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酷文章 (4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轉載~

「朋友」是最不該抱怨的對象--把抱怨講出來真的會好些嗎?

玉茹,今年快四十歲。研究所畢業後,就順利考取公務員資格,轉眼間在這個單位服務已經十多年了,但是每次升遷的機會總是跟她擦身而過。這些她都還能夠忍受,最令她感到難過的是單位裡的人似乎有意無意地孤立她。

在跟心理師諮商的初期,玉茹認為自己人際關係不好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自己比身邊多數人來得聰明些,因此容易遭妒;二是自己「有話就說」的個性太容易得罪人

單位裡面原本還有些人跟她交情不錯,會找她聊聊天或放假時約她一起逛街。但是一段時間後,這些人也逐漸遠離玉茹,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好像變成了玉茹的「情緒保險箱」,每次談話的主題都會被玉茹主導為對某一位同事的不滿與批評。

更令對方感到壓力沉重的是,玉茹總在抱怨完畢之後,以雙方「友誼」為籌碼,要求對方不得向任何人透露當天談話的內容。但是幾乎毫無例外,每隔一段時間,辦公室裡總會傳出玉茹控訴某位同仁如何背叛她。

可想而知,玉茹在辦公室裡的「友誼」愈來愈稀薄,她總是盼望趕快有新的同事來報到,衷心期待或許有一天,自己終於能夠遇到一個值得信任的朋友……

向朋友抱怨的潛在危險

相信不少人有類似的經驗,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如果能找到一位了解自己的朋友傾訴,往往會明顯感受情緒的提升。相反的,如果傾訴的對象不同,卻有可能得到反效果。這是什麼道理呢?原來這不是心理作用而已,而是與不同的對象傾訴,的確對大腦產生不同的影響。

《發展心理學月刊》(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曾刊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針對八百一十三位學生所做的研究,得出一項驚人的事實:經常跟朋友抱怨,反而會更沮喪,而且在女性身上比男性更嚴重!這個發現似乎與我們所認知的「友誼」功能背道而馳。朋友的重要功能之一,不就是心情不好時,能夠聽自己訴苦嗎?

主持這項研究的心理學家發現,無論男女,當遭遇到問題時(如被公司同事孤立或喜歡的對象不理睬自己),通常都喜歡找朋友訴說困擾。但如果這些耗盡漫漫長夜的促膝長談或昂貴的電話帳單持續六個月或更久,女性焦慮和沮喪的情緒會明顯惡化,而男性的焦慮和沮喪的情緒雖沒有惡化但也未見任何改善。

你是容易抱怨的人嗎?

試試看一整天都不抱怨政治、路況、伴侶、工作和小孩,你就會知道那有多難了!與朋友聚會,我們常常會不知不覺運用「抱怨」當成人際溝通話題,十之八九抱怨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狀況。

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抱怨有兩種基本類型:「工具型」和「表達型」,工具型抱怨者有明確的目的,藉由說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例如母親對小孩抱怨房間太髒,其實是母親希望小孩能保持整潔。表達型抱怨者則是不吐不快,例如抱怨剛剛超你車的駕駛等。

你不想變成愛抱怨的討厭鬼,卻忍不住要抱怨嗎?根據克萊森大學的研究,「工具型」自尊心較高,而「表達型」自尊心較低,「表達型」容易讓朋友敬而遠之。若要避免變成「表達型」的抱怨者,你有五招可以使用:

‧抱怨的對象是能夠解決問題的人

抱怨的對象是願意解決問題的人

‧抱怨的時機最好挑選對方有心情聆聽的時候

抱怨的地點挑選能維護談話隱私的地方

‧能舉例說明抱怨的事項確實存在

祝福你,不要讓自己抱怨以後更抱歉!

抱怨不吐不快?懂得駕馭憤怒,才能推動工作

生氣其實是門高深的學問,怒氣的使用其實是領導統御的一種智慧,而不只是個人情緒的發洩。駕馭憤怒的人絕對不會隨便發怒,只有當其所制定的規矩/原則被破壞時才會出手。

真的動怒,職涯前景就結束了

不管什麼原因,只要情緒失控,放縱自己的怒氣,對同事(或上司、合作廠商亦然) 發飆,這個人在這家公司的前途大概就算結束了。 沒有一個老闆會用一個無法管控自己情緒的人(也就是俗話說的EQ),至少不會想委以重任。

或許你會表示抗議,提出自己在職場上碰過不少情緒管理很糟糕的上司。這些人還不是穩坐高位,還可以對我們這些基層員工頤指氣使、大聲責罵。

或許此人另有長才,或許此人是皇親國戚,因而被公司器重。更有可能的是,他在這家公司的職涯其實也已經到了頂點,只是因為諸多原因現在還留在位置上而已,未來能夠在此公司飛黃騰達的機會微乎其微。

怒氣有兩種

不過,還有一種人,雖然也是會生氣,但卻總是巧妙的把怒氣發在正確的時間點上,而且,明顯可見其情緒並未被怒氣所駕馭,感覺上反而是他在駕馭怒氣,利用憤怒來替自己促成工作的運轉,排除那些阻擋工作不順的障礙。

真正好的領導人,不是不會生氣的老好人,也不是被情緒駕馭的惡魔上司,而是懂得利用「憤怒」,作為完成工作任務、推開攔阻力量的執行策略。

那麼,該如何分辨被情緒所駕馭的憤怒,與利用憤怒來推動工作的差別? 你可以觀察發怒者的言行舉止。

被憤怒駕馭:口無遮攔,毫無原則的隨便罵人

被憤怒所駕馭的人,通常口無遮攬,什麼難聽的髒話都能飆得出口,罵人罵到臉紅脖子粗,涉及人身攻擊,而且完全於事無補,甚至還會反過頭來讓原本已經碰上困難的工作更加棘手(例如宣部怠工,放棄任務),明顯可以感覺他只是在發洩情緒。

而且,什麼事情都可能成為其發飆的原因,毫無道理可言,令人無法捉摸。 不受管理的怒氣會破壞工作環境,造成員工間彼此猜忌、疏離,員工對老闆不信任,總想著扯老闆後腿,甚至不惜以怠工抗議。

駕馭憤怒:冷靜且有原則

相反的,懂得利用憤怒的人,其實相當冷靜,不帶個人情緒,嘴巴所說出來的話全都是就事論事,條理分明,就算修理員工也多半以挖苦式的嘲諷/幽默口吻,絕對沒有半句羞辱或人身攻擊的下流言語。最重要的是,還能明確指出問題所在,提出解決辦法(至少是指引一條正確的方向)

懂 得駕馭並善用「憤怒」情緒的人,領導統御能力肯定好。善於利用憤怒的力量向談判者施加壓力。談判者通常就是阻擾工作順利進展的對象,因為好言善語已經無法 推動其繼續執行任務或克服難關,只好利用憤怒向對方施加心理壓力,以此作為推動工作小組上緊發條,按部就班執行工作,破除阻礙的力量,推動對方繼續前進。 甚至讓自己某種程度的扮演壞人,好將所領導的團隊基層部屬團結起來,激發出「我們可以辦得到,我們要證明給你看」的氣勢。

舉例來說,軍隊裡的士官長,每天看似逞兇鬥狠的對阿兵哥大聲叫罵,但大多數人其實是利用憤怒作為迫使阿兵哥的行動更有紀律,好完成軍隊組織行進之運作。對軍官來說,發怒只是推動軍隊的一種手段,不是真的成天到晚脾氣暴躁,找士兵麻煩(雖然的確也會有這類人存在,但從言談舉止絕對能分別兩者的差異)

憤怒作為領導統御的執行策略

生氣其實是門高深的學問,怒氣的使用其實是領導統御的一種智慧,而不只是個人情緒的發洩。駕馭憤怒的人絕對不會隨便發怒,只有當其所制定的規矩/原則被破壞時才會出手。

下次當你的上司發飆時,別急著和對方槓上,或自覺委屈,不妨仔細留心其發飆時的言談內容,了解你的上司究竟是個只會發洩情緒還是利用憤怒來推動工作的領導人。也許,可以因此而改變面對上司怒氣的態度,在工作上取得更好的成就!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幸福就在當下

 懂得生活在 當下的人,最幸福! are you

二十年後你會比現在 更幸福嗎

記得小時候,我 很憧憬長大。因為我覺得等長大了,

父母就再也管不著我了。
可以想喝汽水就喝汽水,中午想不睡覺就不睡覺,那一定很幸福。
等我真的長大,父母也的確管不著了,可是當初認為的幸福並沒有到來。
因為,雖然沒有人 再管我喝汽水,但我發現當初那個理想太微不足道。
而且,在得到這個微不足道的自由的同時,又有了新的更大的不自由。
比如說:八點上班,哪怕遲到5分鐘,老闆也要給臉色看。
而且那個臉色,比小時候父母的難看得多。

於是,我反而開始懷念小時候那無憂無慮的生活,覺得那似乎才是幸福。
同時,又開始了新的憧憬:什麼時候才能實行彈性的工時,那一定是很幸福的,可以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
再不用被鬧鈴! 驚醒好夢,再不用連臉都不洗、牙沒刷,就往辦公室狂奔

 

若干年後,終於實現了彈性的工時。
不僅如此,隨著自己混成資深人員,可以想幾點上班就幾點上班,

哪怕在家辦公也沒人說你。
可是我發現,當初期望的幸福又跑得無影無蹤。
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沒有鬧鈴,早上也沒了睡懶覺的福氣。

甚至天不亮就醒來,無所事事的瞪眼到天明。
雖然沒人再要求你,可是按時起床、工作卻成了習慣,彈性工時與幸福哪有什麼關係!

回憶幾十年的工作經,我還發現,換到另一個單位時,都會有一個感覺令人討厭的主管,往往都會找我的麻煩。
於是,每每總是希望這個主管調走,並固執地認為:只要這個人調走,

工作就會很開心。
有幾次,他不走我走,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可是,一次都會發現,無論到哪?,各形各色的和我作對的主管都如影隨形。
於是又開始憧憬:哪天媳婦熬成了婆,到我能說了算,不用再受主管的氣,那一定很幸福

 

 

若干年後,終於熬出了頭:自己當上高級主管,可以頤指氣使,

讓別人看我的臉色了。
可是我發現,當初望的幸福還是沒有來。因為,雖然沒有人再對你說三道四,
但是,怎麼什麼責任都要我負,大事小情都要我拍板,心怎麼這麼累呢?
而且,周邊的人怎麼都變得如此偽,自己放個屁,別人都會說香。

於是,天天開會、應酬、聽彙報、佈置工作,忙得像個陀螺一樣的我,

又開始新的憧憬:
哪天能夠活得悠哉遊哉,不用再管那麼多事,想釣魚就釣魚,

想打牌就打牌,
不用再看那麼多偽的面孔、聽那些肉麻的假話、看那些枯燥的案,

那才是幸福。


光陰似箭,轉眼退休了,真的再沒有人要我負任何責任,當初煩人的電話也不再打來,門庭也真的冷落到鞍馬稀,
所有時間都屬於了自己,我卻發現,當初望的幸福哪裡是什麼幸福,

簡直就是人走茶涼的冷落和無盡的孤獨。
於是,一個人坐在殘陽下,開始思考人生:我這一生,從小到大,

從大到老,都覺得如果怎樣,
明天就會得到幸福,可是為何在一個個願望實現後,幸福依舊沒有來?
這時候,才算真正明白了一句話: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切其實盡在當下。

如果你覺得現在不幸福,總覺得改變了才是幸福,

或者過去了的才是幸福,那麼恐怕一輩子都難有真正的幸福感!
不是嗎?未來的 還沒有來,過去的已經過去。
如果
一個當下我們不抓住,不去認真對待,總想著看不見的明天或已經遠去的昨天,我們就會永遠生活在緊張和失落中。
隨著生命一點點溜走,到頭來留下的只能是三個 字:空悲切

 

所以,如果想知 道20年後會不會幸福,就個人心態而言,

看看現在的態 就可以知道:
如果你當下感到 幸福,20年後也應該會幸福;
如果你有太多的 東西寄于明天,20年後,這些願望 無論是否實現,

你都可能不會感 到真正的幸福。

幸福就在當下,就在 你手中的每一天,甚至每一刻,

而絕不在過去或者未 來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一位加護病房醫師的善終宣言

作者:陳秀丹

出版日期:2010 1029

現職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高壓氧治療負責醫師、疾病管制局北區肺結核諮詢委員、中華民國(臺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委員、臺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評鑑委員會委員

無法承受的愛──再繼續治療,我就要告你們!
有 一位女性患者,一年前被某家醫院診斷出惡性腫瘤併腦部轉移,經過數次的放射線治療後,醫師表示這已是癌症末期,請他們要有心理準備,但是他們決定再尋求另 類療法,就沒有再回到那家醫院。最近患者因為右手非常地腫脹,且頭痛嚴重、呼吸困難,而來本院治療。經過檢查,發現癌細胞已轉移至腦部、肺部。病人知道自 己已經是回天乏術,再治療也沒用,她要求出院回家,但她的先生卻強烈地要求醫生,要為她插管治療,否則要告醫生瀆職見死不救。

她的主治醫生研判病情,知道病人即使接受治療,大約也只剩數週的生命;雖然病人本身及子女都主張不要插管、不要治療,但由於她的先生態度非常強硬,病人在先生的面前便也不敢再多表示意見。

由於插管非常地不舒服,也不能發出聲音說話,病人只好寫字條表達:「不要再治療了,如果再繼續治療,我要告你們。」護理人員好心地將這張字條交給她的先生看,希望她的先生能尊重病人的決定,沒想到她的先生竟然當場就把紙條給撕掉了。

幾天後,病人利用翻身時的空檔,氣憤地自行拔管,不到幾秒鐘臉色就發黑。無奈的主治醫師還是得遵照她先生的主張,再度為病人插管。甚至為了避免她又自行拔管,只好將她再綑綁得更牢固。

因 為上腔靜脈症候群的關係(手腫脹加上頭痛),醫生又幫病人安排放射線治療數次,希望能舒緩症狀,直到她的血壓不穩定,必須使用升壓劑才停止放射線治療。負 責放射線治療的工作人員表示,病人在將要被移到治療床時,吸呼器暫時脫離幾秒鐘,臉色就發黑,接上呼吸器後,她用極為厭惡、猙獰的眼睛,狠狠地瞪著放射線 的工作人員。由於放射線治療的醫護人員都知道她的情況很差,不久就會死亡,因此病人這樣哀怨、痛恨、犀利的眼神,讓他們感到極度不自在,甚至害怕,但基於 工作的職責所在,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幫她完成放射線治療。

有位護理人員,曾 經將她的心情寫在部落格,她說:「自己從事放射線治療工作以來,一向都很盡心盡力、動作輕柔地接觸病患,深怕一個不小心,或是動作稍微大一點,會引發病人 的疼痛。因為我們的用心,病人通常都能體會,病人來做放射線治療,對工作人員也都很友善。在四目交會的瞬間,從病患的眼神中,就能感受到病人的感謝與信 任。但在為這位病人服務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很受傷,甚至一度懷疑,病人的先生一定很痛恨這個病人,才會用這樣的手段來折磨她,用病人的痛苦來達到報復的 目的。」

每次會客,病人的先生總是說:「妳會好的!加油哦!只要呼吸好一點,我們就可以回家了。」
事實上,病情每況愈下、痛苦程度加重的狀況,病人自己是最清楚的,然而她所受的苦,卻無法獲得先生同理心的支持,她內心的苦、內心的恨,無法宣洩,只好咬牙切齒、深惡痛絕、忿恨難消地轉移到醫療人員身上。

住院期間,我與安寧團隊的護理長也多次參與家庭會議,試圖想讓先生了解,大家都盡力了,但是生死有命,不是人力所能扭轉的,希望他能同意停止這種只會增加病人痛苦、剝奪病人善終的醫療,但都無功而返。

病 人的女兒說:「就順從我爸爸的意思吧!我想爸爸是深愛著媽媽的,他捨不得媽媽離開,我也不想看到爸爸難過。每一次爸爸要媽媽再撐一下,媽媽也都沒有表示意 見,我想媽媽也不想違背爸爸的主張吧!」先生也私底下告訴我:「我很痛苦,每天晚上我都在家裏哭,我還想再拚,我不想失去我太太。」

因此這個病人,就這樣在加護病房與呼吸照護病房住了一個多月,最後陪伴她的是呼吸器、氣管內管、鼻胃管、中央靜脈導管、點滴幫浦、週邊靜脈導管、導尿管,全身浮腫瘀青、臉部扭曲變形地在病床上往生了。最後這一幕病人痛苦且面目猙獰的影像,想必會深深地烙印在家屬的腦海中。

病人沒有獲得善終,家屬就失去了與病人好好告別的機會。太太受苦,先生也被質疑,這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情啊!真是無法承受的愛。我相信這位先生是深愛著他的太太,但是愛的方法卻不是我們這一群醫護人員所能理解的。他用他自私的心,想要留住太太,卻讓太太痛苦萬分,像這樣類似的情境,在臺灣的醫療過程中卻常常發生。
學者田立克有句名言:「不計一切代價去努力延長病人死亡的時間,是一種殘酷的仁慈。」
在英國、紐西蘭、澳洲等這些生命末期照顧良好的國家,像這樣的病人是不會被插管的,即便家屬強烈地要求,醫生還是會拒絕給予這樣無效的醫療,而這些國家的醫療人員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障,醫生會以病人最大的利益來考量,醫生不會做無效醫療這類愚蠢的事。
法律的不周全和先進醫療設備的濫用,將使得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包括你、我都有可能面臨不得善終的大災難。為了我們自身的權利,也為了減少龐大的醫療浪費及社會成本,希望能透過輿論制衡的力量,盡速修訂法律,讓臨終的病人都有善終的權利。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你的另一個自己

修‧藍博士 /

    希望大家了解一件重要的事──內在小孩(潛意識)擁有我們以前經驗過的所有資訊。資訊,換言之也就是記憶。它不僅是你本身過去數十年時間中體驗過的記憶,也包括宇宙誕生至今所有生命體、所有礦物等體驗的記憶。

 

   你周遭發生的事(包含問題),都是由內在小孩的記憶所引起。荷歐波諾波諾認為消除引起問題記憶,就可以解決問題

 

   每個人內在小孩的記憶(資訊)都是共通的,因此它具有一個特點,就是即使是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問題,你與你的內在小孩交流,清理記憶,也能夠解決別人的問題。換言之,大多數記憶都是與他人相互共有,清理你自己內在小孩中的資訊,同時也能消除他人的記憶。

 

 例如,你現在對某個人抱有恨意。
 你正因此體驗「恨」的情緒。

 

   這是因為內在小孩所保管的記憶庫中,「過去曾經憎恨某種事物之體驗」的記憶被重播的緣故。

 

   因此並非你本身憎恨什麼事物,只是你感覺到內在小孩曾經體驗過的事情而已。

 其實內在小孩本身也沒有憤怒或憎恨。只是內在小孩內的憤怒或 憎恨的記憶被重播,結果使你體驗到憤怒或憎恨而已


 這就是你一直感到憎恨的原因。

 

   除了憎恨以外,產生憤怒、悲傷、孤獨、絕望、喜悅、快樂等各種情緒的原因,都是內在小孩中的這些記憶重播所致。

 我要再次明確的告訴大家,問題不在自己的外部。也就是說,這些問題並非發生於現實中。

 

 內在小孩內的問題,就像儲存在電腦記憶體內的資料,數量非常龐大,它們完全由內在小孩來管理。

 你的內在小孩能存取宇宙誕生以來產生的所有記憶,每一個瞬間都可啟動龐大的記憶。

 

   內在小孩每秒鐘能啟動一千五百萬位元的記憶。但是你(意識)在日常生活中能知覺、認識到的,一秒鐘只有十五位元的記憶。兩者有天壤之別。換言之,我們完全無法注意到內在小孩內部發生了什麼事。

   你(意識)所體驗的任何事情,都由內在小孩以記憶的形態保管著。

   我們人類所認為的問題,「全部」是內在小孩重播出來的記憶而已。希望大家理解這個重點。

 如果未能充分理解這一點,就無法徹底實施荷歐波諾波諾的方法。

 

   「荷歐波諾波諾回歸自性法」的創始者莫兒娜女士經常說:「對,所有事情都在自己。全都是在自己內在發生的。」

 希望你也能認同這一點。

 「請觀察你自己。任何時候都專心察看自己。」
 她不斷反覆的告訴我們。
 我想大家已經了解,這裡所說的「自己」,正是指內在小孩

 

 

   發生問題,就是記憶庫內的記憶重播的狀態,同時也是內在小孩的內部,亦即自己內在發生的事。
而且,如果你自己不對內在小孩採取行動(清理),以消除記憶,問題會持續不斷的發生。

 

   內在小孩中隨時塞滿大量的記憶,使身體成為無法動彈的狀態。


   「荷歐波諾波諾回歸自性法」重視的是有耐心、有感情的與內在小孩相處,並長久持續。
 

請試著向內在小孩說:
  
「今天在這裡體驗或感受到的事情,並不是問題或苦惱,只是你一直保管的記憶被重播而已,我們可以放下這些記憶。」

 

 你不需著急,從今天開始清理,只要你選擇這麼做,一定可以持續下去。
 不妨多花些時間,開始與內在小孩一起學習吧。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慈悲的新娘

 

---  新娘是前最高法院審判長陳女士--- 已退休十餘年
 
   
故事中的女主角是一位善良孝順的二十幾歲青春少女,她當時因為工作的關係,一個人居住在台北泰山鄉。
  
有一天早上突然接到她父親打電話來,說今天把她給嫁了,要她趕快先自己打扮一下,大概上午九點左右,會有新郎禮車到她住的地方來接她,順便把新娘禮服一齊送到。
她問:「男方是誰?」
父親很生氣的說:「叫妳嫁就嫁,難道還要徵求妳的同意?」
她又問:「那我工作怎麼辦?」
父親更生氣的回答:「都要嫁人了,還做什麼工作?」

    
聽著電話另一頭父親發怒的口吻,她只好默默的接受,只是很納悶到底誰要娶我?又沒見過面,連對方長什麼樣子都是一個大問號?
當時有一大堆的問題,卻找不到答案,心中五味雜陳靜靜的孤單坐在梳妝台傷心流淚,幾乎哭到不能上妝了!
    
過了不知多久,果然一長排車隊的鞭炮聲、喇叭聲,喚醒靜默中不知如何是好的她猛然睜開眼睛,匆忙披上男方送來的婚紗,戴上手套,配上耳環、項鏈等首飾啊!就在幾聲爆竹聲中,便往男方方向出發。
    
車隊六部排列成一條長龍,向中興大橋方向前進,不久,車子來到中興橋頭,前面因為發生事故嚴重塞車,使得車隊全部停下來動彈不得。 此時有幾個人急忙往她們的車子跑來,用手拍打她們的車窗,向她們緊急發出呼救!
「前面出車禍了,有個小孩倒在血泊中,生命非常危險!」
    
新娘在車上一聽到便猛然將穿著高跟鞋的兩腳快速的脫離顧不了穿著白色婚紗禮服,飛快地奔往出事現場。
「啊!好可憐的小孩!全身血流不止。」她馬上彎下身來抱起小孩,一轉身往回跑,立刻請求司機倒車,急駛至附近醫院急救。 等新娘處理好小孩的住院事宜,往身上一看,哇!雪白色婚紗全染成血紅色!
她當時顧不了那麼多,便一身血紅色的婚紗往男方的家前進。
     等到了男方家裡,已經錯過黃道吉日,正當有人打開車門迎接新娘時大家全愣在那裡,驚訝的說:「怎麼雪白的婚紗全染成血跡斑斑啊!」 只見男方的人全往屋內跑,許久才將她安排在樓上隱密的房間,新娘孤單的一個人坐著。
    
不 久媒婆說:「等客人走光了,我們就派車送妳回去,我們決定取消這門婚事!」 她苦苦的哀求媒婆,說如被送回去,只有投河自盡,媒婆只是愣住了,並沒說半句話。夜越來越深,天越來越冷,沒有半個人來看她。 她知道家裡因為她嫁人而獲得一筆錢,讓父親償還債務,如果取消了婚事,家裡的經濟狀況無疑雪上加霜!
想著想著不禁悲從中來。
    
天微微亮起來,此時有位男子出現了,他沒說什麼只輕聲的說:「等天一亮,我們就搬出去外面住,妳一身是血,非離開這裡不可!」
她非常感激新郎沒有嫌棄她,而新郎對於這樣救人到忘我的熱誠一直稱讚不已,這樣好的人,這麼仁慈的心腸,必有幸福美滿的一生。
 
    
一年後她的女兒出生了,依法要先報戶口,也就在報結婚戶口此時,才發現先生的名字跟當初父親告訴她的名字不一樣!
她先生笑著說:「結婚要娶你的是我的堂兄,妳一身雪白染成血紅的血跡,把堂兄與其父母親全嚇壞了。本來大家商量好要立即把妳退回去,但媒婆說妳會上吊自殺,我當時覺得如此做法太殘忍,且新娘的心地又善良又溫柔,便急中生智,一肩扛起這段婚姻!」
   
她聽了既氣憤又感激,只是覺得自己竟然全被蒙在鼓裡,兩年後先生與她一起去台大醫院看一位患了癌症的親戚病人,她一眼望去,似乎有點熟悉。
   
出了病房,她先生才說:「這位病人就是當年娶妳的真正新郎!」
她說:「我能抽空照顧這位病人嗎!」 先生點了點頭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雖然這段夫妻緣,因妳一身血衣而作罷,但總是一日的夫妻情啊!」
    她想起古人說的一段話:「姻緣天注定,半點不由人,卻因為自己救助小孩染得一身血衣而不要我,命運真會作弄人呢!」 
       

    三十多年來,她們一家大小和樂美滿幸福,五名子女孝順懂事,分別從大學與研究所畢業,真不知像她這樣的新娘,有什麼不能娶的!或許世俗迷信只是不合時宜的舊觀念,甚至於錯誤至極,她相信:「時間是最好的證明,她的先生是對的。」
   
聽完杜老師說的這個故事,在回家的車上若有所思想起俄國文豪托爾斯泰說過:「上天有眼,暫時不語。」
   
老子在道德經說得更妙:「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或許可以作為血衣新娘的好心善事正是這一段偈言:  「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合時,果報還自受。」的最佳詮釋。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女兒,回家幫媽買袋麵包,好嗎 ?

 

那天是週末,春日的黃昏有新搾橙汁的顏色與氣息。

老早說好了要和朋友們去逛夜市,母親卻在下班的時候打來了電話,聲音裡是小女孩一般的歡欣雀躍:「明天我們公司去踏青,你下班時幫我到提拉米蘇麵包坊買一袋椰蓉麵包,我帶著中午吃。」

「踏青?」我大吃一驚,「啊,你們還去踏青?」

想都不想,我一口回絕,「媽,我跟朋友約好了要出去,我沒時間。」

跟母親討價還價了半天,她一直說:「只是買一袋麵包,快得很,不會耽誤你…..

最後她都有點生氣了,我才老大不情願地答應下來。

一心想著速戰速決,剛下班我就飛奔前往。

但是遠遠看到了那家麵包店,我的心便一沉,店裡竟是人山人海,排隊的長龍一直蜿蜒到了店外,我忍不住暗自叫苦。

隨著長龍緩慢地移動,我頻頻看錶,又不時踮起腳向前面張望,足足站了快

二十分鐘,才進到店裡。

我站得頭重腳輕餓得眼冒金星,想起朋友們肯定都在等我,更是急得直跺腳。

春天獨有的暖柔輕風繞滿我週身,而在新出爐麵包薰人欲醉的芳香裡,卻裹著我將一觸即發的火氣。

真不知道母親是怎麼想的,週休日不在家休息,還要去春遊,身體吃得消嗎?

而且和公司同事出去玩,一群半老太太們在一起,有什麼好玩的?

春遊,根本就是小孩子的事嘛!

媽都什麼年紀了,還去春踏青?

前面的人為了排隊次序爆出了激烈的爭吵? 有人熱心地站出來,統計每個人買的數量和品種,給大家排順序。

算下來我是第三爐的最後一個,多少有點盼頭,我鬆口氣,換隻腳接著站。

就在這時,背後有人輕輕叫一聲:「小姐。」

我轉過頭去,是個不認識的中年婦人,

我沒好氣:「幹什麼?」

她的笑容幾乎是謙卑的:「小姐,我們打個商量好嗎?你看,我只在你後面一個人,就得再等一爐。我這是給兒子買? 他明天遠足,我待會還得趕回去做飯,晚上還得送他去補習班。如果你不急的話,我想,嗯……

她的神情裡有說不出的請求,「請問你是幫誰買?」

我很自然地回答她:「給我媽買,她明天也要踏青。」

真不明白,當我回答時,整個店怎麼會在剎那間突然有了一種奇異的寂靜,所有的眼光同時投向我。

有人大聲地問我:「你說你買給誰?」

我還來不及回答,

售貨小姐已經笑了:「哇,今天賣了好幾百袋,你可是第一個買給媽媽的。」

我一驚,環顧四週才發現,排在隊伍裡的,幾乎都是女人,從白髮蒼蒼到綺年少婦,每個人的大包小包,都註解著她們主婦和母親的身份。

「那你們呢?」

「當然是給我們小皇帝的。」不知是誰接了口,大家都笑了。

我身後那位婦女連聲說:「對不起!我沒想到,我真沒想到。這家店人這麼多,你都肯等,真不簡單。我本來都不想,但是兒子一定要。一年只有一次的事,我也願意讓他吃好、玩好。我們小時候遠足,還不就是想著要吃零食?」

她臉上忽然浮現出神往的表情,使她整個人都溫柔起來,我問:「你現在還記得小時候遠足的事啊?」

她笑了:「怎麼不記得?現在也想去啊,每年都想去哪! 怕只在草坪上坐一坐曬曬太陽也好,到底是春天!可是總沒時間。」

她輕輕嘆口氣,「大概,我也只有等到孩子長大到你這種年紀的時候,才有機會吧!」

原來是這樣,踏青並不是母親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內心深處一個已經埋藏了幾十年的心願。

而我怎麼會一直不知道呢,我是母親的女兒啊?

她手裡的塑膠袋裡,全是飲料、雪餅、果凍等小孩子愛吃的東西。

沈甸甸地,墜得身體 微 微 傾斜,她也不肯放下來歇一歇,她向我解釋:「都是不能碰、不能壓的。」

她就這樣,背負著她那不能碰、不能壓的責任,吃力地、堅持地等待著。

她的笑容平靜裡有著喟嘆:「誰叫我是當媽,熬吧,到孩子懂得給我買東西的時候就好了!」

她的眼睛深深地看著我,聲音裡充滿了肯定,「反正,那一天也不遠了。」

只因為我的存在,便給了她這麼大的信心嗎?

我卻在瞬間想起我對母親的推三搪四,我的心,開始狠狠地疼痛。

這時,新的一爐麵包熱騰騰地端了出來,芳香像是原子彈一樣地炸開,

我前面那位婦女轉過身來:「我們換一下位置,你先買吧。」!

我一楞,連忙謙讓:「不用了,你等了那麼久。 」

她已經走到了我的背後,已略顯蒼老的臉上! 明顯有著生活折磨的痕跡,聲調卻是只有母親才會有的溫煦和決斷:「但是你媽已經等了二十幾年了。」

她前面的一位老太太 微 笑著讓開了,更前面的一位回身看了她一眼,也默默地退開去。

我看見,她們就這樣,安靜地、從容地、一個接一個地,在我的面前,鋪開了一條小徑,一直通向櫃檯。

我站在小徑的頂端,目瞪口呆,徘徊不敢向前。

「快點啊,」有人催我,「你媽還在家裡等你哪。」

我怔忡地對著她們每一個人看了過去,她們微笑地回看我,目光裡有歲月的重量,也有對未來的信心,更多的,是無限的溫柔。!

剎那間,我明白地知道,在這一瞬間,她們看到的不是我,而是她們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女。

是不是所有母親都已經習慣了不提辛苦,也不說要求,唯一的、小小的夢想,只是盼望有一天,兒女們會在下班的路上為自己提回一袋麵包吧。    

通往櫃檯的路一下子變得很長很長,我慎重地走在每一位母親的情懷裡,就好像走過了長長的一生,從不諳人事的女孩走到了人生的盡頭,終於讀懂了母親的心。

   

看到後面你有感覺嗎.......................................

 看過後................

請為人父母者要傳給自己的、 朋友的小孩,請為人子女者要傳給認識的、不認識的朋友!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書豪驚爆紐約重寫黃種人傳奇

作者:邱慕天 | 台灣醒報 – 2012212上午6:08
圖說:林書豪氣走湖人隊布萊恩,為尼克立下第四功。( 翻攝自電視轉播)
【台灣醒報特約撰述邱慕天美國特稿】「哈佛小子」林書豪四戰成名 ,即將挑戰五連勝。正當全美媒體為之沸騰、紛喊「林書豪瘋」(L insanity)之際,殊不知林書豪首立戰功的24日前,尼 克隊一直都有將林書豪和七呎新人中鋒喬丹一併解雇, 以節省團隊開銷的計畫。想不到這七天四戰, 讓尼克隊與林書豪由黑翻紅、讓全紐約high翻。「黃色閃電」 林書豪奮力打出了自己的困境,已經成為許多人跌破眼鏡、 悔不當初的最佳寫照。
林書豪在哈佛升上大四時,對康州大學一戰勇奪30分的表現聲勢就 已經水漲船高,然而在NBA選秀兩輪都落選後再度重挫。 當小牛隊給了夏季聯盟/發展聯盟的試訓機會時,林書豪立刻奔赴。 後來因為在小牛訓練表現良好, 他才以非保障約加盟家鄉舊金山灣區的金州勇士隊。 對於小牛教頭的賞識,林書豪至今仍感激地念念不忘。
原以為是「衣錦榮歸」地返鄉爭戰,沒想到簽了只是遞茶水溫板凳。 在柯瑞Stephen Curry)和艾利斯( Monte Ellis一對鐵人雙能衛掌控下的金州後場,根本沒有這個帕拉阿圖(Pal o Alto)黃種人新秀的立足之地。 每場都持票進場的父母親友們也根本盼不到他的上場表演。 林書豪被球團下放在野好幾次、至終被揮棄。沒有鎂光燈、 沒有喝采,林書豪就這樣帶著父母的安慰,黯淡走完第一個 NBA球季。
去 年底火箭撿走林書豪,他在臉書上感恩地說: 謝謝火箭讓他能當德州人( 有趣的是林書豪的英語不知為何有德州南方人口音, 被人打趣說根本一個不像出身北加州、又待過東北長春藤的人)。 然而到了休士頓連上場試用的機會都沒有, 不到一個星期火箭又將他當皮球般踢掉。幾天後,紐約尼克簽走他, 他笑稱:「終於有機會再把冬天的雪衣拿出來了。」 積極思考的林書豪,在臉書粉絲團上, 不是跟大家聊趣事就是分享聖經的經文。
但情況並沒有這麼順利與浪漫。 那時豪門紐約尼克隊頂著豪奢陣容卻打得七零八落, 整個後場節奏雜亂無章。「小霸王」史陶德邁爾(Amare Stoudemire)嚴重撞牆、王牌前鋒「甜瓜」安東尼(Ca rlemo Anthony)進攻自幹效率不彰、防守恍神, 糟糕表現甚至被業餘球評(一位美國高中教練)剪成Youtube 影片當負面教材。然而主教練戴東尼Mike D'Antoni還是不用林書豪,把他死摁在球隊第四號替補控球位置。 還一度又把他踢出正職名單,予以下放。
在被下放發展聯盟(NBDL)的第一場比賽,林書豪便奮力以 2911籃板12助攻的大三元佳績率隊贏球。同時間, 戴東尼看好的主控球薛姆波特(Iman Shumpert )和道格拉斯(Toney Douglas)根本只是胡來、畢比(Mike Bibby)老化嚴重,武功盡廢,明星王牌戴維斯(Baron Davis)還在傷兵名單中,不堪使用。
尼克隊從季初就已不盡理想的五成勝率一路淪落到最近的十戰九敗。 大蘋果運動迷的精神寄託早就全倒向一路挺進 NFL超級盃的紐約巨人隊, 不但尼克的主場比賽總是被紐約客噓爆, 球迷都在討論主教練戴東尼何時會下台滾蛋。這一個月來Googl e 英文輸入D'Antoni,第一個跳出的連結單字就是:fire d(炒魷魚)。
同時,美國時間27日下午6點是NBA本賽季交易截止日, 外傳尼克隊事前已經計畫把林書豪和七呎新人中鋒喬丹兩位一起釋出 ,以節省團隊開銷。知名運動記者史坦(Marc Stein)在推特上爆料:「 林書豪和喬丹都不在尼克高層的建隊計畫中。」
如今更有多項消息來源指出,24日對籃網的那場比賽已經幾乎確 定就是高層預定給林書豪、以及戴東尼執教尼克隊的「散夥飯」。 主要是NBA有項規定,若是非保障合約球員, 如果交易截止日沒被球隊釋出,就會自動轉換成保障合約, 當時林書豪的狀況非常危險,因為只要球隊一旦不要他, 就不需支付剩餘薪資。
現在大家都知道那場比賽誰從板凳殺了出來建功, 連番戲耍籃網全明星控衛威廉斯( Deron Williams),還在最後關頭連續取分,止住尼克連敗勢頭, 也是因為林書豪的神來一筆,球團發現戴東尼部署的棋局還有活路, 暫時擱置了撤裁體系的人事指令。
現在林書豪紅了,他先前那段「溫板凳」時光的趣事, 一定都會被媒體一件一件挖出來談:
一是他在14日的臉書日記上寫道: 加入了紐約尼克已經這麼多天了, 每次要進去麥迪遜花園廣場球館練球備戰, 都被警衛擋下來確認身份,問他身份是防護員, 還是其他周邊工作人員?意思就是警衛根本就不認得他。
這 番話被林書豪的亞裔臉書朋友看到,頓覺無比辛酸,試想, 假如是看板球星「甜瓜」安東尼要進入球館,警衛會攔下他的理由, 只會是想要合影或幫女兒討一份簽名。其實, 像林書豪這種美國少數族裔又是龍套球員的遭遇, 要是發生在一些心理素質差的人身上,說不定早就炒作、 製造輿論話題了。但林書豪幽默以對, 沒有利用自己的種族劣勢來搏取同情。
第二件事,24日籃網隊一戰贏球後,他當晚用手機更新了臉書, 稱感謝菲爾茲( Landry Fields)前晚讓他睡公寓裡的沙發。 後來在訪談中他還打趣跟大家稱這是「魔力沙發」。
然而,令人辛酸的事實真相是,紐約尼克和林書豪簽的是俗稱「 試用期合約」的非保障約。從整個一月份的球隊事態看, 林書豪心知肚明隨時可能得捲鋪蓋另覓東家, 他不敢也不打算隨便租房子。林書豪的哥哥林書雅(Josh Lin)正巧在紐約大學醫學院念牙醫系, 去年底來到紐約後就是投靠哥哥。
對戰籃網前,林書雅剛好在準備考試。 體貼而不願製造家人麻煩的林書豪只好拜託其他熟人讓他留宿。 這就是媒體追捧的「魔力沙發」由來。
「魔力沙發」的主人菲爾茲和林書豪在隊內是最好的朋友, 不單是因為兩人同為新秀及後衛球員, 還因為菲爾茲的史丹佛大學的名校出身。 史丹佛大學就在林書豪母校帕拉阿圖高中的對街, 是高中生林書豪天天經過、朝思暮想進入的名校。
現在台灣媒體給林書豪「哈佛小子」的外號,完全是因緣際會。 林書豪在這一年的訪談中多次回憶, 高中時他在當地已經是非常出名的球員, 帶領帕拉阿圖高中掃蕩附近各區所有的對手。18歲高四的他, 已經頂著「北加州乙組(Division II )的最佳球員」和「全加州最佳五人陣容」的光環申請大學。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要跨過這條El Camino Real大街進入史丹佛,竟是如此艱難。 自負人才濟濟的史丹佛沒有眼光賞識這顆「家門口的珍珠」, 只讓他入學,但不給運動獎學金, 也不保證日後有任何上場機會和栽培計畫。
此時,遠在東岸的哈佛大學向這名台裔後衛大力地招手。 他們以最大的誠意向林書豪提出了制度許可下的最佳方案, 保證用絕對主力的方式栽培他。在爸爸的鼓勵下,19歲性格儒雅又 奔放的林書豪,便以哈佛經濟系新生的新面孔在波士頓劍橋市(Ca mbridge)的書香校園中現身,披上了長春藤的戰袍。 四年的哈佛時光,為林書豪的球齡、智性、 生命品格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預備了他進入NBA職業聯盟的道 路。
時間拉到戲劇化的今年初。 林書豪下放發展聯盟的時間只有短短三天、一場比賽的時間。 原因不外乎是尼克「控衛雙寶」薛姆波特和道格拉斯又搞砸了球賽, 以及安東尼的持續低迷。發展聯盟中大三元的亮眼表現,讓教練D’ Antoni 轉念:「何不將林書豪召回,死馬當活馬醫?」
1月份被召回的林書豪,頭幾場還是從垃圾時間「撿尾刀」或是「 收拾殘局」打起,但已經展現非池中物之勢。在129日輸休士頓 火箭和131日尼克大勝底特律活塞的比賽中, 林書豪的高效能分別體現在「20分鐘攻下 9分、6助攻」以及6 分鐘內斬獲 4分、4助攻」的數據表現上。
這個蟄伏蛻變期是一個微妙的時光。
談尼克團隊氣氛的轉變和林書豪「救世主效應」的發酵, 不會有比這波連勝中, 以小組擋切戰術大量接受林書豪輸送灌籃的錢德勒(Tyson Chandler)更有力的見證了。 這位因造型和球風被兩岸球迷暱稱為「花和尚魯智深」 的尼克中鋒兩天前親口證實:「 林書豪早在隊內練習時就能夠這樣打了!」 只是大家都還無法信任他能把同樣水準的表現,帶到真正的比賽中。
再 進一步說,這對宛如「花和尚魯智深」與「豹子頭林沖」 的鋒衛搭檔,正是曾執教鳳凰城太陽隊的教練戴東尼的成名作「 鋒衛擋切」和「跑轟戰術」的體現。「哈佛金頭腦」 的林書豪即使不被教練重用、甚至不日就要被裁撤, 還是一直很認真地學習戴東尼這套體系。他過去和現在隊友都透露, 林書豪總是認真地研究球賽錄影, 且時常抓著助理教練和隊上老鳥請教,要把控衛戰術素養磨練到家。
經歷了這幾場的爆發、到第四役麥迪遜花園廣場 38分、7助攻斬殺湖人, 連賽前稱不識林書豪的湖人隊洛城驕子布萊恩(Kobe Bryant)都甘拜下風地說:「被他得了快40分, 我還能給這年輕人什麼建議?」
布萊恩接著說:「他的經歷是一個偉大的故事, 一個透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奇蹟的例子, 他可以成為全世界年輕人們的好榜樣。 我肯定他每天都在不停地練習,而且始終對自己抱有希望和信任。 現在就是他展示他所有曾經付出努力的時候。」
發生在林書豪身上的奇蹟,確實足以作為我們年輕人的榜樣。 林書豪的身材、速度、爆發力等純外在條件, 臺灣體壇絕對有比他還好的。更別說放眼全球14億的華人圈、 甚或基數更大的黃種人圈了。 若要說什麼使這位篤信上帝的臺灣囝仔打出這麼戲劇化且亮眼的表現 ,除了一連串的逆境考驗之外,最大的功勞就是他的家庭與信仰。
家庭與信仰塑造了他面對環境時的積極態度, 成為我們今日看到的林書豪:球場上自信又不張狂、 信任隊友指揮若定、樂於分享球權又勇於承擔、 更重要的是關鍵時刻體力極限的抗壓表現。
成 長時期至今,才華驚人的林書豪一直活在美國人對亞裔青年「 書生」的刻板印象中,這一年多來縱使經歷了落選、轉隊流浪、 有家歸不得、下放等等種種人生低谷,但他從不過份專注在「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見「正氣歌」)的短暫失意, 也從來不會發出「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的悲觀嘆息。
培 養林書豪愛上籃球的爸爸林繼明最近受訪時曾經驕傲地說, 林書豪的成功代表亞裔也有打職業籃球的能力。是的,「 黃種人宿命」沒有限縮這位年輕人的成就,「盡其在我, 為上帝拼戰」一直是林書豪打球的座右銘。每次賽後訪問, 總能聽到他謙卑地說:「感謝球隊、感謝球迷、感謝上帝。」

「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 基督信仰體認造就林書豪不驕不餒、凡事「謝天」的態度。而今, 堅信上帝與他同在的「哈佛小子」,還要繼續寫他的NBA傳奇。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嚴長壽/ 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不祈求一帆風順,萬事如意,我只祈求當每個問題發生時,有繼續面對問題的勇氣與毅力,支撐下去。
人生路上,挫折常常會沒有預警地從四面八方襲來。
可能是無法抗拒的天災地變;可能是難以預料的生老病死;可能是努力工作,卻懷才不遇;
可能是全心付出,卻換來情人變心的回報;可能是用功苦讀,卻進不了理想的學校;
可能是辛苦創業,卻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面對各種不同的挫折,每個人的「容忍能力」都不同。

有的人受不了被拒絕
一個高學歷的朋友,從拒絕接受他感情的女生住處跳樓自殺,留下無限的遺憾與惋惜。
「他條件那麼好,還怕找不到更漂亮的女朋友嗎?」
「沒想到他長的那麼帥,還會殉情!」
「何苦如此專情?天涯何處無芳草!」
大部份的親友們都以為他是個死心眼的癡情奇男子,其實了解內情的人都曉得,從小到大,
他不知道拋棄了多少個女朋友,讓多少人為他傷心難過,卻受不了被人拋棄一次。

有的人受不了被誤解
到國外留學多年的朋友,提起出國一段不甚愉快的職場往事,仍然氣憤難耐。
當年因上班的地點,位於寸土寸金的商業精華區,幾乎每天都為了找停車位而遲到。
直屬上司希望他能準時上班,便建議他把車子停在公司的停車位。
由於職位低、年資淺,朋友心想「公司的停車位哪輪得到我來停呢?」
為求慎重起見,他再三詢問上司「不會有問題嗎?真的可以停嗎?」
上司拍著胸脯保證,「絕對沒有問題,可以停啦!」
不料第一天把車子停在公司的停車位,就出事了。
上班後不久,上司突然叫他「你的電話。」
拿起話筒,劈頭就被一個陌生女子罵了一頓「我是公司的副理,立刻把你的車子開走。
誰叫你把車停在我的位子上,害我上班遲到!」
被對方罵得莫名其妙,上司卻一點表示也沒有,朋友立即提出辭呈,不管公司怎麼留都沒有用。

有的人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我認識一個辦事能力很強的朋友,他什麼都好,就是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只要,有人當眾指出他「哪裡做錯了」便辭職不幹。
很多時候,面試他的主管起初都想不通,以他的學歷,早就該升官了,為什麼一直在原地打轉?
等他提出辭呈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有的人受不了一點不完美
好友的女兒生日,特地邀請幾個漂亮的阿姨去為小朋友慶生。
切蛋糕時?有個小客人拿到蛋糕缺一角,他馬上把蛋糕推開,「我不要吃破一個洞的蛋糕!」
「只缺一小角啊,蛋糕還是很好吃喔!」
任憑阿姨們說破嘴,他就是不接受這塊缺了一角的蛋糕,最後只好換一塊「完美無缺」的蛋糕給他。
看他為了一點缺角而拒吃蛋糕的表情,我很替他的未來擔心,是否每次都能如願換到一塊完美無缺的蛋糕呢?
1、想想自己,受得了挫折嗎?
2、受得了被拒絕嗎?
3、受得了被誤解嗎?
4、受得了被挑出錯誤嗎?
5、受得了失敗的打擊嗎?
6、受得了期待落空嗎?
7、受得了不完美的存在嗎?

「挫折容忍度」,說簡單些,即是「一個人承受打擊的能力」。
承受打擊的能力越強,自然學到的經驗越多,累積的成功及本錢也越多。
承受打擊的能力越弱,自然會想辦法躲避挫折,同時喪失自我磨練的機會。

挫折,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
記得曾看過一篇文章,作者提到:他剛從軍中退伍時,只有高中學歷,無一技之長,只好到一家印刷廠,擔任「送貨員」。
一天,這年輕人將一整車四、五十捆的書,送到某大學的七樓辦公室;當他先把兩三捆的書扛到電梯口等候時,
一位五十多歲的警衛走過來,說:「這電梯是給教授、老師搭乘的,其他人一律都不准搭,你必須走樓梯!」
年輕人向警衛解釋:「我不是學生,我是要送一整車的書到七樓辦公室,這是你們學校訂的書啊!」
可是警衛一臉無情的說:「不行就是不行,你不是教授,不是老師,不准搭電梯!」
兩人在電梯口吵半天,但警衛依然不予放行,年輕人心想,這一車的書,要搬完,至少要來回走七層樓梯二十多趟,
會累死人的!後來,年輕人無法忍受這「無理的刁難」,就心一橫,把四、五十捆書搬放在大廳角落,不顧一切的走人。
年輕人向印刷廠老闆解釋事情原委,獲得諒解,但也向老闆辭職,並且立刻到書局買整套高中教材和參考書,
含淚發誓,我一定要奮發圖強,考上大學,我絕不再讓別人「瞧不起」。

這年輕人在聯考前半年,天天閉門苦讀十四個小時,因為他知道,他的時間不多了,他已無退路可走,每當他偷懶、
懈怠時,腦中就想起「警衛不准他搭電梯」被羞辱、歧視的一幕,也就打起精神、加倍努力用功。
後來,這年輕人終於考上某大學醫學院。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他也變成一家開業診所的中年醫生,然而,他靜心一想,
當時,要不是「警衛無理刁難和歧視」,他怎能從屈辱中擦乾眼淚、勇敢站起來?
而那位被他痛恨的警衛,不也是他一生中的恩人嗎?

經 國 先生曾說:「失意時需要忍,得意時需要淡。」
的確,人,都有失意,不順遂的時候,然而,我更相信!「挫折,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
人只有在遭遇挫折,被他人百般刁難、岐視、嘲諷時,才能「打醒自己」,讓自己被「當頭棒喝」而驚醒過來!
這豈不是一生中最珍貴的禮物?

因此,如果現在的挫折,能帶給你未來幸福,請忍受它。
如果現在的快樂,會帶給你未來不幸,請拋棄它。
「生命中的每個挫折、每個傷痛、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祝福大家都能夠突破自己所不能突破的難關。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傷痕實驗




美國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名曰「傷痕實驗」。

 

他們向參與其中的志願者宣稱,該實驗旨在觀察人們對身體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應,尤其是面部有傷痕的人。

 

每位志願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裡,由好萊塢的專業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

 

志願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妝的效果後,鏡子就被拿走了。

 

關鍵的是最後一步,化妝師表示需要在傷痕表面再塗一層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

 

實際上,化妝師用紙巾偷偷抹掉了化妝的痕跡。

 

對此毫不知情的志願者,被派往各醫院的候診室,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

 

規定的時間到了,返回的志願者竟無一例外地敘述了相同的感受—─人們對他們比以往粗魯無理、不友好,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

 

可實際上,他們的臉上與往常並無二致,什麼也沒有不同;他們之所以得出那樣的結論,看來是錯誤的自我認知影響了他們的判斷。

 

這真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實驗。原來,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

 

同時,這個實驗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一句西方格言:「別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不是嗎?

 

一個從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

一個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視的眼光;

一個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

一個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

 

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內心世界,就有什麼樣的外界眼光。

 

如此看來,一個人若是長期抱怨自己的處境冷漠、不公、缺少陽光,那就說明,真正出問題的,正是他自己的內心世界,是他對自我的認知出了偏差。

 

這個時候,需要改變的,正是自己的內心;而內心的世界一旦改善,身外的處境必然隨之好轉。

 

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你已經集了幾點  by郭台銘

 

 

心很小的時候,世界就變得很小  

心很亂的時候,路就變得很亂  

成長的過程是苦的,但是當你越堅持這種內在轉化的過程,你越發現喜悅、平靜和智慧穿透到你的內在,你就能離苦得樂

 

 

集滿三點 ! 人生三點  

 

放開一點、簡單一點、單純一點;集滿三點,就會開心一點!
郭台銘,他最近在接受訪問時,記者突然問他覺不覺得自己是皇帝? 

郭 台銘說:「我不是皇帝,我是地瓜!年終晚會我都是扮地瓜或聖誕老公公,不會扮皇帝,很多報導把我說得太偉大了。父親是公務人員,他給我很好的身教,教我們 安貧樂道,不該我們的就不該去拿,我們家從小到大都沒有自己的房子,沒有沙發,最好的是籐椅,但我們不覺得自己貧窮。」  

這位台灣首富說:「我一個月花不超過一萬元,現在有手機,我連手錶都沒戴,我都用人家晚會送的皮包、手錶,用都用不完,我的本性不喜歡去享受。」坐在老舊的籐椅上,卻覺得比別人坐在高級真皮沙發上還滿足,郭台銘真的是富翁。  

滿足與歡喜是真正的財富,富有不是用存摺的數字來衡量,而是健康、智慧、慈悲、感恩  

有錢不滿足,是穿著錦衣的窮人;坐擁許多物質內心卻不歡喜,是精神赤貧者。  

最近網路流行一句話:「放開一點、簡單一點、單純一點;集滿三點,就會開心一點哦。」簡單生活不是貧窮,開心就是富有  

以前大家一窩蜂花大錢買昂貴營養品,現在發現最便宜的地瓜才營養,有錢人掀起一股吃地瓜的熱潮。  

所以,貴不代表有用,好東西常常藏在最便宜的地方,地瓜中藏著哲學。

東西的重要在內涵營養,不在價格,生命也是如此。

心很小的時候,世界就變得很小

心很亂的時候,路就變得很亂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不用錢過生活

 

 

 

by Lindsay Cruver

 

 

 

    居無定所的流浪,所有私人物品全裝在一只行李箱內,銀行沒有一毛錢,想像這樣的生活,通常會讓人感到不安。對於某些人來說,這是如果不克經濟困難,才可能發生的淒慘惡夢境遇。不過,對於一位69歲,名叫海德瑪瑞史維梅的德國女子來說,這樣的生活是自由解放。她在15年前,自願選擇採納這樣的流浪、極簡風生活方式,這樣的生活讓她非常快樂。

 

 

 

    史 維梅看起來就像一般的老奶奶,她頭髮蒼白、穿著羊毛衫、脖子戴著一條假珍珠項鍊,不過她拒絕使用任何形式的現金、信用卡,這樣的作風顯然非常極端。她的維 生方式,是靠以物易物或幫人做事,換取食物、寄宿、基本必需品。她維持很廣大的聯繫人脈網,讓她可以持續不斷的從德國城市中心,旅行至西歐各地,過程中她 也結交了許多新朋友。

 

 

 

    她目前的生活方式是源自於她超過20年 前當精神治療醫師的工作經驗。那時她觀察到許多人因為工作太操勞而感到憂鬱,相對之下,無家可歸的人和失業人士,則被社會看作是無用之人,她想要向大家證 明,賺錢沒有比社區的服務與參與來的重要。她開了一間以物易物店,店名是「有所取捨」,私人物品可以拿來這裡交換任何東西,從家用器具至修車服務等各種東 西。不論是現金或是信用卡都不得在此使用。

 

 

 

    她 的店做的很成功,接下來幾年她發現自己越來越依循「有所取捨」以物易物法則過生活。她花的錢非常少:以替別人看家的服務換取錢,她發現這樣就足以照料她絕 大多數的需求。有一天她靈光一閃,想到可以進行一年完全放棄錢的實驗,她開心的不工作了,並且捨棄她所有的資產。史維梅說:「我曾經擁有自己所需的一切, 有一間房子,還把兩個小孩拉拔長大。不過,所有的一切,我都不要了。在我的公寓清空之後,我雀躍的跳來跳去。」

 

 

 

    這為期12個月的實驗終到結束的一天,不過她的健康與快樂程度卻大幅增進,這說服了她,她已回不去過去的日子了。史維梅說:「這些日子以來,我從沒有短缺過食物、衣服、朋友,而且我的壓力少了好多。我不再受金錢、帳單、貪婪所控制。我放開了。」

 

 

 

    她所擁有的東西都放在她的行李箱裡攜帶:衣服、一台手提電腦、手機、還有兩百歐元急用金。她將每個月收到的七百歐元養老退休金,全送給有需要的熟人,而她2003年著作《The Star Money Experiment》的出版商給她預付現金,她也拒絕接受,她請他們將錢捐出去。她透露說:「那本書讓我賺很多錢。我將全部的錢以五馬克德元鈔票,送給路人。」她的書還沒有被翻譯成英文,不過她每日生活的快樂與掙扎,都記錄在一部獨立製作的影片《Living Without Money(2011),影片有中英文字幕。

 

 

    她 的影片與書的目地,不是為了宣揚她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鼓勵大家去評估金錢與消費主義對自己生活與行為的影響。史維梅說:「許多人寫信告訴我,『妳不用錢 過日子真的鼓舞了我們,因為我們很害怕會落魄街頭。』」不幸的狀況可能會迫使某些人們重新思索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過也許史維梅可以啟發人們笑著去思考。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之喜悅:來自約書亞與瑪利亞的靈訊》之2012年的金色陽光

© Pamela Kribbe (譯者:光之紫)

 

    我們一起坐在這裡,這重新喚起了我對地球實相的熟悉感。我們曾經經常這樣圍坐在一起,平等地坐成一圈,與當下及未來調諧。經過了生生世世,這依然是支持我們、鼓勵我們的源泉:認知我們心中擁有同樣的願望,對自由和喜悅充滿了同樣的渴望,以及對彼此連結與相互溝通的期望。

    這一時期要求你去辨別:辨清什麼屬於你,什麼不屬於你。我所說的‘你’指的並非是你那被外在因素——基因(因為這也來自於外在)、父母、社會、所受的撫養與教育等——塑成的地球人格。當我對‘你’說話時,我不是在對這一地球人格說話,我的說話對像是‘內在深處真正的你’,這個‘你’獨立於這個世界之外,不受限於社會灌輸給你的各種評判和準則,甚至不依賴於你所寄居的肉身——其反應也受各種外在刺激的影響。

    請回歸內在,憶起真正的自己。你是永恆的意識,為你的肉身賦予生機,維持你的肉身,暫居地球以積累經驗的意識,這一意識——亦即內在最深處的你——洋溢著生命力,充滿創造性、冒險性與勃勃的生機,與此同時,它也擁有深度的內在覺知,根植於一切萬有之中。

    你可以將新世界想像成一道金色的陽光。我們不去具體地描述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而是在能量層面上與其建立連接,並由此感受這一新世界的意義。現在,喚出你夢想或想像中的那個充滿愛的地球新實相——心與心的連結是它的基石,觀想一道金光從這一新實相中躍然而出,試著與其建立連接,看一看你能否容許這道金光進入你的身體靜靜地感受它,它是如此地溫柔,也充滿了愛與力量。這道金光是連接之光,它毫不抗爭,接納一切,正因如此,它能夠穿透一切——所有光與暗的地方。

 

    現在,讓我們來感受一下2012年都意味著什麼。請放鬆,慢慢地放鬆,靜下來不要緊張,你是安全的。對2012年調準頻率看一看它對你——不是對這個世界,而是對你 ——意味著什麼?觀想來自這一年的一道光或一抹色彩,感受其能量,以及蘊含其中的機遇與可能性。

    問一問2012年這一時間段:這一年對我來說最好的機遇是什麼?我如何才能將這一年中最好的機遇變成現實?什麼對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想 像汪洋無際的大海中,一片波浪壯闊,而你正處於洪峰之巔。站在浪尖上的你,乘著巨浪前行,感到既爽暢又激動人心。請於內心深處感受一下你如何才能穩穩地站 在浪尖上御浪而行,因為那樣的話你就正處於帶給你最大機遇的能量之流中,任生命之流自然而然地將你帶到屬於你的人生歸宿。那麼,你如何才能浪而行,又需要什麼才能臣服於這一新浪潮呢?

    靜靜地體驗身處浪尖的感受,讓自己沉浸其中,在那裡你才是安住於真相之中。藉由不斷地回到那裡,你就能夠對2012年將帶給你的一切對準頻率。要永遠信任自身的內在訊號,來自外在世界的一切訊息——比如各種預言以及世界末日說等等——並非總是建立在明覺與柔善的基礎之上。有些訊息的傳遞者心中充滿恐懼——或者對轟動性與戲劇性的需求,他們的訊息有時會使你陷入困惑。當然,也有充滿光、寧靜與平和的訊息,要根據自己的內心感受來辨別它們:我覺得哪些訊息充滿善意?哪些則不然?你就是堅定的錨!

    最後我想具體關注一 下今天在座的人。讓我們一起觀想我們圍火而坐,那是充滿溫暖和靈感的火,它滋育著我們所有人,是我們的心靈之火。想像火光映照在你們的面龐,映射出你們的 希望、夢想、憂傷及懷疑,閃現在火光中的所有面部表情都是非常人性且可以理解的。這一溫暖、柔和的火光接納一切,請容許你自己擁有溫暖,擁有這一金色之 光。如果你看到自己之內尚有靈魂暗夜——囚禁你的黑暗——的痕跡,請用溫暖的光環繞它,你隨時隨地都可以這樣做。要為自己喝彩,為自己自豪,覺知自己的勇敢,學著看到、列舉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擁有的能力以及所承受過的一切。

    堅信自己的偉大,不要再繼續跟從那些使你變得渺小的想法。讓這一火苗變成喜悅的火焰,從而使火花不僅僅局限於今天的聚會,而是傳播出去,使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壯大我們的力量。

    這就是我對你們的新年願望,也是對以後看到或聽到這篇訊息的人的願望。

    2011.12.16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你一定不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實含意

 黃庭禪創辦人 張慶祥

 

我的其中一個人生座右銘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因此卻引來很多朋友對小女子的誤解。

誤會我沒有關係但誤會了古人就不太好了,所以在這邊分享一下這句話的出處和真實含意。

 

女子「無」才便是德 黃庭禪創辦人 張慶祥

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總是讓女權運動者恨得牙癢癢的,他們以為這句話是大男人用來貶損女性的!然而事實非但不是這樣,而且完全相反!中華兒女們對這句話的誤會可大了!這話又怎麼說呢?

上一回我到深圳上禪修課,課後有一個女同學雙手交叉在胸前問我:「張老師您這麼樣的捧古人,那我請問您,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請您解釋看看,為何古人這麼歧視我們女性?憑什麼做聖賢啊?」

我說:「你講的好,大家都有這樣的誤解,不過在解釋之前我想先請問你,這句話的上聯是什麼?」她被我問得楞了一下,然後說:「嘿!有嗎?有上聯嗎?」下面的同學鴉雀無聲,接著有個同學說:上聯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我說:「這是另外一個大家都誤會的問題,我用別的篇幅再來解釋,不過這句話卻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上聯,因為一句七個字,一句十個字,字數不一樣,怎麼當上聯!」

 

這會兒大家面面相覷,都被我問傻了,我接著說:「本來這句話的上聯是男子有德便是才,而下聯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第一句:「男子有德便是才」!這話是希望一個有為的男人,要以德行為主,以才幹為輔的意思。為什麼要以德行為主呢?看看現今社會這麼亂,詐騙這麼多,網路上什麼希奇古怪傷天害理的事都有,這就是有了才幹卻缺乏德行的後果,總之,這句話是告誡每個男子要以德行為主的意思,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視才幹。

 

而下聯「女子無才便是德」又是什麼意思呢?依然是勸女子要以德行為主的意思,而非貶辱女人不能有才幹。這整個誤會是因為錯解了「無才」的「無」字所造成的。這個「無」字是動詞,是「本有而無之」的意思,也就是本來有才,但心裡卻自視若無的意思。

 

舉個例子來說,就像古人說的「無物」不是世上真的沒有萬物,而是在萬物的圍繞中,內心不起一點罣礙的意思;「無我」不是真的沒有我,而是對於我的一切得失無掛於心的意思;「無念」也不是真的沒有念頭,而是沒有妄念,在念頭中依然自在的意思。

 

所以「無才」不是真的沒有才幹,而是我雖然很有才幹,但一點也不自炫其才,依然自視若無的意思。古代的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卻擁有過人的才氣,還能自視若無,這不是非常高尚的德行嗎?這句話明明是在褒獎我中華民族的女子,有如此高尚的德行!哪裡有歧視女人的意思呢!而我們竟對這麼好的一句話,誤會如此之深,我們實在是以小人心度君子腹,是我們太對不起古人了!不是古人對不起我們啊!

每次同學們聽我解釋完後,女子們都大快人心,男士們也都如釋重負,他們說我的解法太創新了!唉!我豈敢創新!我這解法都是古人的原意。不信的話,我把隋唐演義裡的原文,引證予各位參考便知:

「隋唐演義第三十七回: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才何必為女子累,特患恃才妄作,使人歎為有才無德,為可惜耳。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

故知古人所謂的「無才」,本來是讚賞那些有才的女子能自視若無,不自炫其才的高超德行,而非貶抑女子!是我們受到文字障礙的關係,誤會了老祖宗的苦心,我們應該要對老祖宗深痛的懺悔,並且要以身為中華子民為榮的!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錦敦一種關係的品質

 

 

記得有一次和好友哈克聊了許多關於關係的主題

很深刻的聊

也因此「聊」出了許多很有意思的想法

我來說說聊的過程中,透過敘說所整理的一些體會

 

我說:「親密關係就像是跑馬拉松一樣」

就是我們無法隨時都讓自己的狀態保持在最好

從頭衝刺到尾

這是親密關係裡一個很大的困境

 

所以在親密關係裡

我們有時可以好好相愛

我們有時可以好好陪伴與傾聽

我們有時可以如此靠近

但也有許多時候

我們會赤裸裸的展現不滿、甚至敵意

我們一不小心就會互相抱怨、攻訐

不是心中沒有愛

只是那樣的時刻

沒辦法用「愛」的樣貌來互動

在馬拉松的關係裡

我們會走過了一次次困難的關卡

但又再一次次的回到困難的關卡

這樣的長跑

常常還沒有跑到終點

一不小心就全身都是傷了

 

所以我在想的是

如果這就是親密關係裡會一再出現的樣貌之一

那我們要拿他如何?

如果不是「解決」的了的,那該當如何?

 

那天和哈克聊著聊著

我說出了一種視野

一種擴到更大脈絡的視野

去看見這些短期看似「不好品質」的時刻

長期來看卻可能是「好品質」的重要沃土

這個概念可以再從我家客廳和太太的這張照片說起

 

 

這張照片是我和太太一起在虎跳峽旅行的合照

那天我們走路超過十個小時

那天我們在滿是泥沙的路上辛苦的呼吸著

那天我們全身疲憊又沒有舒服的旅店可休息、沖澡

那天我們累到吵架

在這種困難與不舒適的狀態下

我們隨時都會爆

我們只能一起「忍耐」著

我們只能一起「撐」著

從橫切面來看走路的那兩天

我們夫妻倆許多時候累到無話可說

累到無力體貼彼此的需要

累到懶得溝通

情緒常處在爆點

關係品質常常是不好的

但這段「品質不良」的路

這幾年怎麼看,都是一段關係品質很高的旅行

也就是說這些短期「品質」不良的關係

長時間累積起來,卻會成就某種獨特的品質

 

用這樣的視野我們再來看另一種馬拉松 : 親子關係

回想照顧孩子的過程

有多少次當我想好好欣賞一部影片

但孩子卻不斷的中斷我,一下子要擦屁屁、一下子要喝水....

有多少次我正趕著工作

孩子卻不顧爸爸內在的著急

一定要爸爸馬上找出蠟筆給他....

工作一天的太太

有多少天的夜裡要為孩子中斷睡眠

月月年年的頂著睡眠不足….

照顧孩子的這些年

許多時候我們真得不是一對慈愛的父母

我們很多時候只能撐住,撐一天算一天

但這些為孩子撐住的故事

回頭過來看

味道就在那裡

 

我無法想像,如果我們生養孩子

從來不用為了孩子半夜起來換尿布

從來不曾深夜一點多,瞇著眼睛,撐著疲累的身體

試圖擠出最後那一點點溫柔的聲音來哄著孩子睡覺

也從來不曾在孩子胡亂生氣的時候

掉頭離開現場,只為了不想抓狂的對著孩子大叫

這些時刻的父母

都麻處在崩潰的邊緣

從橫切面來看

關係品質也不好、生命的品質也低落粗糙

但如果沒有經歷過這些

那怎麼能說真得當過父母

當孩子大了以後

我們要怎麼跟孩子說著這些

當年我們挫折無助,但卻仍一再盡力愛著他們的故事

 

真的,在長期的關係裡

總有那種時刻

沒有什麼「良好的關係品質」,真的只有「撐在那裡」勉強度過的心情

沒有什麼「優雅的身影」,真得只有一再的垮掉又狼狽站起來的身影

但有著這樣「品質不良」、「困難」的關係經驗

卻是說明這段關係可貴的重要證明

那裏面很可能藏著可以一說再說的美好故事

 

所以如果你正在良好的關係品質裡享受著

那值得好好慶賀恭喜

如果,你正在關係裡的困境看不見出路

只能盡力的為彼此撐著

也別忘了,即便是這樣的時刻

都足夠美好,足夠被尊敬

誰知道五年十年後,這會不會也是美好故事裡的重要一段?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鶴凌的身影

 

 

這篇文章的敘述是家族系統觀點中父系的力量之最佳明證!!

從事海寧格的系統療育法的人都知道,有一個畫面最美,力道也最強大,那就是當兒子連結上父系的力量,女兒連結上母系的力量之時;這不僅是海寧格的洞見,更是敬重先人的傳承,宇宙心識合一的見證!

然而,不是系統工作者想這麼做就能成形的,這樣的畫面要做孩子的全然的接受與尊敬父母在先,父祖先人的愛才得以流動到個人身上,這愛就是力量!---魏台鳳

~~~~~~~~~~~~~~~~~~~~~~~~~~~~~~~~~~~~~~~~~~~~~~~~~~~~~~~~~~~~~~~~~~~~~~~~~~~~~~~~~~~~~~~~~~~~~~~~~~

 作者/ 陳文茜

他最後還是拉了兒子一把,雖然他是無心的。

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走前三年定下遺囑,沒有公祭,不收花籃,只登報告知。中國人死後講隆重,子孫之孝之錦就看蓋棺那一刻。
那是窮極一生的榮耀,人活著看不開,死了還放不開。
馬英九的父親死前當然知道,以他兒子今日的政治地位與未來潛力,他可以來一場「國葬」;全世界華人為之動容的葬禮。
他沒有這麼做,生前死後他把所有的心願都給了最心愛的兒子,一生拉拔,至死不渝。


當他長眠那一刻,世人終於明瞭,馬英九的廉潔品格不是完全與生俱來的,那是一位愛子至深的父親,給了多麼不平凡的家教與身教。


我過去並沒有太多的機會碰到馬鶴凌,幾次場合即使臨席而坐,也只是淺嘗性的交談。去年丁守中委員競選時一場募款餐會,守中安排我坐在馬伯伯身旁。


他笑笑地和我打招呼,低聲說:「我常和英九提起,他該像你學習勇氣與見解。」我聽了只點頭稱謝,當是客套話。
整場貴賓紛紛前來問候馬鶴凌,我心想馬英九的爸爸現在水漲船高,大概個性使然,反倒因此沒特別和馬鶴凌先生交談。


父比兒子頂天立地直至他走了,我看著他的遺囑,想著他面對死亡時的從容與節氣,並閱讀他86年的一生,才驚訝地發現在馬英九俊美的身軀後,存在著一位不凡的父親,深深影響著他。


人在低處要拒絕誘惑很難,在高處更難。
沒嘗過鮮食,無了慾念渴望;到了某種地位,不想要的,不主動要的,都會送上門來。
當了部長,想當院長;當了院長的,還想做總統;當了總統的,更想要富貴延及三代。
沒完沒了的慾望,無止無盡的追求,這是凡人。馬鶴凌疼兒子的方法,不是凡人做得到的。
兒子當上法務部長,俊秀的外表與完美的學歷已夠鶴立雞群;「掃黑」,不小心命都沒了,怎麼划得來?
一般平凡膽怯的父母要遇到這種情況多半教兒子,「好官莫惹黑」,他們今日殺不了你,明日可以整你;你保住了自己,未必保得住家人。
有點是非觀念的父母,頂多支持兒子,但口口聲聲不忘叮嚀,「要小心啊!對方可是有槍,不要命的。」
但馬鶴凌卻支持馬英九,「文天祥只活39歲,你已多活五年了。」
馬伯伯教兒子「至誠能勝天下至偽,至拙能勝天下至巧」,不只是書訓,還是關鍵時刻的信念。
這種父親,在這樣膽怯的時代,太難得了。
從某個角度看,馬伯伯應該比馬英九可頂天立地。
他死前,纏繞他的是「親爹爹」式的「緋」聞。這種不會出現在馬英九身上的事,黏著馬伯伯,使他的形象與兒子有著重大落差。
他當然是個大馬迷,一生把願望都給了兒子,世上恐怕沒有幾個人比馬鶴凌更珍惜馬英九。
但是馬迷們不會講的話,他會直言。
他坦白地要馬英九選總統,直率地反對馬英九出任主席。
不管他的政治判斷對或錯,他愛惜馬英九的方法不是一般馬迷式的「馬全對」。他曾和我提及馬英九應該更有得罪人的勇氣,要兒子爭就不只爭大位,爭歷史地位。


最動人方式愛兒子

馬鶴凌嚥氣那一刻,或許因他的兒子而奪得了眾人的囑目與尊敬。
但是當馬家宣布父親的遺囑時;這位曾經巔沛流離半生的老先生,輕易地建立起比他的兒子權力地位更高的生命高度。
不發訃聞、不設靈堂、一切簡樸。從選棺木,到靈骨塔,費用不到十萬。


那一代的老人,一一作古了;以致於以上的傳奇只能停留於某個年代的名字之中,于右任、鄧小平……我們以為它已是絕響,沒想到傳奇卻因馬鶴凌又重啟於當代。
現代之官,父執兒輩不要太過分的特權,就已經是難能可貴了;怎麼可能比尋常百姓還簡樸,喪禮十萬?
馬鶴凌那一輩的軍人,以國家為己任. 他們有的在自己的信念中,潦倒一生;那是那一代逃難中國人的悲劇。命運太捉弄了,以致於他們分不清是信念錯了?還是時代錯了?
幾十年的承平,我們逐漸擁有富裕,也頓生了濁世中共有的妥協之慾。

 

在林肯當選總統時,整個參議院的議員都感到尷尬,因為林肯的父親是個鞋匠。
當時美國的參議員大部分出身望族,自認為是上流、優越的人,從未料到要面對總統是一個卑微的鞋匠的兒子。

 

於是,林肯一次在參議院演說之前,就有參議員計劃要羞辱他。


在林肯站在演講台的時候,有一位態度傲慢的參議員站起來說:「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你是一個鞋匠的兒子。」
所有議員都大笑了起來,為自己雖然不能打敗林肯而能羞辱他開懷不已。
林肯等到大家的笑聲歇止,坦然地說:「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做得那麼好。」


參議院陷入一片靜默,林肯轉頭對那個傲慢的參議員說:「就我所知,我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是我從小就跟隨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藝術。」
然後他對所有的參議員說:「對參議院裡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是我父親做的,而它們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盡可能幫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我無法像他那麼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說到這裡,林肯流下了眼淚,所有的嘲笑聲全部化為讚歎的掌聲。
林肯沒有成為偉大的鞋匠,但成為偉大的總統,他最偉大的品質,正是他永遠不忘記自己是鞋匠的兒子,並引以為榮。

 

尊嚴是人類靈魂中不可蹧蹋的東西,只有在你能夠坦率、真誠地面對自己的時候,你才會真正尊重你自己,並且贏得別人的尊重。那些懂得尊重自己的人,才會去尊重別人。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根弦的小提琴

horace-goodenough-UUxHM9KKDjY-unsplash.jpg

 

 

 

 

 

網文

生命的韌度是超出我們所能想像的,斷了弦,就以剩餘的弦繼續演奏,也能演奏出美麗的凱歌。

 

帕格尼尼 Niccolò Paganini 是義大利很有名的小提琴家,很喜歡自己作曲然後自己演奏。

 

為了凸顯自己造詣非凡,帕卡林尼所創作的樂曲難度都非常高,好讓自己在首次發表樂曲的演奏會上,有機會炫耀自己的演奏技巧。

 

有一次在他的新曲演奏會中,他獨奏的曲子高音低調轉折太大,演奏到一半時一根弦因承受不了急轉的壓力,而突然斷掉了。當時全場觀眾都一片靜默,要看帕卡尼尼如何處理這個棘手的問題。

 

帕卡尼尼調整了剩下的三根弦,向聽眾一鞠躬,又繼續演奏。聽眾都很驚訝的發現,三根弦的演奏音質純正優美,完全不像是少了一根弦的小提琴所拉出的聲音,所以都不得不佩服帕卡尼尼的表現。

 

可 是演奏又進行一陣子時,很不幸地又有一根弦斷裂,有些聽眾開始議論紛紛,認為帕卡尼尼這回真的把曲子寫得太難了。如果這時帕卡尼尼決定不繼續演奏,相信應 該有一半的聽眾會原諒他,不會要求退票。但是帕卡尼尼還是從容不迫地調整了一下兩根弦,鞠躬道歉後又開始演奏,現場聽眾都因為讚嘆他從容不迫的表現,而給 他熱烈的掌聲鼓勵。

 

可是演奏到快結束時,不可思議的事卻發生了,帕卡尼尼又拉斷了一根弦!每位聽眾都面色凝重,這時他如果停止演奏,沒有人會追究。帕卡尼尼停頓了一下,看看自己的小提琴,突然間用最後一根弦把曲子拉完,興奮的舉起小提琴大聲叫道:『一根弦的帕卡尼尼!』(One String and Pacalini!)

 

當 時全場聽眾全體起立,給帕卡尼尼最熱烈的掌聲,歷久不衰。許多音樂評論家都認為這是帕卡尼一生中最精采的一次演出。這個故事後來也成為義大利小學生必讀 的歷史故事。現在的小提琴家在獨奏這首曲子時,會故意在當初帕卡尼斷弦的章節把弦扯斷,直到最後只剩一根弦來做為結束。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在兩軍開戰時,身為將軍或是總指揮官的人,首先需面對的挑戰不是敵方砲彈槍械或戰術的威脅,而是他們所帶領的士兵所有恐懼的總和。如何將這個恐懼的總和化為強大的意志力,才是敵我交鋒致勝的關鍵。

 

所以說,遇到困難而產生恐懼並不嚴重,問題是我們要被恐懼所征服,還是要化恐懼為力量,這完全繫於自己的一念之間。

 

卡內基先生越花時間研究那些有成就的人,他就越相信成功大部分的關鍵是因為困難激發了人的潛力。美國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也曾說過:『面對困難時,只要將一個人內心的態度由恐懼轉為奮鬥的意志,就能克服任何障礙。』

 

如果我們真的認為現在所遭遇到的挫折,沒有任何轉變的希望,即使不成功,我們努力的過程就已經強迫自己向前看,而不是原地踏步在後悔,這已經是一種進步。

 

想辦法驅除消極的想法,並用積極的思考取代。由於努力會使我們忙碌,所以也不會有時間與心思去憂傷過去發生的事了。

 

生命如果真是一帆風順,可能我們將會被自己的哈欠淹沒;懂得欣賞挫折與磨難,才真正懂得品嘗生命的原味。

 

所以當我們遭遇到挫折時,要記得發揮帕卡林尼的精神:斷了弦,就以剩餘的弦繼續演奏,也能演奏出美好的凱歌。

 

生命就像是堅持到最後一刻的最後一根弦,越是困難反而越能演奏出精采的生活樂章。

 

<卡內基小語錄>

 

沒有人有足夠的力量與精神去對抗不可避免的事,更不可能有足夠的剩餘精力去創造新生活。你必須在兩者之間做選擇,不是順服於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風雪,就是因抗拒而催折自己。

 

我在密蘇裡農場上看過活生生的例子。我栽植了許多樹,它們都生長得很快,可是一場暴風雪使得樹枝上積滿冰雪,這些樹寧願因頑抗而在重量下折裂以致於枯死,也不願優雅地彎曲枝條。它們未曾學會寒帶樹木的智慧。

 

我曾在加拿大北部的常青樹林裡旅行了好幾百里,卻從未見過因冰雪而斷裂的松柏。這些蒼松懂得如何彎下枝條,以因應不可避免的大自然考驗。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每件事都回不去,卻沒有一件事過不去.........

 

 

 

 有的東西,你再喜歡,也不會屬於你;有的東西,你再留戀,也註定要放棄。用一秒鐘轉身離開,用一輩子去忘記。

大家都想得到快樂,卻不願承擔痛苦,但不下點小雨,哪來的彩虹?

公平是:你現在怎麼糟塌身體,以後身體就怎麼糟塌你。

何苦去找100分的另一半,你有60分,對方也有60分,一家就破百了!

成熟就是越來越覺得以前的自己~怎麼會那麼傻!如果你勇於對過去說聲~莎喲那拉,那麼生命就會回贈你一個全新的~哈囉!

感情就像毛衣----織的時候一針一線,小心、耐心、專心。拆的時候卻只需輕輕一拉

旅行就是,從自己待膩的地方,到別人待膩的地方。

人生最怕兩件事:一是快臨終還有很多錢沒花完,一是錢花完人還很健康。

有些事不說開是個結,說開了又是個疤。

下次有人跟你說:你運氣真好時,你可以這樣回答他我的運氣好,是因為機會剛好碰到我的努力

如果你的生命中有一個人無法忘記就不要忘記好了,真正的忘記是不需要努力。

談錢…傷感情,談感情…何止傷錢!

想不想知道人生最好走的路是什麼?下坡路!

少了自信,自卑的人很容易變得自大,這就是俗稱的自我感覺良好。

愛情不怕風風雨雨,只怕平平淡淡;友情不怕平平淡淡,只怕風風雨雨!

人生一開始,通常拿到的都不是一副好牌,但是成功的人卻會一步步把壞牌打好!

受傷了可以哭,但不要哭太久,傷口結痂後被淋濕會再度感染!

寧可做好習慣的僕人,不要做壞習慣的主人。

人,一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卻小貓兩三隻;一複雜就痛苦,但痛苦的人卻人海人山!

女人為什麼珍藏結婚照?一因為照片裡的人特別漂亮,   二因為照片裡的人不像她。

莎士比亞說:不太熱烈的愛情,才會長長久久。愛情的溫度就像洗澡水,不是越熱越好,而是自己覺得舒服才好。

上當不是別人太狡猾,而是自己太貪。

人生有三樣東西是無法隱瞞的:咳嗽、懷孕和不愛一個人了。

人生充滿許多如果,卻只有一個後果。

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喜歡你,你也會孤單吧。

因為寂寞,我們會錯愛一人。但真的不要因為錯愛一人,而寂寞一生。

小時候,幸福是件很簡單的事;長大後,簡單是件很幸福的事。

有過人生坎坷的人都懂這句話:每件事最後都會是好事。如果不是好事,說明還沒到最後。

有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閉嘴,放下所謂的自尊,承認自己的錯誤,這不叫放棄,而叫成長。

挫折,失敗,跌倒都不是悲劇,放棄奮鬥才是。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摘自:《與指導靈溝通:約書亞的召喚》

 


負面的指導靈

這 裡所說的負面指導靈指的是那些本不受歡迎卻進入了我們生物能量場的能量體。它們也常常被稱為附身靈。一般來說,它們並沒有成為我們指導靈的意願,它們只是 覺得和我們在一起比較愜意並將我們的能量做為養料。儘管如此,它們在某一方面對我們也會起到指導靈的作用,就是說,它們放大了我們的某一負面性,並因此對 我們的自我覺察過程做出重要的貢獻。

 

為什麼這麼說呢?一 個完全臨在、與大地完全連接的人不會受擾於那些試圖侵入其能量場的存有,那些存有根本無法接近他。遺憾的是,我們中的許多人並非如此。大部份的人都還沒有 完全地居於其肉身,其生物能量場中還有一些「洞」。我們最初並不會注意到這些「洞」,我們沒有覺察到它們是因為它們本無從覺察,正如我們無法覺察到自己的 視覺死角一樣。這時出現了一個附身靈,它將這樣的「洞」看做是居住地。

 

許 多附身靈都是沒有意識到其肉身已經死亡的靈體。附身對於他們來說,是藉助他人的生物能量場重獲地球生活的一種方式。當一個附身靈進入我們的生物能量場時, 我們常常能夠注意到一些異常,我們可能會忽然有一些奇怪的感受以及完全不同以往的想法和傾向,比如我們可能會忽然毫無緣由地感到憂傷,有時我們也會感覺到 一些身體上的不適。

 

擺脫附身靈的第一步就是覺察到自己的異常,覺察到自己的某些感受並非來自自身,並去尋找其來源。下一步則是與附身靈建立溝通,幫他認識到他已經不再屬於這個世界。最後我們需要去填補附身靈在我們的生物能量場中留下的「洞」。

 

為什麼我將附身靈看做指導靈呢?因 為這些附身靈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洞」:我們尚未「完全輪迴」的那個區域。例如,我們認為自己不應該在地球上享樂,不應快樂地生活。這一想法會壓抑我們喜 悅、快樂的那個部份,這樣能量場中就會出現空缺,這一空缺部分處於人體能量場的某一「便利位置」,以憂鬱、負面的感受吸引那些附身靈。憂鬱使我們認識到自 己對生命喜悅的壓抑。因此附身靈使我們開始自我覺察,從這個角度看,它是我們的指導靈。

 

從某種意義上講,附身靈起著類似於順勢療法的作用:它增強我們的缺陷從而使我們走上自我覺察之路。各種問題和錯誤都被放大,因此我們「被迫」採取一些行動。

 

附身靈有時也可能使事情複雜化:它以指導靈自居。這種情況下,它常常是自欺欺人,與其承認自己正在汲取他人的能量,它更願意相信自己是一個指導靈。你總可以在心中明確地感受到真假指導靈的區別:只要你存懷疑,這個指導靈就不是真的。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摘自:《與指導靈溝通:約書亞的召喚》

 

 

你的身體

我 們並非獨自行走在地球上。一直有一個忠誠的好朋友陪伴我們一生: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身體對我們所思、所想和所感受的一切都會起反應。精神和情感上的和諧會 帶來身體上的和諧,反之亦然,不和諧的精神和情感也會導致身體上的失衡,其具體體現就是疲勞和小病小痛等,有時甚至還會出現痼疾。

 

人 為何會生病?我們可以這樣看待這個問題。我們的意識覺知如一道光,當我們擁有完全的自我覺知時,我們就完全地處於光中-我們自身之光。然而,如果有一些情 感或思維模式尚未被我們覺察-例如我們尚未認知的憤怒,就會有暗斑存在。這些暗斑會影響身體的運作,正如人類需要日光,我們身體中的細胞也需要我們的覺知 之光,才能健康和諧地運作。

 

疾 病督促我們進行自我探索。各種身體上的症狀-它們均是由於缺乏覺知而引起的-經由疼痛和不適來呼喚我們的關注。它們邀請我們去覺察自己,這一自我探索之路 會將我們引向內在的黑暗之處。藉由關注與覺察,黑暗之處會逐漸變得光明,陰影也將失去其力量:疾病得到療癒或者身體的不適程度降低。

 

疾 病會幫助我們擴展意識並獲得內在的成長。身體是我們的指導靈。生病時,將意識關注於內在,就能夠逐漸學會聽懂身體發給我們的訊息並賦予身體自我恢復的機 會。自我療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就是將身體上的問題看做是對我們的邀請,邀請我們開始自我探索,而這在我們的文化中並非理所當然之事。在我們的文化中, 身體被看做是一台機器。機器不能正常運轉時,我們就想盡快-最好是以一種機械的方式-修復它。即使在另類治療領域中也存在著刻板的治療方法,比如一些順勢 療法、花精療法及礦石療法,其潛在動機與傳統醫學並沒有什麼不同:我們生病了,因此我們需要吃藥或借助其他治療手段來盡快恢復健康而無需改變自己的人生方 式,疾病並不受歡迎,它影響了我們的各種計劃。

 

只 有在我們願意聆聽的情況下,身體才能夠成為我們的指導靈。這就是說,每當身體不適,我們都願意問一問,問身體希望藉此告訴我們什麼。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 我們需要先轉變思想,不僅要改變對身體的看法,更要改變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我們必須學著將身體看做是帶給我們重要訊息且最為我們著想的好朋友。與此同時, 我們也要像身體看待我們一樣看待自己:光和療癒能量的創造源泉。一旦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會對身體所經受的一切負責並體驗到「我的人生我做主」。如果沒 有這道覺知之光,我們身體中的細胞就會迷失,並以反常的行為來喚起這一覺知之光的關注:生病。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摘自:《與指導靈溝通:約書亞的召喚》

 


內在小孩

自 小到大,我們一直被灌輸各種訊息,諸如該如何行事,該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該如何感受等等。我們不僅受限於小時候家長和學校的教育,也還承受著同儕壓力,此 外網路、電視、期刊雜誌也不斷地向人們灌輸各種不符合自然規律的思想。例如當今的理想美女形象:經過數字處理的骨感女子,看上去彷彿既憂鬱又缺乏睡眠。或 許你會問,為什麼這一形象不再使人聯想到健康、快樂和幸福?在當今社會中,沒有任何一位女子能夠以其天生的容貌滿足這一理想標準,也就是說沒有一位女子是 「美麗」的。與此同時,我們也被灌輸「沒有美麗容顏的人無法獲得幸福和成功」的觀念。在各種電視劇中,我們也常常看到美貌之人是成功的,而相貌不佳的人則 是「壞人」或失敗者。理想的美女形象,這只是一個例子而已,說明了外在標準如何使我們疏離自己的內在本質。

 

內 在小孩是引導我們走出這一荒唐情境的指導靈。一旦我們與內在小孩-你可以想像它是居於你腹內的一個孩童-建立溝通,我們最先發現的常常是:它心中充滿了憂 傷、憤怒和恐懼。它之內存在著許多被壓抑的情感。是的,你都想要什麼呢?幾乎所有你想要的都被禁止,各種自發的想法和衝動一次次地被壓抑、被咽在心中、被 忽視。通過聆聽內在小孩,呵護它,為它提供嬉戲和自由表達的空間,你就能夠再次找到通往生命喜悅和歡樂的道途。做為成人,你也一樣可以體驗到孩童那無須刻 意追求的幸福。

 

我 們的內在時時有一個聲音說:「我可以這樣做嗎?可以不考慮他人、隨心所欲地行事?這不是自私嗎?」然而,內在小孩與「自我」有著一個重要的區別。「自我」 非常在意他人,努力地獲取他人的認可,並試圖勝過他人。以跑步為例,如果跑步的人以「自我」為出發點,他會希望自己比他人跑得更快,超過所有的人。一個能 夠聆聽內在小孩的人,只是想輕鬆快樂地跑步,享受運動的樂趣,享受自由。內在小孩想要的是嬉戲和享受,自我的願望則是掌控。

 

不給內在小孩空間,壓抑它,這才是自私的。這樣做你只是隱藏了自己的最美,你不是機器人而是一個人:美麗、創意、自發性和智慧的源泉。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