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一起長大
心氧教育
“為什麼我總是很心累?”
經常莫名感到心累,
有深深的無力感
是現代成年人的通病。
生活壓力大,忙忙碌碌卻覺得迷茫、空虛、壓抑;
不管怎麼努力,好像總是卡在某個地方,得不到升職加薪;
每段感情好像總是重複同樣的錯誤,不安、爭吵、冷戰;
性格敏感自卑,想要突破自己卻總是無疾而終……
仿佛心裡住著一個不受控制的孩子,在拼命拉扯自己。
你想向前,它要向後;你想挑戰自己,它要畏懼退縮;你想心平氣和,它要哭鬧崩潰。
你責怪它不成熟,它卻哭得更凶了。
其實,這些內心的糾結、掙扎都是你內心的小孩在作祟,心理學稱它為:內在小孩。它正在向你呼救,渴求被你看到和疼愛。
國外一個曾飽受焦慮和抑鬱的困擾的女孩,把她如何走出陰影的治癒故事做成了一個短視頻,生動形象地向我們展示了“內在小孩”。
視頻一經發佈就備受歡迎,很多人說在裡面看到了自己。
這天是女孩的生日,她卻獨自躺在床上自怨自艾,仿佛被整個世界都遺忘了。
“不要抱希望了,你沒有朋友”。
“沒有人在意的,他們恨你”。
忽然,出現了個可愛的小女孩,
微笑著拿著畫筆,
在女孩灰暗的世界裡畫畫,
小孩還把畫筆遞給她讓她自己來畫。
她卻說:“你沒有天賦”。
這句話一下子紮進小孩的身體。
懵懂的小孩用筆給她畫了一個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女孩看到了過去的自己。
當她把自己的畫給小夥伴看時,
同伴回應:“真傻”。
同時,她的手腕被一把鎖鎖住,
當她被推倒嘲笑時,
身上又多了一把鎖。
接著,更多否定的聲音一一出現,
女孩身上的鎖鏈也越來越多。
“你不夠好,你是個失敗者,不要再努力了”。
“你個怪胎,沒人喜歡你,沒用的傢伙”。
直到看到眼前的小孩身上滿是鎖鏈,
她才知道,這個小孩
就是內心深處那個受傷的自己。
她走到小孩身邊,緊緊地抱住了她,
在她耳邊,認真對她說:
“你是重要的”。
後來,女孩推開窗,
外面陽光明媚,
她告訴自己:“你可以的!”
如果這個小孩沒有出現,女孩可能將永遠停留在過去被傷害的痛苦中,拼命否定、貶低、嫌棄自己,渾身被枷鎖束縛。
而當女孩溫柔地擁抱了小孩,告訴她:你很重要。她便像重生一般,原本灰暗的世界充滿了陽光。
這,就是“療愈內在小孩”的強大力量。
#01
內在小孩不長大
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
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
不管在童年,還是成年後,當它沒有得到足夠的關心和愛護,它就會一直蹲在角落哭泣,成了一個陰晴不定的孩子。
它會霸佔你的大腦:讓你思維不清晰,容易情緒化。
當你訴求得不到滿足時,當別人跟你意見不同時,當事與願違時......讓你憤怒、悲傷、恐慌,甚至發展為抑鬱症、焦慮症等身心疾病;
它會加劇你的原生家庭矛盾:把你在童年時缺失的那份愛,以叛逆、冷漠、抗拒溝通等形式加倍得“償還”給你的父母;
它會破壞你的親密關係:讓你缺乏安全感,愛得小心翼翼,害怕失去,經常用作、討好來換取伴侶的關心;
它會攪亂你的工作:讓你在工作中沒自信,總害怕做錯事,不敢拒絕,不敢爭取,影響你的判斷和決策,在關鍵時刻“拖你後腿”;
它還會遺傳給你的孩子:時間久了,它會將情緒化、脆弱敏感、拖延、自卑等注入進你的性格,同時,在你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得“遺傳”給你的孩子……
而且,我們越是無視它,越是壓抑它,內在小孩會更沮喪和抗爭,仿佛一個閉環,讓你喪失好的性格、好的關係、好的生活。
因為,內在小孩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情緒得不到釋放、價值觀得不到肯定,她就會一直蹲在那裡哭泣,停止成長。
內在小孩就如同我們人生木桶的最短板。它不長大,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
所以榮格說:“內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癒的引領者。”
只有內在小孩被看見、被療愈,並且與我們一同快樂健康地成長,我們的內心才會真正成長,真正感到快樂。
#02
一直在向外尋求和解
不如陪內在小孩長大
在自我療愈的路上,我們總說要“與原生家庭和解”、“接納殘酷的世界”、“擁抱不完美的自己”……但表面的和解與接納,更多是緣木求魚,隔靴搔癢。
與內在小孩一起成長,才是對自己最深度的療愈。
一位長期堅持療愈內在小孩的媽媽說: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即使內心一鍋沸水,表面也要故作鎮定。而我已經不會了。
以前,我很容易崩潰,感情冷淡、孩子哭鬧……工作家庭一地雞毛,平靜下來後又不得不在廢墟上一次次重建。
現在,我終於為自己搭好了牢固的地基,足以應對生活中的狂風暴雨。
因為我有一個法寶——跟我心裡的寶寶對話。
我每週返回一次童年,去照看一下那個哭泣的、孤獨的小女孩,給她足夠的支持、關注、贊許和愛。而今她終於長大了,強大到足以成為一個好妻子、好媽媽。
孩子是父母的影本,我能給女兒最好的禮物,就是把我這個原件改好。
當我學會愛自己,照顧好自己,自然而然地,我就能把這份愛潛移默化地傳遞給我的孩子,而不需要刻意努力或模仿他人。
你的內在小孩也正在等著你,
她在等你抱抱她,
跟她說:“我在,別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