量場時,觀察你的情緒、肉體的感覺及知覺上的改變。

 

9.      現在觀想一陣金黃色液態的光形成的陣雨,這場陣雨朝你氣場傾瀉而下並穿越過氣場。第一次讓雨下個至少二至五分鐘。留意這感覺的美妙之處(見二113頁的圖示)。

 

10. 接著,觀想一巨大,紫羅蘭色的火焰有如你氣場大小。把火焰帶入圍繞你整個氣場、包括腳下的部分。這不會毀壞任何東西。紫羅蘭色的火焰純是轉化低頻率的能量,成為一更自然存在的高頻能量。如果這是你第一次體驗紫羅蘭色的火焰,只在內停留至一至二分鐘。藉由此種技巧你會覺得比較溫暖且精力充沛。如果你將紫羅蘭色火焰用過了頭,你會體驗到力來自空氣中一種轟然而下的狀態,燒除了舊有的能量。因此開始先採取溫和的方法,然後再隨著時間慢慢實驗,建立你使用的水準。

 

11. 完成時,除去紫羅蘭色的火焰,張開眼睛。

大部分第一次觀想陣雨的冥思者都表示,感覺更輕盈、更清新,而且精神上更清潔及光亮。這技巧簡單卻有效,可清除任何外來不良或你曾接收的異質能量。這技巧對你除去治療或靜坐時釋放自身體的能量也很有效。

 

當我第一次開始使用這些技巧時,我運用了呼吸、感覺,視覺及意圖,如此才能使其盡可能的真實而有效。也許你也會願意實驗出最適合你自己的方法。

 

接下來,我會討論氣場的保護。不過,在更進一步前,我要先聲明清楚,以下介紹的技巧並不是刻意要創造一種對人或世界的反感或恐懼感,當然更不是為了阻止親密關係而設。這些技巧純粹設計來幫助你選擇哪些是你可讓之進入你氣場的能量。如果你有一概接收任何浮懸在周圍的能量的問題,你可能就這樣花費大半輩子的時間處在不知所、情緒失衡與混亂之中,並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我瞭解,因為我自己以前是我所知道情況最糟的心靈海綿之一。如果我一靠近有背痛的人身邊,你可以確定我也會開始背痛。當我做雙手治療,或甚至擁抱一個朋友時,那個人常會感覺好多了,我通常則感覺更糟糕。你也許可以稱此為「人類大垃圾筒症候群」。事實上,學習設定個人界域改變了我的人生。

 

學習設定個人界域的收穫,是我找到了健康的親密關係,能與朋友及所愛的人一起分享。現在我可以走進一家餐廳,不需害怕會變得病痛連連或得了妄想症。事實上,我甚至大部份的時間都不需再去想這回事,因為驅除較低的振動能量而接受神聖的能量,對我來說已經是很自然的事。不過,要達到這一點是花了好幾年時間,加上大量的靜坐、學習高我工作,以及我對自己在精神整體性的堅持。偶爾我仍需處理和親近的人的相互業力影響,但是我不再浪費任何精力和時間在處理街上某路人甲的負面問題與痛苦上。

 

以下技巧是要幫助你學習健康的界域,和謹慎選擇你允許進入身體及氣場的能量。我發現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將你的氣場拉至你周圍二至三尺處。然後以你當時需要的保護用不同顏色圍繞你的氣場。

 

在你拉進氣場並以金黃雨澆過後,將整個表面用一至二吋厚的金黃色陽光層繞起。這幫助治療的持續進行並且強化你的氣場,因為金色能填補你氣場裡的空隙,本質上有助於促進自我治療。

 

下一步則視你的感覺而定。如果你覺得脆弱或比平常還缺乏安全感,你可以在金黃色光外罩層藍色的光。你要的那種色澤的別稱是「正藍」或「真藍」。這種顏色實際上散發一種信心與確定的特質,有自然驅走靈異附身的傾向,同時你透過這個氣場邊緣的顏色來看世界時,你會覺得更有把握。

 

當你離開家或有人來時——特別是有病人在的時候——最好在你氣場最週邊的地方保持一層紫羅蘭色的光。有幾個原因。首先,如前所述,紫羅蘭色的光把能量轉化成自然的較高頻率。如果你在進行治療的病人突然釋放出大量憂積的怒氣,紫羅蘭色的光會轉化那怒氣,不讓其進入你的氣場傷害你。第二,紫羅蘭色的光會驅除寄生的星光界生命體。這些乙太的生命體以壓抑的情緒與痛苦為生。在你清除靈場裡任何餵養和滋生寄生靈的材料前,明智的作法便是將其排除在外。

 

一旦清除自身的微妙能量體到一定程度時,從靈魂、氣輪,及高我便開始散發出光芒,這些存在體及低頻率的能量就會自然被驅除。之前,這些界域設定的工具都極為實用。總而言之,為什麼要浪費你的冥想時間及生命來處理清除根本不屬於你的東西?使用界域工具如同你優美的事物化為行動。

 

在此建議你在早晨的靜思中都要練習紮根的技巧,創造雞蛋形氣場,以及觀想剛才討論過的氣場界限的顏色。如果沒有時間或覺得不需要有陣雨或紫羅蘭色火焰的步驟,就跳過去。其它三個步驟對設定界域是基本所需,一且熟練之後你只需花費一點點時間便可實行。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從佈施來,為何我佈施後還是很窮很倒楣?

3168-1PH51I526.jpg

菩提心然 

 

人這一世的大福報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01.

 

小故事:
有個師兄一次在菜市場買了幾條活魚,拎著到附近的水塘放了生。念了幾句佛號,看著魚兒游向了遠方後,心裡忍不住盤算起來:
這次放生花了幾十塊錢,按舍一得萬報的話是不是就有幾十萬的財運要來呢?一想到這裡,這個師兄的心裡便頓時湧起了一股莫名的喜悅,哼著小曲就回去了……
舍一得萬報,是很多生活不寬裕的師兄佈施時常有的念想。每個人都想過上衣食豐足的生活,這個是人之常情。但很多時候,因果不是像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舍一得萬報不是說今天佈施一塊錢,過段時間就能得到一萬的回報,不是這樣的。而且這個“萬”除了我們通常理解的十個一千外,還比喻“很多”的意思。很多人雖然也曉得要佈施,但對佈施的理解卻未必那麼通透。
當然,很多人佈施的時候,都想獲得最大的福報。這個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佛在《地藏經》裡也告訴了我們應該怎麼做。
 

02.

 

《地藏經》裡,地藏菩薩觀察到了一個現象,那就是芸芸眾生,佈施的果報有輕有重,有的是一生受福,有的是十生受福,有的是百生千生都能受大福利。
這個果報的差別還是挺大的,因此地藏菩薩就問佛Why,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就有了下面這段經典經文:

若遇最下貧窮,乃至聾殘喑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佈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佈施,或使人施,軟言慰諭,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佈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學佛的師兄都知道,別說供養佛的功德,就是供養阿羅漢,功德利益都不可思議,而且一般人還沒這個機會呢。
但其實,世雖無佛卻有如供養佛之功德利益,這些功德利益不在其它地方,而在於每個人的心。
經文說,要是遇到了最貧苦乃至或聾或啞身有種種不完具者,生起大慈悲之念,下心含笑。
這個“下心”很重要,佈施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己好像就高人一等:是我在佈施你哦。
為什麼要“含笑”?因為你只有把高高在上的心放下來後,才能發自內心地面露親切的笑容,不然的話你只會居高臨下地俯視被你幫助的人,哪裡還能“含笑”?
一樣的道理,放生的時候,你有真正把放生的物命當作平等的生命看待嗎?
後面的經文:親手遍佈施,或使人施,軟言慰諭。為什麼要親手佈施?很多事情親手做跟委託其他人做,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去拜訪一家公司,老闆親自出來迎接跟打發手下一個人出來迎接,意義能一樣嗎?
即使自己因故不能親自佈施,只能委派他人,也要好言好語安慰受助者,給人信心!
《地藏經》裡還有段經文:

複次地藏。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生產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佈施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
如是福利最不思議。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


很多人學佛後,喜歡到處跑道場跑法會。其實完全沒必要,讀了這段經文後,任何一個學佛的師兄,都可以在自己的老家積累最不可思議的福報。
因為任何一個地方都會有“諸老病及生產婦女”。如果說“生產婦女”是別人家的媳婦,你不方便佈施。那老弱病殘呢,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呢?
你有這份大慈心,多去看望一下他們,佈施點醫藥飲食。特別是農村,哪個村裡都會有那麼一兩個你可以“具大慈心”的人吧?你要真有這份心,福報最不思議!
佛講經或許經常會出現“不可思議”這個詞,但“最不思議”卻很少見。由此,你可以看出因慈悲心產生的福德有多大!
 

03.


古代有個人,在翰林院當官,名叫衛仲達。一次被閻王爺派小鬼把他的魂引到了陰間。閻王爺命手下看看他的善惡記錄怎麼樣,等冊子送來時發現:記錄衛仲達惡業的冊子堆積如山,而記錄善業的冊子卻只有一小卷而已。
衛仲達看後感到大惑不解,就問:我還不到四十歲,怎麼會有這麼多過失呢?閻王爺說:
有一個不正的念頭就是惡!
這時,閻王爺又吩咐拿秤來,稱了稱兩種冊子的重量,沒想到一大堆惡業的冊子反而比那一卷善業的冊子要輕。這時衛仲達又問了,那卷小冊子到底記載的是哪一件事呢?
閻王爺說,有一次皇帝要大興土木、很多百姓會遭殃。你上書給皇上不要勞民傷財,那卷小冊子就是你的奏章。衛仲達說,但皇上並沒有採納我的建議啊。
閻王爺說,你當時上奏章,是為了讓老百姓免受苦難,是為百姓著想,所以是大善事。當然如果皇上採納了,那你的功德就更大了。
這個公案很有名,很多師兄都讀過。從這個故事可以知道:
善事的大小不一定是以錢來衡量,更關鍵的是我們心中是否真的有眾生、有百姓。如果真能利益眾生、利益百姓,固然功德無量,即使力有不及,也算大善一件。
當然有的人會覺得,這種故事讀一讀就好,誰知道是真是假呢?故事可能有真有假,但道理卻經得住考驗。
《地藏經》裡也是這麼說的: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佈施因緣,其事如是。

一個是回向法界,一個是回向自身利益;一個是百千生中受上妙樂,一個是三生受樂。
什麼是回向法界?就是心存一切眾生、利益一切眾生,回向自身利益當然就是為自己求福報。
回向的不同,心裡是裝眾生還是裝自己,功德利益就有這麼大的差別!

04.


有的人放生,想的是終於又救了一些生命,讓它們能免遭被殺的痛苦;有的人想的是放生能讓自己得福報、得財運;有的人想的是被放生的物命能保佑自己實現各種願望。
有的人助印經書或善書,想的是希望更多人都能有緣讀到經書,都能懂得因果、改惡向善,獲得幸福人生;有的人想的則是助印背後的功德利益。
有的人建寺,想的是希望更多人都能來到寺院接觸佛法、修學佛法;有的人想的是“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種下萬文收”;有的人想的是求菩薩保佑升官發財。
有的人供僧,想的是希望僧人們能遠離衣食之憂,好安心修行早證菩提;有的人想的是僧人們修行積累了很多福報,供僧正好可以把他們修來的福報分點給自己;
還有的人想的是供僧或許能供養到阿羅漢,真正供養到阿羅漢,那自己的福報就大了!
有的人火供或施食,想的是緩解惡道眾生的痛苦,幫助他們離苦得樂;有的人想的是通過這種給無形眾生的佈施,自己好培福報;有的人想的則是討好鬼神,讓他們幫自己實現或榮華富貴或婚姻美滿的願望。
很多人做任何善事,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與福報;而有的人哪怕做一件很小的善事,想的都是他人的利益。
佛在《地藏經》裡告訴我們,這種心念的不同,福報會有幾十上百倍乃至數百倍的差別!一個是一生受福或三生受福,一個是百千生中受大福利,你說是不是有這麼大的差別?
有的人會說,我為自己的福報利益打算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過得實在太苦了。沒有誰說為自己的福報打算有什麼不好,但人要有智慧。
你要真想為自己的福報打算,就不要順著自己的私心來,而是要心有慈悲、心有眾生,只有這樣才能有最大的福報!
畢竟規律就是這樣,真相就是如此!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人性的24個經典表述

630.png

文:心靈驛站 

 

01

無法成為我們自己是一切絕望的根源。

——卡倫·霍妮

02

現代人在幻覺下生活,他自以為他瞭解他所想要的東西,而實際上他所想要的是他人所希望他要的東西。

——弗洛姆 

 

03

理解自身的陰暗,是對付他人陰暗一面的最好方法。

 

——榮格

 

04

大多數人並不真的想要自由,因為自由包含責任,而大多數人害怕責任。

——佛洛德

 

05

一方面希望統治一切人,另一方面又希望被一切人愛;

 

一方面順從他人,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他們身上;

 

一方面疏遠他人,另一方面又渴望得到他們的愛。正是這種完全不能解決的衝突控制著我們的生活。

——卡倫 霍尼 

06

對於只有一把錘子的人來說,他遇見的每樣東西看起來都像一顆釘子。

——馬斯洛

 

07

在我們的文化中,主要有四種方式可供人們用來保護自己,以避免基本焦慮的影響,它們是:愛、順從、權力和退縮。

——卡倫 霍尼 

08

人可以防禦他人的攻擊,但對他人的讚美卻無能為力。

——佛洛德

09

無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為他要面對的是一個完全黑暗的世界。

 ——黑格爾

 

010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阿德勒

011

孤獨並不是來自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無法與他人交流最要緊的感受。

 

——榮格 

012

只有當我們願意承受打擊時,才能有希望成為自己的主人。

 

虛假的冷靜植根於內心的愚鈍,絕不是值得羡慕的,它只會使我們變得虛弱而不堪一擊。

 

——卡倫·霍妮 

013

人類從歷史裡學到一個教訓,那就是沒有學到任何教訓。 

——黑格爾

014

一個志在有大成就的人,它必須如歌德所說,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什麼事都想做的人,其實什麼事都不能做,而終歸於失敗。 

 

——黑格爾

015

人們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選擇和自決都不是出於意志的理性,而是出於偶然的動機以及這種動機對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賴 。 

——黑格爾

016

人的內心,既求生,也求死。我們既追逐光明,也追逐黑暗。我們既渴望愛,有時候卻又近乎自毀地浪擲手中的愛。人的心中好像一直有一片荒蕪的夜地,留給那個幽暗又寂寞的自我。

——佛洛德

 

017

為了克服孤獨與無能為力感,個人便產生了放棄個性的衝動,要把自己完全消融在外面的世界裡。

——弗洛姆 

018

人的精神有三種境界:駱駝、獅子和嬰兒。

 

第一境界駱駝,忍辱負重,被動地聽命於別人或命運的安排;

 

第二境界獅子,把被動變成主動,由你應該我要,一切由我主動爭取,主動負起人生責任;

 

第三境界嬰兒,這是一種我是的狀態,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的一切。

 

——尼采

019

世界很單純,人生也一樣。不是世界複雜, 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了。

 

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 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

——阿德勒 

020

愛與成熟度無關。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麼每種愛的努力都會失敗。

——弗洛姆

021

真正的叛逆不是沉溺於孩子氣的挑戰,而是某種對自我尊嚴和精神的捍衛。

 

它是一個人學會尊重自己以及他人說的權利,它不會帶來關係糾葛或是自我的負罪感,相反,你從中能夠感受到真正的自由,和來自他人的尊重。

 

——羅洛·梅 

022

服從他人比支配自己要容易,容易得多。

 

——歐文·亞隆 

 

023

壓抑敵意,意味著偽裝一切正常,從而導致在本應當進入戰鬥的時候,或者至少是在我們想要投入戰鬥時,避免進入戰鬥。

——卡倫 霍尼

024

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

 

——黑格爾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奧修談性能量

u=3174093124,1804131351%26;fm=15%26;gp=0.jpg

奧修OSHO

地球上人的生命和由人類創造的每一樣東西都來自性能量,為什麼人對性能量無法感激,卻對性能量感到羞恥

 

性能量是你生命力的另外一個名稱。「性」這個字已經遭到很多宗教的譴責,否則在它裡面並沒有什麼不對,它就是你的生命。性能量是一種自然的能量,你由它生出來。它是你的創造性能量。當畫家在作畫,或是詩人在寫詩,或是音樂家在演奏,或是舞蹈家在跳舞,這些都是你生命力的展現。 

 

 不只是小孩由你的性能量所生出來,在這個地球上由人類所創造出來的每一樣東西都是來自性能量。性能量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變化形式——在最低的部份,它是生物性的,在最高的部份,它是心靈的。我們必須瞭解,所有具有創造力的人都有高度的性傾向。你可以去看詩人,你可以去看畫家,可以去看舞蹈家,所有具有創造力的人都有高度的性傾向,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我所說的神秘家那些人,他們或許是在這個地球上最有性傾向的人,因為他們非常充滿生命力,能量豐富、洋溢……

 

性能量是你心靈成長的潛力,你可以只是因為你的性能量而成道

 

幾乎有三十五年的時間我一直在找尋,在各種書本裡面找尋,翻閱很多來自西藏、拉達克(Ladakh)、中國和日本的經典,其中印度是世界上經典最多的國家,我一直在找尋一件事:是不是曾經有一個成道的性無能的人?但是在任何地方都不曾有過這樣的記錄。

 

一個性無能的人也從來不可能是一個偉大的詩人,或是一個偉大的歌唱家,或是一個偉大的雕刻家,或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性無能的人到底是有什麼問題?他沒有生命力,他是中空的,他無法創造出任何東西,要把自己創造成一個成道的人需要非常多的能量……

 

性已經變成市場上的一樣東西。在一方面,宗教一直在壓抑性能量,並創造出一些性異常,它的最高峰就是危險的愛滋病,它目前無藥可醫。這整個事情都必須歸功於宗教,如果他們還有一些人性,那麼所有的教會、所有的修道院和梵蒂崗本身都必須被轉變成醫院來容納那些愛滋病的病患,因為就是這些人創造出他們,那個責任在於他們。他們強迫男人要跟女人分開居住,他們堅持說禁欲是宗教生活的基礎,但禁欲是不自然的,任何不自然的事都不可能成為宗教生活的基礎。 

 

因為禁欲是不自然的,因為宗教將男人和女人分在不同的修道院,因此他們創造出了同性戀的情況,他們是同性戀的先驅,而同性戀導致愛滋病,它不能夠只是被稱為一種疾病,因為它無法被納入疾病的範疇,它就是死亡本身。


所以,在一方面,宗教創造出性異常,在另外一方面,他們堅持一夫一妻制,事實上它意味著單調,那種情形創造出娼妓這個行業。教士應該對娼妓負責。我們從很多漂亮的女人製造出一些客體、商品和東西來被剝削,那是多麼的醜陋、多麼的病態。

 

即使到現在,性是什麼還沒有被真正瞭解。它不需要被壓抑,因為它就是你的能量。它必須被蛻變,那是當然,它必須被提升到它最高的純粹。當你的能量開始往上移——那個梯子的名字就叫作靜心——性就會變成愛,性就會變成慈悲,到了最後,性會變成你內在本性的爆發,變成發光、醒悟和成道,但它就是性能量,它可以腐爛掉,它也可以陷入異常。但是如果它很自然地被瞭解,然後透過靜心而得到幫助向上走,走向寧靜的空間,經過你的心而達到你身體最高點的第七個能量中心,你將會對那個能量覺得感激,目前你只有感覺到羞恥。 

 

這個羞恥和罪惡感是由宗教組織和宗教的創始者所創造出來的。很自然地,會有一個問題出現:為什麼他們把性搞得一團糟?而且,透過把性搞得一團糟,他們把整個世界以及它的頭腦和它的成長都搞得一團糟。為什麼?因為這是使人類成為奴隸最簡單的方式,這是使人類懷有罪惡感最簡單的方式,任何覺得有罪惡感的人永遠抬不起他們的頭來反抗,因此所有的既得利益者都想要人們喪失他們的尊嚴和自我尊敬,想要他們覺得有罪惡感和害羞。他們一直在譴責性,他們的譴責已經把整個世界引導到一個非常悲慘、心理不正常的狀態。 

 

所有這些罪惡都是你們那些所謂有美德的領導者和宗教聖人在使它們延續的,但是他們在做這樣的傷害已經有好幾千年了。不是幫助人們去昇華他們的能量,去使他們成為有創造力的,他們就只能強迫人們去壓抑他的能量。壓抑的能量會變成癌,壓抑的能量會產生出各種異常。 

 

老師叫她的小學生在黑板上畫出他們所能夠想到的最能夠使他們感到興奮的印象。

 

小海米站起來畫了一條很長的鋸齒線。 「那是什麼?」老師問。   

 

「閃電,」海米說:「每一次我看到閃電,我都會覺得很興奮,我都會尖叫。」  

 

「非常好。」老師說。

 

再來小莎莉畫了一條很長的波浪線,她解釋說海洋總是使她興奮,老師認為那也很好。 

 

然後小爾尼站起來走到黑板旁邊畫了一個點就回到座位上。「那是什麼?」困惑的老師問。

 

「那是一個句號。」爾尼回答。

 

  老師說:「一個句號有什麼好興奮的?」 

 

「我不知道,」爾尼回老師的話說:「但是我妹妹缺少了兩個那個,我們全家人都很興奮。」 

 

這個興奮使整個世界都變成一個瘋人院,而且它繼續成長得很快,它一直都超出所有的科學計算。 

 

就在四十年以前,當印度變自由,它有四億人口,現在,只過了四十年,它就變成九億人口,在這四十年裡面產生了五億人,到了這個世紀末,科學家的計算是:它將會首度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直到目前為止,中國是占第一位——但是到了這個世紀末,印度的人口將會超過十億,而印度的當政者還在談論說不要有家庭計畫,不要有生育控制…… 

 

即使在衣索匹亞每天都有一千人死掉,教皇還一直在談論不要有生育控制,德蕾莎女士還一直在談論不要有生育控制。你必須去看它所隱含的意義:德蕾莎女士需要孤兒,如果沒有孤兒,她就沒有資格可以得到諾貝爾獎,但是如果實施生育控制,你要去那裡取得孤兒?很奇怪,他們譴責生育控制的方法,認為那並不是神的創造,但是他們並不譴責醫藥,那也不是神的創造,至少在他創造世界的那六天裡面都沒有提到醫藥。 

 

醫藥給予人類更長的生命,在蘇聯已經有一些人超過一百八十歲,而他們仍然年輕,很有可能他們可以活過兩百歲。有好幾千人已經超過一百五十歲,但是卻沒有宗教領導人在譴責它,說醫藥必須停止給予人們健康和長壽。沒有一個宗教領導人繼續在說疾病必須被允許,因為它們是神所創造出來的。

 

醫藥可以被使用,人們可以被弄得更健康……很自然地,當他們變得更健康,他們的性能力就越強,但是生育控制方法不能夠被使用,因為那將會減少來教會參加聚會的人。那是一個數字的競賽,天主教徒有六百萬,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就只是因為那個數目,否則它是世界上最第三流的宗教,在它裡面沒有很多東西可以被稱為宗教,但它是最大的宗教,就只是靠數字的力量。它不能夠讓那個數目下降,即使這些數目將會殺死整個人類。

 

我絕對贊成生育控制的方法,這有兩個理由:

 

第一,生育控制方法將能夠使世界保持健康、受到滋潤;


 

第二,一旦生育控制方法被使用,性就喪失了它的瀆神,或是它的神聖。它變成只是一種樂趣,它變成只是一種令人喜悅的能量交換。根據我的看法,生育控制是人類最大的發明,它是龐大的革命,因為它能夠使男人和女人平等、解放,否則女人一直都在懷孕,因為她的懷孕,使得她無法在經濟上獨立,在教育上獨立,以及脫離男人的駕馭而獨立。

 

一旦她能夠免於受迫性的懷孕,她就會有很多時間和能多量可以去創造。直到目前為止,有一半的人類都保持沒有創造力——沒有偉大的詩人,沒有偉大的聖人,沒有偉大的音樂家,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女人根本就沒有時間。我感到很驚訝,甚至連烹飪的書都是由男人所寫的,而不是女人。最好的廚師是男人,而不是女人——在所有著名的五星級飯店裡,你將會發現那些大廚師都是男人。這是很奇怪的……恒久以來,作菜一直都是屬於女人的領域,但是她沒有剩餘的能量。因為有這些宗教人士,所以她永遠無法被解放。 

 

性能量必須被歡迎,而且,透過靜心的煉金術,它必須被蛻變成較高的存在狀態,蛻變成不同層面的創造力,而不只是去創造越來越多的孩子。生活必須有計劃,不可以讓它隨便發生。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能量回流的法門:像羽毛一樣手掌觸碰眼球。。。

7af40ad162d9f2d3e7827d1da3ec8a136227ccb5.jpg

 

奧修OSHO 

80%能量通過眼睛流失;讓能量回流的法門:像羽毛一樣手掌觸碰眼球,兩眼的輕盈掉入心,宇宙彌漫

 

在進入這個法門前,先對此做些介紹。
首先,關於眼睛有些事要明白,因為整個靜心法門\秘訣都依賴於此。

Before entering the technique, some introductory remarks about it. First, something hasto be understood about the eye, because the whole technique depends on it.


首先: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外在看起來怎樣,那都是假的,但你騙不了自己的眼睛。你無法塑造一雙假眼。你可以塑造一個虛假的面孔,但你的雙眼無法弄虛作假。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變成像葛吉夫一樣的完美大師。除非你成了自己所有能量的完美大師,你無法對眼睛弄虛作假。普通人做不到這一點。你無法對眼睛弄虛作假。


Thefirst thing: whatsoever you are, whatsoever you appear from without, is false,but you cannot deceive your eyes. You cannot create false eyes. You can createa false face; you cannot falsify your eyes. That is impossible -- unless youbecome a perfect master like a Gurdjieff. Unless you become a perfect master ofall your energies, you cannot falsify your eyes. No ordinary human being can dothat. You cannot falsify your eyes.
那就是為什麼如果有人看著你的眼睛,盯著你的眼睛,你會覺得被冒犯了,因為他在試圖找尋真正的東西。在那個點上你無能為力——你的雙眼會揭露真實的自己。所以盯著別人的眼睛不禮貌。即便在講話時你也不停的逃避雙眼。除非你愛某人,除非某人準備好了對你真實,否則你不能盯著別人看。有一個極限。


That'swhy if someone looks in your eyes, stares in your eyes, you feel offended,because he is trying to find the real thing. And at that point you cannot doanything -- your eyes will reveal the true self. So it is not good manners tostare in anybody's eyes. Even while talking you go on avoiding the eyes. Unlessyou are in love with someone, unless someone is ready to be true with you, youcannot stare. There is a limit.
心理學家觀察到30秒是極限。你可以盯著一個陌生人看30秒,不能再久了。如果你盯的更久,你就是在挑釁了,對方立刻開始感到不安。你可以從遠處盯著看,因為那樣的話沒人會意識到。如果你在百步開外,我能一直盯著你看,但如果你離我只有兩步之遙,那是不可能的。


Psychologistshave observed that thirty seconds is the limit. With a stranger you can starefor thirty seconds, not more. If you stare more, you have started beingaggressive, and the other will immediately start to feel uneasy. You can starefrom a far-away point, because then no one is aware. If you are a hundred feetaway I can go on staring at you, but if you are just two feet away it becomesimpossible.
在擁擠的火車上,或擁擠的電梯裡,大家緊挨著坐著或站著,你們從不看彼此的眼睛。你能觸碰別人的身體——那不太冒犯——但你們從不看彼此的眼睛,因為那太過了,太近了,你會看透對方。首先要記住:眼睛沒有個性。眼睛是完全自然的,它們沒有個性。


In acrowded train, or in a crowded elevator, sitting or standing just closetogether, you never look at each other's eyes. You can touch the body -- thatis not so offensive -- but you never look into each other's eyes because thatwill be too much, too near, and you will penetrate the real man. The firstthing to remember: eyes have no personality. They are pure nature. They have nopersonality.
其次要記住:你幾乎只通過雙眼進入世界,他們說是80%。那些一直跟眼睛工作的心理學家們說,跟世界80%的接觸是通過雙眼。你80%的生命是通過雙眼出去的。


Thesecond thing to remember: you move into the world almost only through the eyes;they say eighty percent. Those who have been working with eyes, thepsychologists, they say that eighty percent of contact with the world isthrough the eyes. Eighty percent of your life moves out through the eyes.
那就是為什麼當你看到一個瞎子,你會同情他。當你看到一個聾子,你從沒這麼有同情心,但是當你看到一個瞎子,你頓生同情跟慈悲。為什麼?因為他80%沒有生命。聾子沒這麼沒有生命。即便你的雙腳被砍了,你的雙手被砍了,你也不會這麼沒有生命,但瞎子80%關閉了,他只剩20%在活。


That'swhy whenever you see a blind man, you feel pity. You never feel so much pityand sympathy when you see a deaf man, but when you see a blind man, suddenlyyou feel sympathy and compassion. Why? -- because he is eighty percentnon-alive. A deaf man is not so non-alive. Even if your feet are cut and yourhands are cut, you will not be so unalive, but a blind man is eighty percentclosed; he lives only twenty percent.
80%的能量通過雙眼流了出去。你通過雙眼進入世界。當你累了,首先累的是眼睛。隨後,身體其他部分受影響了,眼睛首先能量枯竭了。如果你能消除眼睛的疲勞,你就能消除整個身體的疲勞,因為它們是你80%的能量。如果你能恢復眼睛的活力,你就全身恢復了。


Through your eyes eighty percent of your energy moves out. You are moving into theworld through the eyes. So when you get tired, the first thing is the eyes.Later on,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will be affected; the eyes will be the firstto be drained of energy. If you can refresh your eyes, you can refresh yourwhole body, because they are eighty percent of your energy. If you canrevitalize your eyes, you have revitalized yourself.
在一個自然的環境裡,你不會像在一個不自然的城市裡這麼累,因為在自然環境裡,你的雙眼持續被滋養著。綠色,清新的氛圍——一切都在放鬆著、滋養著你的雙眼。在現代化城市裡,一切都在剝削你的雙眼,沒有什麼能滋養它們。所以去一個遙遠的農村,或周圍沒有人工建築的山頂,那裡一切都是自然的,你會看到人們有一雙不同類型的眼睛。那種閃爍,那種品質是不同的——清新、像動物一樣,有穿透力,鮮活、舞動著。


In anatural surrounding you never feel as tired as you feel in an unnatural city,because in a natural surrounding your eyes are continuously fed. The greenery,the fresh atmosphere -- everything relaxes your eyes and feeds them. In amodern city everything exploits your eyes and nothing feeds them. So move to aremote village, or to a hilltop where nothing artificial is in the milieu,where everything is natural, and you will see a different type of eyes. Thetwinkling, the quality, will be different -- fresh, animal-like, penetrating,alive, dancing.
在現代化城市裡,眼睛是死的,最低限度的活著。它們不知道歡慶為何。它們不知道新鮮為何。雙眼意識不到流經它們的生命,它們一直被剝削著。你80%的能量通過雙眼流了出去,所以你必須完全覺知,你必須學習這門關於這個流動、這股能量及雙眼可能性的藝術。


In amodern city, eyes are dead; just living on the minimum. They don't know whatfestivity is. They don't know what freshness is. The eyes are unaware of anylife flowing through them; they are just being exploited. Eighty percent ofyour energy moves from your eyes, so you have to be perfectly aware, and youhave to learn an art about this movement, this energy, and the possibility ofthe eyes.
在印度,我們一直稱盲人是“PRAJNA-CHAKSHU”——慧眼——出於特定的原因,因為每一個不幸都可以變成絕佳的機會。80%的能量通過眼睛流了出去,當一個人是瞎子,他80%沒活著,他跟世界80%的接觸喪失了。


InIndia we have been calling blind men PRAJNA-CHAKSHU -- wisdom-eye -- for aparticular reason, because every misfortune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greatopportunity. Eighty percent of the energy moves through the eyes, and when aperson is blind, he is eighty percent not alive; with the world eighty percentof his contact is lost.
就外在的世界而言,他非常可憐,但如果他利用這個機會——眼盲的機會——他就能把這80%的能量用到自己的內在世界,通常你沒法利用這80%,除非你知曉那門藝術。所以80%的能量都在他裡面,那是一個水庫,通常流向外面的能量能往內流。如果他知道如何允許能量往內流,他就會成為一個慧眼。


He isvery poor as far as the world without is concerned, but if he can use thisopportunity -- this opportunity of being blind -- then he can use this eightypercent of his energy for his inner world; this eighty percent that you cannotuse ordinarily unless you know the art. So eighty percent of his energy is withhim, it is a reservoir, and the energy that normally moves out can move within.If he knows how to allow it to move within, he will become a wisdom-eye.
一個瞎子不是PRAJNA-CHAKSHU,慧眼,如果他僅僅是個瞎子,但他能成為慧眼。他沒有通常的雙眼,但他能得到慧眼。可能性是有的,我們稱他為PRAJNA-CHAKSHU,是為了讓他意識到,他不應該為自己沒有眼睛而懊悔。他能創造出一個內在之眼,他擁有80%的能量,這是有眼睛的人所沒有的。他可以動用它,他可以使用它。


A blindman is not a PRAJNA-CHAKSHU, a wisdom-eye, just by being blind, but he can be.He doesn't have ordinary eyes, but he can get the eyes of wisdom. Thepossibility is there. We named him PRAJNA-CHAKSHU just to make him aware thathe should not be sorry that he doesn't have eyes. He can create an inner eye,and eighty percent of energy is with him which is not with those who have eyes.He can move it. He can use it.
即便一個盲人意識不到,他也會比你更寧靜。他變得更放鬆。看著一個盲人,他更寧靜,他的臉更放鬆。他看起來悠然自得,沒有不滿足。對於聾子來說情況則不同。他比你更不安,他會變得狡猾。但盲人從來不狡猾,從來不躁動不安,從來不算計。基本上來說他很信任,他對存在深信不疑。


Even ifthe blind man is not aware, he becomes more silent than you are. He becomesmore relaxed. Look at a blind man. He is more silent. His face is more relaxed.He seems to be at ease with himself; no discontent. This will not be the casewith a deaf man. He will be more restless than you, and he will become cunning.But a blind man is never cunning, never restless, never calculative; basicallytrusting, in a deep faith with existence.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80%的能量在往內流,即便他對此一無所知。它成了一個持續的掉落,就像瀑布一樣。即便他意識不到,能量也一直在掉到他心裡。那股往外流的能量持續的掉到他心裡——那改變了他整個人的品質。在古印度,盲人非常受尊敬,非常受尊敬。帶著深深的敬意我們稱其為慧眼。


Whydoes this happen? -- because the eighty percent of energy, even if he doesn'tknow anything about it, is moving within. It becomes a constant fall, just likea waterfall. Even unaware, it goes on falling on his heart. The same energythat moves out, goes on falling on his heart -- that changes the quality of hisbeing. In ancient India the blind man was very much respected -- very muchrespected. In deep respect we called him PRAJNA-CHAKSHU, wisdom-eye.
你也可以對自己的雙眼多同樣的事情,這個技巧是:讓你往外流的能量回到你自己,回到你的心中心。如果能量落到心上,你會變得極為輕盈。你會覺得身體輕如羽毛,就好像重力對你完全沒影響。突然,你跟自己最深處的源泉連接上了,這會讓你恢復活力。


Thesame you can do with your eyes, and this technique is for that: to help yourenergy which moves out to fall back upon yourself, upon your own heart center.If it falls on the heart, you become as light as possible. You feel as if thewhole body has become a feather; as if gravitation has absolutely no effect onit. And immediately you are connected with the deepest source of your being,which revitalizes you.
對於譚崔,深度睡眠之所以讓你恢復活力,並不是因為睡眠,而是因為往外流的能量往內流了。如果你知曉那個奧秘,那麼常人用六小時或八小時睡眠所做的事情,你在幾分鐘之內就可以做到。常人在八小時裡所做的事情,其實他並沒有在做。他只是允許自然做事,但至於是什麼他意識不到。一個奧秘的過程正在你的睡眠裡發生。最基本的事情之一是你的能量沒有往外流,它持續落到你心裡,這讓你恢復活力。你正深深的沐浴在自己的能量裡。


Fortantra, deep sleep revitalizes you not because of sleep, but just because theenergy which was moving out, moves in. If you know the secret, then what anordinary man is doing in six hours or eight hours sleep, you can do withinminutes. What an ordinary man is doing in eight hours, really he is not doing.He is allowing nature to do something, and he is not aware of what it is. Amysterious process is happening in your sleep. One of the basic things is thatyour energy is not moving out; it goes on falling on your heart, and thatrevitalizes you. You are in a deep bath with your own energy.
關於這股的能量我再說一些事情。你或許觀察到了,每當一個強勢的人出現,他總是會盯著你的眼睛。弱勢的人會往下看。奴隸、僕人,或任何卑微的人,永遠不會盯著優越者的眼睛。但優越者能盯著別人。國王能盯,但站在國王面前,站在國王的聽眾當中,你不會盯著他看。那是一種冒犯,你必須低頭。


Somethingmore about this moving energy. You might have observed that whenever there is adominant man, he always stares in your eyes. Whenever there is a dominated man,he looks down. Slaves, servants, or anyone who is inferior to someone, willnever stare in the eyes of the superior. But the superior can stare. Kings canstare, but standing before a king, standing in the audience of the king, youare not supposed to stare. That would be an offense. You have to look down.
真的,你的能量隨著眼睛流動。它可以變成一種微妙的暴力。不只是在人身上,在動物身上也是如此。當兩個陌生者相遇,兩個動物相遇,它們會盯著彼此的眼睛,來判斷誰厲害,誰卑微。一旦一個動物往下看,事情就明瞭了。它們不會打架,事情結束了。誰厲害一目了然。


Really,with your eyes your energy moves. It can become a subtle violence. And not onlyin man, even in animals. When two strangers meet, two animals meet, they stareeach other in the eye just to judge who is going to be the superior and who isgoing to take the role of the inferior. And once one animal looks down, thething is decided. Then they will not fight; the thing is over. It is now takenfor granted who is superior.
即便孩子們也玩盯著別人眼睛看的遊戲,誰扭頭誰輸。他們是對的。當兩個孩子盯著彼此的眼睛,誰首先不舒服,誰開始不安、開始扭頭、避開對方的眼睛,誰就輸了。那個一直盯著看的人更厲害。如果你的眼睛能打敗別人的眼睛,那是一個微妙的暗示,你比對方強。


Evenchildren play the game of staring into each other's eyes, and whoever looksaway is defeated. And they are right. When two children stare into each other'seyes, whosoever becomes first uncomfortable and starts fidgeting and startslooking away and avoiding the look of the other, is defeated. The one who goeson staring is stronger. If your eyes can defeat the other's eyes, it is asubtle indication that you are stronger than the other.
當有人上臺演講或表演時,他會變得非常害怕,渾身顫抖。即便那些專業已久的人,那些老演員……即便他們上臺,他們也會恐懼,因為這麼多雙眼睛盯著他,挑釁的能量太多了。有這麼多來自盯著他們看的成千上萬人的能量,他們突然恐懼了。一股恐懼席捲了他們。一股微妙的能量正流經雙眼,一股非常精微的能量。最精微、最微妙的身體能量,正流經雙眼。那股能量的品質隨著你改變。


On thestage when someone comes to speak or to act, he becomes very afraid, a greattrembling happens. Even with those who are long in the profession, oldactors... even when they come on the stage a fear grips them, because so manyeyes are staring; there is so much aggressive energy. There is so much energyfrom the thousands of people staring at them that they suddenly start tremblingdeep down. A fear grips them. A subtle energy is flowing through the eyes, avery subtle energy. The subtlest, the most refined of physical forces, isflowing through the eye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nergy changes with you.
從佛的雙眼裡流出來的是一種不同類型的能量。從希特勒眼裡流出來的是一種截然不同的能量。如果你看著佛陀的眼睛,它們接納你,它們歡迎你,它們成了一扇門。如果你看著希特勒的眼睛,它們拒絕你,它們譴責你,它們把你推開,它們把你踢開。對於希特勒,他的雙眼就像武器。對於佛,他的雙眼是慈悲。眼睛的品質改變了。遲早我們必須衡量眼睛能量,那麼對一個人就不需要知道很多。眼睛能量及其品質會透露出隱藏在後面的是什麼樣的人。遲早那是可能的。


Fromthe eyes of a Buddha a different type of energy is flowing. From the eyes of aHitler a totally different type. If you look at Buddha's eyes, they accept you,they welcome you, they become a door. If you look at Hitler's eyes, they rejectyou, they condemn you, they push you away, they throw you away. For Hitler, hiseyes are like weapons; for Buddha, his eyes are compassion. The quality of theeyes changes. Sooner or later we must come to measure the eye-energy, and thenthere will be no need to know much about the man. Just the eye-energy and itsquality will show what type of man is hidden behind. Sooner or later that willbe possible.
 

 

Thissutra, this technique:這句經文,這個法門\秘訣:
像羽毛一樣貼著/觸碰眼球,兩者之間的輕盈通向心,宇宙在此彌漫。

TOUCHING EYEBALLS AS A FEATHER, LIGHTNESS BETWEEN THEMOPENS INTO HEART AND THERE PERMEATES THE COSMOS.
像羽毛一樣貼著/觸碰眼球……用兩個手掌,把它們放到你雙眼上,讓手掌貼著眼球——但就像羽毛一樣,沒有任何壓力。一壓你就錯過了要點,你錯過了整個法門。不要壓,像羽毛一樣貼著。你必須調整,因為一開始你會壓。力度越來越輕,直到你完全沒有壓力的貼著——你的手掌貼著眼球。只是貼著,毫無壓力的貼著,因為如果有壓力,這個法門就不管用。所以,像羽毛一樣。


TOUCHINGEYEBALLS AS A FEATHER... Use both your palms, put them on your eyes, and allowthe palms to touch the eyeballs -- but just like a feather, with no pressure.If you press you miss the point, you miss the whole technique. Don't press;just touch like a feather. You will have to adjust, because in the beginningyou will be pressing. Put less and less pressure until you are just touchingwith no pressure at all -- just your palms touch the eyeballs. Just a touch,just a meeting with no pressure, because if the pressure is there, then thetechnique will not function. So -- LIKE A FEATHER.
為什麼?因為細針能勝過刀劍。如果你壓迫,品質就改變了——你有了侵略性。流經眼睛的能量非常精微:一點點壓力,它就開始對抗了,抗拒開始了。如果你壓迫,那麼流經眼睛的能量就會開始抗拒、抵抗,抗爭出現了。所以不要壓迫,即便是輕微的壓力,也足以讓眼睛能量起評判了。


Why?Because a needle can do something which a sword cannot do. If you press, thequality has changed -- you are aggressive. And the energy that is flowingthrough the eyes is very subtle: a small pressure and it starts fighting and aresistance is created. If you press, then the energy that is flowing throughthe eyes will start a resistance, a fight; a struggle will ensue. So don'tpress; even a slight pressure is enough for the eye-energy to judge.
它非常微妙,它非常精微。不要壓迫——像羽毛一樣,你的手掌貼著,又好像沒貼著。貼著,又好像沒貼著,沒有壓力。只是貼著,微微的覺得手掌貼著眼球,僅此而已。


It isvery subtle, it is very delicate. Don't press -- like a feather, just your palmis touching, as if not touching. Touching as if not touching, no pressure; justa touch, a slight feeling that the palm is touching the eyeball, that's all.
會發生什麼?當你沒有任何壓力的貼著,能量會開始往內流。如果你壓迫,它就會開始跟手,跟手掌對抗,往外流。貼著,能量就開始往內流。門關上了,門關上了能量回落了。一旦能量回落了,你會感到一種輕盈遍佈你的頭面。這股回流的能量讓你輕盈。


Whatwill happen? When you simply touch without any pressure, the energy startsmoving within. If you press, it starts fighting with the hand, with the palm,and moves out. Just a touch and the energy starts moving within. The door isclosed; simply the door is closed and the energy falls back. The moment energyfalls back, you will feel a lightness coming all over your face, your head.This energy moving back makes you light.
兩眼之間是第三眼,慧眼,PRAJNA-CHAKSHU。兩眼之間是第三眼。從雙眼回落的能量會衝擊第三眼。那就是為什麼一個人感到輕盈、飄了起來,就好像重心引力消失了。能量會從第三眼落到心裡。這是一個生理過程:它一滴一滴的往下落,你會感到一種非常輕盈的感覺進入了你的心。心跳會減慢,呼吸會減慢。你全身都感到放鬆。


Andjust between these two eyes is the third eye, the wisdom-eye, thePRAJNA-CHAKSHU. Just between these two eyes is the third eye. The energyfalling back from the eyes hits the third eye. That's why one feels light,levitating, as if there is no gravitation. And from the third eye the energyfalls on the heart. It is a physical process: just drip, drip, it drops, andyou will feel a very light feeling entering in your heart. The heartbeats willslow down, the breathing will slow down. Your whole body will feel relaxed.
即便你沒有進入深度靜心之中,這對你的身體也有好處。白天任何時候,放鬆的坐在椅子上——或者假如你沒有椅子,當你正坐在火車上——閉上眼睛,感覺全身的放鬆,然後把雙手掌放在雙眼上。不要壓迫——那非常重要。像羽毛一樣貼著。


Even ifyou are not entering deep meditation, this will help you physically. Any timein the day, relax on a chair -- or if you don't have any chair, when justsitting in a train -- close your eyes, feel a relaxed being in the whole ofyour body, and then put both your palms on your eyes. But don't press -- that'sthe very significant thing. Just touch like a feather.
當你貼著而不施壓,你的思緒立刻會停止。在放鬆的頭腦裡,思緒無法移動,它們凍住了。它們需要瘋狂和狂熱,它們需要緊張才能移動。它們活在緊張裡。當雙眼是寧靜、放鬆的,能量在回流,思緒會停止。你會感到一種特定的愉悅,那會日漸加深。
Whenyou touch and don't press, your thoughts will stop immediately. In a relaxedmind thoughts cannot move; they get frozen. They need frenzy and fever, theyneed tension to move. They live through tension. When the eyes are silent,relaxed, and the energy is moving backwards, thoughts will stop. You will feela certain quality of euphoria, and that will deepen daily.
所以一天中你可以做很多次。即便一小會兒,觸碰也很好。每當你感覺雙眼疲憊了,能量乾枯了——閱讀以後,看過一場電影或電視後——每當你想,就閉上眼睛,貼著。立刻就會有效果。但是如果你想把它當做靜心,就至少做40分鐘。關鍵在於不要施壓。因為像羽毛一樣貼著一小會兒很容易,做40分鐘就難了。很多時候你會忘記,你開始壓迫。


So doit many times in the day. Even for a single moment, touching will be good.Whenever your eyes feel exhausted, dry of energy, exploited -- after reading,seeing a film, or watching TV -- whenever you feel it, just close the eyes andtouch. Immediately there will be the effect. But if you want to make it ameditation, then do it for at least forty minutes. And the whole thing is notto press. Because it is easy for a single moment to have a feather-like touch;it is difficult for forty minutes. Many times you will forget and you willstart pressing.
不要壓迫。花40分鐘時間,持續覺察確保你的雙手沒有重量,它們只是貼著。持續覺察確保你沒有在壓迫,只是貼著。這會成為深深的覺察,像呼吸一樣。正如佛陀說,帶著全然的覺知呼吸,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觸碰上,因為你必須持續留意你沒有在壓迫。你的雙手應該像羽毛一樣,沒有分量,只是貼著。


Don'tpress. For forty minutes, just remain aware that your hands have no weight;they are just touching. Go on being aware that you are not pressing, onlytouching. This will become a deep awareness, just like breathing. As Buddhasays to breathe with full awareness, the same will happen with touching,because you have to be constantly mindful that you are not pressing. Your handshould just be a feather, a weightless thing, simply touching.
你的頭腦完全的在雙眼附近,保持著警覺,能量會持續流淌。一開始它就像水滴在滴一樣。不出幾個月你就會覺得它成了一條河,不出一年你就會覺得它成了洪水。當它發生了——像羽毛一樣貼著/觸碰眼球,兩者之間的輕盈通向心,宇宙在此彌漫——當你貼著,你會感到輕盈。你現在就可以感覺。立刻,一旦你貼著,一種輕盈出現了。兩眼之間的輕盈通向心,那份輕盈會穿透,通向心。只有輕盈能入心,任何沉重的東西都入不了。只有非常輕盈的東西能發生在心裡。


Yourmind will be totally there, alert, near the eyes, and the energy will beflowing constantly. In the beginning it will be just dropping in drops. Withinmonths you will feel it has become a river-like thing, and within a year youwill feel it has become a flood. And when it happens -- TOUCHING EYEBALLS AS AFEATHER, LIGHTNESS BETWEEN THEM -- when you touch you will feel lightness. Youcan feel it right now. Immediately, the moment you touch, a lightness comes.And that LIGHTNESS BETWEEN THEM OPENS INTO THE HEART; that lightnesspenetrates, opens into the heart. In the heart, only lightness can enter;nothing heavy can enter. Only very light things can happen to the heart.
兩眼之間的輕盈會開始掉進心裡,心開始敞開接受它——宇宙在此彌漫。隨著回落的能量變成溪流,變成河流,變成洪水,你會被徹底洗禮。你會覺得自己消失了。你會覺得只有宇宙存在。吸氣,呼氣,你覺得自己變成了宇宙。宇宙進來,宇宙出去。你一直是的實體、自我,消失了。


Thislightness between the two eyes will start dropping into the heart, and theheart will open to receive it -- AND THERE PERMEATES THE COSMOS. And as thefalling energy becomes a stream and then a river and then a flood, you will bewashed completely, washed away. You will not feel that you are. You will feelsimply the cosmos is. Breathing in, breathing out, you will feel you havebecome the cosmos. The cosmos comes in and the cosmos goes out. The entity thatyou have always been, the ego, will not be there.
這個法門非常簡單,沒有任何危險,所以你可以隨意實驗。但因為它這麼容易,你或許做不了。關鍵在於沒有壓力的貼著,所以對此你必須學習。試一試,不出一周它就會發生。突然有一天當你沒有壓力的貼著時,突然你會感覺到我所說的——一種輕盈,心打開了,有些東西從頭掉進了心。

 Thistechnique is very simple, without any danger, so you can experiment with it asyou like. But because it is so easy, you may not be able to do it. The wholething depends on touch without pressure, so you will have to learn it. Try it.Within a week it will happen. Suddenly some day when you are just touching withno pressure, immediately you will feel what I am saying -- a lightness and anopening in the heart, and something dropping from the head into the heart.

譯自The Book of Secrets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做任何你想做、愛做的,永遠別尋求認可,否則你會喪失自己的靈魂

u=656105825,1965454267%26;fm=193.jpg

奧修OSHO 

 

Kendra問:鍾愛的奧修,為什麼我覺得自己需要被贊同、被認同,尤其是在工作上?它讓我深陷困境——我離不開它。我知道自己深陷困境,但我被困住了,我似乎出不來。你能幫幫我,好讓我能找到那扇門嗎?

奧修OSHO:
要記住,獲得贊同、被認同的需要是每個人的問題。我們的整個生命結構是:我們被教導,除非被認同,否則我們就是無名小卒,我們就沒有價值。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認同。這把事情顛倒了。

 

工作應該重要才對——工作本身就是喜悅。你應該工作,不是被認同,而是因為你享受富有創造力,你因為工作本身而熱愛它。
 

有極少數人成功的逃脫了社會給你設的陷阱,比如梵古。他不停的作畫——儘管饑餓,沒有居所,沒有衣服,沒有醫療,生著病——但他不停的作畫。一幅畫也賣不出去,沒有人認可他。但奇怪的是,儘管如此,他仍然很開心——開心是因為他能畫自己想畫的。不管被不被認同,他的工作都價值非凡。
 

33歲自殺了——不是因為痛苦、苦惱,不,只是因為他已經完成了自己最後一幅畫作《日落》,這幅畫他幾乎花了一年。他試了很多次,但畫一直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他就毀了它們。最後他終於成功的用他渴望的方式畫出了日落。
 

他自殺了,留給哥哥一封信,“我自殺不是因為絕望,我自殺是因為現在活著已經沒意義了——我的工作完成了。另外,想辦法維持生計一直都很困難。但那沒問題,因為我有些工作要做,我內在的某些潛能需要呈現出來。它已經盛開了,現在再跟個乞丐似的活著已經沒意義了。”
 

“迄今為止我甚至都沒想過它,我甚至都沒正眼瞧過它。但現在那成了唯一的事情。我已經盛開到了我的極致,我已經滿足了,現在掙扎、想辦法維持生計看起來很蠢。為了什麼?所以這對我來說不是自殺,而是我已經來到了圓滿、終點,我開心的離開這個世界。我喜悅的活著,我也喜悅的離開這世界。”
 

現在,差不多一個世紀之後,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價值千萬。市面上只有200幅畫。他已經畫了好幾千張畫,但它們都被毀了,沒人在意那些畫。
 

現在擁有一幅梵古的畫意味著你很有審美。他的畫給了你一種認可。世人從沒認可過他的工作,可他從不在乎。這應該是處世之道/看待事情的方式。
 

你工作,如果你熱愛工作。不要尋求認可。如果有認可,就接受,如果沒有也別想著它。你的滿足應該在於工作本身。

 

如果每個人都學會熱愛自己的工作——無論什麼樣的工作——這門簡單的藝術,享受工作而不尋求任何認可,那麼我們就會擁有一個更美、更歡慶的世界。
 

現實是,這個世界把你困在了一個痛苦的模式裡:你做的是一份好工作,不是因為你熱愛它,不是因為你做的完美無缺,而是因為世人認可它,獎勵它,給你頒金獎、諾貝爾獎。
 

他們拿走了創造力的整個價值,並摧毀了無數人——因為你沒辦法給數百萬人頒諾貝爾獎。你們在每個人心中製造出了想要被認可的欲望,所以沒人能心平氣和的、安靜的工作,並享受任何他手頭上在做的事。

 

而生命包含了各種小事。對於那些小事,沒有獎勵可言,政府也不會給予頭銜,大學也不會授予榮譽學位。
 

本國的大詩人之一泰戈爾,住在孟加拉。他用孟加拉文出版了自己的詩歌、小說——但沒人認可他。然後他把《GITANJALI 奉獻之歌》這本小書翻譯成了英文。他意識到原文之美是譯文所不具有的,也具有不了的——因為那兩種語言,孟加拉文跟英語,語法結構不同,表達方式也不同。
 

孟加拉文很甜美。即便你跟人吵架,那看起來也像是在跟人溫和的聊天。它很有韻律,每個詞都跟音樂一樣。那個品質英文裡沒有,也帶不進英文裡,英文有著不同的品質。

 

但他還是想辦法譯成了英文,而跟原文沒得比的譯文獲得了諾貝爾獎。接著突然印度全國上下都意識到了……那本書多年來都有孟加拉文,有其他印度語版本,但沒人留意過它。
 

每一所大學都想授予他榮譽頭銜,他曾在加爾各答住過,加爾各答大學是第一個授予他榮譽學位的大學,但他拒絕了。他說,“你不是在給我學位,你不是在認可我的工作,你是在認可諾貝爾獎,因為那本書一直在這裡,原文美的多了,但沒人甚至給我寫一段評論。”
 

他拒絕接受任何榮譽學位。他說,“那是在侮辱我。”
 

讓·保羅·薩特是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他對人的心理有著非常深的洞見,他也拒絕了諾貝爾獎。他說,“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我已經得到了足夠的獎賞。諾貝爾獎無法再為其添色——相反,它把我拉低了。諾貝爾獎對於那些尋求認可的業餘人士來說是好的,但我已經夠老了,我已經享受的夠多了。我熱愛我所有的作品。它本身就是獎勵,我不需要任何其他獎勵,因為跟我已經得到的相比,沒有什麼能與之相提並論。”
 

他是對的。但世上正確之人太少了,世上充滿了活在困境裡的錯誤之人。
 

為什麼你要在意認可?只有當你不熱愛自己的工作時,在意別人的認可才有意義,這樣才有意義,這樣它才像是個替代品。你討厭工作,你不喜歡工作,但你之所以做這份工作是因為有認可,你會被欣賞、接納。

與其想著被認可,重新考慮一下你的工作。你熱愛它嗎?然後就結束了。如果你不熱愛——就換掉!
 

父母、老師總是在強化這個觀點:你應該獲得認可,你應該被接納。那是一個非常狡猾的控制別人的策略。
 

上大學時我一再的被告知,“你不應該再做這些事……你總是不停的問各種問題,而你清楚那些問題回答不了,這讓教授很尷尬。你不能再這樣幹了,不然那些人會報復你。他們有權勢——他們能讓你考試不及格。”
 

我說,“我不在乎。我現在享受問問題,讓他們覺得自己無知。他們沒有足夠的勇氣可以直接說‘我不知道。’不然他們就不會尷尬。但他們假裝自己無所不知。我享受其中,我的智力也在被磨煉。誰在乎考試?除非我不參加考試,否則他們沒法讓我不及格——誰會去考試?如果他們想不讓我及格,我就不會去考試,我會留級。他們不得不讓我及格,因為他們害怕再面對我一整年!”
 

他們全讓我及格了,也幫我及格了,因為他們想擺脫我。在他們眼中,我也把其他學生帶壞了,因為別的學生也開始質疑各種幾百年來沒有任何質疑就被接納得事情。
 

我在大學教學時,同樣的事情換了一個角度出現了。現在我問學生們各種問題,讓他們注意到,他們獲得的所有知識都是借來的,他們一無所知。

 

我告訴他們,我不在乎他們的學位,我在乎的是他們真實的經歷——而他們沒有任何經歷、體驗。他們只是在重複過時的書本,很久以前它們就被證明錯了。現在學校的權威們威脅我,“如果你繼續這樣做,騷擾學生,你會被趕出學校。”
 

我說,“這很奇怪,我曾是學生,我不能問教授問題,現在我是教授了,我竟然不能問學生問題!那這個學校管什麼用?這裡應該是一個提問和探索的地方。必須從生活裡,從存在之中尋找答案,而不是從書本裡。”
 

我說,“你們可以把我趕出學校,但記住,因為那幫學生你把我趕出學校,同樣這幫人也會把學校毀了。”我告訴副校長,“你應該來看看我的班級。”
 

他難以置信——我的班上至少有200名學生……根本沒地方可坐,所以他們能站哪就站哪——窗戶上,門上。他說,“到底怎麼了?因為你學生只有10個。”
 

我說,“那些人來聽課。他們沒去上自己的課,他們愛來這兒。這個班是一場對話。我不比他們優越,我無法拒絕別人來上我的課。他是不是我的學生不重要,如果他來聽我的課,他就是我的學生。事實上,你應該允許我使用大會堂。那些教室對我來說太小了。”
 

他說,“大會堂?你是說全校的學生都聚集在大會堂裡?那別的教授怎麼辦?”
 

我說,“他們自己想辦法。他們可以去上吊!他們早就該這麼幹了。看到自己的學生不聽自己的課,這個暗示足夠了。”
 

教授們很生氣,權威們很生氣。最後他們不得不給我大會堂用——儘管很不情願,因為學生對他們施壓。但他們說,“這很奇怪,跟哲學、宗教或心理學毫無瓜葛的學生,為什麼會去聽課?”
 

很多學生告訴副校長,“我們愛死它了。我們從來不知道哲學、宗教、心理學竟然能這麼有趣,這麼吸引人,不然我們早就報課了。我們以為那些科目很無聊,只有書呆子才會選那些課。我們從沒見過有趣的人上這些課。但這個人把這些科目變得如此有意義,以至於即便我們自己的科目掛了,也無所謂。我們在做的太對了,這一點我們非常清楚,沒必要改。”
 

反對認可,反對接納,反對學位……但最後我不得不離開,不是因為他們的威脅,而是我意識到,如果我能幫到數千名學生,這是浪費。我可以幫到外面世界裡的無數人。為何我要繼續執著于一個小小的大學?全世界都可以是我的大學。
 

你看的到:我一直被譴責。那是我獲得的唯一的認可。
 

我在每個方面都被曲解了。任何反對別人的話都說給我了,任何反對別人的行為都做給我了。你認為這是一種認可嗎?但我愛我的工作。我如此愛它,以至於我並不稱之為工作,我稱之為我的樂趣。
 

所有比我年長、被公眾認可的人都告訴我過,“你所做的不會讓你受人尊敬。”
 

我說,“我從未要求過,我也不看不出要尊敬幹嘛。它既不能吃,也不能喝。”
 

學習一件基本的事情:做任何你想做的,愛做的,永遠不要尋求認可。那是乞討。人為什麼要尋求認可?人為什麼要執著於被接納?
 

往你內心深處看。或許你並不喜歡你所做的,或許你害怕自己走錯路了。接納會幫助你覺得自己是對的。認可會讓你覺得你正朝著正確的目標前進。
 

問題在於你內在的感覺,跟外界毫不相干。為什麼要依賴別人?所有那些事都依賴別人——你自己正變得依賴人。
 

我不會接受任何諾貝爾獎。來自全球各國、各個宗教的所有譴責,對我來說更有價值。接受諾貝爾獎意味著我變得依賴人了——現在我不會對自己自豪,而是對諾貝爾獎。現在我只能對自己自豪,沒別的我能自豪的。
 

這樣做你會成為一個單獨的個體。成為一個單獨的個體,完全自由自在的活著,自立,啜飲自己的源泉,這回讓人真正的歸於中心、紮根。那是他終極花開的開始。
 

那些所謂的大眾認可之人,受尊敬的人,充滿了垃圾,沒別的。他們充滿了社會想讓他們充滿的垃圾——而社會用頒獎來補償他們。
 

任何對自己的個體性有一點點自知之明的人,都會根據自己的愛,根據自己的工作活著,他根本不在於別人怎麼想。你的工作越珍貴,被尊敬的可能性就越低。

 

如果你的工作是天才的工作,那麼你一輩子都不會得到任何尊敬。你一輩子都會被譴責……然後,兩三百年之後,人們會給你立雕像,你的書會獲得尊敬——因為人類需要差不多兩三百年才會具有當今天才所具有的智力。那個間隔很大。
 

要想被笨蛋尊敬,你必須根據他們的行為舉止、他們的期待而行。被這病態的人類尊敬,你必須比他們更病態。這樣他們才會尊敬你。但你會得到什麼?你會喪失自己的靈魂,你會兩手空空

譯自 Ancient Music in the Pines《從身體開始》翻譯,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暴制暴”: 澳州監獄把重刑犯和一群惡狗關在一起,幾個月以後…

17131c30e924b899e0fdcb2965061d950b7bf68d.jpg

:曼殊文化傳播 

 

這是澳大利亞一家臭名昭著的監獄,裡面關押著的都是一些讓人聞風喪膽的重刑犯……

強姦犯、搶劫犯、殺人犯

那些冷血無情,肆意殺戮的

窮凶極惡之徒

因為澳大利亞沒有死刑,所以這些劣跡斑斑的歹徒被關在這高高的鐵絲網內,……

開設文化課學習、心理輔導……監獄管理員想過很多辦法試圖規勸他們改邪歸正,可是都沒什麼用……

這些暴徒沒有片刻消停!

打架鬥毆,甚至一有機會就襲擊獄警,企圖越獄!可是獄警卻不能對他們怎麼樣……

總有一天

這些人會刑滿釋放

讓人想想都覺得害怕

這些暴徒在監獄鬧上幾年,刑滿釋放以後,就像放虎歸山,繼續作惡多端,然後又被送了回來!監獄就像一個旅館,他們來去自如……

殺也殺不得

打也打不得

到底怎麼樣才能讓這些人不去禍害人間?

這個難題一直困擾著監獄,直到有一天,澳洲這家監獄想到了一個“以暴制暴”的好點子!

囚犯們和一群狗關在一起!

這些狗可不是一般萌萌噠的寵物狗,而是大名鼎鼎的灰狗(Greyhound),一種爭強好勝,桀驁不馴的獵犬!

由於奔跑速度僅次於獵豹,這種狗基本上生來就是為了比賽的!它們野性未馴,撲咬起獵物來更是毫不留情。

當獵犬遇到暴徒

似乎會有一場驚心動魄的殊死搏鬥……

然而,事情卻是這樣的……

這些獵犬都是一些可憐的棄兒…

它們只知道狩獵奔跑,
 

不懂得如何討好人類

更不懂得和平相處

幾乎沒有人願意收養它們……

每年都有幾百隻獵犬因為傷病從比賽中被淘汰,送到收留所,又因為沒有人願意收養,被安樂死……

它們生性並不暴戾

只是對人類恐懼所以抗拒

這家監獄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心想,不如讓監獄裡的暴徒來收養這些野蠻的獵犬,也許這個挑戰能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意義。

當獄警把第一批獵犬帶到這些囚犯面前時,他們看到一些囚犯眼睛裡竟然流露出溫柔的眼神……尤其是一個年長的殺人犯,像是一下子被戳中了淚點:

我已經31年沒有碰過狗狗了

可以抱抱它嗎?

也許人和狗之間,與生俱來就有某種聯繫。這些囚犯面對陌生的狗狗,卻感覺異常的親密。他們像老夥計一樣,擁抱著屬於自己的那只獵狗。

接下來,這些囚犯和狗狗會有短暫的磨合期。而這一切,都在獄警、動物保護協會以及心理專家的監視之下……

讓大家意外的是,面對這些和膽怯又焦慮的狗狗,犯人們卻一改以往的暴戾。

有的小心翼翼地撫摸著狗狗,有的不停地想和狗狗聊天交流感情,而有的甚至主動收拾起了髒亂不堪的房間,就為了給狗狗一張舒服的床……

幾天下來,專家們發現,自己原先的擔心是多餘的,這些暴徒不僅沒有絲毫虐待狗狗,還竟然都把這些小傢伙當作了自己的哥們,甚至孩子……

於是,正式的訓練課程開始了……

囚犯們必須要把這些獵狗訓練成合格的寵物犬,才能算是完成任務。所以,這項課程就是教會他們如何訓練和照顧自己狗夥伴。

這項課程大概持續兩三個月的時間,在監獄專門設計的一個模擬社區中進行。在這兩三月裡,囚犯們必須教會狗狗上廁所、吃飯的習慣,看家護院、以及一系列人類的口令。

也就是說在這兩三個月裡,這些平時橫行霸大的囚犯,必須早晚準時遛狗,收拾狗狗的糞便,為他們製作狗糧,陪他們玩遊戲,反復訓練他們聽人話……

這些事情,

連囚犯們自己都不曾想過……

朝夕相處,這些狗狗逐漸開始放下自己的警惕,執著地追隨者自己的新主人。而這些囚犯也已經把獵狗當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灰狗一旦放下了心裡的不安全感,就會變成忠貞不渝的狗狗。它們無時不刻的陪伴,它們的乖巧懂事,都觸動著囚犯心底最柔軟的那根弦。

在這個監獄裡,甚至在這個社會裡,他們可能很久都沒有遇見過這樣親密的朋友了……
 

這個因為搶車把人打殘的搶劫犯,原本以為這個社會就是要靠拳頭吃飯的搶劫犯,深情地看著自己的狗狗,發誓出獄以後,一定要給buddy一個平靜的生活……

面對這些不會言語,但一開心就會猛撲上來舔的他們滿臉口水的小夥伴,這些暴戾之徒,漸漸變得溫柔而快樂……
 

為了照顧這些還不太懂事的狗狗,這些平時蠻橫的囚犯也慢慢學會了耐心和愛心……

而這些野性的狗狗,也在新主人的照顧下,學會了不亂拉屎拉尿,學會了回家、學會了跟人類溝通,學會了溫柔陪伴……

其實,提前釋放都只是個誘餌,這一切都是監獄精心設計好的。幾個月下來,當宣佈狗狗訓練成功的那天起,其實本來就是這些囚犯被釋放的日子。監獄只不過想用這樣一場特殊的課程來教會它們

“責 任”

學會了“責任”,他們還能保證

從監獄裡走出去的,

是一群洗心革面的新生命……

的確,這個項目實施以來,所有帶著狗狗回歸社會的囚犯中,幾乎沒有再惹過麻煩!

這些罪犯在監獄這樣的烏煙瘴氣的環境中,不僅很難真正的重新做人,甚至還有可能變本加厲。

而這些狗狗能帶給他們的卻完全不一樣!

狗狗不會惡語相向,不懂人心險惡。它們就是單純的信任和依賴,這是喚醒囚犯們良知的關鍵。

這個項目實施以來,已經有400多隻獵狗和主人一起離開監獄,開始幸福的生活。而這樣重獲新生的案例,在澳洲還在不斷延伸……

獵狗和囚徒

他們都是被社會拋棄的那一群

如果沒有獵狗的陪伴

囚犯的生命裡就只有一再墮落

如果沒有囚犯的照顧

等待獵狗的就只有死亡

這是一場雙贏的救贖……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卑情結”的人通常會有4種表現

u=1268098180,3064017805%26;fm=26%26;gp=0.jpg

心理醫生老呂

自卑,是一種很常見的人格特質。

根據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觀點,實際上,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卑的特質。

只是有的人會把自卑當成自己的一種動力,而有的人,卻會讓自卑成為自己成長道路上的一種阻礙。

對此,阿德勒自卑分成兩種,一是“自卑感”,二是“自卑情結”。

“自卑感”人生來就有的一種感受。人的誕生,首先需要面對未知和充滿危險的外部世界,自卑產生的焦慮會讓我們儘量躲開一些可能存在的威脅,創造能夠抵禦風險的工具,提升自己的技能,去應對外部世界的風險。

而一些無法擺脫的自卑感,就會進而形成“自卑情結”。它會讓我們產生無力感,在問題面前停滯不前,採用消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

我們所說的自卑,指的就是“自卑情結”。

而具有自卑情結的人,往往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習慣低著頭走路

以前一個自信心爆棚的學長問我,你怎麼老喜歡低著頭走路。

我很訝異,“我有嗎?”

自卑的人,對於自己表現出來的行為常常是不自知的。

駝背低頭,一方面是可以避免與他人的眼神接觸,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自卑的人常常非常敏感。

我們常常會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裡,對很多生活的細節去做一些過度的分析,而過度分析的結果通常不會得出什麼好的結論,最後總是會認為那個負面的結論才是對的。

總想著要改變,卻很少付諸行動

日本心理作家岸部一郎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

自卑的人,往往很想改變自己,卻很少真正付諸行動。這是因為,自卑的人,害怕承擔嘗試後失敗的風險,所以便把自己困在糟糕的現狀裡。

儘管不時地會升起想要改變的念頭,可是卻始終無法跨出行動的那一步。

自卑的人會在心裡不停的假設,自己一旦行動了,一切就會趨於完美,可是這種假設會一直只存在在腦海裡,因為如果一旦行動失敗了,那麼就無法為自己編織這樣一個完美的幻想了。

對批評特別敏感

很多誇獎的話,聽完左耳進右耳出,而一些批評卻會在心裡不斷盤旋。

甚至,有些話明明是讚美,卻會從中悟出相反的含義。

比如,別人明明是在誇你“做事很認真”,可是心裡卻會想,“他一定是覺得我做得不夠好,也就只有用認真來表揚了”。

自卑的人之所以會對批評特別敏感,很有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在被批評之後,很有可能就會伴隨著相應的懲罰。

對於批評的恐懼,反而激發了自己去過度思索,在一些細節裡尋找“批評”的痕跡。

不敢去麻煩別人

阿德勒認為,所有的煩惱皆來自於人際關係。

而這些煩惱的根源就在於,我們將他人作為人際關係的重心,害怕被人討厭,試圖去取悅所有的人。

出於這個動機,我們往往就會傾向於去討好,而避免麻煩別人。

這意味著,自我價值依賴於別人對我們的評價。

1978年,22歲的哲學家佛蘭克林為自己提出了“十三項美德”,他決定,把對自己的價值交由自己來評估。

這十三項美德包括:

節制、少言、秩序、決心、節儉、勤勉、坦誠、公正、適度、整潔、鎮定、節欲、謙遜

建立起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體系,就是將自我價值判定的決定權從他人轉移到自己手上。

事實上,每個人都可以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價值體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如果總是在意他人的看法,我們往往就會陷入到一種混亂的思緒之中。

自卑,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的特質。

要如何避免自卑成為自己生活中的困擾,首先要學會自我接納。

自我接納不等同於自大,接納自己意味著,除了認可自己身上的優點,也接受自己身上的缺點。

因為人生是必定充滿了未知,面對未知,自卑感是我們保持謙遜和進取的必要元素。

除此之外,岸部一郎還認為,我們要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無論被他人喜歡還是討厭,我們都能堅持自己內心的價值體系。

第三,我們還需要去思索,自己能夠為這個世界做什麼貢獻。這是我們實現自我價值持續的動力來源。

接納自卑感,走出自卑情結,願我們都能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拉你一把,你的手在哪?

jingyinglinian_tupo-059.jpg

文來自:不可一日不讀書

 

有幾種人,我們不要去打擾他:

 

沒有夢想的人我們不要打擾他。

藉口太多的人我們不要打擾他。

沒有主見的人我們不要打擾他。

 

改變是痛苦的,不改變是更加更加痛苦的!

 

不努力,別人想拉你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裡!

 

什麼是真正能幹事業的人?

 

1

忍得住孤獨

 

人生想要獲得成功,必須忍得住孤獨,尤其是在創業之初,很多時候為了達成目標,可能別人在休息時,我們還一個人在默默無聞的付出。

 

這種過程是非常孤獨的,但如果能挺得過去,我們將會比別人取得更大的成功。

 

2

耐得住寂寞

為了生活、為了工作、為了事業,往往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能陪在親人朋友的身邊,而是必須佔用很多的休息時間和與家人團聚的時間。

我們是否能夠耐得住這種寂寞?

3

挺得住痛苦

 

人生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一路上難免會有很多坎坷、淚水、痛苦。

 

痛苦之後往往會有兩種結果:一是委靡不振;二是更加強大,我們在經歷了痛苦之後究竟是委靡不振還是更加強大?取決於我們是否能挺得住痛苦!

 

4

頂得住壓力

人生沒壓力就會沒動力,大家都知道這個簡單的道理,但是很多人卻在遇到壓力時選擇了逃避和放棄。

 

只有當我們擺正心態,坦然的面對壓力時,才會給我們的成長和發展注入無限動力

 

5

擋得住誘惑

做人做事必須堅守自己的理想和原則。只要我們所堅守的是正確的事情,哪怕會有短暫的痛苦,也應該堅持下去;如果我們所做的是錯誤的事情,哪怕會得到短暫的快樂,也應該堅決拒之!

 

 

生活中處處都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如果定力不強,這些誘惑會隨時影響並阻礙著我們前進的步伐,甚至會讓自己迷失前進的方向,陷入短暫利益的漩窩中。

 

在種種誘惑面前我們要一如繼往的堅持自己正確的原則和理想。

6

經得起折騰

 

人生每一次的失敗、每一次的淚水和汗水總是在不斷的折騰著我們,因此讓我們的發展道路充滿荊棘,但經過無數次的折騰才會讓我們從中深刻的體會到生活的真諦。

我們試問自己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經得起折騰嗎?當經歷無數次的折騰後,我們還能堅持嗎?

 

7

受得起打擊

 

當面對他人一次又一次的冷嘲熱諷、當面對客戶對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時,我們能經受得起嗎?

 

我們是否還能保持最初的激情,同時堅守自己的目標?

 

我們是否還能保持不下降指標而是持續不斷的增加措施?

 

在市場開發中,當客戶毫不客氣的讓我們時,我們會保持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

 

我們是繼續爭取還是馬上灰溜溜的離開而從此不再爭取面談?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不在打擊中成長,就在打擊中消亡!

 

8

丟得起面子

 

面子是自己給自己的,不是別人給的。害怕丟面子會讓自己丟一輩子的面子,害怕失敗會失敗一輩子!

 

害怕丟面子往往帶來的結果是打腫臉充胖子,會讓自己更加痛苦,從而丟掉更大的面子,讓自己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9

擔得起責任

 

責任一詞在生活、工作中都隨時被我們掛在嘴邊,屢見不鮮。新華詞典中關於對責任的解釋:份內應做而未做或者未做好應當為此承擔的過失。

 

 

責任分為三種:家庭責任、企業責任、社會責任。

 

在家庭中我們扮演著兒女、父親、丈夫、妻子等角色;在企業中我們扮演著員工、管理者、領導或者老闆的角色;在社會中我們扮演著公民、律師、老師、企業家等等角色。

 

總之每個人在不同的場合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然而我們是否能真正的用行動來承擔起自己在各種場合下的角色?

 

10

提得起精神

 

當我們在連續多天加班或超負荷工作後,是否能提起精神為了自己目標而繼續衝刺?

 

世界是修煉之房,塵事是修煉之境;天空是修煉之志,大地是修煉之胸!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理學的精髓都在這首詩裡

photo-1547990865-0aaeda853615.jpg

文: 作者:薩提亞

 

前幾天心情不好,偶爾翻到一首詩——《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細細品讀,它給自己帶來一些力量

也希望能給迷惘,低沉的你一點力量

也許讀完,你會和我一樣坐在窗邊

望著街道,望著高樓,望著天空

望著你身邊的電腦、檯曆、貓咪

一切有的沒的

都能帶來一些不一樣的力量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你指責我

我感受到你的受傷

你討好我

我看到你需要認可

你超理智

我體會你的脆弱和害怕

你打岔

我懂得你如此渴望被看到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我不再防衛

所有力量

在我們之間自由流動

委屈,沮喪,內疚,悲傷,憤怒,痛苦

當他們自由流淌

我在悲傷裡感到溫暖

在憤怒裡發現力量

在痛苦裡看到希望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我不再攻擊

我知道

當我不再傷害自己

便沒有人

可以傷害我

我放下武器

敞開心

當我的心, 柔軟起來

便在愛和慈悲裡

與你明亮而溫暖地相遇

原來,讓內心強大

我只需要

看到自己

接納我還不能做的

欣賞我已經做到的

並且相信

走過這個歷程

終究可以綻放自己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療愈內在創傷需要這幾個階段

u=3221990707,460974802%26;fm=15%26;gp=0.jpg

:怡然心理 

 

要根本地療愈內在創傷、恢復人格平衡,有三個階段需要經歷,也可以說是不可省略的三個步驟:

 

1

第一階段:自我覺察

覺察的物件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內心狀態。

在每一次情緒升起時,覺察自己正在害怕什麼,內心有著什麼擔憂。

情緒背後,往往都指向一個最深的恐懼,是那個恐懼被他人觸發,使得我們開始害怕,開始延伸出許多憤怒、傷心、緊張的情緒,然後才會驅動我們做出某些行為,以預防我們害怕的事情發生。

  那份恐懼,多半源自過去的傷痛,是需要療愈的。

  也許是今生早期童年的,也許是前世的經驗,我們並不記得。

  無論是否記得恐懼的根源,都可以進行療愈,幫助恐懼釋放。

舉例來說,當你要求某人要多陪你、多關心你的感受時,這就是個「為避免恐懼而做出的行為」。

 

此時可以覺察看看:

為何自己會有這樣的行為,內心深處在害怕什麼?

是害怕被遺棄?害怕不被愛?

或是害怕沒有安全感?

無法覺察自己的人,就會不斷的重複體驗以上的痛苦情緒。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你沒有覺察到的事,就會變成你的命運。

 

在未覺知的無明之中,我們會重複一樣的行徑與模式,自然就會創造相同不變的命運;

未覺察到的恐懼,就會在生命中經歷更多恐懼。

然而,一旦讓覺察照亮內在的恐懼,從內在療愈轉化、進而改變外在行為,生命的劇情就會開始改變。

命運為果,內在是因。

直接改變外在的人事物往往徒勞無功,只有瞭解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或創傷,才是從根本轉化生命的方法。

 

也因此,自我覺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一旦有了覺察,你就等於開啟了療愈之路,生命也將因此有更多可能性。

2

第二階段:接納

 

當我們覺察到內在的恐懼時,切記不要批判,如實地接納它。

 

批判與譴責非常容易在覺察之後產生,因為我們都希望不要痛苦、排斥痛苦,往往覺得恐懼、負面情緒這類會帶來痛苦的東西是不好的,而面對它們,第一個反應就是批判。

覺察到恐懼後,很容易忍不住批判,認為這些恐懼是不好的、不應該存在,要趕緊除之而後快。

然而,越多的批判,常常越無法讓恐懼與情緒消失。

所有恐懼與情緒,就像一個受傷膽怯的孩子一樣,

 當他害怕的時候,如果對他說:「你不應該害怕,你這樣太膽小了。」

孩子只會覺得自己好糟,勉強自己表面上忍下來,但內心還是害怕得不得了。

 同樣地,恐懼與情緒受到批判後,或許會暫時壓抑下來,但不會消失。只會累積下來,日後又在同樣情境下被勾起來,變成更大的恐懼、更多的情緒。

 

接納是一種愛的表現。接納意味著:我不認為這樣好或不好,我就是全然地接受它,接受它本來的樣子,接受它存在著。

 

接納,是「拿掉所有的應該或不應該」。

 

「應該」與「不應該」是二元對立的思考,在愛與接納的角度來看,則是容納一切,沒有好壞對錯的二元想法,不做切割。

容納一切,當然也就包含我們所面臨的恐懼、傷痛、情緒等等。

這些表面上看來負面的東西,是為了幫我們找回內在的愛與力量,其實無法區分好壞。它們只是此時此刻,你的狀態之一。

 

3

第三階段:逐漸轉化、放下

 

當一個恐懼或傷痛已經被覺察也被接納之後,就可以來到第三階段

放下因為這份恐懼所形成的舊模式、重複的行為,重新選擇新的行為模式。所以這個階段也包含「放下」。

放下,談何容易。人是有慣性的,因為需要安全感。

用過去的模式過生活,雖然不見得舒服,但至少熟悉、可預測,較不會有意料之外的結果,相對來說是安全的。

 為了這份安全感,我們往往緊抓著一種固定的想法、做法,也因此常常用慣性來過生活。

 所以,生命常常安排一些意外,來幫我們打破習慣力,突破舊的生命模式。

意外往往措手不及,連預防都沒辦法,只能當下立即做出改變。意外多半是為了促使我們改變而發生的。

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自己需要轉化了,我們便有了“自覺”,人有了“自覺”就不需要由意外來逼迫我們行動了。
4

後記

 

想成為一個能覺察情緒的人並不簡單,

特別是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

學的都是如何壓抑情緒。

 

在心理諮詢中的第一步,

往往就是幫助來訪者宣洩及梳理情緒,

當我們逐漸學時時關照、覺察和接納情緒,

就不再被內在的負面情緒牽著鼻子走,
 

而是通過這些情緒,

來接近自己內心的期望和要求,

最後,採取相應的行動去實現自我。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格七宗罪

photo-1548607038-4450c2e47123.jpg

:張德芬空間 

壹心理作者丨Ada

 

提到“七宗罪”,你會想起什麼?

 

相信很多人腦海馬上浮現出大衛·芬奇執導著名犯罪電影各種驚悚的片段。

 

其實,七宗罪最早來源於天主教教義。早在一千年前,天主教教義中將人類的惡行分為7種類型,從重到輕依次為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暴食和色欲,統稱為七宗罪。傲慢的路西法,暴怒的撒旦、貪婪的瑪門……七宗罪的神話形象早就被人熟知。

 

今天,我們再次翻開天主教對七宗罪的解釋發現,心理學中也能找出相應對的人格。

 

傲慢——→自戀型人格

嫉妒——→偏執型人格

暴怒——→攻擊型人格

懶惰——→回避型人格

 貪婪——→反社會型人格

暴食——→邊緣型人格

色欲——→表演型人格

 

這些由於人格的黑暗面表現出的人格特性,我們把它稱為人格七宗罪。

 

01

人格七宗罪,禁錮你的人生

 

也許你對以上的解釋很疑惑,但是不知道你是否接觸過,甚至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 總覺得自己很笨拙,沒有吸引力也不如別人;
  • 害怕批評、指責或拒絕,回避與人密切交往;
  • 遇事喜歡做計畫和預估,也容易因為害怕失去就主動放棄;
  • 安全感幾乎沒有,不輕易相信他人,包括父母、朋友、戀人……

 

這就是典型的回避型人格的特徵。

 

不自信、害怕和不安總是如影相隨,讓你不敢和陌生人社交,不敢在職場表現自己,甚至連走進親密關係的勇氣都沒有。

 

曾經就有一名用戶留言,回避型人格給她帶來太多的困擾。工作中總是不敢麻煩同事,因為她認為求助傷自尊,會被他人看低。有次遇到緊急情況,因為害怕上司批評而獨自硬抗,導致公司損失一大筆資金,最後被裁掉。

 

很多時候,看似一個習以為常的行為,卻牽扯到你根深蒂固的劣根性,最終像蝴蝶效應一樣引發巨大危機。

 

人格中的劣根性其實是你最黑暗的部分,也是你的心魔。禁錮著你的思維和處事方式,一旦沒有控制好,它就沖出來吞噬你,毀掉你的一生。

 

  02

當你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

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人天生是不完美的。心理學家榮格曾說:每個人都有“人格陰影”,陰影是邪惡的存在,與我們人類是積極的存在相仿。

 

很多人只能接受自己美好的一面,對黑暗、惡劣的一面視而不見。

 

在你奮力向前跑、想變得更優秀的同時,人格中的劣根性也在背後一步步拖後腿。長久以往,終有一日被虛假的表像蒙蔽,陷入危機而不自知。

 

認識自己的最終目的,是對自己有一個完整的看見。

 

只有當你認識到自己的人格中的劣根性“原罪”,去層層剖析它是什麼,為什麼存在,知道它對你的職場、情感關係、社交方式帶來哪些不利的影響,才能對症下藥,遇見更好的自己。

 

  • 如果你很難走進親密關係,維持一段長久的感情;
  • 如果你經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對此飽受困擾;
  • 如果你經常害怕自己出醜、批評而不敢社交……

 

這其實是你人格中的的劣根性在影響你,傲慢、嫉妒、懶惰……早在暗中意圖摧毀你。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