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酷文章 (44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轉載~錦敦一種關係的品質

 

 

記得有一次和好友哈克聊了許多關於關係的主題

很深刻的聊

也因此「聊」出了許多很有意思的想法

我來說說聊的過程中,透過敘說所整理的一些體會

 

我說:「親密關係就像是跑馬拉松一樣」

就是我們無法隨時都讓自己的狀態保持在最好

從頭衝刺到尾

這是親密關係裡一個很大的困境

 

所以在親密關係裡

我們有時可以好好相愛

我們有時可以好好陪伴與傾聽

我們有時可以如此靠近

但也有許多時候

我們會赤裸裸的展現不滿、甚至敵意

我們一不小心就會互相抱怨、攻訐

不是心中沒有愛

只是那樣的時刻

沒辦法用「愛」的樣貌來互動

在馬拉松的關係裡

我們會走過了一次次困難的關卡

但又再一次次的回到困難的關卡

這樣的長跑

常常還沒有跑到終點

一不小心就全身都是傷了

 

所以我在想的是

如果這就是親密關係裡會一再出現的樣貌之一

那我們要拿他如何?

如果不是「解決」的了的,那該當如何?

 

那天和哈克聊著聊著

我說出了一種視野

一種擴到更大脈絡的視野

去看見這些短期看似「不好品質」的時刻

長期來看卻可能是「好品質」的重要沃土

這個概念可以再從我家客廳和太太的這張照片說起

 

 

這張照片是我和太太一起在虎跳峽旅行的合照

那天我們走路超過十個小時

那天我們在滿是泥沙的路上辛苦的呼吸著

那天我們全身疲憊又沒有舒服的旅店可休息、沖澡

那天我們累到吵架

在這種困難與不舒適的狀態下

我們隨時都會爆

我們只能一起「忍耐」著

我們只能一起「撐」著

從橫切面來看走路的那兩天

我們夫妻倆許多時候累到無話可說

累到無力體貼彼此的需要

累到懶得溝通

情緒常處在爆點

關係品質常常是不好的

但這段「品質不良」的路

這幾年怎麼看,都是一段關係品質很高的旅行

也就是說這些短期「品質」不良的關係

長時間累積起來,卻會成就某種獨特的品質

 

用這樣的視野我們再來看另一種馬拉松 : 親子關係

回想照顧孩子的過程

有多少次當我想好好欣賞一部影片

但孩子卻不斷的中斷我,一下子要擦屁屁、一下子要喝水....

有多少次我正趕著工作

孩子卻不顧爸爸內在的著急

一定要爸爸馬上找出蠟筆給他....

工作一天的太太

有多少天的夜裡要為孩子中斷睡眠

月月年年的頂著睡眠不足….

照顧孩子的這些年

許多時候我們真得不是一對慈愛的父母

我們很多時候只能撐住,撐一天算一天

但這些為孩子撐住的故事

回頭過來看

味道就在那裡

 

我無法想像,如果我們生養孩子

從來不用為了孩子半夜起來換尿布

從來不曾深夜一點多,瞇著眼睛,撐著疲累的身體

試圖擠出最後那一點點溫柔的聲音來哄著孩子睡覺

也從來不曾在孩子胡亂生氣的時候

掉頭離開現場,只為了不想抓狂的對著孩子大叫

這些時刻的父母

都麻處在崩潰的邊緣

從橫切面來看

關係品質也不好、生命的品質也低落粗糙

但如果沒有經歷過這些

那怎麼能說真得當過父母

當孩子大了以後

我們要怎麼跟孩子說著這些

當年我們挫折無助,但卻仍一再盡力愛著他們的故事

 

真的,在長期的關係裡

總有那種時刻

沒有什麼「良好的關係品質」,真的只有「撐在那裡」勉強度過的心情

沒有什麼「優雅的身影」,真得只有一再的垮掉又狼狽站起來的身影

但有著這樣「品質不良」、「困難」的關係經驗

卻是說明這段關係可貴的重要證明

那裏面很可能藏著可以一說再說的美好故事

 

所以如果你正在良好的關係品質裡享受著

那值得好好慶賀恭喜

如果,你正在關係裡的困境看不見出路

只能盡力的為彼此撐著

也別忘了,即便是這樣的時刻

都足夠美好,足夠被尊敬

誰知道五年十年後,這會不會也是美好故事裡的重要一段?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鶴凌的身影

 

 

這篇文章的敘述是家族系統觀點中父系的力量之最佳明證!!

從事海寧格的系統療育法的人都知道,有一個畫面最美,力道也最強大,那就是當兒子連結上父系的力量,女兒連結上母系的力量之時;這不僅是海寧格的洞見,更是敬重先人的傳承,宇宙心識合一的見證!

然而,不是系統工作者想這麼做就能成形的,這樣的畫面要做孩子的全然的接受與尊敬父母在先,父祖先人的愛才得以流動到個人身上,這愛就是力量!---魏台鳳

~~~~~~~~~~~~~~~~~~~~~~~~~~~~~~~~~~~~~~~~~~~~~~~~~~~~~~~~~~~~~~~~~~~~~~~~~~~~~~~~~~~~~~~~~~~~~~~~~~

 作者/ 陳文茜

他最後還是拉了兒子一把,雖然他是無心的。

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走前三年定下遺囑,沒有公祭,不收花籃,只登報告知。中國人死後講隆重,子孫之孝之錦就看蓋棺那一刻。
那是窮極一生的榮耀,人活著看不開,死了還放不開。
馬英九的父親死前當然知道,以他兒子今日的政治地位與未來潛力,他可以來一場「國葬」;全世界華人為之動容的葬禮。
他沒有這麼做,生前死後他把所有的心願都給了最心愛的兒子,一生拉拔,至死不渝。


當他長眠那一刻,世人終於明瞭,馬英九的廉潔品格不是完全與生俱來的,那是一位愛子至深的父親,給了多麼不平凡的家教與身教。


我過去並沒有太多的機會碰到馬鶴凌,幾次場合即使臨席而坐,也只是淺嘗性的交談。去年丁守中委員競選時一場募款餐會,守中安排我坐在馬伯伯身旁。


他笑笑地和我打招呼,低聲說:「我常和英九提起,他該像你學習勇氣與見解。」我聽了只點頭稱謝,當是客套話。
整場貴賓紛紛前來問候馬鶴凌,我心想馬英九的爸爸現在水漲船高,大概個性使然,反倒因此沒特別和馬鶴凌先生交談。


父比兒子頂天立地直至他走了,我看著他的遺囑,想著他面對死亡時的從容與節氣,並閱讀他86年的一生,才驚訝地發現在馬英九俊美的身軀後,存在著一位不凡的父親,深深影響著他。


人在低處要拒絕誘惑很難,在高處更難。
沒嘗過鮮食,無了慾念渴望;到了某種地位,不想要的,不主動要的,都會送上門來。
當了部長,想當院長;當了院長的,還想做總統;當了總統的,更想要富貴延及三代。
沒完沒了的慾望,無止無盡的追求,這是凡人。馬鶴凌疼兒子的方法,不是凡人做得到的。
兒子當上法務部長,俊秀的外表與完美的學歷已夠鶴立雞群;「掃黑」,不小心命都沒了,怎麼划得來?
一般平凡膽怯的父母要遇到這種情況多半教兒子,「好官莫惹黑」,他們今日殺不了你,明日可以整你;你保住了自己,未必保得住家人。
有點是非觀念的父母,頂多支持兒子,但口口聲聲不忘叮嚀,「要小心啊!對方可是有槍,不要命的。」
但馬鶴凌卻支持馬英九,「文天祥只活39歲,你已多活五年了。」
馬伯伯教兒子「至誠能勝天下至偽,至拙能勝天下至巧」,不只是書訓,還是關鍵時刻的信念。
這種父親,在這樣膽怯的時代,太難得了。
從某個角度看,馬伯伯應該比馬英九可頂天立地。
他死前,纏繞他的是「親爹爹」式的「緋」聞。這種不會出現在馬英九身上的事,黏著馬伯伯,使他的形象與兒子有著重大落差。
他當然是個大馬迷,一生把願望都給了兒子,世上恐怕沒有幾個人比馬鶴凌更珍惜馬英九。
但是馬迷們不會講的話,他會直言。
他坦白地要馬英九選總統,直率地反對馬英九出任主席。
不管他的政治判斷對或錯,他愛惜馬英九的方法不是一般馬迷式的「馬全對」。他曾和我提及馬英九應該更有得罪人的勇氣,要兒子爭就不只爭大位,爭歷史地位。


最動人方式愛兒子

馬鶴凌嚥氣那一刻,或許因他的兒子而奪得了眾人的囑目與尊敬。
但是當馬家宣布父親的遺囑時;這位曾經巔沛流離半生的老先生,輕易地建立起比他的兒子權力地位更高的生命高度。
不發訃聞、不設靈堂、一切簡樸。從選棺木,到靈骨塔,費用不到十萬。


那一代的老人,一一作古了;以致於以上的傳奇只能停留於某個年代的名字之中,于右任、鄧小平……我們以為它已是絕響,沒想到傳奇卻因馬鶴凌又重啟於當代。
現代之官,父執兒輩不要太過分的特權,就已經是難能可貴了;怎麼可能比尋常百姓還簡樸,喪禮十萬?
馬鶴凌那一輩的軍人,以國家為己任. 他們有的在自己的信念中,潦倒一生;那是那一代逃難中國人的悲劇。命運太捉弄了,以致於他們分不清是信念錯了?還是時代錯了?
幾十年的承平,我們逐漸擁有富裕,也頓生了濁世中共有的妥協之慾。

 

在林肯當選總統時,整個參議院的議員都感到尷尬,因為林肯的父親是個鞋匠。
當時美國的參議員大部分出身望族,自認為是上流、優越的人,從未料到要面對總統是一個卑微的鞋匠的兒子。

 

於是,林肯一次在參議院演說之前,就有參議員計劃要羞辱他。


在林肯站在演講台的時候,有一位態度傲慢的參議員站起來說:「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你是一個鞋匠的兒子。」
所有議員都大笑了起來,為自己雖然不能打敗林肯而能羞辱他開懷不已。
林肯等到大家的笑聲歇止,坦然地說:「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做得那麼好。」


參議院陷入一片靜默,林肯轉頭對那個傲慢的參議員說:「就我所知,我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是我從小就跟隨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藝術。」
然後他對所有的參議員說:「對參議院裡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是我父親做的,而它們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盡可能幫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我無法像他那麼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說到這裡,林肯流下了眼淚,所有的嘲笑聲全部化為讚歎的掌聲。
林肯沒有成為偉大的鞋匠,但成為偉大的總統,他最偉大的品質,正是他永遠不忘記自己是鞋匠的兒子,並引以為榮。

 

尊嚴是人類靈魂中不可蹧蹋的東西,只有在你能夠坦率、真誠地面對自己的時候,你才會真正尊重你自己,並且贏得別人的尊重。那些懂得尊重自己的人,才會去尊重別人。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根弦的小提琴

horace-goodenough-UUxHM9KKDjY-unsplash.jpg

 

 

 

 

 

網文

生命的韌度是超出我們所能想像的,斷了弦,就以剩餘的弦繼續演奏,也能演奏出美麗的凱歌。

 

帕格尼尼 Niccolò Paganini 是義大利很有名的小提琴家,很喜歡自己作曲然後自己演奏。

 

為了凸顯自己造詣非凡,帕卡林尼所創作的樂曲難度都非常高,好讓自己在首次發表樂曲的演奏會上,有機會炫耀自己的演奏技巧。

 

有一次在他的新曲演奏會中,他獨奏的曲子高音低調轉折太大,演奏到一半時一根弦因承受不了急轉的壓力,而突然斷掉了。當時全場觀眾都一片靜默,要看帕卡尼尼如何處理這個棘手的問題。

 

帕卡尼尼調整了剩下的三根弦,向聽眾一鞠躬,又繼續演奏。聽眾都很驚訝的發現,三根弦的演奏音質純正優美,完全不像是少了一根弦的小提琴所拉出的聲音,所以都不得不佩服帕卡尼尼的表現。

 

可 是演奏又進行一陣子時,很不幸地又有一根弦斷裂,有些聽眾開始議論紛紛,認為帕卡尼尼這回真的把曲子寫得太難了。如果這時帕卡尼尼決定不繼續演奏,相信應 該有一半的聽眾會原諒他,不會要求退票。但是帕卡尼尼還是從容不迫地調整了一下兩根弦,鞠躬道歉後又開始演奏,現場聽眾都因為讚嘆他從容不迫的表現,而給 他熱烈的掌聲鼓勵。

 

可是演奏到快結束時,不可思議的事卻發生了,帕卡尼尼又拉斷了一根弦!每位聽眾都面色凝重,這時他如果停止演奏,沒有人會追究。帕卡尼尼停頓了一下,看看自己的小提琴,突然間用最後一根弦把曲子拉完,興奮的舉起小提琴大聲叫道:『一根弦的帕卡尼尼!』(One String and Pacalini!)

 

當 時全場聽眾全體起立,給帕卡尼尼最熱烈的掌聲,歷久不衰。許多音樂評論家都認為這是帕卡尼一生中最精采的一次演出。這個故事後來也成為義大利小學生必讀 的歷史故事。現在的小提琴家在獨奏這首曲子時,會故意在當初帕卡尼斷弦的章節把弦扯斷,直到最後只剩一根弦來做為結束。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在兩軍開戰時,身為將軍或是總指揮官的人,首先需面對的挑戰不是敵方砲彈槍械或戰術的威脅,而是他們所帶領的士兵所有恐懼的總和。如何將這個恐懼的總和化為強大的意志力,才是敵我交鋒致勝的關鍵。

 

所以說,遇到困難而產生恐懼並不嚴重,問題是我們要被恐懼所征服,還是要化恐懼為力量,這完全繫於自己的一念之間。

 

卡內基先生越花時間研究那些有成就的人,他就越相信成功大部分的關鍵是因為困難激發了人的潛力。美國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也曾說過:『面對困難時,只要將一個人內心的態度由恐懼轉為奮鬥的意志,就能克服任何障礙。』

 

如果我們真的認為現在所遭遇到的挫折,沒有任何轉變的希望,即使不成功,我們努力的過程就已經強迫自己向前看,而不是原地踏步在後悔,這已經是一種進步。

 

想辦法驅除消極的想法,並用積極的思考取代。由於努力會使我們忙碌,所以也不會有時間與心思去憂傷過去發生的事了。

 

生命如果真是一帆風順,可能我們將會被自己的哈欠淹沒;懂得欣賞挫折與磨難,才真正懂得品嘗生命的原味。

 

所以當我們遭遇到挫折時,要記得發揮帕卡林尼的精神:斷了弦,就以剩餘的弦繼續演奏,也能演奏出美好的凱歌。

 

生命就像是堅持到最後一刻的最後一根弦,越是困難反而越能演奏出精采的生活樂章。

 

<卡內基小語錄>

 

沒有人有足夠的力量與精神去對抗不可避免的事,更不可能有足夠的剩餘精力去創造新生活。你必須在兩者之間做選擇,不是順服於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風雪,就是因抗拒而催折自己。

 

我在密蘇裡農場上看過活生生的例子。我栽植了許多樹,它們都生長得很快,可是一場暴風雪使得樹枝上積滿冰雪,這些樹寧願因頑抗而在重量下折裂以致於枯死,也不願優雅地彎曲枝條。它們未曾學會寒帶樹木的智慧。

 

我曾在加拿大北部的常青樹林裡旅行了好幾百里,卻從未見過因冰雪而斷裂的松柏。這些蒼松懂得如何彎下枝條,以因應不可避免的大自然考驗。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每件事都回不去,卻沒有一件事過不去.........

 

 

 

 有的東西,你再喜歡,也不會屬於你;有的東西,你再留戀,也註定要放棄。用一秒鐘轉身離開,用一輩子去忘記。

大家都想得到快樂,卻不願承擔痛苦,但不下點小雨,哪來的彩虹?

公平是:你現在怎麼糟塌身體,以後身體就怎麼糟塌你。

何苦去找100分的另一半,你有60分,對方也有60分,一家就破百了!

成熟就是越來越覺得以前的自己~怎麼會那麼傻!如果你勇於對過去說聲~莎喲那拉,那麼生命就會回贈你一個全新的~哈囉!

感情就像毛衣----織的時候一針一線,小心、耐心、專心。拆的時候卻只需輕輕一拉

旅行就是,從自己待膩的地方,到別人待膩的地方。

人生最怕兩件事:一是快臨終還有很多錢沒花完,一是錢花完人還很健康。

有些事不說開是個結,說開了又是個疤。

下次有人跟你說:你運氣真好時,你可以這樣回答他我的運氣好,是因為機會剛好碰到我的努力

如果你的生命中有一個人無法忘記就不要忘記好了,真正的忘記是不需要努力。

談錢…傷感情,談感情…何止傷錢!

想不想知道人生最好走的路是什麼?下坡路!

少了自信,自卑的人很容易變得自大,這就是俗稱的自我感覺良好。

愛情不怕風風雨雨,只怕平平淡淡;友情不怕平平淡淡,只怕風風雨雨!

人生一開始,通常拿到的都不是一副好牌,但是成功的人卻會一步步把壞牌打好!

受傷了可以哭,但不要哭太久,傷口結痂後被淋濕會再度感染!

寧可做好習慣的僕人,不要做壞習慣的主人。

人,一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卻小貓兩三隻;一複雜就痛苦,但痛苦的人卻人海人山!

女人為什麼珍藏結婚照?一因為照片裡的人特別漂亮,   二因為照片裡的人不像她。

莎士比亞說:不太熱烈的愛情,才會長長久久。愛情的溫度就像洗澡水,不是越熱越好,而是自己覺得舒服才好。

上當不是別人太狡猾,而是自己太貪。

人生有三樣東西是無法隱瞞的:咳嗽、懷孕和不愛一個人了。

人生充滿許多如果,卻只有一個後果。

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喜歡你,你也會孤單吧。

因為寂寞,我們會錯愛一人。但真的不要因為錯愛一人,而寂寞一生。

小時候,幸福是件很簡單的事;長大後,簡單是件很幸福的事。

有過人生坎坷的人都懂這句話:每件事最後都會是好事。如果不是好事,說明還沒到最後。

有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閉嘴,放下所謂的自尊,承認自己的錯誤,這不叫放棄,而叫成長。

挫折,失敗,跌倒都不是悲劇,放棄奮鬥才是。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摘自:《與指導靈溝通:約書亞的召喚》

 


負面的指導靈

這 裡所說的負面指導靈指的是那些本不受歡迎卻進入了我們生物能量場的能量體。它們也常常被稱為附身靈。一般來說,它們並沒有成為我們指導靈的意願,它們只是 覺得和我們在一起比較愜意並將我們的能量做為養料。儘管如此,它們在某一方面對我們也會起到指導靈的作用,就是說,它們放大了我們的某一負面性,並因此對 我們的自我覺察過程做出重要的貢獻。

 

為什麼這麼說呢?一 個完全臨在、與大地完全連接的人不會受擾於那些試圖侵入其能量場的存有,那些存有根本無法接近他。遺憾的是,我們中的許多人並非如此。大部份的人都還沒有 完全地居於其肉身,其生物能量場中還有一些「洞」。我們最初並不會注意到這些「洞」,我們沒有覺察到它們是因為它們本無從覺察,正如我們無法覺察到自己的 視覺死角一樣。這時出現了一個附身靈,它將這樣的「洞」看做是居住地。

 

許 多附身靈都是沒有意識到其肉身已經死亡的靈體。附身對於他們來說,是藉助他人的生物能量場重獲地球生活的一種方式。當一個附身靈進入我們的生物能量場時, 我們常常能夠注意到一些異常,我們可能會忽然有一些奇怪的感受以及完全不同以往的想法和傾向,比如我們可能會忽然毫無緣由地感到憂傷,有時我們也會感覺到 一些身體上的不適。

 

擺脫附身靈的第一步就是覺察到自己的異常,覺察到自己的某些感受並非來自自身,並去尋找其來源。下一步則是與附身靈建立溝通,幫他認識到他已經不再屬於這個世界。最後我們需要去填補附身靈在我們的生物能量場中留下的「洞」。

 

為什麼我將附身靈看做指導靈呢?因 為這些附身靈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洞」:我們尚未「完全輪迴」的那個區域。例如,我們認為自己不應該在地球上享樂,不應快樂地生活。這一想法會壓抑我們喜 悅、快樂的那個部份,這樣能量場中就會出現空缺,這一空缺部分處於人體能量場的某一「便利位置」,以憂鬱、負面的感受吸引那些附身靈。憂鬱使我們認識到自 己對生命喜悅的壓抑。因此附身靈使我們開始自我覺察,從這個角度看,它是我們的指導靈。

 

從某種意義上講,附身靈起著類似於順勢療法的作用:它增強我們的缺陷從而使我們走上自我覺察之路。各種問題和錯誤都被放大,因此我們「被迫」採取一些行動。

 

附身靈有時也可能使事情複雜化:它以指導靈自居。這種情況下,它常常是自欺欺人,與其承認自己正在汲取他人的能量,它更願意相信自己是一個指導靈。你總可以在心中明確地感受到真假指導靈的區別:只要你存懷疑,這個指導靈就不是真的。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摘自:《與指導靈溝通:約書亞的召喚》

 

 

你的身體

我 們並非獨自行走在地球上。一直有一個忠誠的好朋友陪伴我們一生: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身體對我們所思、所想和所感受的一切都會起反應。精神和情感上的和諧會 帶來身體上的和諧,反之亦然,不和諧的精神和情感也會導致身體上的失衡,其具體體現就是疲勞和小病小痛等,有時甚至還會出現痼疾。

 

人 為何會生病?我們可以這樣看待這個問題。我們的意識覺知如一道光,當我們擁有完全的自我覺知時,我們就完全地處於光中-我們自身之光。然而,如果有一些情 感或思維模式尚未被我們覺察-例如我們尚未認知的憤怒,就會有暗斑存在。這些暗斑會影響身體的運作,正如人類需要日光,我們身體中的細胞也需要我們的覺知 之光,才能健康和諧地運作。

 

疾 病督促我們進行自我探索。各種身體上的症狀-它們均是由於缺乏覺知而引起的-經由疼痛和不適來呼喚我們的關注。它們邀請我們去覺察自己,這一自我探索之路 會將我們引向內在的黑暗之處。藉由關注與覺察,黑暗之處會逐漸變得光明,陰影也將失去其力量:疾病得到療癒或者身體的不適程度降低。

 

疾 病會幫助我們擴展意識並獲得內在的成長。身體是我們的指導靈。生病時,將意識關注於內在,就能夠逐漸學會聽懂身體發給我們的訊息並賦予身體自我恢復的機 會。自我療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就是將身體上的問題看做是對我們的邀請,邀請我們開始自我探索,而這在我們的文化中並非理所當然之事。在我們的文化中, 身體被看做是一台機器。機器不能正常運轉時,我們就想盡快-最好是以一種機械的方式-修復它。即使在另類治療領域中也存在著刻板的治療方法,比如一些順勢 療法、花精療法及礦石療法,其潛在動機與傳統醫學並沒有什麼不同:我們生病了,因此我們需要吃藥或借助其他治療手段來盡快恢復健康而無需改變自己的人生方 式,疾病並不受歡迎,它影響了我們的各種計劃。

 

只 有在我們願意聆聽的情況下,身體才能夠成為我們的指導靈。這就是說,每當身體不適,我們都願意問一問,問身體希望藉此告訴我們什麼。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 我們需要先轉變思想,不僅要改變對身體的看法,更要改變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我們必須學著將身體看做是帶給我們重要訊息且最為我們著想的好朋友。與此同時, 我們也要像身體看待我們一樣看待自己:光和療癒能量的創造源泉。一旦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會對身體所經受的一切負責並體驗到「我的人生我做主」。如果沒 有這道覺知之光,我們身體中的細胞就會迷失,並以反常的行為來喚起這一覺知之光的關注:生病。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摘自:《與指導靈溝通:約書亞的召喚》

 


內在小孩

自 小到大,我們一直被灌輸各種訊息,諸如該如何行事,該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該如何感受等等。我們不僅受限於小時候家長和學校的教育,也還承受著同儕壓力,此 外網路、電視、期刊雜誌也不斷地向人們灌輸各種不符合自然規律的思想。例如當今的理想美女形象:經過數字處理的骨感女子,看上去彷彿既憂鬱又缺乏睡眠。或 許你會問,為什麼這一形象不再使人聯想到健康、快樂和幸福?在當今社會中,沒有任何一位女子能夠以其天生的容貌滿足這一理想標準,也就是說沒有一位女子是 「美麗」的。與此同時,我們也被灌輸「沒有美麗容顏的人無法獲得幸福和成功」的觀念。在各種電視劇中,我們也常常看到美貌之人是成功的,而相貌不佳的人則 是「壞人」或失敗者。理想的美女形象,這只是一個例子而已,說明了外在標準如何使我們疏離自己的內在本質。

 

內 在小孩是引導我們走出這一荒唐情境的指導靈。一旦我們與內在小孩-你可以想像它是居於你腹內的一個孩童-建立溝通,我們最先發現的常常是:它心中充滿了憂 傷、憤怒和恐懼。它之內存在著許多被壓抑的情感。是的,你都想要什麼呢?幾乎所有你想要的都被禁止,各種自發的想法和衝動一次次地被壓抑、被咽在心中、被 忽視。通過聆聽內在小孩,呵護它,為它提供嬉戲和自由表達的空間,你就能夠再次找到通往生命喜悅和歡樂的道途。做為成人,你也一樣可以體驗到孩童那無須刻 意追求的幸福。

 

我 們的內在時時有一個聲音說:「我可以這樣做嗎?可以不考慮他人、隨心所欲地行事?這不是自私嗎?」然而,內在小孩與「自我」有著一個重要的區別。「自我」 非常在意他人,努力地獲取他人的認可,並試圖勝過他人。以跑步為例,如果跑步的人以「自我」為出發點,他會希望自己比他人跑得更快,超過所有的人。一個能 夠聆聽內在小孩的人,只是想輕鬆快樂地跑步,享受運動的樂趣,享受自由。內在小孩想要的是嬉戲和享受,自我的願望則是掌控。

 

不給內在小孩空間,壓抑它,這才是自私的。這樣做你只是隱藏了自己的最美,你不是機器人而是一個人:美麗、創意、自發性和智慧的源泉。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遊戲練習---愛自己的藝術   以下摘自:歐林《喜悅之道》



1.
你如何知道自己是以愛自己的方式在做事或思考?

2.如果你做的每件事都是一種自愛的行動,那麼你的明天將會是怎樣呢?

3.如果在以下的範圍:你的身體、你的親密關係、你的工作或事業等等各方面,你都是自愛的,那麼你的行為將會是怎麼樣的?

4.如果在你的關係、工作和你的身體三方面,你都是愛自己的,明天你要做什麼?列出在這三方面,你要做的三樣明確的事。

最後卻最不重要的一點,別把自己太當真。

嬉 笑、遊戲。如果某些事不太對勁也非世界末日。幽默這特質也許是走入自愛的最大門戶之一。笑、對別人微笑,及將問題放遠一點來看的能力,是一個演化的技巧。 那些來自于自愛的更高層次的人,常是幽默的,口角春風,喜歡將別人孩子氣的調皮模樣引出來。他們很願意是自然而隨性的,常會找到理由微笑,總是有辦法讓別 人感到輕鬆,而使他們對自己感到快樂。

下次,當你看你生活中的人時,問你自己(不帶批判地):這些人愛他們自己嗎?如果你跟他們相處有困難,看看問題所在,自問,在那方面他們是否愛他們自己?送給他們慈悲,供他們在以任何方式創造他們的最高善時,能被運用到。享受你方才送出去的愛,就好像它回到你身上,供你能運用在你的最高善之上。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摘自:歐林《喜悅之道》

 

 

愛自己 是指走出罪惡感之外

 

這個社會裡有極強烈的罪惡感(guilt)。人和人之間的許多聯繫是由太陽神經叢---權力中心---而來的。從那兒人們試圖慫恿、說服、控制和操縱彼此。愛自己是指走出這類的關係之外。想要做到這一點,你們必須放棄罪惡感。

 

如 果你不與週遭的人玩同樣的遊戲,你也許會發現他們備感威脅。他們要你以某種方式思想和行動,以適合他們的想法,所以他們就試圖藉著罪惡感來控制你。很多父 母都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於是他們藉著罪惡感、憤怒和撤回愛心來統禦他們的孩子。當你感覺自己是強而有力的,能主導自己的生活時,你能依心而 行。但當你感到缺乏控制力,你也許會覺得你必須透過操縱或從事權力鬥爭來獲得你想要的一切。你也許會認為你必須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或說謊來呵護別人的感 受。

 

當 你這樣做時,你不是在愛自己,反之你給你的潛意識一個訊息,即你之為你是不足以被別人接受的。如果你希望得到自由,重要的是你也不要去操縱別人,卻給予他 們自由。一開始你也許會覺得,如果你將別人能隨興而生活的權力交付出去,你在某種程度上就會失去一些對他們的控制。但你終將在你們之間創造出誠實和愛的全 新層次。而若沒有你的這份勇氣以及你願意釋放對別人的控制,這將是無法達到的。

 

愛你自己  意指全然的接受你現在的自己

 

如果你能記得過去你成功的那些時候,那麼你的過去就能在你創造正面記憶時幫助你;而未來可以是你的朋友,如果你在想像未來時,能勾勒出你正在創造的下一步的視象。不要因為你尚未達到而責怪自己。毫無保留地愛現在的自己,是很重要的。

 

愛 你自己更多的另一個方法就是停止與別人相比。雖然你是整體的一部分,你當然也是獨立的個體,有你自己的路。那些你接受為你自己的,關於群體和家庭的信仰系 統的信念,可能會妨礙你愛自己。也許你聽說:「每個人都說靜坐冥想是好的。」所以如果你沒有那麼做,你就會覺得自己挺糟的。愛自己的挑戰就是從別人告訴你 的每一件事情站開,問自己:「這適合我嗎?這會給我帶來喜悅嗎?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我會覺得快樂嗎?」最後,如果這些都成為你自己的體驗,那才算數。

 

人有個傾向是,想把另一個人或某件事物---好比一本書---當 作權威,而將什麼對你有益的決策力,置於身外。跟隨老師學習有許多的益處,但只有當你能學習到如何為你自己取得資訊,並達到自己的成長,才能說是有益處。 我的存在是要為你開一扇門;我不希望拿走你的力量,卻是要帶給你力量。當你與你的老師,與任何你在生活中將他當作是權威的人,或與你的朋友在一起時,小心 地問詢並聆聽他說些什麼。也許你會接受他的話,而將這些話當作真理,你要記得問:他們說的只對他們是真的呢?或對你也有好處?這很重要。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一位研究天堂地獄的科學家

 

史威登堡是個科學家,他用研究科學的態度來系統性的研究靈界,所以跟一般通靈者偶然體會了一兩次靈界就寫下的內容完全不同。他用科學家的眼光與頭腦,全面分析了靈界,前後長達二十七年。

1745
年某天(距今260多年)神的使者告訴史威登堡說:神賦予你一個重要的使命,你會被帶到靈界,要去與那裡的靈溝通,將那世界所見所聞記錄來,轉達給世上的人。此後史威登堡能任意在人間與靈界來去自如,在有生之年往返多達數千上萬次,並自由行遍靈界各處。
史威登堡當時被公認與牛頓齊名的科學家。

靈體與肉體的不同
肉體只是靈體的器皿、工具,靈體必肉體更加完美,脫離肉體思緒一下子清楚了幾十倍。
靈體的移動是在於心念的速度,比光速快,靈與靈透過思緒溝通。
靈魂出竅後用意念就可使肉體改變姿勢,對靈體而言思想就是力量。

1.
靈界確實存在,而且是神所創造出來的,打從有人類以來,沒有一個人類被消滅掉。
2.
人是肉體與靈體的雙重體,肉體的生命力完全來自靈體,肉體不過是靈體的工具罷了。
3.
人從人世死去後靈體自然脫離肉體,靈體會向靈界移動並永遠存在,沒人能逃脫這個法則。

預言自己的死期
我向尉斯理牧師預言將在1772328日告別這個世界到靈界去,壽命是在天界中預定下來的。

為什麼相信死後的世界那麼難
史威登堡在靈界常與許多天使有過交流,我們很好奇靈界,天使同樣好奇我們,最驚訝的是人類對靈界幾乎處於完全無知的狀態。
人認為靈魂像風如空氣一般。天使們聽到簡直都快暈倒,我們擁有完整的身體還活生生得發出光來。
神 不斷將靈界的祕密一五一十的啟示我,要將恩惠給予人類,卻沒辦法傳揚開來,世人要的是看到神蹟才肯相信。等到臨終之日到來,都必搭上通往靈界的航班,靈往 天堂或地獄的關鍵在於靈體的完整度,很多人這時才發現自己連航班都沒有,不知如何是好,隨意亂上飛機,可能剛好就是通往地獄的班機卻為時已晚,這時已經錯 失進入天堂的機會。

天堂中越活越年輕
「愛其他人」這種善良之心就是,就是還原青春美麗最大的動力。在天堂裡「愛」就是生命。在人世間沒能實踐愛的靈體生命力會萎縮,外型會變得醜惡,等於選擇了地獄之路。
充滿愛的靈體會達到美的頂點,臉上、身上、衣裳都會發出絢爛的光彩。
有位長壽的婆婆,在世時對神非常虔誠,對人非常慈祥與丈夫過著幸福的生活,最終近了天堂,這位婆婆在天堂越活越青春貌美,活了越久越展現出凡人無法想像的貌美。

臨終者的過程
面對死亡沒有一個人是心甘情願的,唯一例外就是自殺,但這種死法相會帶來超乎想像的不幸(自殺後面有另外說明)。
死亡都會帶來巨大的痛苦,在靈體脫離肉體後痛苦會隨之消失,並會在極度喜悅中進入靈界。
在 病房臨終者為例,面臨昏迷狀態時靈體感官也開始清晰起來,這時能見到靈界來的領路靈,領路靈都屬於最高水準的天使等級。一般為兩個有時有四個,兩個在頭兩 側兩個在腳邊,不管臨終者是誰,毫無例外靈界一定會派領路靈過來。他們的使命是關懷臨終者使其感到平安,此時能用心靈與領路者對話,直到時候到了,領路者 會將靈體與肉體分離出來。
領路靈會把死者的靈帶到「中間靈界」,也就是剛去世的靈最初 到達的地方,在這當中靈體與領路靈會互相感到頻率不合,也就 是說靈體的水準不夠,第一批領路靈就會離去,讓另一批領路靈過來,若在拒絕就會在換次一級的領路靈來,有時會連換好幾批,而最後一批就會直接將領體帶到地 獄去,因為證明此人的靈性水準是屬於地獄的。
在這過程最多只能拖延到三天,人的靈性位階是他在世上所付出的「愛」來決定的。

靈界的構成如下:
-------------------------
第三天堂=神性王國
-------------------------
第二天堂=精神王國
-------------------------
第一天堂=自然王國
-------------------------
中間界
-------------------------
第一層地獄=惡靈
-------------------------
第二層地獄=惡魔
-------------------------
第三層地獄=惡鬼

我認得一個在基督裡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神知道。(哥林多後書12:2

由愛與喜悅構成的世界「天堂」
天堂分成三部份,最上面也就是最高層次的叫做第三天堂,是離神的愛與真理最近的地方,中間為第二天堂,最早到達的就是第一天堂。
各個天堂的靈都稱為天使,不管身處哪個天堂都能享受到永恆的喜悅與幸福,而上下天堂之間不互相交流。

三處天堂合稱天界
在世上沒有信仰、不認識神的善良者若能持手良心與道德來生活,就會來到第一天堂,沒認識神不是他們的錯,在進入靈界的同時會受到天堂教育,認為只有基督徒才能進入天堂是錯誤的觀念。


黑暗與恨所構成的世界「地獄」
在這裡害人、讓人痛苦就是快樂,不受地獄靈控制的就會遭到嚴刑拷打,然而一切是受到神的法則支配,行為太過份還是會受到天使的制止。
地 獄在荒蕪的盡頭,黑暗的地底,這裡的靈是人、是獸分不出來個個奇形怪狀,面目猙獰,有的眼睛鮮紅如火,有些空洞無眼珠,還會發出動物般的叫聲拼命狂笑,有 的聲音像刮鐵般的尖銳,有的完全沒有頭髮,全身卻長滿毛,舌頭像蛇信,遠超呼世上的地獄畫作,非凡人所能想像,這是第一地獄。
牠們會用即殘忍的方式互相攻擊,用棍棒重擊,拿條狀物插入嘴裡,用錐子刺對方鼻孔、眼睛,這樣的情景每天會上演幾千萬次。這是史威登堡在第二地獄裡見到的景象。
第三地獄某處叢林,裡面的地獄靈都跟禽獸差不多,最毛骨悚然的擁有蛇的身軀吐著蛇信。
另有一處散發著屍體混著糞便的惡臭,隔離生前犯各種淫亂行為者,穿著破爛,身體不成人型,整張臉凹凹凸凸醜陋不刊。

與人世極為相似的世界「中間靈界」
死後進如靈界的靈都在這接受審查,來決定往天堂或地獄。
在這裡有機會見到先到靈界的親人,會嘗到重逢的喜悅。
在這裡所待的時間依靈的成熟度成正比,有的不到一星期,有的要戴上很多年,最長不會超過三十年。
只有在人世間才有機會轉變重生的機會,在靈界不會有原本該去地獄的靈,運氣好跑到天堂,也不會原本該去天堂的靈,運氣不好下到地獄,這種事連一次都沒發生過。死後沒有悔改重生的機會,有史以來沒有任何一個靈魂成功在靈界改變自己的命運。

中間靈界三階段

第一階段=脫去外觀
靈脫離了肉體就像沒有容器裝的水,水的顏色雜質都清楚可見。
第二階段=顯露靈性
惡靈無法接受天堂的光,人會自己決定的方向與去路,就算天使帶著偽善的靈要近天堂,那靈也會因受不了天堂的光而自動拒絕進入。
不管事善靈或惡靈都會在第二階段等待成熟,才能進入天堂或地獄,因此在這階段會停留的比較久。
第三階段=天堂教育
對惡靈而言沒有第三階段,此時善靈會被分為第一、第二或第三天堂靈。
幼兒期就來到靈界的靈很容易就到第三天堂,而壽終正寢的往往都只能接受第一天堂的道理與真理。
受過教育的靈就成為天使,擁有聖潔綢緞的袍子,靈性越高善發出來的光彩就越光輝燦爛。

靈界的太陽
太陽是創造的原動力,太陽是宇宙的起源,靈界的太陽是所有太陽的起起源,就是神的真理與愛。
靈界太陽有種神祕的力量,叫做「靈流」,靈流是治理靈界的一種工具,維持各層次的秩序,善良的靈都是接受靈流來發揮出各種能力。
靈流有兩種,一是直接靈流,二是間接靈流。
直接靈流=從太陽直接接收到的靈流。
間接靈流=從太陽投射到第三天堂,再按天堂順序傳送到第二天堂、第一天堂、中間靈界界與地域。
間接靈流也會從天界投射到人界來,最後抵達的終點就是人類,正是所謂的靈感,直接靈流不會降臨到人界。

天界的生活由愛的成績決定
再世上的生活對「愛神、愛人」實踐的多寡,就決定他的靈性位階。再靈界決定上天堂或下地獄,都是再世上決定的,明智的人會在是的短暫時間為了上天堂而投資。

天界上的靈都有工作,並在服務中得到極大的喜悅,值得一提的是,天界的靈派守護靈到世上,預防地獄出來的惡靈傷害人類,並對人界施以正面影響。

天使的目標「一個人的幸福,就是眾人的幸福;眾人的幸福,就是一個人的幸福」。

誰會進天堂
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戒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3739

怎樣才能近天堂
進入天堂的祕訣,就是愛神與愛人,時間的成績會累積在靈體中。
耶穌說過:「人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能近天國。」

只靠信仰或知識無法近天國
只有信仰的知識,算不上傳播愛的化身。要將信仰轉化為善的行動,才能結出愛的果實。
在世上的知識若不是為了讓世界更好、讓其他人更好,而是為了自己,在天堂中一點價值也沒有。
名譽、名聲通常只帶來傲慢的人無法天真無邪、不可能向小孩子般純潔。
史威登堡有次在靈界遇到一個大發雷霆抱怨不斷新靈,他說:我在人世拋棄一切世俗,到山裡過著修道的生活,就因相信那是通向天堂之路,但到了靈界卻連天堂門都進不去。
原因是因為,他不關心他人,且千方百計閃開人群,根本無法實踐「愛人」的精神。他迴避了愛的義務,看不起想法與他不同的人,一輩子只為自己而活。

天界中沒有偽善的容身處
世 人很容易戴上假面具,史威登堡在靈界遇到一個在世上即為有名的牧師,到了靈界還不斷的傳揚神的道,卻不知世人有肉體時才有回改的機會,他感嘆道:「我是知 名的牧師你們居然都不認識我!在宗教界我是廣受尊敬的名人,如果連我都不能近天堂,還有誰能近天堂!」事實上他太愛受稱讚,是個自我陶醉的牧師。過沒多久 他就落入地獄了。
有位社交界的女王、引領社會潮流的知名人士。她活著時推行了大量的社 會服務、受人景仰為救苦救難的天使。在世時享盡人間的福氣, 既是絕世美人,又掌握大筆財產。活著的目標就是受到更多世人的寵愛,並跟那些擁有影響力的人士交往。只要是能讓她更出名的事,不管對社會有貢獻還是有害, 她都毫不介意地去做。每當在救濟窮人的活動她都會站到最前面,帶頭捐獻與服務。她的內心深處並不是愛,只為了提高風評、名望而已。死後在靈界一切假面具都 脫下後,她的靈非常醜惡,發出惡臭,臉上還患了皮膚病凹凹凸凸,很快的頭下腳上地墜入地獄的最底層。

天堂的愛,動機是最重要的
動機若出於愛神、愛人,行為聖潔單純,才是屬於天堂的善。
很多人行善,是為了自己的名譽、名聲。受人稱讚,動機是出於自私自利的愛,付出再多也與天堂搭不上關係。「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做的的。」這是耶穌的話,良心自然的表露,結果絕對會記在天上。

地獄是怎麼產生的
地獄並不是神刻意創造出來的,因神讓人有自由意志的能力,有了自由意志才能去愛,卻也能自由的選擇恨,有些人格以下降到與天堂毫不相容,因此為了那些排斥神,排斥愛人的靈,地獄就因此而產生,間單來說地獄就是天堂的垃圾桶。

善靈與惡靈搶人的戰爭
人若屬善,善靈就會守護你,相反的若屬惡,惡靈就會來影響你,但不管是善靈或惡靈都無法幫你決定你往哪邊走,因人有自由意識,這是天則。
惡靈藉著報復的心得到極大的快感,因此世人若有想報復的心,惡靈就會找上你。
世上的戰爭、惡鬥、疾病、不幸、犯罪、自殺、精神分裂症、精神官能症、憂鬱症等行為都與惡靈拖不了關係。
不要被靈異現象所迷惑,也不要去參與互動,去理會惡靈等於讓自己的靈性迅速降低。
要主動積極讓善靈站到我們這邊,要相信善靈隨時在身邊守護我們並心存感激,善靈也的確在我們身邊等待我們的呼喚。
我們的靈魂會受到自己的意識影響,時常思考美好的事,多想想如何幫助他人,這樣就能走向通向天堂的道路。

絕對不可自殺
人能輕易的了斷自己的肉體,卻消滅不了自己且是永恆痛苦的開始。自殺後的靈就是所謂的鬼魂,也是一種惡靈,永遠留在人世間,無法近天堂與地獄,只能在自殺的附近徘徊。

幼兒都會進天堂且無一例外
幼兒出生時會遺傳到父母的惡因子,因此需要經歷修煉與教育的過程,早逝的嬰幼兒都會在天堂中被培養為了不起的重要天使。

上天堂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
去追尋財富、美食、毫宅、外表打扮上的光線亮麗、獲得生活上的享受與喜悅...這些世俗的事其實做了也無妨。重點是心中時時懷著神(或良心),無私的去愛人、將快樂帶給他們就行了。

自我測驗
七項邁向天堂之路的測驗題
一、我認同神嗎?我能說自己愛神嗎?
二、我像愛自己的身體一樣愛人嗎?我能將別人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嗎?
三、我認同自己的良心嗎?我有按照良心來生活嗎?
四、我能寬恕自己的仇敵嗎?
五、我在家中是以愛來對待每個家人嗎?
六、在危急時我能為我所愛的人或國家獻出生命嗎?
七、我能凡事感謝,並不斷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和諧嗎?

七項進入地獄之門的測驗題
一、我是不是否認神?如果是,那我真正最崇拜、最認同的是甚麼?我的神是誰?科學?知識?權力?金錢?名譽?
二、我所做的事,動機是自私自利、自我中心式的愛嗎?我是不是忌妒別人的成功?
三、我在自己能得到利益,又不受法律處罰的情況下,我會不會為所欲為?
四、我怨恨誰、詛咒誰?想報復誰?
五、我是否不將可能傷害到人的性行為當作一種罪?
六、是否對我本身無益處的事概不參與?
七、心中是否充滿抱怨與不平?發生在我身上不好的事都怪別人?

坦承反省悔改、重生面永生革命的開始。

---------------------------------------------------------------------------
此文摘至《通行靈界的科學家》一書
---------------------------------------------------------------------------
我對此書部份內容有所保留態度,因翻譯成中文版之後為了取信更多人,因此有些地方被修改過,並不符合作者的原意,因此只摘錄可靠內容。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問題不在難度而在態度

提早出發,就能提早到達;提早開始,就能提早結束。養成「勿拖延、提早行」的好習慣,就能讓自己事事順利。

外電報導,俄羅斯的諾夫哥羅德州州長,為了加強州政府工作效率與管理,制定了嚴格的上班制度──無論是誰,如果上班遲到,都將被解除職務,並扣除當月的全部獎金。這項規定,經州議會同意而確實執行,因州議會代表們認為,連時間都不遵守的公務員,是很難做好為民服務的。

有一天,該州州長剛從外地休假回來,晚上加班處理了大量的事務,隔天上班遲到了一小時。後來,州議會代表們開會決議,解除他的州長職務,並扣除當月全部獎金。新任州長布拉維諾夫表示,這事件發生之後,所有公務員都嚴格準時上班,州政府辦公秩序,井然有序。

當 然,「一遲到,就開除」, 是不是要這麼嚴格,真是見人見智;不過,這新聞倒讓我想起一件事──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在她女兒王瑞華出國念書時,遞給她一張自己的名片,上面寫著: 「秒間一掀,勝任何勇。」王永慶認為,在國外念書,冬天很冷,常會窩在棉被裡「賴床」;所以希望女兒有個好習慣──「在一秒的瞬間,就要戰勝貪睡蟲,勇敢 掀被,立刻起床!」

真 的,我們都會賴床,想多睡幾分鐘;可是,多貪睡一下,可能耽誤了時間,錯過了車班,或上班遲到。所以,以前許多我辦公室裡的助理,上班遲到時,最常說的一 句話,就是「我睡過頭了」。也曾有助理對我說:「我爬不起來!」最近,我的朋友說,他女兒放暑假,每天都睡到中午才起床……天哪,這麼愛睡、貪睡,睡到吃 午餐了還不起來?

看了王永慶給女兒寫的這句 話,我真的十分感動。成功人物,一定是很有毅力的,否則,他如何能夠超越別人?也因此,當我清晨貪睡時,就想到這句話──「秒間一掀」,或是「腳尖一掀」,就是勝過任何的勇氣;趕快起來做事,別再偷懶、貪睡吧!

「好 習慣」是上天賜給人們的最好禮物。因為,一個人的習慣,決定自己一生的幸福否啊!「掀被」難不難?不難!「起床」難不難?不難!很多事情的「難度」並不 高,但想克服它,關鍵就在「態度」。提早五分鐘起床、提早五分鐘上班、提早十分鐘赴約、提早十分鐘抵達車站、機場;或提早一天完成作業……。真的,「凡事只要提早出發,就能提早到達」,「只要提早開始,就能提早結束!」

大 家一定都看過「賽馬」。在跑馬場的一端,馬兒都是被關在馬閘的狹小空間裡;當比賽一開始,閘門一打開,馬 兒就應聲地向前衝刺,渾身賣命地往前衝!馬兒的眼睛,注視的,永遠只有前方的目標!前方的目標,既是牠的終點,也是唯一的方向。牠,只管勇往直前,不會去 想天氣的冷熱、四周的環境,也不管看台上的鼎沸人聲……

這,才是一匹人人叫好、勇敢奪標的「勇腳馬」,而不是「軟腳馬」啊!相同地,「秒間一掀,勝任何勇!」這,就是邁向成功的「勇腳馬」。所以,「問題不在難度,而在態度。」我們都要不貪睡,積極行,向成功的目標「快速飛奔」!

【成就自我 教戰守則】

最新調查顯示,台灣有近三十萬名大學生很憂鬱,擔心自身與家中經濟的問題,也不清楚未來生涯發展;為了紓解壓力,常選擇「睡覺、上網、MSN網路聊天」來打發時間。也因此,很多人說,「台灣最大的危機,是大學生乏競爭力」;滿街都是眼高手低的大學生。

而 外商公司主管們也在一場座談會中說:「台灣大學生在求職面試時的通病是,超過半數求職者不準時,遲到時也不先打電話通知,甚至遲到後也以各種理由搪塞…… 而且,面試時少準備,不了解求職面試公司的背景,問答中也講不出重點;不知自己的目標、不清楚自己的優勢,也沒什麼企圖心……」的確,大學生有許多通病。 但,那是別人的通病。你,就是要積極!「只能早到,不能遲到!」「一定要用心,不能沒有企圖心!」

請你把 「秒間一掀,勝任何勇」大聲唸幾遍,在該起床、卻想睡懶覺時想到這句話,提醒自己 ~ ~「秒間一掀,勝任何勇!起床吧,別再貪睡了!」

●請你把「秒間一掀,勝任何勇」這個故事,講給十個朋友聽,激勵別人勿愛貪睡,要用積極正面的態度,迎向每一天。

●「提早出發,就能提早到達;提早開始,就能提早結束。」養成勿拖延、提早行的好習慣,就能讓自己事事順利、不延誤。

●每天都要有自己訂定的目標。不斷累積「小目標」,才能成就自己生命中的「大目標」。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誠實人必多得福。」
一個小故事  


30年前,美國華盛頓一個商人的妻子,在一個冬天的晚上, 不慎把一個皮包丟在一家醫院裡。商人焦急萬分,連夜去找。 因為皮包內不僅有10萬美金,還有一份十分機密的市場信息。

當商人趕到那家醫院時,他一眼就看到,清冷的醫院走廊裡, 靠牆蹲著一個凍得瑟瑟發抖的瘦弱女孩, 在她懷中緊緊抱著的正是妻子丟的那個皮包。

這 個叫希亞達的女孩,是來這家醫院陪病重的媽媽治病的。 相依為命的娘兒倆家裡很窮,賣了所有能賣的東西, 湊來的錢還是僅夠一個晚上的醫療費。沒有錢明天就得被趕出醫院。 晚上,無能為力的希亞達在醫院走廊裡徘徊, 她天真地想求上帝保佑,能碰上一個好心的人救救她的媽媽。

突然,一個從樓上下來的婦人經過走廊時, 腋下的一個皮包掉在地上,可能是她腋下還有別的東西, 皮包掉了竟毫無知覺。當時走廊裡只有希亞達一個人。
她走過去撿起皮包,急忙追出門外,但 那位 女士卻上了一輛轎車揚長而去。
希亞達回到病房,當她打開那個皮包時, 娘倆都被裡面成沓的鈔票驚呆了。那一刻,她們心裡明白, 用這些錢可能治好媽媽的病。媽媽卻讓希亞達把皮包送回走廊去, 等丟皮包的人回來領取。

雖然商人盡了最大的努力, 希亞達的媽媽還是拋下了孤苦伶仃的女兒。
後來商人就領養這個失怙的女孩。她們母女不僅幫商人挽回了 10萬美元的損失,更主要的是那份失而復得的市場信息, 使商人的生意如日中天,不久就成了大富翁。
被商人領養的希亞達,讀完大學就協助富翁料理商務。 雖然富翁一直沒委任她任何實際職務,但在長期的歷練中, 富翁的智慧和經驗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她, 使她成了一個成熟的商業人才。到富翁晚年時, 他的很多想法都要徵求希亞達的意見。

富翁臨危之際,留下這樣的一份遺囑:「 在我認識希亞達母女之前我就已經很有錢了。 可是當我站在貧病交加卻拾巨款而不昧的母女面前, 我發現她們最富有,因為她們恪守著至高無上的人生準則, 這正是我作為商人最缺少的。  
我 的錢幾乎都是爾虞我詐、明爭暗鬥得來的, 是她們使我領悟到人生最大的資本是品行。 我收養希亞達既不為知恩圖報,也不是出於同情, 而是請了一個做人的楷模。有她在我的身邊, 生意場上我會時刻銘記,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什麼錢該賺, 什麼錢不該賺。這就是我後來的業績興旺發達的根本原因, 我成了億萬富翁。我死後,我的億萬資產全部留給希亞達繼承。這不 是饋贈,而是為了我的事業能更加輝煌昌盛。我深信, 我聰明的兒子能夠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

富翁在國外的兒子回來時,仔細看完父親的遺囑, 立刻毫不猶豫地在財產繼承協議書上簽了字: 「我同意希亞達繼承父親的全部資產。只請求希亞達能做我的夫人。 」
希亞達看完富翁兒子的簽字,略一沉思,也提筆簽了字: 「我接受先輩留下的全部財產──包括他的兒子。」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小我的計謀

 

 

早上,做早課時,看到這本"我需要你的愛,這是真的嗎?"

第五章106~107,剛好可以回應上週四我們讀書會的內容~

 

我們不只是會對伴侶生氣,我們也會對家人生氣,對朋友生氣~

只因為他們沒有滿足我們的需求而已,這就是小我的計謀~

小我因感覺匱乏,孤單,不安全感而掠奪~

 

身心靈各方面的需求都要從弟兄那裡得到滿足

也就是從特殊關係那裡來得到滿足

如果沒有被滿足的話,小我是可以從愛的面容馬上變成恨的面容

指控弟兄的不是,生弟兄的氣,到處抱怨弟兄的所做所為~

 

小我的座右銘:No Pain(痛苦), No Gain(獲得)~

小我彼此之間搶著當受害者,把過錯都推給弟兄,然後呢?換取同情~

一旦我們同情受害者,就被控制了,被小我的思想體系所控制~

而且會助長小我的氣焰,讓小我以為生氣憤怒是對的~

讓小我所執著的受害者故事變成是對的~那是誰的錯?

 

小我行走江湖,喜歡和人"交陪",從與其他弟兄"交陪"中得到特殊性~

小我喜歡比較,比長短,比軟硬,比高矮,比胖瘦,比美醜,比善惡,比名利.....

連痛苦也可以比,比早死,比病痛,比損失,比什麼沒關係,就是要淫~

 

~~就是要""~

 

小我不能輸,在小我的思想體系裡,""就是""

小我性喜戰爭,在特殊關係裡拼個你死我活的

為的就是要"",小我的終極目標是要贏過上主

取得主控權~在贏過上主之前,每個人都要聽小我的話

 

一旦聽了小我的話,就掉到了小我的計謀裡~

永世不得超生~

 

 

God bless you
天主在天受榮光
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
Amanda Chang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位應徵者

 

photo-1547768287-8f7699792e7f.jpg

 

一個能思考的人,就是一個力量無窮的人。

迪克14歲時,他認為自己已經是個大人了,這一年暑假,他對爸爸說:「我不要整個夏天都向您伸手要錢,我要找個工作。」

父親聽到之後,非常驚喜,他對迪克說:「好啊,迪克,我會想辦法給你找工作的,但是恐怕不容易,現在正是人浮於事的時候。」

兒子說:「您沒有弄清我的意思,我並不是要您幫我找工作,我要自己來找,雖然現在人浮於事,我還是可以找個工作,有些人總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那些人?」父親帶著懷疑問。

 

「那些會動腦筋的人!」兒子回答。

 

說做就做,迪克買了一份印有許多招聘廣告的報紙,他在報紙上找到了一個很適合他專長的工作,廣告上說應聘的人要在第二天早上的8點到達42街的一個地方。

迪克並沒有等到8點鐘,而在7點45分鐘就到了那兒。

可他看到已有20個男孩排在那裡,他排在隊伍中的第21名。

怎樣才能引起老闆的特別注意而競爭成功呢?

迪克想了一會兒,然後他拿出一張紙,在上面寫了一些東西,折的整整齊齊,他走向秘書小姐,恭敬地對她說:「小姐,請你馬上把這張紙轉交給你的老闆,這非常重要。」

這位秘書小姐很有經驗,如果迪克是個普通男孩,她就可能會說:「算了吧,小夥子,你回到隊伍的第21個位子上等吧。」但他不是普通的男孩,她有一種直覺,於是她把紙條收下。

「好啊!」她說:「讓我來看看這張紙條。」

她看了不禁微笑起來,然後立刻站了起來,走進老闆的辦公室,把紙條放在老闆的桌上。

老闆看了也大聲笑了起來,因為紙條上寫著:「先生,我排在隊伍中的第21位,在你沒有看到我之前,請不要做決定。」

最後迪克得到這份工作。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陶爸陶媽的憂鬱風暴



2005年11月20日,奇哥公司董事長陶傳正先生,因心血管阻塞,被緊急安置在國泰醫院的一間三人病房。當他打電話要陶媽來陪時,電話那頭傳來陶媽哭過、幽幽的聲音說:「等你手術完,我們還是分了吧!」在性命交關的當口,那個小時候的戀人、牽手走過大半生的伴侶說要“分”?!


陶爸未上手術台,不為人知的心靈城堡已被捅了一大刀!埋首三十多年婚姻歲月的陶媽-發了憂鬱症,她大哭大叫、撞牆搥地、忍無可忍的-要跟陶爸離婚!

姻緣  因緣
陶爸(陶傳正)是國豐集團創辦人陶子厚先生的獨子,大學畢業前知道父親的事業因過度擴張,營運困難。服役期間,陶爸狂K一百多本企業經營的書。1970年與陶媽結婚後,選擇跳火坑、進入國豐當救火員。


龐大的債務壓力和兩極化的經營理念,陶家父子經常爆發激烈衝突,自知理虧的陶老爺不敢罵陶爸,卻把氣出在媳婦身上;公司經營陷入困境,陶媽體貼陶爸的壓力,對陶爸的壞脾氣始終克制隱忍,兩人意見不合時,多以陶爸大聲,陶媽無言收場。

陶 媽是軍人子弟,個性單純認真。1985年陶媽進入公司幫忙,九年後,國豐集團不僅償清舊債,新創的奇哥公司獲利更是扶搖直上。陶爸因早年調頭寸看透人性, 看淡世俗成就,開始遊戲人生-演話劇、拍電影、寫遊記;而他對陶媽的態度,從以前的不耐煩變成愛開她玩笑,說陶媽長得像丑角,時常對著陶媽說:「妳真 笨!」


尤其,在心導管手術的前一週,陶爸頻頻抱怨陶媽-沒有醫生電話,沒有安排病床…忍了三十幾年的陶媽~再也不能忍!

憂鬱乒乓  以愛療傷
2005年到2006年,陶媽的憂鬱症時常發作,看過幾位精神科醫生。
陶媽罵自己:「像我這麼笨的人,應該在地球消失!」
陶爸輕聲說:「我知道,妳有很多委屈,妳盡量的說吧!」
陶爸處處讓著陶媽,陪她釋放堆積如山的委屈怨恨。


陶爸術後的恢復進程緩慢,一方面擔心陶媽病情,一方面要小心翼翼改變說話習慣,最難理解的是~自己深愛的妻-為何發病?猜想,陶爸除了委屈,恐怕還有更多的失落感。一年後,陶媽的病慢慢復原了,陶爸卻跟著憂鬱起來,把自己關在家裡,整整一年不出門。

陶爸與陶媽是對方的初戀與唯一戀人。兩個人,一個壓抑、一個奔放;一個認真,一個遊戲人生。長期以來,一個大聲,一個無言的相處模式,心的距離越來越遠。

現在,陶爸和陶媽,一個學讚美,一個學放鬆。


陶 媽說:「太過嚴肅是種病...我 換了一個先生,這個先生比以前那個好上千百倍。」陶爸不再動不動就舉起右手,阻止陶媽說話,他學習站在陶媽的角度,把事情再看一遍。陶爸說:「我覺得現在 很快樂,比沒有經歷過這些快樂。人生就是要經歷越多、才越豐富。經歷的時候很痛苦,過完了後,才知道人生的意義就在裡面。 很高興我們已經度過這個關口,接下來,多活就多撈本!」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謝你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

photo-1542644384-49f9febd8443.jpg

 

文:黑幼龍

那天接到你的電話,真是高興。 每次我打電話回家要你幫我找一份資料,沒過幾天你就有回應了; 我喜歡拖延的毛病,你一點都沒有遺傳到。

每次我託你幫我辦的事,無論是買書、買剔牙齒的用品, 你都會把它當成重要任務,立即去辦,有時候還會發現新東西, 連它們一起買了。說真的,每次的經過都會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雖然你是我女兒,但我常覺得我們有朋友的那種情誼。你說是嗎?

那天你說,在找東西的時候, 發現資料袋裡我保存了很多別人寫給我的信,有的二十多年了, 有的三十多年了。你說,因為你那時候還沒出生, 所以看的時候有種奇妙感覺。的確, 親眼看到自己出生前他人寫下的筆跡,觸摸發黃的信紙, 的確會引發很多聯想。

DiXon總裁已經退休, Carlson執行長現在己經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想當年他們都是高科技的要角。有的人已去世,有些人近況不太好, 他們好像都很欣賞我。你說,想不到以前有那麼多人讚賞我、 嘉勉我。我覺得很高興。

那些慷慨的讚美對我是種肯定,也是種激勵, 也因而我把那些信留到現在。聽你那歡喜、真誠的口吻, 讓我覺得這些信更加寶貴── 因為它們能夠讓我的好女兒分享到這份成功的喜悅,也使她更成熟、 更熱愛生命。

好 像是哥德說的,「能分擔他人憂苦的是人, 能分享他人成就的是神。」這句話似乎刻薄了些,但也很接近事實。 要是有人告訴我,他的父親得了重病,他很難過,我也會很難過。 要是有人「混」得不錯,大賺大發或平步青雲,最好不要來跟我講; 或是,他不找我的話,我絕不找他。

但是,要能分享他人的快樂、成就,該有多好!

有 些人能分享親人的成就,但朋友或同事的成就就難以「普天同慶」 了。因而,當我聽到你仰慕的聲音時,我 也希望有朝一日你能將範圍擴大,真心發掘其他人的優點, 並且告訴他你是多麼欣賞這些優點。就像這次一樣, 你看到那些讚美我的信,好高興,立刻打電話告訴 我,對朋友、同事也要如此。

卡 內基認為,人的一生需要覺得自己很重要。但不知道為什麼, 重要感真的很難得到。人的一生都在追求重要感,為了能獲得重要感;有的人要念好多年的書拿博士; 有的人要賺錢再賺錢(或捐錢再捐錢);有的人要開名車,戴名表; 有的人要服務,做公益活動;有的人要強暴;有的人要殺人。像尼采說的,人總會找到辦法獲得重要感。

如果我告訴你,你已經擁有給予他人重要感的本事了( 多麼值得慶幸的本事),你一定很開心。 你的這通電話讓老爸覺得自己很重要, 與你交往的人們也一定有這種感覺,你真的好有福氣。


本文摘自「黑幼龍的幸福哲學:謝謝你,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http://www.ddc.com.tw/PrtShow. asp?Series=164&ClassType=4& CommId=4368

文章標籤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老和尚講於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教育部2011.10.6

專題講座

 

學習家族排列、學佛、教育工作者必讀的一篇文章!

      英國湯恩比博士曾經說過:「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一定要中國的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他提出來了,我們聽到了,感觸非常的深。為什麼呢?許多中國人不知道,從外國人說出來。

 

     我 說湯恩比博士的話沒有說錯,而是我們把他解讀錯了。為什麼呢?他們所學的「儒學、佛學、道學」,外國人我們用中文寫過去,外國人從這邊念的,我說你們跟我 學的不一樣,我說為什麼呢?我是從這邊念過去的,跟你們恰恰相反,從這邊念過去,是「學儒、學佛、學道」。我說如果是把它變成學術「儒學、道學、佛學」, 你們所學到的是知識,豐富的知識;可是從這邊學去、念過去「學儒、學佛、學道」,不是知識,是智慧,智慧能解決問題,沒有後遺症;知識解決問題是侷限的, 它有侷限性,而且它有後遺症。你看這反過來、反過去的,意思不一樣啊!

 

    為什麼我們這些年來,提倡教儒釋道的三個根,那真的是根;沒有根,你學不到東西。那麼中國古時候這個根,什麼時候扎的?最好的這個教育的時候,是母親在懷孕的時候扎的根,叫胎教。這個中國人懂教育。

 

   實在不得已了,是小孩出生就開始教,他一出生,眼睛睜開他會看,耳朵他就會聽,他就已經在模仿。所以,第一任的老師,是母親。《弟子規》不是教小朋友念 的、背的、講解的,不是。是父母把《弟子規》在家庭裏面做到,讓小孩去看,讓小孩去接觸,所以在嬰兒面前,大人一舉一動都要如禮如法,為什麼?他在學。這 個學的時候根深柢固,從出生到三歲,一千天,這個一千天叫扎根教育。這種教育全世界只有中國這一家,找不到第二家。所以湯恩比說:「中國人最懂得教育。」 他能說出這句話不簡單,我們不能不佩服他。

 

   所 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我們表演的是一般知識份子。所以他開始,他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過世,教學四十九年,所以我們看釋迦牟尼佛 一生的這個行誼。我們可以說,祂是一位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祂不是神,祂也不是仙,祂跟我們中國道家講的不一樣,祂是人,是個教育家。那麼祂的身分是一個 多元文化義務教育的工作者,祂不收學費,有教無類,來者不拒,去者不留,祂是這樣一個方式。一生沒有建道場,也沒有建學校,完全是中國私人教學的方式。居 無定所,所以「樹下一宿,日中一食」。祂的講堂,大家是坐在草地上,聽眾就在下面,祂就開始教,接受大眾提問,祂來給你解答。所以了解祂是這樣的一個人。

 

    那 麼中國佛教從教育變成了宗教,開端應該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我們從很客觀的角度看,她沒有智慧,她教育程度並不很高,沒有這種深遠的認知。你看她主政的 時候自稱為「老佛爺」,不就把佛菩薩自封老師了?中國的清朝歷代的帝王都是三寶弟子,都是以儒釋道為師,自稱為弟子;只有她執政者,她稱老佛爺,那些佛菩 薩都在她之下,都在她兩邊。這麼一來,就上行下效,於是社會對於這個老師,這個師道就慢慢降溫了,對於老師這種尊重敬仰就慢慢疏忽了。

 

     中國東西的根就是「四科」,世代相傳,我相信決定不會傳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四個支柱。五倫二十個字──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二十個字,一代傳一代,能傳錯嗎?我相信傳十萬年,也不會傳錯。

 

   只有佛家講人的大病有五種──貪 瞋癡慢疑。這五種心理,應對在我們的內臟,就是心肝脾肺腎,應對上會得病。應對在我們居住的環境,這佛經上講的,貪愛所感的水災,海水上升、江河氾濫、海 嘯,真可怕的災難,不是自然災害,是我們不善的心感應到的。瞋恚感應的是火災,火山爆發,現在地球溫度上升,感應這個事情。愚痴感應的是風災,傲慢感應的 是地震,懷疑麻煩就更大了,山崩地陷下去,大地鬆散了,不那麼堅固了,於是這個麻煩多大,這佛在經上講的,沒有自然災害,自然永遠是美好的。我們如果能夠 隨順自然,能夠愛大自然,不去破壞大自然,那這個地區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這些道理,現在科學家認為是迷信,科學完全研究是物理,物理研究得差不多了,物理不能夠解決物理的問題。最近的三十年,所謂新興的前衛科學家,他們研究心理,心理能夠改變物理,這是最近的科學家寫出這些報告,有很多證據,所以方向慢慢在轉。

 

    本 體一直到今天沒有定論,佛家有,佛家稱它為「本性」,稱它為自性、法性,這都講到本體。這個東西是不生不滅,所有一切法都是從它變現出來的。為什麼會變 現?就是意念波動,這意念波動沒有原因,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這個現象被科學家發現,佛在經典裡面說,一般世間人,最聰明的人,他可以看到宇宙的邊緣,宏 觀宇宙,能夠看到宇宙邊緣,能夠看到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是今天講的量子力學、宇宙的緣起,能看到這個,但是看不到本體。為什麼呢?本體沒有現象,科學跟 哲學就是我們用心去想,我們用感官眼、耳、鼻、舌、身去接觸感官,都必須要有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都能探測得到;但是本體就是講的自性, 中國人講心性,心性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你就沒法子了,那些沒辦法探測到。那怎樣才能夠找到它呢?佛說「唯證方知」,你證得佛 的果位你就知道。

 

你看這個《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就是說你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你都應該拿到這個學位,這是你本有的,不是從外得來的。

  佛教第一個學位是阿羅漢,好比學士;第二個學位是菩薩,好比碩士;佛陀是最高的學位,博士。是三個學位的名稱,所以祂不是神,祂也不是仙,三個學位。

 

  那麼它有標準,你拿到學士學位。要怎樣拿到的?《華嚴經》上告訴我們「放下執著」,我們對世間所有一切法不再執著了,你就拿到了;拿到是什麼?清淨心,你的清淨心是自性心現前了。因為有執著,心不清淨;清淨心拿到的時候,智慧就開了。

 

  第二個學位呢?菩薩這個學位是不分別了,比執著要更深一層,不但不執著,分別的念頭都不起,這是菩薩。

 

   第三個最高的學位是不起心、不動念,眼見色、耳聽聲,清清楚楚沒有起心動念。

 

   所以三個都是放下,三個一起放下,那就是成佛了;三個放下兩個是菩薩;放下一個是阿羅漢;要是沒有放下呢?那就是搞佛學,不是學佛。

 

   章嘉大師告訴我,他就用哲學的話說:「佛法是知難行易。」凡夫成佛很容易,放下就是了;但是你為什麼不肯放下?不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了解了,你怎麼會不放下呢?所以這個一定要懂。

 

    你看父母對他的小孩的愛,這個就是「父子有親」。深深在這裡我們去體會它,中國的教育第一個目標,如何把這種的親愛保持一生不變質?這是教育頭一個目標。

   第二個目標,是把這種親愛發揚光大,讓他愛他的兄弟姊妹,愛他的叔叔、伯叔,愛他的祖父母、愛他的家族;再擴大呢,愛他的鄰里鄉黨,愛民族、愛國家、愛 人類,《弟子規》裡面說「凡是人,皆須愛」,愛的教育,要重視這一點。人愛人他就不會害人,這個是我們不能夠不知道的。

 

    真正衝突的原因是在家庭。」他們從來沒想到。我說那是根。

  若不是家庭,現在 你們想想,這個世界上離婚率多少?夫妻離婚,家庭破碎,家庭不和諧了,導致父子不合、兄弟不合,他走到社會,他跟誰能合?他對自己沒有信心,對家庭沒信 心,他對誰能產生信心?太嚴重的問題了!從沒想到。我說還有更深的,他說:「有更深的?」他聽了都呆了。「那更深的是甚麼呢?」我說:「那更深的是你自己 跟自己的衝突。」翻都不好翻。我們中國人講,你本性跟習性的衝突,這外國人不懂。所以我就舉例子,我說譬如有利益在面前,你想自利還是利他?大家都說: 「那我當然是自利。」我說:「你自利,他也自利,他也自利,那不就衝突發生了嗎?這不是化解衝突,這是促成衝突!」

 

     我 們把中國東西介紹給大家,大家歡喜,聞所未聞。但是今天講科學,沒有證據不行,所以會後碰到我:「法師!你講得很好,這是理想,不能落實。」逼著我在湯池 做了這個實驗,實驗成功了,意外地成功。我們原先想這個實驗總得兩三年才有成就,沒有想到三個月,人心全都轉變過來了。證明了老祖宗講的「人性本善」, 《三字經》上常講「人之初,性本善」,證明了人是很好教的。

 

     中國這套東西,湯恩比說的話千真萬確;不但可以救國家,它能救全世界。所以我們現在也儘量把它在世界上推廣,團結宗教,把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群書治要》、《國學治要》就是工具,有這兩樣東西,我們就有了起點了。所以《國學治要》非常重要。

 

          --淨空法師將佛學,儒學、與實用的社會學說得太好了!  為有利大家閱讀而剪輯,願大師不會介意, 有興趣原稿者可來函索取。 魏台鳳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自己的投射

 (摘自信心銘--奧修)

 

痛苦的發生是來自你的夢,一個人必須去覺知到這個現象,不要將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否則你將會創造出其他的夢,你要很清楚地看出你在投射,但是要看出這樣是有困難的。
 
在電影院裏,你看著銀幕,你從來沒有看後面,而放映機是在後面。影片並不是真的在銀幕上,銀幕上只是光和影的投射。影片是在背後,但是你從來不去看它,放映機也是在背後。


頭腦就在這整個事情的背後,頭腦就是放映機,然而你總是看著別人,因為別人是銀幕。

當你墜入情網,那個人似乎很美,無與倫比,當你開始恨,同樣的那個人就變成似乎是最醜的,你從來沒有覺知到說,同樣一個人為什麼可以是最醜的,也可以是最美的。

當 你進入愛當中,那個人是一朵花、是一朵玫瑰、是一座沒有荊棘的玫瑰花園,當你不喜歡,當你開始恨,花朵就消失了,只剩荊棘,花園也不復存在了,他變成最醜 的、最髒的,你連看都不想看。你從來沒有覺知到你在做什麼。玫瑰怎麼可能這麼快在一分鐘之內就消失?甚至連一分鐘都不需要。這個片刻你處於愛之中,下一個 片刻你就馬上處於恨之中---—同樣一個人,同樣一個銀幕,但是整個故事都改變了。

只要注意看,你就能夠看出說這個人並不是重點之所在,而是你在投射某些東西。

當你投射愛,那個人看起來就很可愛,當你投射恨,那個人看起來就很醜,重點不在於那個人,你根本就沒有看到真實的人。透過頭腦的眼睛來看的話,你就無法看到真相。

如 果你真的想要知道真理是什麼,經典是不能夠有所幫助的,去到喜馬拉雅山上也是不會有所幫助的,只有一件事能夠有所幫助:開始不要用頭腦來看東西。看著花 朵,而不要讓頭腦來說任何東西,只要看著它。這是困難的,因為習慣上你會加以解釋。你一直將事情加以解釋,而每一個人的解釋都不同,解釋是依頭腦而定的。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遺失的戒指

 

艾克哈特.托勒(當下的力量作者)

 

 

 

 

 

當我以前在做咨詢師和靈性老師的時候,一個星期有兩次會探望一個身患癌症的女人。她大約四十多歲,是個學校的老師,醫生說她最多只有幾個月可以活了。在探訪中,有時我們聊上幾句,但是大部分時間我們都靜默地坐在一起。

 

當我們靜坐的時候,她第一次瞥見到她內在的定靜。之前在擔任學校老師的忙碌生活中,她從來不知道它的存在。

 

-

 

然而,有一天,當我到達的時候,她卻是在一個非常不安和憤怒的狀態。發生了什麼事?我問。原來她的鑽石戒指不見了,對她而言,那是極具金錢價值和情感價值的。

 

她確信是一個每天來照顧她幾小時的女看護偷去的。她說她不理解怎麼會有人如此冷酷無情,居然對她做這種事情。她問我,她是該當面質問那個女人,還是立刻打電話叫警察比較好。我說我無法告訴她該怎麼做,但是我要求她去發掘:

 

那個戒指或是任何其他的事物,在她人生的這個階段,到底還有多重要。你不了解,她說,這是我祖母的戒指,我以前每天都戴著它,直到我生病手太腫了戴不下為止。它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戒指而已,我怎麼可能不生氣?

 

 

 

她反應的快速以及語氣的憤怒和防衛性,都顯示了她無法有足夠的臨在去審視內在,而把她的反應和事件分開,並且觀察兩者,她的憤怒和防衛顯示了她的小我還是經由她在說話。我說,我要問你幾個問題,但你不要現在就回答,試著在你的內心尋找答案,我在每一個問題之後都會稍停一會兒。當答案浮現時,它也許不一定以話語的形式呈現。她說她準備好洗耳恭聽了

 

 

 

我就問,你是否了解有一天必須要放下這個戒指,而這一天也許很快就到來?你還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準備好放下它呢?當你放下它的時候,你會變得更少嗎?這個損失會縮減你的本質嗎?在最後一個問題結束後,有幾分鐘的沉默。

 

 

 

當她再度開口時,臉上帶著微笑,而且看起來很平靜。“最後一個問題讓我了解到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起先我到我的心智裡去尋找答案,我的心智說:是啊,當然你被縮減了。然後我再問我自己,我的本質真的被縮減了嗎?這次試著去感覺,而不是思考這個答案。突然間,我能夠感受到我的本我I am-ness),我以前從來沒有感覺過。如果此刻我能夠如此強烈地感受到它,那麼我的本質就應該絲毫沒有被縮減,我現在還是可以感覺到它,很平靜但是非常地鮮活。

 

 

 

那就是本體的喜悅,我說,你只能經由不在心智裡的狀態中感受到它。本體只能通過感受來體會,不能通過思考。小我無法知道它,因為小我就是由思想所組成的。

 

 

 

你的戒指,其實真只是你腦袋裡的一個思想而已,可是你把它和你的本我感覺混淆了。你以為本我,或是本我的一部分在那

 

個戒指裡面。

 

 

 

無論小我尋求什麼或是執著什麼,它們都是本體的替代品,而小我無法感覺到本體。你可以珍惜並喜愛一些事物,但是一旦你執著於它們,你就知道這是小我在作崇。其實你不是真的執著於某件事物,而是執著於一個思想,這個思想有著I,主詞)、me,受詞)或是我的在其中。當你能夠真正地接納一個損失時,你就超越了小我,而你的本質,也就是本我(意識本身)就出現了。她說:我現在終於了解耶穌說的一句話了,以前一直不懂;如果有人拿了你的襯衣,就連外衣也讓他奪去。’”對啊,我說,這並不是說你不該鎖上你的大門。它的意思是:有的時候,放下一些事情其實比維護它或是抓住它來得更有力量。

 

在 她生命的最後幾周,她的身體逐漸衰弱,但是她愈來愈有光彩,好像光已經從她內在透出來了一樣。她把很多東西都送人了,有些還給了那個被她懷疑偷了戒指的看 護。每送走一樣東西,她的喜悅就更深,當她的母親打電話通知我她過世時,提到了在她死後,他們在浴室的醫藥箱裡面找到了那個戒指,是那個看護歸還了戒指 呢,還是它一直都在那兒?沒有人知道。

 

 

 

但是我們知道的一件事就是:生命總是為你提供對你意識的進化最有幫助的經驗,你怎麼知道這是你需要的經驗呢?因為這就是此刻你正在經歷的。

 

 

 

那麼,一個人對他擁有的東西感到驕傲,或是對其他比你擁有更多的人感到不滿,就是錯誤的嗎?一點也不是。驕傲感,或是想要出類拔萃的需求,以及因為比人家多而加強了自我感或是比人家少而縮減自我感,這都不是對和錯的問題,它就是小我罷了。

 

 

 

小我並不是錯的,它只是無意識而已。當你觀察到你內在的小我時,你已經要超越它了,不要太認真地看待小我。當你偵察到自己內在的小我行為時,請微笑。有的時候你甚至會大笑起來

 

人類怎麼可能被它欺騙了如此之久?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小我是無關乎個人的,它也不代表你是誰。如果你認為小我是你個人的問題的話,那不是更多的小我罷了。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庭溝通影響自我價值

 轉載:林秀慧(愛家執行長)

兒童從與父母的互動中,學會如何解釋或看待父母所傳遞出來的訊息,這類經驗便塑造了我們成人時的溝通態度與方式。

二十世紀初期,美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與精神分析師蘇利文(H.S.Sullivan) 曾 說,一部「人」的發展史,就是「人際關係」的發展史。每個人自出生起,便活在人際關係裡;在這樣的關係網絡中,我們如何覺知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如何看待他 人與自己,如何形成自我概念與自我價值感,便成了一項重要的成長課題。而人際互動中我們所使用的溝通型態,以及對於所傳達訊息內涵的解讀方式,對自我概念 與自我價值感的發展,皆有非常重大的影響。

親子互動經驗塑造溝通模式

在有關家庭人際溝通與互動的理論方面,以美國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女士(Virginia Satir, 19161988)所發展的「五種溝通型態」,或所謂的「求生存姿態」的概念,最能清楚呈現家人之間的溝通型態,以及這些溝通型態對每個人之自我價值感及與家人關係的影響。

薩提爾(Satir)女 士認為,一個人的自我認同,是從我們在兒童時,親子互動經驗中建設性與毀滅性的比例發展而來。大多數人從小時候開始,就已經從和父母的互動經驗中界定了自 我的價值,並學會用各種求生存的姿態,如: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與需求,以對抗來自父母之口語或非口語的、感覺到的或推測得來的威脅,保護自我價值感,使小 小的自我得以生存下去。儘管我們在兒童時期的親子互動經驗,並不一定就是客觀的事實。
薩提爾女士指出,溝通是人們傳遞訊息、彼此將訊息賦予意義與詮釋,並且從個人內在與外在做出回應的過程。溝通訊息包括口語訊息和非口語訊息(表情、聲調、手勢、身體姿態等),兒童從與父母的互動中,學會了如何解釋或看待父母所傳遞出來的訊息,以及其中之字句、音調、接觸及表情的差異,而這類經驗便塑造了我們成人時的溝通態度與方式。

五種溝通型態的內涵

薩提爾(Satir)女 士在數十年家族治療的臨床經驗中,長期觀察家庭內成員的互動,發現人們在面對威脅或壓力的情境時,因著要保護個人的自尊而產生口語訊息與非口語訊息互相衝 突的「不一致溝通」的應對方式,也就是說出來的字句是一個方向,情感卻是另一個方向。常見的四種類型分別是: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與打岔型。而她認 為,最直接、真誠的溝通方式是「一致型的溝通」,這種溝通型態最有助於自我價值感的提昇,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學習的。這五種溝通的風格係藉由個人的身體 姿態、身體語言與口語內容綜合表達出來,其呈現方式約略分述如下:

.「討好型」-這類型的溝通者常自我貶抑、自我忽略、乞憐、讓步,總是同意、感到抱歉、且不斷試圖取悅他人,尤其是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指責型」-這類型的溝通者常是忽略他人、支配、批評、攻擊的,經常只會去找別人的錯誤,並為自己辯護,要別人為自己所承受的一切負責。

.「超理智型」-這類型的溝通者常採取如同電腦般的冷靜與冷酷立場,並不在乎自己與對方的感受,隨時保持理性,以避免自己情緒化。

.「打岔型」-這類型的溝通者常做的事是使自己和他人分心,多半表現出一副看起來和任何事都無關的樣子,而忽略自己、他人和情境。

.「一致型」-這類型的溝通者常是真誠真實的自我表達者,同時也能關注對方,在適當的情境脈絡中,傳達直接的訊息,並且為此負責,能顧及自己、他人和情境。


以 家人互動為例,「討好者」因害怕一旦與父母、配偶或子女的意見不同,或表現出獨立,不但可能會得到負面的評價,更可能會被拒絕或不再被愛,而習慣以他人的 意見為意見,以他人的喜好為喜好。「指責者」雖然內心覺得寂寞,且時常充斥著失敗感,但仍習慣攻擊別人,藉以逃避空虛的感受和自覺不可愛的自己。「超理智 者」則強壓內心的脆弱感,而習慣依賴自己的理性,及與他人保持距離,以使自己覺得安全和不受傷害。「打岔者」常覺得自己是沒有人關心的,在家庭中沒有容身 之處,因此會不斷裝作可愛或表現出無辜的樣子,以博得家人的注意和讚賞。

薩提 爾女士發現,在大部份的家庭中,溝通型態混合了其中的數種,尤其是四種「不一致的溝通」,而我們也確實因此避免了可能的威脅感或傷害感。但長期維持這四種 不一致的溝通所付出的代價是:我們必須不斷地藉由環境或他人來界定自己,或採取防衛、或壓抑感受,或者維持現狀,而無法有所改變、提昇自我價值感。因此, 長大成人後的生活往往被兒時的家庭規條所束縛,生活中充滿了「應該」、「絕對」、「一定不可以」等這類沒有彈性的規條,因而失去了真正的自由與真實的滿 足。不但無法接納自己和愛自己,也無法與他人建立親密感。

學習表裡一致的溝通

因 此,「一致型」的溝通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這意味著我們與家人溝通時,要學習讓內在的感受、想法或需求與表達的訊息一致,言語、情感與身體的姿勢能 保持和諧,並且在表達自己的同時,也關照對方的狀態和情境的需要。薩提爾女士認為「一致型」溝通具有下列幾項特徵:能欣賞自己的獨特性、在個人與人際間能 保持自由流動的能量、願意信任自己與他人、願意冒險、允許自己和他人的脆弱、善用自己的內在和外在資源、開放自己建立親密感、擁有完成自己與接納別人的自 由、愛自己,也愛別人、面對改變時能保持彈性與開放。

當我們對自己的溝通型態 有所覺察和了解,且願意更多地學習「一致型」的溝通型態時,我們將會發現自己不再被侷限在無可自拔的惡性互動循環中。每一次的發現覺察與願意改變的態度, 都會將現實生活中的家人關係引領到更正向且健康的路徑,進而不斷地提昇家庭成員的自我價值感,且建立起家人彼此之間真正的親密感。

(參考資料:《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模式》,張老師文化出版;《家族治療理論與技術》,揚智文化出版)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