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酷文章 (4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宇宙法則---當你成為愛,所有資源都會湧向你!

11  

了悟



一、人有兩次生命的誕生,一次是你肉體出生,一次是你靈魂覺醒。當你覺醒時,你將不再尋找愛,而是成為愛,創造愛!當你覺醒時,你才開始真實的、真正的活著!

 

二、當你願利益眾生時,所有的資源都會流向你,因為資源是服務眾生的。

 

三、懂得愛,成為愛的那一天,你將不再尋找愛、追求愛、渴望愛。幸福不是找到你愛的和愛你的,而是成為愛本身!

 

四、靈魂來到地球,不完全是為了體驗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也不完全是為了喜怒哀懼,功名利祿。靈魂因著淨化提升的需要來到地球,所有利益眾生、利益地球的修煉、修行都會讓靈魂淨化提升。愛與慈悲是淨化提升的必經之路與究竟之路。

 

五、小我講利,先利再益,煩惱不斷。大我講義,先義後利,快樂回家。愛自己不是愛你的小我,而是聯結回歸你的自性本我,清靜、慈悲、光明,愛就是你的本性。

 

六、當你替天行道,利益天下,天就會來幫你!當你為己謀利,背道而馳,天就會來罰你!愛,是通天的門票,恨則是地獄的通緝令!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選擇在你。

七、記住:當你全然敞開的時候,最先進來的是光和愛,不是怨恨和傷害。因為,光最快,愛最高!

 

八、所有天賦的資源都是讓你替天行道,義行天下的。辜負上天的美意和厚愛,你就關上了幸福喜悅的大門!

 

九、當我們不認可自己時,我們就開始評判別人。當我們不接納自己時,我們就開始抗拒別人。當我們沒有自己時,我們就開始要求別人。總之,我們內在感覺匱乏時,我們就開始折騰、折磨別人。

 

十、受害者就會成為加害者。你渴望得到的滿足也正是你無法為別人做到的!你缺失的也正是你不能分享給予別人的。自我瞭解、自我滿足、自我負責,這是你成長的必經之路。

 

十一、做你自己,不是做你想要的自己,是做回你本來的、本源的、清淨無染的自己。

 

十二、衰老的標誌就是從過去看現在,以經驗過當下,用固定應變動。成長的標誌則是從現在感恩過去,在當下創造體驗,以變化面對變化。

 

十三、有的人依靠自己的想法活著,有的人依靠多數人的想法活著,還有一種人,他們無依無執,所以勇敢光明的活著。有的人依賴自己的感受去傷害別人,有的人保護自己的感受去冷漠別人,這是更加隱藏的傷害,還有一種人,他們打開了自己感受著眾生的感受,喜怒哀樂,深沉,寧靜,慈悲!

 

十四、你要的是成功還是成功的人生?成功只是名與利的豐收,而成功的人生是和一群人,過想過的生活、做想做的事,是共同達到、達成的生命過程,成功的人生的秘密是找到以及培養一群和你一樣的人,彼此增加對方的價值和意義。

 

十五、當你停止成長,你所有的資源也停止了。在害怕失去的恐懼中,你會開始抱怨、責備、索取、取悅、控制等。在關係中,停止成長的那一方要麼變成受害者,要麼變成加害者!當一個人不斷持續成長時,資源源源不斷的湧向你,整個宇宙都會説明你!

 

十六、自己能夠做到,也許只是會讓你自負而不是自信。而自己做到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別人做到,帶給別人價值和意義,那麼你會瞬間有了佇立山頂的感覺,那時的你,已經獲得了真正的自信、自在與自由!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體是你的鏡子——加深與自己身體的關係

 

1440993062607302  

禪與冥想

 

身體是這樣一個部分,它允許你的心靈去體驗在這一星球上作為人的你,並在這個歷險中成長。換句話說;在你生命的開始時,為了能在塵世生活你被“放”入一個軀體;當你在人生的結束時又必須交出這一軀體。



你的身體是一個完美的機器,可以自我調節,自我康復,只要你相應仔細地愛護它,給予它營養。身體支配著非常寶貴的器官,如眼睛、耳朵、語言器官、理解力、手臂、雙手、雙腿等,從而能夠履行大量的任務。



同時,身體本身是一個高度敏感的觸覺和感覺器官,通過它你能夠學會對自己內心以及外部的生活加以感受、感覺、領悟,並進行體驗-前提是你身體健康,相當純潔,有良好的消化。



因為你身體的每個障礙影響到你的感受、靈敏和活力,所以你的身體狀況決定了你怎樣經歷生活,你從自己以及外界世界領悟了多少。如果你內心受到嚴重污染,你就一點也不會察覺到哪些食物對你的身體不好;如果你的身體極不具開放性,你就很少會感覺到外部世界有什麼走近自己,你的感覺也會變得更少。



同時,你的感覺和思想受你的身體狀況的影響;要是你的身體內部受到嚴重污染,你想得也就更不純潔,你更傾向於考慮、感覺“否定”的東西。



要是你給身體許多甜食,你會感到沉重和壓抑,你會感到要活躍起來是很難的。要是你的大腸總是很滿-就因為你不停地吃,吃得很多,或者消化不良-那麼你要變得積極是很困難的。要是你的胃由於同樣的原因也總是很滿,你會感到要有活力,要快樂是很難的,因為你常常會感到“有負擔”。



你的身體除了維持自己的任務外,還有許多重要的功能。首先它有助於你的意識形成,它是你的一面鏡子。



如果你朝這面鏡子裡望去,它就會很清楚地向你指出,你是如何對待它的,你對它以及作為人的自己的看法如何,你此刻(或者歷來)對生活採取哪些感情及精神上的態度。這些態度部分地涉及到你的過去,然而很有可能會一直影響你當前的生活。



從你的外表你可以看出你是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短期的以及長期的。當你觀察自己時,你就可以看到你是否給自己足夠的睡眠,是否使自己勞累過度。久而久之你就可以看出你是如何對待身體的,使得它健康、生氣勃勃,或者弄得它患病、毫無活力。



通過它的外表和種種症狀(如疼痛、疾病、壓力、緊張、沉重等),它向你指出你與它交往的效果,並且要求你給予它所需要的東西,以期能夠重新達到平衡。這當然只有在你與自己的身體有著關係時才會做到。你與它的關係越弱,它就會越多地感到痛苦和疾病。你的身體最後是有益於你和有助於你更加意識到自己,還是通過持續的痛苦或疾病阻礙你獲得意識,這取決於你是否有決心去感受自己身體的這些信號,並聽從這些信號。



此外,你的身體還是你很小的時候對生活採取的精神和感情態度的一面鏡子;你的身體在更為仔細地觀察時能夠向你指出,你是以一定的把握還是以強烈的恐懼面對生活,你是感到自豪還是覺得自己卑劣,你是聽天由命還是選擇不自然的、有意顯露出來的樂觀主義。

每一種態度都以一定的方式使你身體的形狀發生變化;要麼你茸拉著肩膀,要麼你把它高高聳起,你的骨盆向前或向後傾斜,你的胸腔擴大了或變窄了……還有無數的可能性。重要的只是你的態度,你以何種方式使身體形狀發生變化。



這些變化現在有助於你找出你的過去,並對它加以治癒。因為這些態度影響了你,使你不再感受一切,思考一切;如果胸腔很狹窄,你也就在很狹窄的界限內活動,情願退縮下來,而不是盡情地生活。



然而,你不能單單通過身體來解決內心問題。如果你的身體通過治療重新開放,你身體的能量重新流動起來,而同時你並不探究身體的封閉在心理和精神上是以什麼為基礎的,那麼,久而久之身體會重又關閉起來,能量也很有可能又在同一地方重新阻塞。如果這種情況接連發生好幾次,那麼身體就會越來越快地重新關閉起來,回到舊有的狀態之中。



如果你同時著手處理藏在背後的問題和態度,那麼你達到必要的認識會容易得多,因為身體的開放對你的內心也會產生影響,你肯定可以以較少的痛苦來認識和解答原來的歷史。這樣,治療就更加全面了。



身體是你用來表達自己的,同時在一生中起作用的工具。你是否把它投入到它應該起的作用之中,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shutterstock_142334290  

 

向著你的身體



第一步;注意並聽從你的身體。要使自己意識到你的身體對你極為重要,它可以是-如果你願意的話-你的朋友,它支持你自我發展。

馬上開始更多地去感受它-你這樣做並問自己;我在自己身體裡感到怎樣?要是你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那就閉上眼睛。盡你目前所能更多地去感受。

有可能你在身體裡同時感受到不同的東西,例如你的腿感到很沉重,你的肚子很脹,你的胸膛則感到相當自由、相當開放。試著找出你身體的這些感覺與什麼有關聯。

在一天中,要不斷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感受身體,一旦你有了瞭解,就要使自己意識到其中的關聯。要逐漸地擴展你的感受,直到有一天你與自己的身體可以進行不問斷的溝通。

要注意一些“細節”;比如,你的飯菜是否好吃,是否對你有益?哪些食物會加重你的負擔,而哪些則使你保持輕鬆?當你移動身體時,它有什麼感覺?而當它站著時,又會怎樣?你身上是否有地方使你感到疼痛?當你表達出你的感受時,你的身體會有什麼感覺?而當你把感受隱藏起來時,你身體又會怎麼樣?

你給予身體的每一次注意,會使你更加願意聽從自己的身體,並給予它所需要的東西。如果你覺得很累,就讓自己休息;如果你覺得真的飽了,就不要再吃了。給自己的身體以清醒的目光並為它服務,其結果是它也能更好地為你服務。



第二步:你的身體是如何發生作用的?要找出你身體起作用的原理。家裡那本上學時用的舊生物書可能還在,或者再買一部提綱挈領、通俗易懂的著作,或者參加一個相應的學習班,都可以幫助你真正瞭解身體的結構及其內部運作。



第三步:你身體內部如何?尋找一個目光敏銳能夠看透你身體(即身體閱讀)的人,讓他自己向你精確地敘述你身體內部的情況,器官和血液的狀況等等,或者去請教醫生,他能使用不同的診斷方法(例如虹膜診斷法、基式攝像、頭髮分析、面部及手診斷法等等)告訴你有關你的健康或疾病狀況的詳細情況。你要不斷地詢問,直到你一切都明白為止。



第四步:你的身體需要什麼?如果你的身體很健康,那麼,找出你為了維持健康所能做的一切。

如果你的身體有病或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那麼趕快找出一些對你有用的東西來清潔和治癒身體。同時,還要向各方面瞭解情況,讀些使你感興趣或別人向你推薦的書,聽些相應的講座,與病人和治療醫生談話。要找出你能為自己做些什麼,以及哪裡會有你需要的説明和支援。



第五步:迄今為止你為你的身體做了些什麼?要使自己完全明白,你迄今為止是如何對待自己身體的?你是給自己健康的食物還是一點都沒有注意到這點,你吃飯時很緊張還是很平靜?你抽煙、喝酒、吃糖嗎?你是否向自己的身體灌塞了許多藥片、針劑等化學品?

你是否在良好的空氣下進行足夠的運動,你通常是否吃得太多,同時給自己很少的睡眠和很多的壓力,從而忽視了自己的身體?

好好考慮一下對待自己身體的方式,不要欺騙自己,因為你對自己越誠實,你就能越快地發現是什麼損害了你的健康,是什麼使你生病,是什麼使你受到污染。



第六步:你願意為自己的身體做些什麼?給自己制訂一個詳細的計畫;你準備為自己的身體做些什麼。也許你想要多運動,想改變飲食或者嘗試不同的治療方法。你不要一下子決心做太多的事情,可是要堅定地遵循自己的計畫,不斷地檢查其結果。

你給予自己身體的每一次關注,它會以美麗和(或)健康的形式報答你。為此你應該竭盡全力去做。

 

1304101831372610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周星馳《美人魚》中看到的家庭教育

d1525984    

 

周星馳的《美人魚》正在熱映,票房已超20億。

 

這個陪伴過一代人青春的男人,擅長用卑微的主角喚起你心裡的那個小人物的共鳴。看的是喜劇,品出的是悲哀。大家都說星爺有“情懷”,其實,電影裡的每一個男主角,都是他自己的人生寫照。

 

從單身母親帶大的窮困窘迫的孩子,到跑龍套被斥“像一條狗”的失意配角,最終成為呼風喚雨的星爺。

 

貧困而缺愛的童年,是一切的源起,也是最終的目的。

 

xin_3309021610571663026227  

在電影裡,鄧超扮演的年輕富豪,在路邊的燒雞攤邊上吃著廉價的燒雞,突然哭了起來。他說,小時候家裡窮,只能去外面撿吃的。有一天,爸爸撿到了一隻雞腿。

 他哭著說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就是這個味道。”

 

 ——我知道這只“雞腿”是哪裡來的。

瞭解周星馳的人都知道。

這只“雞腿”,的確跟周星馳的童年有關。

 

星爺在一次採訪中提到:

幼時家境貧困,還有兩個姐妹,每次吃飯媽媽總把肉夾給他,可每次他都會把吃剩下的肉放嘴裡咬一遍再吐出來,更過分的是有次他把媽媽省吃儉用特意買給他的整個雞腿扔到地上,媽媽非常生氣,忍不住打了他。

 

鏡頭一轉,記者針對這件事採訪周星馳時,他終於說了自己這麼做的原因——他知道媽媽特意買了雞腿給自己吃,媽媽自己不捨得吃肉。所以故意把雞腿弄髒,這樣媽媽就不會再讓自己吃,可是也捨不得扔掉,所以媽媽就能吃到肉了。

真相大白,母子二人抱頭痛哭。

 

這份感動和深情,遲到了幾十年。

 

雖然孩子的發心和媽媽的本意都是美好的,但是孩子扔了雞腿之後的內疚,被媽媽打了之後的委屈,還有一力撫養三個孩子的單身的周媽媽的恨鐵不成鋼的怨,和打了孩子之後的內疚,卻真真正正貫穿了他們幾十年的人生。這些情緒,不可能不影響他們的相處,不可能不影響每個人的性格。

 

20130222064213309  

 

大家都喜歡故事結尾誤會澄清時的感動,我卻總是惋惜他們沒能用更好的溝通方式避免誤會。

 

在孩子不被接納的行為背後,你能發現Ta隱藏的需求嗎?

 

如果周媽媽不是打罵,而是用“積極傾聽”的方法去處理這個問題,也許這個感動的擁抱在雞腿還沒涼透時,就能發生了。兩個人擦擦眼淚,你一口我一口的分吃雞腿,也是你儂我儂的美事一樁。

 

如果用“給孩子買肉和雞腿,他卻總是扔到地上”作為問題去問育兒專家的話,也許會得到很多解決方法:

 

1.孩子不愛吃雞肉,下次買豬肉或者鴨肉試試;

 

2.雞腿不方便小孩子咀嚼,切成絲,或者打成泥,和土豆混在一起,加胡蘿蔔燉半小時,裝在孩子喜歡的顏色的餐具中;

 

3.孩子積食了,消化不好,喝點“藍瓶兒的”;

 

4.給孩子“有限選擇”——“寶寶,你想選擇今天吃這個雞腿還是明天吃呀?”

 

5.鼓勵表揚——“你能一口氣就吃掉雞腿,真是個能幹的孩子!”

 

6.愛的暫停——“如果你再把雞腿扔在地上,媽媽就不喜歡你了,直到你撿起來才跟你說話。”

……

所有這些方法,可能真的都能糾正孩子“把雞腿扔在地上”這個“行為”,但是這個“行為”的背後,孩子“希望媽媽能吃雞腿”的原因,孩子“想要努力照顧媽媽”的這個需求,沒有人看到,也沒有人關心。

 

事實上,所有這些方法,也不可能真正糾正孩子“把雞腿扔在地上”這個“行為”。只要扔雞腿,能讓媽媽多吃幾口肉,小小的周星馳,會為了這個大大的對媽媽的愛,繼續承受更多的委屈和打罵。

 

在這個故事裡,周媽媽會因為孩子“把雞腿扔在地上”打罵他,是因為她認為“把媽媽給的雞腿扔在地上”的孩子,是壞孩子。這是一個信念,也是一個標籤。

 

壞孩子”是需要教育的,所以打罵也是理所應當。

 

我們從不給孩子貼標籤,而只是針對孩子的具體行為來看,父母是不是接受。

 

因為我們相信,在每個父母不能接納的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一個屬於孩子的強烈的需求。沒有對錯,也沒有好壞,只是人之常情。

 

不同之處在於,有的孩子,在為滿足自己的“需求”時,找的解決方案和我們想的都不一樣。

在這個例子中,周星馳的需求是“照顧媽媽,讓媽媽也吃到肉”,他的“解決方法”是“把雞腿扔在地上,這樣媽媽就會因為不捨得扔掉而自己吃了雞腿”,因為以他對媽媽的瞭解,如果直接給媽媽,她是一定不會接受的。相信他也曾經這麼嘗試過,但是失敗了。

 

在生活中,我們會看到每天晚上睡覺磨蹭的孩子,內心的需求可能是希望能跟媽媽多一些相處時間,因為媽媽早出晚歸,只有睡前能夠短暫相聚,所以孩子再困也不捨得睡;

 

總是搶弟弟玩具的哥哥,內心的需求可能是希望得到媽媽更多的關注,媽媽每天給弟弟餵奶哄睡洗澡,但是自己卻要自己做這些事情。每當自己搶了弟弟的玩具,媽媽都會過來“教訓”自己,正好有機會跟媽媽耍耍賴,說說話;

 

下雨天堅決不肯穿雨衣的小朋友,可能是因為上次穿了這件雨衣被小朋友笑話樣式老土,所以這次寧可淋雨感冒,也不肯再穿。即使媽媽強迫他穿上,一出門就自己偷偷脫掉。

……

 

孩子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相對貧乏的語言表達。當他們執拗的堅持他們自己找到的“解決方法”時,總是會被爸爸媽媽當成“不聽話的壞孩子”來教訓。

 

沒有人喜歡被貼標籤,被教訓。所以家長的責駡和懲罰,會讓孩子覺得很委屈,甚至引起反抗。更好的做法是,相信孩子內在有一個“需求,而不是因為孩子”壞“所以導致這個行為。所以,不去評判孩子的行為,而是告訴他自己內心的感受,以及這件事對自己產生的影響,比如:

 

你把雞腿扔在地上,媽媽覺得很心疼。媽媽很辛苦給你買的吃的,你卻不吃,我很傷心。“

 

你超過十點還不睡覺,還要求媽媽一直陪著你,媽媽沒有辦法做自己的事情了。如果媽媽睡得晚,明天會很困,影響工作。“

 

當孩子知道家長對自己行為的不接納,不是因為“自己是個壞孩子“,而是因為自己的確影響了他們的生活時,可能會更願意配合。同時,他們也瞭解到,家長的感受,是難過的,傷心的,或者累,困,孩子會更加理解為什麼自己需要作出改變。

 

如果我們能夠不去責備孩子的行為,只是告訴他自己的感受和對生活的影響,距離我們能瞭解到孩子內心的“需求“就更近一些。

 

對於孩子的回饋,如果家長能夠試圖去瞭解和同理,而不著急改變和提出建議,我們就有機會一層一層的剝開“熊孩子“覆蓋在自己小小的需求外面的那個”不聽話“的外衣,一點點的接近事情的真相

 

理解和接納,才能聽到孩子的心裡話。

 

如果真能被這樣的傾聽和理解。如果能瞭解到自己的行為讓媽媽感受到的傷心而不僅僅是“生氣“,我想周星馳也許會願意告訴媽媽自己想照顧她,想讓她多吃點肉的願望。

 

畢竟,能讓我們每個人願意說出心裡話的,從來都不是責備,而是理解和接納。

 

 

14293307083115  

周星馳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還提到過另外一件讓他耿耿於懷的事:

小時候跟爸媽出去逛街,想要玩具而他們不給買,但是他很想要,所以就鬧著要,最後媽媽還打了他。他覺得很委屈:“你不買,還打我?”

 

已經46歲,身價過億的周星馳,提到這件事的表情,儼然還是那個受傷的小男孩,在玩具店前委屈的想要留下淚來。

 

我相信,他的委屈,不在於“家裡窮,所以不給買玩具”,而是“我不但沒有得到玩具,還挨了打”,身體心靈都很挫敗。

 

窮或者富,都沒有問題。

 

買,或者不買這個玩具,也不是問題。

 

問題是,如果不給孩子買這個玩具,應該怎麼對待孩子的情緒?

 

如果當時父母能夠看到孩子內心對玩具的渴望,沒有得到玩具之後的失望。對這個渴望和失望,對孩子沒有得到玩具的情緒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接納,父母不會做出那麼決絕的舉動,孩子也不會對這件事掛礙至此。

 

缺錢沒關係,缺愛,很有關係。

 

可惜星爺的童年,缺錢也缺愛。

 

所以他在電影裡造夢滿足自己缺少的,卻在現實中用冷漠換來眾叛親離和一段又一段沒有結果的感情。

 

134157702_14291871240481n  

 

在談到“無條件養育“的時候,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是”我不可能無條件接納孩子,他做的很多事我都不能接納“。是的,無條件養育宣導的,並非”無條件接納孩子的一切行為“,而是用一顆無條件接納的心,去撥開迷霧,讓孩子願意跟你敞開心扉,告訴你他做這些行為後面的理由和需求。去感同身受的理解孩子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的傷心和失望。當真如此,你會發現,那些理由和需要,都是正當的,可愛的,甚至美好的,都是你可以接納的。而那些需求沒有滿足帶來的傷心和失望,在被父母“看見”和理解之後,就會如堅冰遇到暖陽,很快化為汩汩春水,流淌而去。

 

孩子小的時候,不懂得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所以家長要作出示範,去告訴他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代之以動輒批評責備。

 

泰山牧哲教育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躁鬱症也能通靈,為什麼卻愈過愈糟?》

 

VanGogh-starry_night[15]  

章成


    你聽過躁鬱症的人,宣稱他們可以收到訊息嗎?例如他們在躁期會有不可思議的眼通、心電感應、甚至收到來自外星人、靈界的訊息?

   
其實很多都是真的。

   
躁鬱症有很多型(註),其中有一種我稱之為A型躁鬱症,A型躁鬱症的人在躁期,是可以收到許多訊息,瞬間擁有許多知曉能力的;例如身邊來了不認識的人,他居然能夠知道這個人家裡有什麼狀況,知道一些他不可能知道的事情等等。這種「躁」,其實是高速運轉的意識狀態,這時確實能夠具有超乎常人的感應能力,讓很多人甚至覺得羨慕的。但為什麼躁期結束了之後,會變成「鬱」呢?

   
因為在高速運轉的時候,他們所進入的收訊狀態,就像演唱會進入最HIGH點,空中強勁地噴灑起紙花,太多的亮點此起彼落的景況;然而他自己沒有辦法整理這些「知曉」,所以這些讓他很「HIGH」的亮點會就積壓在心中難以消化,漸漸使他變得愈來愈「玻璃心」---也就是愈來愈敏感,生活中稍微觸及到那些積壓在心裡的亮點時,他就感覺自己快要躁起來,所以他們常常會害怕控制不住自己。於此同時,這些大量塞進來的訊息由於沒有辦法被消化、整理,與實際生活落差太大、無法接軌,因此在高速運轉時所感覺到的那種無所不能的強大感消失之後,隨後便會陷入對現實生活更無力的深深沮喪,如此周而復始。

 

537325135_m  



    幫助A型躁鬱症的人療癒,對我而言其實是所有躁鬱症類型當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這個高速運轉出來的亮點,經過一個「淬煉」的過程,變成可以整合的「瞭解」,而不是片段的「知曉」。所謂「淬煉」,就是先讓這些使他很HIGH的亮點再呈現出來,然後幫助他一一去整理,最後統合在一個更高的「清楚」之下。

   
躁鬱症A型的人,他們所收到的訊息常常是真的,但最重要的是他們能不能透過這些訊息得到自我的整理和清楚,如果不能去整理和清楚,就會陷入一種狀況:頭腦打結---就像電腦有BUG會開始發生系統衝突。而結打多了,就會變成「玻璃心」----就像電腦後來變成動不動就當機一樣。接著,頻頻當機就會讓他常常無法處理現實生活的事情,常常無法處理事情又會加深自己的擔憂和敏感,所以又更容易碰到一點小事就卯起來或躁起來了,這樣的惡性循環如果更加嚴重,最後會變成人家所謂的「發瘋」,走向自毀。

   
然而有經過「淬煉」的亮點,它就會DOWN下來,下次遇到同一個情境時,你不但不會HIGH起來,反而會變得更冷靜,會覺得:「ㄟ,現在我看得更懂了!」有了這個基礎,如果繼續再跟老師學習,你就不只是一直收到許多訊息了,而是你的智慧會慢慢開展出來,讓現實生活中,你原本認為的絆腳石變成你的墊腳石;如此你不但能迅速通過許多生涯的瓶頸,還會因此變得更豐盛;這樣發展下去,以後你收訊息的狀態就會變得很健康,那些訊息變成可以帶給你很好的滋養了。

20160111162958888  

 


   
躁期所收的訊息,除了預知、心電感應類,也有不少是屬於「宇宙智慧」、「神秘學」類別的訊息,常常都會讓人覺得很有啟發性、很崇高、很有創意,甚至讓聽聞的人為之傾倒,可是一旦放在實際生活裡,就會發生各種衝突矛盾、與社會現狀扞格不入,無法實現;這就像一個人在網路上下載大量應用程式,每個看似很棒,但電腦速度竟愈來愈慢一樣,因為這些應用程式或資訊並沒有被一個更圓滿、更統合(可以連結現實)的智慧去檢視、整理、取捨和分門別類,所以甚至會造成一個人連正常的社會功能都沒有了。

    總而言之,躁期的收訊,就彷彿一個大圖書館突遇地震,所有的書被搖落下來散落一地的狀況,人在亂書堆中,貌似坐擁卻難有助益;唯有你有能力將這些書整理的井井有序,懂得分門別類,不會把文學當科學,把科學當藝術、知道要用什麼書,它放在哪裡你可以去找到時,那麼這些書(訊息)才真的能成為支持你人生的心靈財富。


(註)躁鬱症的其他類型與其療癒,將來有機會再介紹。

 

3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雲的老婆

s2_54462171b59fb    

 

 

    我和馬雲是大學同學,畢業就拿了結婚證。馬雲不是個帥男人,我看中的是他能做很多帥男人做不了的事情:組建杭州第一個英語角、為外國遊客擔任導遊賺外匯、四處接課做兼職、同時還能成為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 然而,婚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處在一種惶恐中,因為他的意外狀況層出不窮——

  他忽然就辭職了,說要做自己的事業,然後就在杭州開了一家叫海博的翻譯社。翻譯社一個月的利潤200 塊錢,但房租就得700 。為了維持下去,馬雲背著麻袋去義烏、廣州進貨,販賣鮮花、禮品、服裝,做了3 年的小商小販,養了翻譯社3 年,這才撐了下來。後來他又做過《中國黃頁》,結果被人當騙子轟…… 

  這種情況下,他忽然跟我說想湊50 萬做電子商務網站。他很快就找了16 個人抱成了團,其中有他的同事、學生、朋友。馬雲告訴大家,把所有的閒錢都湊起來,這很可能失敗,但如果成功了,回報將是無法想像的。他順便勸我,說他們如果是一支軍隊,我就是政委,有我在,大家才會覺得穩妥。就這麼著,我也辭職了,18 個人踏上了一條船——— 阿裡巴巴。 

  草創時期的工作是不分日夜的,馬雲有了什麼點子,一通電話,10 分鐘後就在家開會。他滿嘴的B2B 、C2C 、搜索、社區之類的專業術語我是聽不懂的,但他們開會我會很忙。他們白天開會,我在廚房做飯;他們半夜開會,我在廚房做夜宵,我頂著政委的虛職,乾著勤雜工的事。在沒有盈利前,每人每月500 塊薪水,這點錢買菜都不夠,家裡的“ 食堂” 要保證開夥,加班開會的夜宵品質必須保證。我本來當老師當得好好的,為什麼就成了一個倒貼伙食費的老媽子了? 

  煎熬了一年多,我問他我們現在到底賺了多少錢,他伸出一根手指頭給我看。“1000 萬?” 他搖頭:“1 億?” 他還是搖頭,告訴我:“100 萬。”“ 這麼少?”“ 每天。現在是一天利潤100 萬,將來,會變成一天納稅100 萬。” 

  “ 兒子跟錢,挑一樣,你要哪個?” 

  如果說當初他說的回報是指現在的財富的話,這個回報的確很驚人。而我得到的回報是,我成為了阿裡巴巴中國事業部總經理。正在這個時候,家裡又後院起火——— 我們開始管不住兒子了。 

  兒子,應該也算是阿裡巴巴的“ 犧牲品” 。他1992 年出生,跟我們的事業同齡。那時,我們家一擠就是30 多號人開會,滿屋子煙霧繚繞像個毒氣室,兒子關在房裡不能出來。吃飯的時候跟我們一起吃工作餐,這樣一來,兒子就長得越來越像他爸爸,瘦骨伶仃,像根火柴棍支起一個大腦袋。後來我們越來越忙,兒子4 歲入託,一扔就是5 天,週末才接回家來。 

  如今終於算是大功告成了,兒子也10 來歲了。我們接兒子回家,兒子說:'' 我不回家,我回來了也是一個人無聊,還不如呆在網吧裡!” 。 

  馬雲這次真急了,當天晚上就跟我商量:“ 你辭職吧,我們家現在比阿裡巴巴更需要你。你離開阿裡巴巴,少的只是一份薪水;可你不回家,兒子將來變壞了,多少錢都拉不回來。兒子跟錢,挑一樣,你要哪個?” 看兒子變成這樣,我也著急,但是我心裡卻不平衡:剛結婚的時候我本來就是打算做個賢妻良母的,結果被他“ 騙” 進了阿裡巴巴;好不容易現在功成名就了,又讓我辭職回家做全職太太。他拿我當什麼?一顆棋子! 

  我辭職以後,對兒子的遊戲沉迷阻擊正式拉開,第一槍是馬雲打響的。那時正是暑假,他給兒子200 塊錢,讓他去和同學玩電腦遊戲,玩上三天三夜再回來,但回來的時候必須回答一個問題——— 找出一個玩遊戲的好處。過了三天,兒子回來了,先猛吃了一頓又大睡了一覺,這才去匯報心得:“ 又累又困又餓,身上哪兒都不舒服,錢花光了,但是沒想到什麼好處。”“ 那你還玩?還玩得捨不得回家?” 兒子沒話說了。加上我的看管,兒子於是慢慢就淡出了網絡遊戲。 

  那時正是網絡遊戲圈錢的時候,盛大、網易都推出了新遊戲,按照馬雲的作風,他是不會放過任何賺錢的機會的。但是他硬是沒有去做網絡遊戲,他在董事會上這麼說:“ 我不會在網絡遊戲投一分錢,我不想看到我的兒子在我做的遊戲裡面沉迷!” 

  做個幸福漂亮的居家女人 

  兒子從小學到初中,我沒接送過他,都是自己背個書包去擠公共汽車。現在,辭職回家的我每天早上做好早飯,和兒子一起吃,再開車送他去學校。接著,我馬上去農貿市場買菜,回家以後兩葷一素一湯地搭配好,配上餐後水果,用一個分成三層的小食盒裝著,然後去兒子的學校門口等他中午放學。 

  我辭職回家半年後,兒子的成績在班上升了17 個位置。班主任也說他不僅學習提高了,就連在班上的人緣都變好了,他越來越開朗、愛笑、寬容,從以前的內向學生變成了一個陽光少年! 

  我改變
​​了兒子,兒子也在改變我。週末的時候,他會挽著我一起出去逛街。路過臨海路的時候,給我推薦一家叫“ 四季風流” 的長裙專賣店。在我印像中,自從我進了阿裡巴巴後,我就沒穿過長裙了,我的衣櫥裡全都是白色、銀灰或者黑色的職業套裝,裡面的裙子也都是直筒套裙,那樣的裙子才符合我的身份。現在,我不必在乎這些了,我就是個居家的女人,我可以穿任何我想穿的衣服。兒子給我推薦了一條玫瑰紅的絲絨長裙,上面斜斜地綴著一圈金色的流蘇,一看就讓人喜歡。 

  我的衣著風格就此改變。有空的時候,我會去阿裡巴巴看以前的同事,大家看我的眼神都充滿驚訝,說我現在充滿了女人味,顯得比以前漂亮了許多。 

  馬雲有一次跟雅虎公司CEO 楊致遠閒聊,楊致遠問起了我,馬雲這麼告訴他:“ 張瑛以前是我事業上的搭檔,我有今天,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也一直把她當作生產資料。但現在我覺得,作為太太,她更適合做生活資料……” 這話後來傳到了我耳朵裡,這話絕對不是杜撰——— 也只有像他這樣滿腦子都是事業的男人,才會把自己的太太也當作資料。不過,當生活資料的日子並不壞,在家的日子雖然平淡,但是每個收穫都值得讓我再三品味。 

 



1370551605660400686     

後記:
  女人的偉大就是無論身邊的男人當下成功與否,只要這個男人擁有夢想,都會無條件的支持他,默默的陪伴他,並照顧好一切。而男人的責任就是無論遇到任何挫折打擊,都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證明給自己的女人看,她對他的支持和鼓勵是對的!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那麼“靈性”那麼“智慧”,卻搞不定你的親密關係?

 

12565606_977642855657629_5861529697244663224_n  

慕棉 爱无界身心灵空间

此文為慕棉提供愛無界專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有客戶留言發來一個問題,我聽說XXX,XXX現在又單身了,他們都是那麼有名的老師啊,那麼靈性,那麼光鮮,怎麼還處理不好親密關係,總鬧分手呢?可見,人越成長,這要求也高了,可上哪兒找那樣契合的伴侶去?唉,看看這些老師,想

想我自己,這可怎麼辦啊,我都覺得自己要是沒接觸這些就好了,還能平平常常過日子。


我不贊同這種背後談論別人私生活的提問,對他人的隱私我們原本就沒有發言權。何況她提到的人我也不瞭解,人家私事兒就更加容不得我們這些陌生人置喙了。同時,分手就意味著失敗嗎?單身就意味著沒有能力搞定親密關係嗎?這我覺得也未必。

但這個親密關係與心靈成長的問題本身我覺得還是挺有意思的,為啥你靈性了半天,還搞不定你的親密關係?為啥你成長了半天,你的親密關係反而越來越糟糕?這的確可能在一部分接觸心靈成長的人身上發生著。既然這種情況確實存在,我們就不妨來探討一下,它存在的背後可能隱藏的原因。

 

 1448869719187  

見誤區:以自己成長了,一切都會隨著自己的改變而改變

首先,一個常見誤區就是以為自己成長了,一切都會隨著自己的改變而改變。這種想法在初入身心靈這個門檻的人身上還是很普遍的,吸引力法則似乎也是這麼告訴我們的。然而,我們需要看到的是,自己究竟是“成長”了,還是只是“做出了成長的樣子”,而努力地期待別人的改變,期待奇跡的發生呢?

 

甚至很多人最開始接觸療癒,都並不是真的想面對自己的問題,而是想通過自己的“療癒”去改變他人,從而改變關係。當然,事實上通過自己真實的成長,的確存在能夠帶動關係改變的可能。然而,我們卻無法做出具體如何改變的假設。而是需要對結果敞開,自然地走自己的成長的道路,然後讓改變自然發生的。然後,的確,有可能有些關係變得更深入穩定了,同時也可能有些關係是隨著自己的成長而走向結束的。一段關係的終結本身不代表失敗,這就好比是人生一個階段的終結和下一個階段的開始,這本身是自然發展的過程,並不意味著有什麼不好。同樣,關係的延續也未必就是成功。而自然,單身也就不等於處理不好親密關係了。

因而,帶著頑固的對關係的預設進入心靈成長之旅,這本身就偏離了自我成長根本的核心宗旨——那就是焦點始終對準自己。當然,最開始因關係的困擾而帶來心靈成長的機緣,這本身無可厚非。路都是需要一步一步走的,成長也需要一步一步地實現,這都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只是需要提醒自己,改變這樣的認知就可以了。

 20140713-225122-82282348  

 

次,自我成長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道理上的“明白”和實際自己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實踐”,是有很大差距的。很多人看了身心靈書籍,談必更高意識,言必宇宙真理,論必地球能量如何如何,議必自性圓滿空性自在,稱必列姆利亞與亞特蘭提斯時代何等輝煌何等了不起,說必投射與鏡子並存,潛意識並無意識齊飛,可是回到自己身上呢?卻常常並未真正能夠有深入地體悟。一個習氣都改變不了,一個慣性都脫離不了,一個舒適區都走不出來,其實真的談不上那些更高的離生活十萬八千里的事情,而那些身心靈的詞彙也只不過變成了豐富自我的點綴而已。


帶著這樣的方式與人相處,自然容易讓人,尤其是對身心靈或者心理學有偏見的人避而遠之了。反應在親密關係裡就更明顯了。很多時候,當我們試圖瞭解自己的內在的時候,就好像是小孩子發現了一個很美的花園,特別想說服自己喜歡的小朋友帶著他/她一起玩一樣,很多人也會特別努力甚至過度用力地試圖讓伴侶跟自己一起成長。分享原本是好意,成長本來是好事,然而,當你過度用力的時候,伴侶卻未必願意接受,也未必跟你一樣喜歡這個花園。這時候,很多矛盾就產生了。
事實上,我們從心靈成長中收穫了什麼,並不是我們的語言說出來的,我們自身的狀態是體現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的,尤其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的。而在親密關係裡,那就更是騙不了人的了。哪怕我們有著舌燦蓮花的本事,說得再好聽,習氣也一樣無所遁形。這時候,如果自己落實這些身心靈道理的部分做得又很不夠,只是停留在“我知道很多道理啊,我說得特別對啊”的階段裡,那麼,對方對比我們的語言和我們的行為,就會很自然地產生不信任的感覺。你自己都不能跟自己自洽,又怎麼讓別人相信你呢?

而相反如果你實實在在地在改變,尤其是一些明顯的模式和習氣都在發生著切實地轉變,你身邊的人也是很容易捕捉到的。那麼,即使你不說那些華麗的辭藻新潮的詞彙,對方也更可能樂意去瞭解你最近發生了什麼,才有這麼大的轉變。這時候這種樸實而自然的說服力,就是毋庸置疑的了。

 

   

靈魂伴侶的過度期待也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很多人瞭解了更多的身心靈或心理學知識之後,反而會增長慢心,覺得自己什麼都懂,看別人問題都看得好像特明白似的,因而也就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覺得對方這也可以改進,那也可以療癒,這個問題是跟原生家庭有關,那個問題是跟能量印記有關,這樣會更好,那樣會更棒。其實這就在無形中提高了自己對伴侶的期待和要求,自然也無形中增加了對親密關係的期待和要求。更糟糕的是,那些看了幾本書甚至讀了幾篇文章就去套別人的生活的做法與輕易對別人下判斷的行為,本身就缺少對他人的足夠尊重,也是很傲慢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的那些未經自己深入實踐的分析,也很可能是非常膚淺,甚至是帶著嚴重錯誤的,本身就只是個看起來的“身心靈大明白”而已。這些帶著傲慢地誤解與誤判,自然更容易增加對方的抵觸心理,也容易帶來關係的疏遠了。


我想起有個笑話,說,你知道兩個心理諮詢師夫妻吵架什麼樣嗎?你這明顯是投射!你這種憤怒的態度,就是對你父母情緒的轉移!你才是投射!你這種遇到問題就避重就輕的做法才是跟面對你媽一樣呢!還說不是投射?你投射!你投射!......
其實理論與方法的誕生,其本意都是想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可同時任何說法要落實在生活中的時候,都勢必要面對不完美的人類,有各種各樣問題的人類。可以說,基本上沒有人能夠按照書本上寫的那樣活著,而只是都是在路上,在學習中。而如果我們把這些教導變成了金科玉律,成為對照他人的顯微鏡,對著任何人事無巨細的去比照,無疑這些看似美好的教導也都能因此轉變成為關係的殺傷性武器。
尤其是伴侶關係,本身就是最親密的關係類型。雙方需要帶著很大的信任才能夠敢於卸下防衛去展現自己的弱點、缺點和很多不完美的面向,從而逐步建立起真正的親密。這個過程是很不容易的。每個人的內心,那個脆弱無力的小孩會在這個關係裡感覺到安全,才能逐步做得到。
而帶著放大鏡的觀察,無疑很容易會觸動我們這個內心的小孩的不安全感,從而產生疏離與不信任的情緒,也很容易退回到自我保護之中,進而隔絕親密。我們的所謂“成長”就不但沒有幫助到我們的關係,讓我們看到對方的好,讓自己的心量更加敞開,還容易讓自己和他人都心生不滿了。

所以說,自我成長,跟所謂的表面的“靈性”——敏感不敏感,能不能連接更高的存有,是不是能說出一大堆看似深奧的道理之類的這些狀態,都沒有本質關係。同時,自我成長跟掌握了多少心理學知識,掌握了多少身心靈知識,能不能滔滔不絕的複述出來給別人聽,也沒有必然聯繫。

 

 

我成長本身就是一件面對自我的事

自我成長本身就是一件面對自我的事,落實到生活裡,就是實實在在的習氣的轉化,無益慣性的突破,以及更大自我力量的打開和更大的心量的拓展。真正的自我成長,也不會越成長越看人都不順眼,都不完美,都不符合更高標準,結果反倒平添了煩惱。同時呢,自我成長跟親密關係是否能夠有機緣在此時此刻馬上到來之間,也未必有必然的聯繫。就算你是真的“靈性高”、“智慧高”、“成長得好”,也只是給了自己更大心量和更大力量,能夠支持你去如實面對自己在親密關係中可能呈現出來的種種碰撞。同時,也可以輔助親密關係這面“鏡子”,對自己的成長過程起到更大啟發作用,對關係本身也帶來更大益處。如此形成一個正向的迴圈和促進。所以,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更需要學習的是,對宇宙敞開,對可能的或已有的親密關係敞開,同時,放下過度期待,尊重機緣的走向,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尊重他人的選擇,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真正的自我成長呢,其實是一種同理心的生長,一種理解能力的延伸,也是一種慈悲的擴展和愛的能力的提升。所以,你是否真的是在自我成長呢?也許,是時候捫心自問,面對自己了。真正的親密關係呢,的確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每個人最深的內在,它並不一定因成長而完美,它也並不一定因靈性因智慧,而在我們想要的時間如期而至。然而,當你的自我成長,你的靈性提升,你的智慧拓展,並不是為了親密關係或者其他任何外在的目的而進行的時候,當你的焦點真的對準自我,與自己能夠和諧共處,並不斷拓展自己的內在的時候,一切真的會有最好的安排。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變胖,可能是一種自虐的傷痛

-加拿大研究發現,外在變化是內在的偽裝

135F14117-0  

 

 

作者:麗姿.布爾波

 

       

加拿大心靈工作者麗姿.布爾波,她在1992年開始進行人類外在變化與內心世界的深入觀察和研究,經由成千上萬案例證實,完成五種傷痛及其對應的五種偽裝的理論。

這五種傷痛的類型如下,而他們對應到的生理狀況是:

「逃避者」的整個身體似乎想要消失,終其一生盡可能不占空間。

「依賴者」肉體欠缺分量。他認為自己擁有的總是不夠。

「自虐者」有著使他羞愧的肥大身軀,擅長搶在別人懲罰他前先懲罰自己。

「控制者」對自己要求甚高,各種形式的懦弱在他眼中都是一種背叛。

「頑固者」不願意在心理上讓別人觸碰,手臂緊貼著身體。不擅長表達愛。

 

這些理論肇始於布爾波研究奧地利精神科醫師佛洛伊德,從他關於潛意識的重大發現,主張生理與人類的情感及心理面向是有關連的。以及他的學生威廉.賴希,證明瞭精神官能症不僅僅會影響心理,也會影響生理和身體。

後來精神科醫師皮耶拉柯斯和洛文(兩人皆為賴許的學生)提出生物能量的理論,證明瞭若欲讓生理身體康復,情緒和思緒也是很重要的。

拜前面研究奠下的基礎,作者經由成千上萬案例證實:內在傷痛各有具體的身體徵象,傷口越嚴重,特徵也越明顯。

療癒傷痛的第一步,就是要認出它,並接受它。藉由認識這些傷痛,和為了害怕傷痛、防衛自我所塑造出的偽裝面具,你將認清人生中某個特定問題的真正原因。透過辨識偽裝,改變行為舉止,療癒被忽視的傷口,人可以不再受苦。

五種傷,五種假面:認出內在的傷痛,找到真正的自己

身體出現變化時,人非常擅長為此想出各種藉口和理由。可以看得出來,他並不想正視自己,更無法接受人類的身體居然這麼聰明。

他不願承認,身體外觀上的任何細微改變,都是在吸引他去注意某個此刻正在他內心上演,而他卻不願檢視的感受。

但願人類能瞭解到,身體之所以決定要吸引他去注意內心的某個感受,其實是他「內在的神」在使用肉身,來幫助他意識到,此時此刻,他已具備十足的能力,去面對他所害怕看到的事。我們所選擇的,卻反而是依然不敢面對自己的傷痛,並繼續戴著為了隱藏傷痛所塑造的偽裝面具,以為這樣就能讓傷痛消失。

請別忘了:唯有當我們害怕受苦、害怕喚醒某個傷痛時,才會戴上偽裝面具來保護自己。

一旦戴上偽裝面具,我們就不再是我們自己:我們所表現出的,比較是這個偽裝的連帶行為。

理想的情況是,能夠很快發現自己所戴上的偽裝面具,辨認出我們所企圖掩飾的傷痛,而且在覺察辨認的當下,既不批判自己,也不責怪自己。

在你察覺到這件事的時刻,要慶幸你發現了這件事,並感謝觸動了你傷痛的那個事件或那個人,因為他幫助你看到你的傷口尚未痊癒。最起碼,現在你意識到這件事了。如此一來,你便接受自己是個凡人。更重要的是,你願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去療癒。

222952ywo0ro5oyi95pc1h  



等到你能夠經常對自己說:「好吧,我之前戴上了這個偽裝面具,所以才表現出這種行為。」的時候,你的療癒便邁進了很大一步。

現在,我想要歸納一下,如何看出你或別人是否戴上了某個偽裝面具以保護自己。

當你的「排拒」之傷被觸動時,你會戴上「逃避者」的偽裝面具。

這種偽裝促使你想要逃避那個讓你以為會經歷到排拒的情境或人,因為你怕自己慌張或感到無能為力。這種偽裝也說服你要變得越隱形越好,退縮到自己內心裡,盡可能少說和少做,以便不要又被那個人所排拒。這種偽裝讓你以為你不夠重要,無權擁有你的一席之地,無權和別人一樣平起平坐。

當你的「遺棄」之傷被喚醒時,你戴上的是「依賴者」的偽裝面具。

它使你變得像個有需求的小孩子,哭哭啼啼尋求別人的關注,你可能頻頻抱怨或對事情逆來順受,因為你以為光憑你自己應付不來。這種偽裝讓你想盡辦法要避免別人拋下你,或想盡辦法要爭取更多關注。它甚至可能說服你讓自己生病,或遭遇一些困境,以取得所渴求的支持或支援。

假如被喚醒的是「羞辱」的傷痛,你披上的是「自虐者」的偽裝。

它讓你忘記自己的需求,只想到別人的需求,並讓你想要當個好人,慷慨且總是樂於助人,哪怕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也在所不惜。對於一些似乎無法履行自己的責任和承諾的人,你將設法把他們的責任和承諾一肩扛,而且是在他們甚至還沒開口請求你之前。你想盡辦法要當個有用的人,而這依然是為了不要覺得自己很丟臉或低人一等。如此一來,你使自己無法自由,但明明自由對你而言非常重要。每當你行為舉止的動機是害怕對自己感到羞愧或害怕對自己感丟臉,就表示你正戴著你「自虐者」的偽裝面具。

當你正經歷「背叛」的傷痛時,你所戴的是「控制者」的偽裝面具。

它驅使你變得有戒心、多疑、警戒、專制且不包容,因為你有所期待。你想盡辦法要讓自己顯得厲害,顯得不輕易任人擺布或輕易上當,尤其是在你替別人做決定的時候。這種偽裝使你不計代價要避免聲譽掃地,就算要說謊也在所不惜。你忘記了自己的需求,使出渾身解數要讓別人相信你是個可靠的人,是個值得信賴的人。這種偽裝也讓你展現出一種自信滿滿的表像,就算你其實對自己並沒有信心,而且對自己決定或行動感到懷疑也一樣。

「不公」的傷痛被啟動時,你披上的是「頑固者」的偽裝。

它使你在音調和舉止上,變成一個冰冷、突兀且漠然的人。一如你的態度,你的身體也變得僵硬。這種偽裝也使你變得追求完美,使你在面對自己的時候,經常生氣、缺乏耐心、充滿批評且不耐煩。你要求很高,且罔顧自己的極限。每當你自我節制、自我壓抑,且嚴苛對待自己時,就表示你戴上了你的「頑固者」偽裝面具。

 

5-1209131G233E9  




我們之所以戴上偽裝面具,不只因為我們怕自己的傷痛被別人喚起,也因為我們很怕發現,我們本身也在喚起別人的傷痛。所以,我們的所作所為,目的總是希望自己被別人所愛,或是害怕失去別人對我們的愛。

我們所採取的行為態度,並不符合我們真正的自己。我們成了另一個人。由於偽裝要求我們做的行為令我們感到吃力,因此我們之後對別人也有所期待。

我們內心的自在,應該要來自我們目前的狀態和我們的所作所為,而非來自別人的讚美、感謝、贊同或支持。

然而,別忘了你的我執有多麼喜歡千方百計阻撓你察覺到你的傷痛。

你的「我執」深信,要是人察覺到了自己的傷痛,並消除了傷痛,傷痛將不再受到保護,我執也將因此受苦。

以下就是各種性格被我執欺瞞的方式。

「逃避者」讓自己相信,他能好好照顧自己和別人,以免再遭受到曾經感受到的各種排拒。

「依賴者」喜歡故作獨立,並逢人就說他有多麼喜歡獨處,且不需要任何人陪伴。

「自虐者」說服自己相信,他為別人所做的一切令他非常非常高興,而且他這麼做也是出於他自身的需求。他很擅長說一切都好,和在心裡想一切都好,也擅長替羞辱了他的情境或人找藉口。

「控制者」深信自己從來不說謊,總是信守承諾,且不畏懼任何人。

「頑固者」喜歡讓大家知道他有多公平、他生活有多順遂,他喜歡相信自己有很多朋友,而且朋友都喜歡他既有的這個模樣。

內在傷痛的療癒,和外在傷口的癒合是相同道理。

你是否曾太希望臉上的痘痘消失,以至於忍不住一直去摳弄它?

結果呢?痘痘反而拖了更久才好?

我們不信任自己身體的復原能力時,就會發生這種事。如果希望某個問題(不論是什麼樣的問題)消失,必須先接受它,並無條件地愛它,而不是只一心想讓它不見。你這些累積已久的傷痛,也需要被認可、被愛和被接納。

容我提醒你,所謂無條件的愛,是指你就算不認同,且就算不明白某些情境的原因,也依然去接納。

本文出自 五種傷,五種假面:認出內在的傷痛,找到真正的自己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球阿卡夏-今夜做個清明夢

bava00_p_01_02  

 

郭光宇(文字工作者)

 

睡夢至今是意識研究中的一大謎團,不過古代流傳下來的做夢技巧,卻也借助突飛猛進的腦神經科學,在近幾十年間演化出一套清明夢的SOP。人類的精神活動正逐漸踏出明意識與潛意識的二分法,開始探觸邊界未明的超意識……

所謂的清明夢,指的是在睡夢中清楚意識到自己正在做夢的狀態。如果夢是一種創作,那麼清明夢就有點後設的趣味。

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鬼壓床」或醒不過來的睡眠癱瘓症。這聽起來雖然不怎麼清明,卻也算是一種比較被動的清明夢。 據說只要透過一定的訓練和技巧,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更為主動的造夢人,甚至利用夢境開發意想不到的潛能。

清明夢再發現

儘管亞里斯多德在〈說夢〉一文中早已提及清明夢的現象,但lucid dream一詞卻要等到1913年才由荷蘭精神科醫生凡.埃登(F. W. van Eeden)打造出來。20世紀初的夢研究,幾乎還在努力消化《夢的解析》(左岸)所造成的巨大衝擊。金牛座的佛洛伊德抓住感官不放,在夢境裡四處搜索被壓抑的欲望──尤其是性欲──的蛛絲馬跡。這樣的切入點雖然夠驚悚,卻也未免太限制夢的潛能了。於是他那位帶有密教氣質的弟子榮格準備上場了。

就夢的詮釋而言,榮格最大的貢獻,也許就在於不再把夢視為現實的對立面,而是現實底下的整套輔助和延伸系統。如此一來,夢不但可以幫助我們覺察平常意識察覺不到的陰影,促成進一步的自我整合,同時還是溝通明意識、個人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的管道。一旦從罪惡感中解放出來,夢也開始變得有點超能了。

出體經驗OBE

早在50年代科學家就已經發現,做夢大多發生於睡眠中的快速動眼期。到了反文化運動風起雲湧的1968年,牛津出身的西莉亞.格林(Celia Green)一口氣出版了《清明夢》以及分析400個個案所寫成的《出體經驗》兩本書,帶來一波研究新高峰。

接下來羅拔.孟羅(Robert Monroe)於1971年出版《出體旅程》(Journeys Out of the Body),分享自己的靈異經驗,敲中水瓶座時代的神經,一舉打開「出體經驗」(Out of Body Experience,縮寫為OBE)的知名度。他原本是位成功的廣播節目製作人,出書之後又成立孟羅學院,致力於意識研究。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他的第二本著作《靈魂出體》(方智)。

在典型的OBE情節中,經驗者通常會覺得自己在空中漂浮,從上方俯瞰下方的身體。靈魂經由一條銀帶與身體相連,醒來時可以瞬間回到肉身。訓練有素的出體人能夠以念力駕馭靈魂,拜訪親友、亡靈、異次元世界無所不能。這種仙俠級的功力還有個術語叫「星光體出遊」。

清明夢和OBE都涉及到了靈魂出竅的現象,並不容易截然劃分。OBE雖然可能在清明夢中發生,卻也可能出現在深度冥想、宗教狂喜、迷幻藥所引起的恍惚經驗或是瀕死經驗中。經歷過OBE的人大多會有種開悟感,看穿生死,不會再被現實感官所惑。由此看來,OBE似乎可以視為清明夢的升級版。

啟動清明夢

心理生理學者史蒂芬.賴柏格(Stephen LaBerge)開發出一套進入清明夢的技巧,集結在他1990年出版的《夢境完全使用手冊》(橡實)中,還很佛心地逐章附上實作練習。這本夢書至今仍是無可取代的經典。此後的歐美書市端出一本接一本的相關著作,各路人馬紛紛提出自己的撇步,網上的資料也多到看不完。翻一下最近由三位清明夢人合寫的《清醒做夢指南》(大塊),大致就可以知道這類指南的演化大概。

我們的睡眠可以粗分為兩個階段,「非快速動眼期」和「快速動眼期」,兩者合起來構成一個大約90分鐘的週期。換句話說,8小時的睡眠大概會有4、5次這樣的週期迴圈。非快速動眼期還可以細分為入睡、淺眠、深眠三個階段,而快速動眼期每次持續的時間則會越來越長(第一次可能只有10分鐘,而醒來前的最後一次則可能長達一個小時)。清明夢的最佳時機,就落在睡眠後半段的快速動眼期間。

想要啟動清明夢,必須先在夢中告訴自己正在做夢,這可以透過所謂的「現實檢查」(reality check)來達陣。訣竅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自問:「我在做夢嗎?」一旦把這個自問動作變成下意識的行為,在夢中也很可能如此自問,這時就必須進一步測試當下的物理狀況。如果發現物理異常,比方說手指可以穿過另一隻手的掌心、跳一下就浮在半空中、捏住鼻子照樣能呼吸,或是去照鏡子看到李奧納多,那就可以確認身在夢中了。

夢的自解析

所有的指南都會提到書寫夢志的重要性。這不只是為了培養與夢境的連結感,更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睡眠模式:睡前別再上網刷手機,準時上床,深層放鬆,枕邊備好紙筆,設定夢境目標。醒來時也別急著起床,仔細回憶夢境,記下細節,不然吃個早餐之後,多采多姿的夢境往往只剩下一句話。不少研究都已經證實,想像力越豐富的人,越容易記得自己的夢境。

不少健康的青少年都是清明夢的狂熱分子,當然一開始都是為了想跟夢中情人啪啪啪。但姑且不管是不是能夠成功入夢,自己解自己的夢,絕對是自我療愈的利器。這方面不妨參考蓋兒.戴蘭妮的《解夢,也是一種力量》(人本自然)和詹姆斯.霍爾的《榮格解夢書》(心靈工坊)。所有的夢境都是自我的劇場,特別是在生命轉折處所做的夢,簡直就是連續劇,可以發現一些反復出現的模式。夢境也許是編的,但情緒卻是真的。如果願意誠實面對,夢境絕對會是最好的老師,明白指出我們的陰影和恐懼。至於夢境帶來的啟示就不必說了,從但丁的《神曲》,苯環結構的發現,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到保羅.麥卡尼的〈Yesterday〉,這些神作都得感謝夢的指引。

藏傳佛教自古就有利用清明夢來靈修的法門。南開諾布仁波切在《夢瑜伽與自然光的修習》(橡樹林)提到,除了源起於過去某一世、幼年經驗或身心緊張的業力之夢外,還有所謂的「明性夢」,能夠讓人憶起千萬個前世,參透宇宙奧秘,預知未來。

莊周夢蝶的意思也差不多,不過說得更華麗,更切片。這又讓人想起印度神話中無限輕盈的設定:世界不過是毗濕奴的一場夢。

(中國時報)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外告訴你,中國人並不愛家!

心中更愛的是.... 太值得我們深思了!

shutterstock_1200799061  

收藏

 

老外告訴你,中國人並不愛家!

我們總以為中國人

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觀念的種族之一,

並且深深地為之自豪,

然而在老外的眼中,卻未必如此。

 

有次我和我歐洲的朋友談起了

中國人和澳洲人對家庭的重視。


沒想到,那幾位歐洲朋友說...

 

 

 

你別生氣,

其實,我們覺得你們中國人並不愛家,

並不像你們自己說的這麼注重家庭。

你們更愛金錢! 

 

我愕然...

於是,我記下了這些真誠的對話

無論在歐洲還是在中國當地,

你們中國人的確很勤奮


中國人在海外也能比當地人積蓄更多的錢財

但我不認為這是你們中國人有經商的天賦,

而是你們比我們更節儉,更能省

是透過降低生活標準來完成的金錢積累

你們平時很少上酒吧,

週末也很少度假,

甚至週末或假期都不休息。


衣服都是從中國買了帶過去,

因為這裡更便宜,

我甚至看到有上海學生帶了很多碗過去。


你們會沒日沒夜的工作,

把孩子都交給老人照管,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外,

你們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


聖誕節你們甚至都不休息,

而在海外春節是沒有假期的,

聖誕節不帶著孩子去海灘,


因為你們會覺得這個時候的機票、賓館都貴,

不如趁這個時候做點生意賺更多的錢,等淡季了再出門。


所以,你們華人的孩子儘管學業上很優秀,

但他們總是覺得自己很另類,

覺得和當地人比起來,

父母更關心的是家庭的金錢收入、

關心的是他們的學習分數,而不是他們的快樂。


是的,我知道你要說什麼,

你們中國人愛說這是為了孩子,

為了下一代多掙些錢,


但每一代

都說自己賺錢是為了下一代,

那麼究竟哪一代

會真正地使用這筆錢呢?

 

qqo105  

難道你們就不會為了家庭放棄工作嗎?


生命是那麼短暫,

你們藉口為了家庭的未來,

而在現在就犧牲了家庭,

我不知道這個帳是怎麼算過來的,

怎麼還能體現你們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觀念。


你們為了工作,

可以忍受長時間的夫妻分離,

要在我們眼中,

夫妻不在一起三個月以上,

基本上就該考慮辦離婚了。


所以我們被派到海外來,

就一定是全家一起來,

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上海來。


他們要是不願意來,

我就不可能接受這項工作,

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


我在中國甚至聽說過你們的上一輩人,

甚至有夫妻幾十年都分在兩個地方的,


到了退休的時候才能生活在一起。

這太殘酷了.....

 

工作也還可以再找呀!

 

我的中國公司裡有很優秀的人才,

但因為不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市,

每個月甚至每兩個月才能相聚一次,

為什麼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棄工作呢?

 

我知道有很多在城市裡工作的農民,

他們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

都說是為了家庭在掙錢,

可這樣的錢再多,又有什麼意義呢?

 

在歐洲,你們中國人基本都比當地人有錢,

但沒有人羨慕你們的生活,

我認為你們就是金錢的機器,

但你們為自己的賺錢愛好

塗上了一層家庭的色彩。

 

這篇文章很有道理,

把現代家庭描述沒有愛,沒有性生活樂趣。

我們大家好好靜一下,除了錢我們還有什麼?

 

所以離婚率居高不下,夫妻分居二地丶孩子讓老人管等等……

這些是我們所需要的愛嗎?

中國人並不愛家!太值得我們深思了!

 

看到最後,你該做的,就是享受生活,更愛自己的家!

(文章來源:網路)

 

1.560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羅伊馬丁納】生命-要遵循靈魂的計畫

1  

 

馬丁納:不是人有一個計畫,而是我們到人世間來之前就有一個計畫。我們的靈制訂了這個計畫,好讓我們到人世間以後能走上特定的道路。

現在我開始教大家怎麼去信任這種神聖的能量並和它進行聯結。時候到了。

 

 

 

【羅伊馬丁納】生命-要遵循靈魂的計畫

 

不是人有一個計畫,而是我們到人世間來之前就有一個計畫。

 

我們的靈制訂了這個計畫,好讓我們到人世間以後能走上特定的道路。——馬丁納

 

羅 伊·馬丁納,1953年出生于荷屬安地列斯群島的古拉索島,1978年獲烏特勒克大學醫學博士,

他是享譽全球的身心靈治療上師,有30餘年治療“不治之症”的臨 床經驗,致力於研究幫助人們自我康復的最佳療法。

以另類醫療專家資格 在荷蘭、瑞士、美國等地執業,且在荷蘭和德國設立馬丁納學院,教導身心靈健康的預防醫學。

出版過逾40本自助書籍,其中以《改變,從心開始 ——學會情緒平衡的方法》最為著名,銷量已逾百萬,

 

心探索:我們知道您生命早期曾經受到多種疾病的困擾,您後來修習武術、走上醫學道路跟這段經歷有沒有直接關係?

 

馬丁納:不是人有一個計畫,而是我們到人世間來之前就有一個計畫。我們的靈制訂了這個計畫,好讓我們到人世間以後能走上特定的道路。

 

比如,我小時候有多動症,我的靈通過這場疾病讓我練起了柔道。

我有很嚴重的哮喘,我看到醫生這麼神奇,能很快解決我的問題,就想成為一名醫生。

我讀了醫學院,夢想著畢業後成為一名外科醫 生,但後來發生了一場嚴重的交通事故,我再也沒有辦法給人做手術了。

 

我的頸椎出了問題,脖子動不了了,有人建議我去做針灸。

做了針灸以後,我學起了針灸,走上了另類醫療的道路。

現在回望我的人生,仿佛是一連串的偶發事件引導我走到了這裏。

但我相信這些都不是偶然發生的,它們是有計劃的,最初就是這樣設計的。

但這通常是後來才能意識到的,當時是不知道的。

 

心探索:您最初是怎麼接觸到冥想的?

 

馬丁納:我從6歲開始學柔道,那時候就接觸到冥想了,但當時沒有人告訴我那就是冥想。

他們只說,閉上眼睛,安靜下來,如此而已。

慢慢地,我學會了控制自己的念頭,往裏面走得更深。

冥想幫助我控制自己的情緒,更多地回到中心,平心靜氣。

後來我又學到很多不同形式的冥想技巧。我至少靜心52年了。

 

心探索:能跟我們分享一段對您來說特別重要的經歷嗎?它對您產生了哪些影響?

 

馬丁納:我意識方面的最大轉變發生在十四年前,我發現自己可以跟其他能量聯結,

 

這些能量提供了我生存所需要的所有養分,我完全不需要吃喝了。

兩三個月不吃不喝,身體還能運作良好,這是不可思議的,在醫學上是說不通的。

那是我第一次體驗到開悟,我感覺到了很多愛,十分安寧,也知道如何和那個神聖的能量共處。

 

這對我來說也不全然是好事。我能接收到自己需要的資訊,也能接收到一大堆我不想要的資訊。

此外,不吃不喝也沒什麼用處。每到一個地方,人們都在吃吃喝喝,你不吃不喝很無聊的。

而且人們都想知道你怎麼能不吃不喝呢,你得一直解釋這件事,沒機會說別的話。

我想也許現在還不是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就決定先停下來,等 90歲以後再說。

但這種能力還留在我身上,我可以輕易地和更高的能量聯結。

這樣的經歷讓我相信有一種神聖的力量。

現在我開始教大家怎麼去信任這種神聖的能量並和它進行聯結。時候到了。

 

心探索:在您看來,主流醫學和另類醫學之間最大的差別是什麼?您的療法的核心是什麼?

 

馬丁納:它們是不同的,西方主流醫學把人當作器械、機器,用修機械的方法進行治療。 

他們不是很清楚引發疾病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只是找到那個疾病,然後針對它進行治療。

另類醫療則把人當作一個整體進行治療。要注意的是,另類醫療有很多不同的體系。

對我來說,它的母系統是建立在針灸之上的,是跟身體能量有關的,先改變能量,然後慢慢改變 更精微的層面。

情志和心智會極大地影響我們的健康。這樣來看疾病才比較根本。

在我看來,針灸缺失的是靈魂的歷史。我們進入這具肉身時,已經攜帶了很多訊息。

 

瞭解這些以後,我就把靈魂的資訊加入到針灸體系中。

還有一些人生最根本的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兒來,為什麼到這裏來,我們要到哪裡去。

如果我們沒走在自己應該走的道路上,我們的靈就會做一些事情來進行干涉。 

我們看到所有這些部分,才會意識到為什麼靈性部分對很多人來說越來越重要。

 

靈性治療:與自己的高我聯結

 

我們其實生活在兩個世界之中,它們同時存在,彼此交錯。

三次元的世界是我們看得到、聽得到、感覺得到的,是可測量的。

四次元的世界是我們看不到、聽不到、感覺不到的。我認為四次元對我們的成功、健康等議題來說比三次元重要。

過去的人們比我們更瞭解四次元,巫師啦薩滿啦他們跟四次元的聯結更多。

我們生活在將兩個次元分開的時代,我們要用靈性與四次元重新建立聯結。它是一種魔法,把它帶到你的生命中來,一切都會改變。

 

心探索:您是什麼時候意識到需要靈性力量來參與治療的?

 

馬丁納:西方有一種前世催眠法,可以把你帶往前世。我已經使用這種方法很多年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瞭解到我們裏面有一個稱為靈魂的部分,它帶著很多受傷的經驗,這些創傷必須得到療愈。

我就由原來專注於身體和能量療癒轉到靈魂療癒方面。

前世和今生的任何行為都需要平衡,不管人們有沒有意識到。

一旦人們知道自己的前世,就會更清楚因果業力。

有一些人我治不了,是因為他們正在經歷的事情是在償還他們的因果業力。

 

他們的高靈會說不要療癒,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沒有所謂的懲罰,這是一種經驗,一種教導。有時候我們選擇經歷這些事情,是要從中學到一些東西。

我漸漸意識到,我不是那個唯一能決定一個人能否痊癒的人。

我處理的不再是病人的意識層面,我會和他們的高我聯結,問他們的高我要怎麼做。

 

後來我發展出了歐米加療癒法。在其中,我會教導人們怎麼一步一步地和自己的高我聯結。

剛開始我們用的是簡單的o環測試法。如果我沒有小我,很守中的話,就可以直接問你的高我,得到是或者否的回答。

它處理的不僅僅是疾病問題,還包括人生問題。 

現在我的生活重心已經從醫學轉到幫助人們找到自己的力量解決自身問題上了。

我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幫你和你的高我聯結,它對你的一切都瞭若指掌。

我不再只是問是或者否的問題,我可以直接問任何問題。

 

我可以問,你的人生使命是什麼,你為什麼會來這兒,什麼對你來說是重要的,你要怎麼樣改變人生等等。

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和孩子交流,和動物交流,很有趣。

 

你的高我也可以療癒你的身體,它可以掃描你的身體,找出哪些地方出了問題,比醫院裏化驗室的檢查要精準得多。

 

過去我們總是向外尋求解答,現在我們可以跟自己內在的上師交談了。

 

與自己的上師聯結,成百上千的問題變得清晰了,就不會有懷疑和恐懼,你就開始有內在的平衡,和你的愛有更多的聯結。

你會更容易把愛表達出來,而不是像原來那樣,向外部索求愛。它是一種新的靈性形式。

 

心探索:那是不是只有一個人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建立這種聯結,並不是誰都可以學到?

 

馬丁納:在理論上來說,每個人都可以建立聯結。有些人意識程度很高,阻礙也大。 

他的一部分意識被自己的小我所掌控。你越以為自己知道真相就越阻塞。

一般來說,那些已經對自己做了很多工作的人會比較容易建立聯結。

那些物質欲望強又害怕失去掌控性的人是最難聯結上的。 

有許多所謂靈修人士,如果特別害怕失去掌控會更難聯結,不是說不可能, 但是要下很大的工夫才行。

 

此外,還有一些我們不知道卻很重要的事情。醫學上的感染我們可以通過顯微鏡看到。

但是,還有另外一種人們所不知道的感染——能量的感染,在顯微鏡下是看不到的,這是為什麼人類沒有找到某些疾病的成因的原因。

 

很多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如帕金森症、老人癡呆症等目前看來無法治療,但我發現它們是在四次元層面上受到了感染。

我們目前的醫學沒有這方面的資訊,這樣我們就從能量層面上學到了新的東西。

 

 

心探索:您所說的“四次元層面”是指能量層面嗎?

 

馬丁納:我們其實生活在兩個世界之中,它們同時存在,彼此交錯。

三次元的世界是我們看得到、聽得到、感覺得到的,是可測量的。

四次元的世界是我們看不到、聽不到、感覺不到的。

幾千年來,我們對四次元的瞭解太少了。

 

我認為四次元對我們的成功、健康等議題來說比三次元重要。

 

很多事情在三次元,我們覺得它不合邏輯,沒有道理。

比如兩個人做同樣的事情,一個人很成功,另一個人卻在掙扎。

有時候你很努力,進展卻很慢。

別人用一樣的力量,卻順利得多。這就是受到了四次元的影響。

 

心探索: 您經常提到“高我”,能不能給我們解釋一下什麼是高我?

 

馬丁納:高我其實就是你自己,當你不在肉身裏面的時候,你就是你的高我。

當你在肉身裏面,只有一小部分高我在你身體裏。

 

當你的這部分高我回去時,你的肉身就死了。

肉身沒有高我這個靈,是沒法生存的。

當你和高我聯結時,你是在和真正的自己對話。他知道你的一切,是你最好的來源。

 

每個人的高我進化程度都不同,我們肉身的表現是我們上面的靈的層次的反映。

 

有些人簡簡單單的,因為他們的高我就很簡單。有些小孩很聰明,那與他們高我的智慧有關。

 

f_11641660_1  

心探索:您說高我知道我們此生的目的,教我們如何應對問題。

如果我們只是遵從高我的指導,那麼是不是就喪失了自己的個人意志呢?

 

馬丁納:我們來到這個人世間之前,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設計接下來的人生。

 

你會有一個主計畫,還有一些備用計畫。因為頭腦會製造很多混亂,讓我們偏離主計畫。

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是需要做出選擇的,如果我們知道這個主計畫,就知道該如何選擇。

這時會有兩個問題:要麼是我們不知道這個計畫,要麼我們不聽從這個計畫。

我過去五百世都不知道這個計畫,現在我終於知道了,我很高興有這個計畫,我會照著做。

但是有時候人們不喜歡這樣的計畫,因為我們的頭腦有另外的計畫。

比如說我的大哥,他是一個警官,很強壯,他做了一件錯事,所以他來參加我的工作坊,跟著我學習。

他一直痛苦地掙扎著,壓力很大,血壓上升,兩個腎都割掉了。

後來我們跟他的高我聯結,他的高我跟他說,你到這兒來不是做管理者的,是來做療癒師的。

他不想做療癒師,而想要做管理者。

他還是有自由意志可以選擇,但如果他不跟從這個計畫,就會更加辛苦,更加困頓。

他的高我跟他說,如果你跟從我指引的道路,我會把你的腎還給你。

 

心探索:對您來說,最大的生命課題是什麼?

 

馬丁納:我最重要的生命課題跟愛有關,這個課題仍然在學習中。

我想知道我們能夠愛多少,我們如何去愛那些不愛我們的人、那些傷害我們的人。

我覺得愛是無限的,你總能找到更多可以去愛的東西,它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我想完全瞭解它。

 

心探索: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在愛的課題中,您學到了什麼嗎?

愛的功課:愛在分手以後

馬丁納: 我知道了什麼是愛,怎樣去愛。我結過一次婚,開始還好,後來關係變糟了,我們決定離婚。我在婚姻中根本沒有學習怎麼去愛我太太。

這時候,我太太發現她懷孕了,我們認為這表明我們應該繼續在一起生活,就沒有離婚。

孩子出生以後,她成了一位母親,我成了一個僕人,專門負責掙錢養家。

孩子佔據了她全部注意力,她根本不關注我,我很不開心。後來又有了第二個孩子,情況更糟了。

我很苦惱,要不要為了孩子們留在婚姻裏呢?

我在愛孩子和愛自己之間掙扎了五年。後來我還是提出了離婚。

離婚以後,我感到很沮喪,覺得自己無論作為父親 還是丈夫都是失敗的,我的整個人生都是失敗的。

我喜歡贏,不喜歡輸,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挫折。

後來我意識到,我在婚姻中根本沒有學習怎麼去愛我太太。於是,我重新去學習,不是像男人愛女人那樣愛她,而是把她當作一個人來愛。

現在我們是世界上最好的朋友,我可以為她做任何事。

雖然我失去了一個太太,卻得到了一個最好的朋友。對我來說,這也是愛。

 

從錯誤裏學習,持續成長。我開始愛她以後,可以看出她對我的感激,可以看到她的力量,我以前從來沒有朝這個方向看過。

所以我覺得,愛是看一個人美好的地方,而不是他不好的地方,要完全如實地接受他本來的樣子,不要想著怎麼改變他。

 

Collapsing_tunnel  

在中國的前生今世

 

像中國這樣有著悠久歷史和自然醫學傳統的國家,為什麼人們沒有和自己的根連在一起?

我們為什麼不再尊重那些古老的簡單的事物?

我能教人們如何找到對的均衡,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對我的工作坊感興趣的原因。

有趣的是,我的根基幾乎都來自中國,它改變了我的生活,現在我把這些東西帶回給中國,就好像是完成了一個迴圈一樣。

我認為中國在靈性和宗教方面會有快速的發展,因為人們都在尋找答案。

 

心探索:中國人給您的整體感覺是什麼?

 

馬丁納:我在中國感覺到了很沉重的能量,中國人有極大的壓力.

他們極度專注于獲取物質成功,這會製造很多緊張,一旦任何人跟不上這樣的速度,他就會感覺很糟糕。

 

我在中國還有一個發現,就是人們之間比較缺少尊重。

每個人都只關注我、我、我。

我想這跟現在普遍存在的獨生子女家庭有關,一個家庭的所有專注都在孩子身上。

我們必須改變這種狀況,把專注力轉向其他方面,做更多聯結工作,回到均衡。

我很高興自己能介紹一些技巧,幫助大家和高我聯結。

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給中國的領導和大的企業做培訓。

因為他們的改變,會帶來數千人的改變,整個社會的改變會加快。

 

心探索:您走過的道路是否讓您對中國有一種親近感?

 

馬丁納:當然,在許多方面都是。我一生都很喜歡吃中國菜,我的頭三個女朋友都是中國人,這些都跟過去世有關。

我有一世是中國人,修過長城。我從中國老師那裏學習武術、針灸,我對陰陽、五行很感興趣,也練了好些年氣功。

我跟中國的能量有很強的聯結,來中國讓我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中國人對我都很友好,我喜歡他們笑的樣子,那是真正的快樂。

七月份的中國之行啟發了我,我因此研製了快樂生活花精,一天四次,每次一兩分鐘,就能極大地改善人們的身體和情緒狀況。

 

心探索: 您的新書有幾個關鍵字:舊模式、舒適區、改變。

很多人也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但是很難從自己的困境中掙脫出來,您認為如何才能較快地突破舒適區,有所改變呢?

 

馬丁納:首先,我們要有清晰的目標,知道自己要去哪兒。

大多數人過於擔心怎麼才能到達那兒,但怎麼做並不重要,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的目標,然後慢慢地做出改變,這個過程緩慢而艱難。

信仰會讓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需要什麼上,宇宙會給我們答案。

但大多數人會懷疑,他們很難弄清楚下一步該做什麼,怎麼做,所以很慢。

這是為什麼在美國和歐洲教練很普遍的原因,他們會幫助你。

 

關於修行熱:靈性就是找到自己

 

用什麼方法來療癒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因為這些方法我改變了什麼,它有沒有改變我對生命的看法,有沒有讓我更接近我的高靈。

有時候看一本書、看一個電視節目、跟一個人談話就可以獲得靈性療愈。

因此,我們應該根據這個人是否發生了靈性進化來判斷那是不是靈性療癒。

 

對我來說,靈性就是找到你自己,找到你真正的自己。有些療癒會對身體產生影響,有些只對靈魂產生影響。

 

心探索: 現在中國掀起了一股身心靈修行的熱潮。

 

在您看來,身心療癒和靈性療癒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馬丁納: 有些不同,首先我們必須先弄清楚什麼是療癒,什麼是靈性療癒。

如果我去找薩滿,薩滿治療我,我回去以後繼續過著以前的生活,這是靈性療愈嗎?

我的生活沒有任何改變,這對我來說就不是靈性療癒。

如果我到了針灸師那兒,他把針紮進我的身體,我感覺好些了,這也是療癒,但不是靈性療癒。

 

如果我跟一個人說話,我得到了一個洞見,我的生活因為這個洞見而發生了改變,我就得到了療癒,即使那個人並不是療癒師。

對我來說,用什麼方法來療癒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因為這些方法我改變了什麼,它有沒有改變我對生命的看法,有沒有讓我更接近我的高靈。

有時候看一本書、看一個電視節目、跟一個人談話就 可以獲得靈性療癒。

因此,我們應該根據這個人是否發生了靈性進化來判斷那是不是靈性療癒。

對我來說,靈性就是找到你自己,找到你真正的自己

 

有些療癒會對身體產生影響,有些只對靈魂產生影響。有些人死於癌症,他們的肉體死亡了,但他們在死前獲知了一切,在那個當下他們得到了療癒。所以,這很複雜。

 

心探索: 現在有些人頻繁地參加各種靈性課程,但回到生活卻依然故我,成長十分有限,您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馬丁納: 我覺得這是一種尋找。他們的內在渴望成長,在目前的生活中又找不到答案。

於是有些人變得像觀光客一樣,到處看,到處購物。但是光知道知識沒有用,運用起來可能沒有那麼容易。

改變是最困難的。 

科學研究表明,我們需要連續二十一天做同樣的事情,才能形成習慣,才會在頭腦中發生改變。

氣功中有一種說法,你要連續練習一百天,才能練會一種功法。

如果你練了九十八天,中斷了,又要重新開始。

光上靈性課程還不夠,還要做很多後續工作,這樣你才會發生改變。

人們在尋找,但也許參加工作坊沒有辦法給這麼複雜的生命提供一個答案。

 

心探索:您也說到了中國人現在壓力很大,那麼有沒有一些既簡單又具體的方法能夠讓人們釋放壓力?

 

馬丁納:我相信這種狀況遲早會改變。因為中國這麼快的跳躍,是不可能永久持續的。

不改變的話,壓力只會更大。我們可以從一些小的改變開始。

花精是一小步,敲打經絡是一小步,練氣功是一大步,練瑜伽是一大步。

 

有個簡單的方法,是每個人都可以練習的,每天花幾分鐘放慢呼吸,同時觀想一些美好的畫面,吸氣時感覺自己吸入了能量,呼氣時對自己說,我在放鬆,我在釋放, 感覺所有的壓力和緊張都得到了釋放。它很有效。

 

(感謝現場翻譯 Theo·葉高呈)編輯/袁筱芬  采寫/譚耀智原載:《心探索》電刊第39期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體每處的不適都與你的信念有關】

1448869826591  

 

 

 

我們的疾病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我們的身體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機器,能反映我們內在的思想和信念,且時常和我們'對話',告訴我們它的種種情形。我們應該花一些時間,來留心傾聽。

 

 

 

“頭”是象徵我們自己。
我們用頭將自己展現出來;人們認識我們,都是因為認識我們的頭。如果我們的頭部有什麼不安適,這表示我們一定有了很大的問題。

 

 

 

“頭髮”象徵力量。
要是我們經常緊張害怕,那便會引致生長頭髮的毛孔收縮,使頭髮不能呼吸;頭髮不能呼吸,就會失去生命而致脫落。這種情形,如果不改善,久而久之,便會使我們禿頭。一個人經常處在緊張和壓力中,並不表示他個人特別盡力地在奮鬥,那隻表示這個人相當脆弱。人要能鬆弛、輕安且專注,才算是真正的強壯和安穩。我們應該多多放鬆我們的身體,更應該多多放鬆我們的頭皮,以免引致禿頭。

 

 

 

“耳朵” '象徵我們聽的能力。
如果耳朵有毛病,這通常表示他有些問題不願聽到,更不願聽旁人的說話。耳痛對小孩子來說,相當普遍。這是因為小孩子時常都被迫聽大人的種種說話,而這些,小孩子又都根本不想要聽。加上家長的管教是不許小孩子表達憤怒,小孩子的憤怒被壓抑,就導致了耳痛。

 

 

 

“眼睛”象徵我們看的能力。

 

如果我們的視覺有問題,那通常表示我們厭煩了看某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可能是書報,也可能是生活中常出現的,不論它已成過去,或現在仍在,或者將來要來。是我們先有逃避心,眼睛受到暗示,所以就把看的能力降低。小孩子戴眼鏡,可能是因為遺傳了近視,也可能是家中有某些情形他不想見到。小孩子沒有能力改變家庭,他們只會盼望自己見不到這些不想見的事情,於是他們的視力,就在被暗示的情形下減弱,以減少他們心中的煩惱。

 

 

 

“頭痛”來自心緒紛亂和將自己看得沒有價值。
人應該在頭痛的時候,問問自己:究竟有什麼事不對?然後,安慰自己、鼓勵自己,讓所有的問題得到解決,頭痛自然會痊癒。

 


常患偏頭痛的人,是因為太希望自己十全十美,替自己製造了太多的壓力,同時,又常常壓抑自己,從來不敢宣洩自己的不平。而每當他們快要有偏頭痛的時候,如果能作適度運動和娛樂,偏頭痛就會立刻停止。心情的放鬆,可以消除緊張和痛楚。儘管人在發生偏頭痛的時候,並不想去找尋娛樂,但卻真正值得一試,這是絕對有益的。

“頸”很接近頭部,很像一個思想的通道
人的頸部如果發生問題,是身體在暗示人對某個處境、某些觀點,都太頑固不開通。

“喉嚨”的問題也與思想有關。
喉嚨有替我們說話的能力,但是它與鼻子相通,鼻子吸入了細菌,便影響喉嚨。不過,細菌是無出不在的,為什麼有些人容易有喉嚨的問題,而有些人卻不容易有?那就全看本人是不是有心理方面的不妥了,一個覺得沒有能力替自己作主的人,他的喉嚨必定很弱。如果喉痛又帶傷風,那也是由於他的思想混亂,削弱了他的抵抗力,才會如此。

很多只為他人而生活的人,從來不能做他們自己所希望做的事,只是時常在討好家中的母親、父親、丈夫或妻子、工作地方的上司、同事、顧客……這種人精神不痛快,特別容易傷風喉嚨痛。扁桃腺和甲狀腺的問題,也是如此。

 


我們應該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咳嗽”咳嗽是在表示一些什麼,或對什麼有了反應很多人的咳嗽,都是在表示對環境的不滿意,甚至是下意識的希望別人注意他。

咳嗽的最大原因是抗拒——抗拒細菌、抗拒灰塵、抗拒別的一切。
在一個很成功的音樂演奏會中,成千上百的人都鴉雀無聲,靜靜地聽;原來傷風咳嗽的人,到這時候也不咳嗽了。

 


反之,在某些低級的劇場裡,雖然觀眾只有數十、一百個,但往往一片雜亂,咳嗽聲此起彼落,沒有片刻的寧靜。

 


這些正說明了咳嗽並不是單純生理上的病,而是人隨時可以製造、也隨時可以停止的。我在講課的時候,如果有學生咳嗽,我便會請他站起身,問他是不是不同意我的說法?還是喉嚨真有不妥。而大多數被問的學生,都會就此停止了咳嗽。

“手臂”象徵我們對生命的經驗。
它有擁抱的能力和潛力:手臂的上半部,與我們的潛力有關;手臂的下半部,與我們的能力有關。我們的'手'時常用來握​​、用來抓、用來拿。我們讓東西在我們的五指間來去,有時候,我們會強拿著不放。我們'著手'幫助他人辦事,辦得快叫'快手'。一個人如果常常緊緊抓住他愛的人不放手,這樣只會使他愛的人更快失去,因為沒有個人會長久欣賞一個過於緊張的人。和人握手時把人家緊緊抓著的人,通常都不夠開朗。

“手指”發生問題的人,應該盡快鬆弛自己,不要再對人對事百般執著
有些人意外割傷了手指,這不純是意外。他的自我,正在不如意的處境中,精神非常不集中。

“脊背”是我們身體的支柱,背部良好,也表示得到別人的支持,很有力量。
如果我們的背部有問題,就表示自己覺得沒有得到應有的支援。其實,我們除了有工作、家庭、丈夫或妻子、朋友的支援,事實上我們還受到生命的支援;一個經常行善的人,更受到宇宙間一切吉祥力量的支持。

 


背部上方不舒服,可能是因為他覺得他的愛人、朋友、雇主等不了解他或不支持他,使他頹喪,才影響背上半部血流的通暢,而發生痛感。

 


背下半部有問題,常常是因為憂慮沒有足夠的金錢。很多人把金錢認為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假使沒有了它便不能生存。其實,在正常的情況下,人並不會餓死、凍死、窮死,大可不必擔心。
人有一雙手就可以得到一切,吉祥之光會照耀每一個善良的人。

“肺”,象徵我們接受和給予生命的能力。
肺部的問題通常表示我們害怕接受生命,或許我們覺得自己沒有權利去經驗一個充沛的生命。要知道,人之能有生命,是由前世的善因得來,應該信任自己是善男子、善女人,不可以自暴自棄。肺氣腫和過分的吸煙,是由於否決自己的生命。這些人有一種頑固的觀念,覺得自己本難長壽,所以縱情於無益的嗜好。人如果想要戒菸,就先要把這種基本信念改變。

“胸部”象徵母愛般的心情和行為。
如果我們胸部有問題,這通常表示我們對一個人、一個地方、一樣東西、或一個經驗,有過分的'母愛'。胸部生癌,是因為有深刻的怨和恨,影響細胞功能。佛教稱'貪、嗔、痴'為三毒,一點不錯,這三毒的毒素真不小,是種種災禍的根源。

“心臟”象徵著愛;血液,象徵著愉快。
一顆充滿愛意的心,能把血液送到我們整個的身體。當我們否決愉快和愛,我們的心臟便會緊縮,變得失去彈性。結果血液不流暢,於是貧血和心髒病就發生了。有心髒病的人,都不是輕鬆愉快的人,一般來說,他們勇於'拿得起',卻弱於'放得下'。佛在開示弟子的時候,會連說三聲'放下'。能放下的人,他的心髒病就會隨之而痊癒,就算一條血管阻塞了,也會另外生出一條新的血管來。

“胃”除了消化食物,還消化我們的新意見和生命經驗。
當我們的思想感情有問題的時候,我們的胃會跟著發生問題。胃發生問題,通常表示我們不知道怎樣去吸收一個新的經驗;我們是在懼怕,因此影響這個消化機能。有人會暈船,胃部不舒適、嘔吐不停、不能進食,但駕船的船員卻完全不會。那是因為前者懼怕這種經驗,而後者已經習慣、吸收了這種經驗,所以胃的反應便不同。坐飛機也是如此,只是現在已經有預防嘔吐的藥,所以情形才沒那麼明顯。患有胃病的人,吃藥很難治好,只有在心情、環境完全改變以後,他的胃病才可以不藥而癒。

“腿”帶我們向著生命的目標前進。
腿部有問題,通常表示我們害怕前進,想向著某個方向前進。腿部青筋暴露,表示他站在憎恨的地方、做憎恨的工作,失去了愉快。如果他們遵照佛陀的指示做人,不怕辛苦、積下很多功德,他們的腿痛,自然不會再發。

“膝”像我們的頸一樣,和適應能力有關。
膝痛表示自傲和頑固。我們前進的時候,時常害怕彎曲,太過僵硬,害怕我們的道路,不肯接受新的指導。如果你的膝部有問題,你可以問問自己:你有沒有自傲、拒絕改變生活、拒絕適應新的道路?你要把頑固除去,立志改變。

“腳”表示我們信心的強弱。
很多年老的人走路都有問題,表面上,好像是由於身體機能的衰退;實際上,是喪失了信心,認為自己已經走到了人生旅途的盡頭,再沒有道路和方向可以踏實前進。他們坐下來,便不想站起;站起來了,也只是慢慢移動,不想行走。許多事他們都不想參與,他們​​瑟縮著,想保留有限的一點精力。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機能不會因年齡的關係衰退,卻會因不加動用的關係而衰退,就好像一部機器一樣,你愈不去動用它,它愈會生鏽變壞。

我們習慣形容庸醫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他們不知道從病人身上找出基本病因,加以徹底的醫治。

其實:
一切病因都和人的信念有關。

生命是流暢的、行動的,如果我們要快樂,我們一定要適應生命,和它一起行動。

一棵楊柳樹跟著風一起搖擺,它隨時都是那麼優雅、那麼自然的和生命融合。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不成熟的五個特徵!!!不成長永遠無法向上爬…

 

20150306115137205  

 

你做老闆,你做生意,你開店,你做夜場,你辦廠,你做服務業,等等,不管你做那一行,看完這篇文章,理解透了,就等於你清華大學 MBA 畢業了····

趕緊來看看吧...

 

人不成熟的第一個特徵:就是立即要回報

他不懂得只有春天播種,秋天才會收穫。

很多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

剛剛付出一點點,馬上就要得到回報。

(學鋼琴,學英語等等,剛開始就覺得難,發現不行,立即就要放棄。)

很多人做生意,開始沒有什麼成績,就想著要放棄,

有的人一個月放棄,有的人三個月放棄,

有的人半年放棄,有的人一年放棄,

我不明白人們為什麼輕易放棄,

但是我知道,放棄是一種習慣,

一種典型失敗者的習慣。

所以說你要有眼光,要看得更遠一些,眼光是用來看未來的!

 

對在生活中有放棄習慣的人,有一句話一定要送給你:

"成功者永不放棄,放棄者永不成功"

那為什麼很多的人做事容易放棄呢?

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說過:

窮人有兩個非常典型的心態: 

1、永遠對機會說:“不”;

2、總想“一夜暴富”。

今天你把什麼機會都放到他的面前,他都會說“不”。

 

就是今天你開飯店很成功,你把你開飯店的成功經驗,

發自內心的告訴你的親朋好友,讓他們也去開飯店,

你能保證他們每個人都會開飯店嗎?

是不是照樣有人不幹。

所以這是窮人一個非常典型的心態,

他會說:“你行,我可不行!”。

 

一夜暴富的表現在於,你跟他說任何的生意,

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掙不掙錢”,你說“掙錢”,

他馬上就問第二個問題“容易不容易”,你說“容易”,

這時他跟著就問第三個問題“快不快”,你說“快”!

這時他就說“好,我做!”

呵呵,你看,他就這麼的幼稚!

 

大家想一想,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一種:

又掙錢,又容易,又快的”,

沒有的,即使有也輪不到我們啊,

所以說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懂得付出。

那為什麼你要付出呢?

因為你是為了追求你的夢想而付出的,

人就是為了希望和夢想活著的,

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沒有追求的話,

那一輩子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在生活中你想獲得什麼,你就得先付出什麼。

你想獲得時間,你就得先付出時間,

你想獲得金錢,你得先付出金錢。

你想得到愛好,你得先犧牲愛好。

你想和家人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

你先得和家人少在一起。

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

你在這個項目中的付出,

將會得到加倍的回報。

就像一粒種子,你把它種下去以後,

然後澆水,施肥,鋤草,殺蟲。

最後你收穫的是不是幾十倍,上百倍的回報。

在生活中,你一定要懂得付出,

你不要那麼急功近利,馬上想得到回報,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你輕輕鬆鬆是不可能成功的。

一定要懂得先付出!

 

 

人不成熟的第二個特徵:就是不自律

不自律的主要表現在哪裡呢?

一、不願改變自己:

你要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

你要改變你的壞習慣。

其實,人與人之間能力是沒有多大區別,

區別在於思考方式的不同。

一件事情的發生,你去問成功者和失敗者,

他們的回答是不一樣的,甚至是相違背的。

我們今天的不成功是

因為我們的思考方式不成功。

一個好的公式是:

當你種植一個思考的種子,你就會有行動的收穫,

當你把行動種植下去,

你會有習慣的收穫,當你再把習慣種植下去,

你就會有個性的收穫,

當你再把個性種植下去,就會決定你的命運。

 

但是如果你種植的是一個失敗的種子,你得到的一定是失敗,

如果你種植的是一個成功的種子,那麼你就一定會成功。

很多人有很多的壞習慣,

如:看電視,打麻將,喝酒,泡舞廳,

他們也知道這樣的習慣不好,

但是他們為什麼不願意改變呢?

因為很多人寧願忍受那些不好的生活方式,

也不願意忍受改變帶來的痛苦。

 

二、喜歡背後議論別人:

如果在生活中,你喜歡議論別人的話,有一天一定會傳回去,

中國有一句古話,論人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三、消極,抱怨:

你在生活中喜歡那些人呢?

是那些整天愁眉苦臉,整天抱怨這個抱怨哪個的人?

還是喜歡那些整天開開心心的人?

如果你在生活中是那些抱怨的,

消極的人的話,你一定要改變你性格中的缺陷。

如果你不改變的話,你是很難適應這個社會的。

你也是很難和別人合作的。

生活當中你要知道,你怎樣對待生活,

生活也會怎樣對待你,

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

所以你不要消極,抱怨。

你要積極,永遠的積極下去,

就是那句話:成功者永不抱怨,抱怨者永不成功

 

人不成熟的第 3個特徵是什麼呢?

 

人不成熟的第三個特徵:經常被情緒所左右

一個人成功與否,取決於五個因素: 

(1)學會控制情緒 

(2)健康的身體 

(3)良好的人際關係 

(4)時間管理 

(5)財務管理

 

如果你想成功,一定要學會管理好這五個因素,

為什麼把情緒放在第一位呢?

把健康放在第二位呢?

是因為如果你再強的身體,

如果你情緒不好,就會影響到你的身體,

現在一個人要成功 20% 靠的是智商,80% 靠的是情商,

所以你要控制好你的情緒,

情緒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人與人之間,不要為了一點點小事情,

就暴跳如雷,這樣是不好的。

 

所以在生活中,你要養成什麼樣的心態呢?

你要養成 “三不”,“三多”:

不批評、不抱怨、不指責;多鼓勵、多表揚、多讚美

你就會成為一個受社會大眾歡迎的人。

如果你想讓你的伙伴更加的優秀,

很簡單,永遠的激勵和讚美他們。

即使他們的確有毛病,那應該怎麼辦呢?

這時是不是應該給他們建議,

在生活中你會發現有這樣一個現象,

有人給別人建議的時候,

別人能夠接受,但是有建議的時候別人就會生氣。

其實建議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就是“三明治” 讚美,建議,再讚美!

想一想,你一天讚美了幾個人,

有的人可能以為讚美就是吹捧,就是拍馬屁。

讚美和吹捧是有區別的,讚美有四個特點:

(1)是真誠的

(2)是發自內心的

(3)被大眾所接受的

(4)無私的

如果你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去讚美,那就是拍馬屁。

當你讚美別人時候,你要大聲的說出來,

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一定要咬住你的舌頭!

 

 

人不成熟的第四個特徵:不願學習,自以為是,沒有歸零心態

其實人和動物之間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動物的自我保護意識比人更強(嬰兒與小豬)

但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

人會學習,人會思考。

 

人是要不斷學習的,你千萬不要把你的天賦潛能給埋沒了,

一定要學習,一定要有一個空杯的心態。

我們像誰去學習呢?就是直接向成功人士學習!

你要永遠學習積極正面的東西,

不看,不聽那些消極,負面的東西。

一旦你吸收了那些有毒的思想,

它會腐蝕你的心靈和人生的。

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裡,

學習是你通向未來的唯一護照。

在這樣一個速度,變化,危機的時代,

你只有不斷的學習你才不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

一定要有學習,歸零的心態。

去看每一個人的優點,“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人不成熟的第五個特徵:做事情不靠信念,靠人言。

我們說相信是起點,堅持是終點。
很多人做事不靠信念,喜歡聽別人怎麼說。
對自己所做的事業,沒有100%的信心。
相信和信念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相信是看得見的,信念是看不見的。

很多人做事,不是靠信念,

而是要聽別人怎麼說,這是不對的。
信念是人類的一種態度,

為了夢想而不斷地堅持的態度,
我們做事情一定靠信念去支持我們一直走下去,
而不要輕易聽信別人的話而中途放棄。


想登上山峰,要問那些爬到山頂的人,
千萬不能問沒有爬過山的人。
這裡不是說別人的建議不要去聽,
你可以去參考,但是你要記住,
你做這個事是為了實現你的夢想,實現你自己的價值。
這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人不成熟的 5個特徵,我們自己去對照,
哪一個特徵是自己有的,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裡改正。

 

只要你相信你自己能夠戰勝自己的不成熟,
你就會逐漸地成長,成熟起來,
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那種生活,你就會實現你的人生夢想!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畢業就進台積電的 甘仲維,6年後居然 一無所有,還對Google的工作說No,只為了做這...感人!

收藏

 甘仲惟  

 

甘仲維

國中就到美國留學

研究所回台唸交大資管

畢業就進台積電

3年後 轉進他最愛的網路業

在台灣yahoo擔任要職,

他身旁

還有一位交往10年論及婚嫁的女友,

 

如果 這不是人生勝利組,

那誰敢說是呢?

 

沒想到就在這一年後

工作沒了

朋友沒人敢聯絡他,

女友也離開了

他自己更是多次想自殺....

 

到底是什麼事情

讓他原本美滿的人生

瞬間風雲色變...

 

幾度想 了斷自己的生命的他,

卻因為認識了一位"特別的貴人" 拉了他一把,

 

現在的他

竟過得 比之前更富足、開懷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趕緊來看看吧...

   

我在台灣出生,

從國小開始,因為爸媽工作的關係,

便在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

過著舉家遷移的生活,

也因為從小就過著不同於一般小孩的生活,

所以在同儕間,較難建立情感,

造就了我渴望交朋友、適應力強的特質,

但也因為這樣的經歷,讓我的個性過度獨立,

有時候特別愛逞強。

 

國中獨自到美國求學,

剛好搭上網路熱潮,大學決定主修資訊工程

 

在高中的時候,正好網路開始起飛,

那時還是數據機撥接的年代,

雖然連上網路需要半小時,

但是對我來說只花30分鐘,

就可以看到半個地球外,台灣的即時資訊,

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也因此對資訊埋下了很深的興趣,

在大學時便主修資訊工程學系。

 

 

大學畢業之後,決定回到台灣繼續念研究所

剛好有個機會 可以讓我申請亞洲的學校,

家人很鼓勵我回台灣,

想想自己20幾年缺席台灣的生活,

或許可以回來試試看,

於是申請上交大資管所後,

便回到台灣展開展新的生活。

 

 甘仲惟2  

 

資管所畢業之後,順利進入台積電工作,

但3年後...我選擇轉換跑道 - yahoo首頁製作!

跟大多數同學一樣,我進了台積電工作,

主要工作是在做 系統自動化與分析,

因此 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對著電腦。

工作第2年,

當時的教授很鼓勵我回去,

於是我重返校園 邊工作、邊攻讀博士。

 

這時我也遇到一個瓶頸,

在台積電待了快3年,

那些年 我一直不斷的思考,

問自己 這真的是我要的嗎?

我覺得這份工作跟自己的個性太背道而馳,

我喜歡更人性化、更與人接觸的工作,

於是便離開公司,到yahoo奇摩設計首頁網頁。

 

 甘仲惟3  

 

新工作讓我沉浸在喜悅與成就感中,

但這天...突然眼前一黑,我的眼睛 竟然從此...

這份新工作需要跟客戶溝通,

3年來 我樂此不疲的持續工作著,

直到某一天...

還記得那天,從一早進公司開始,

頭部便隱隱作痛,但因為工作忙碌,

一開始並沒有放在心上。

直到下午開完一個會,

瞬間 眼前一黑...

伸手到眼前晃動也看不到任何東西,

直到那時我才開始慌張。

 

 甘仲惟4  

 

一到醫院,才知道我得的是急性青光眼,

因為眼壓太高,醫生說要趕快開刀,

一開始信心滿滿的我,以為自己一定能恢復視力,

心裡還想著要回去工作,

然而,我留職停薪的兩年內,

一共開了11次刀,

在第7刀的時候,醫生宣告我失明了,

從一開始的期待、失望,到絕望...

後來補的那幾刀,

只是為了讓眼壓高到會頭暈嘔吐的我,

好受一點罷了。

 

宣告失明之後,

事業、學業、感情生活全部停擺,家庭也陷入危機...

媽媽放棄了海外事業回來照顧我,

交往10年的女友也離開了我,

想想過去是我牽著她的手逛街,

但現在她卻要引導我去每個再平常不過的地方,

其實回想起來,

我還是很謝謝她曾經陪伴我的生活,

直到她也無法再承受的最後一刻。

 

當我從一個非障礙者變成障礙者的時候,

朋友間 沒有一個人敢來探視我,

大家不知道該如何與我互動,

我無法撥電話、無法上網,

整個人就像是人間蒸發一樣...

 

 

 

那段時間 我每天都想著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但我發現,家人並沒有棄我於不顧...

每次邪惡的念頭計畫好之後,

卻因為看不見 連執行都做不到!

被發現的我,就是跟家人一陣扭打與拉扯,

時間久了,這種悲觀的念頭便慢慢淡了。

因為我發現,家人並沒有放棄我,

他們認為我還是我,並沒有甚麼不同。

 

也因為這個意外,

從小感情特別好的弟弟 原本在香港工作,

在知道我的狀況後,

很怕沒有人陪我,便把工作辭了回來台灣。

原本媽媽叫他不要放棄工作,

但是弟弟說:「他是我哥,我不幫他 誰幫他?」

其實弟弟回來也沒有特別做甚麼,

就真的是陪伴,

陪吃飯、聊天、告訴我電影演些甚麼,

也因為家人陪伴,讓情緒起伏很大的我 好過很多。

 

 甘仲惟5  

 

在我自暴自棄時,遇到生命中的貴人 - 淑琪姊

前女友在離開之前,

竭盡所能的幫我尋找可利用的資源,

也上網找到了一個徹底改變我的貴人...

淑琪姊,也是一位中途失明者,

意外發生時,她的老公就此消失了,

從此一個人獨自扶養小孩長大。

 

剛認識她時,因為對自己的人生感到絕望,

我總是蓬頭垢面、邋里邋遢,

心不甘情不願的被家人拖進她的咖啡店裡。

剛開始,我對她總是愛理不理,

覺得她的人生不關我的事,

但她卻很願意將自己的經驗,

分享給像我這種中途失明的朋友。

時間久了,我慢慢對她卸下心防,

 

 

 

我問她:「為什麼要穿的漂漂亮亮,又看不到?」

她說:「因為我自己高興啊!」

 

沒錯,她就是一個這麼酷的人,

而且常常在店裡蹦蹦跳跳,

靈活到讓我常常忘記她也是位視障者。

 

那時我身上有很多保險糾紛,其實都是她為我挺身而出

她告訴我:我有回饋社會的潛能,只是自己沒有發現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

有一個理賠拖了好久,

當保險公司宣判不理賠的那瞬間,

淑琪姊哭了,

她對著保險公司說:「你們不差這點錢,

但這筆錢對這個年輕人而言,是他重新站起來的機會啊!」

 

老實說 當時為了救我的眼睛,

把工作那幾年賺的錢都花光了,

不論是中醫、西醫、神醫、密醫 甚麼都看過,

全家人幾乎是散盡家產的在救我,

甚至每個人的棺材本都沒了,

所以那時家裡經濟狀況是真的很不好。

 

淑琪姊在我心目中,是一個很堅強的人,

總是正向思考,認識她以來 我從沒聽過她哭,

但是為了我這個陌生人,她哭了。

我才發現,

她為了我 真的很努力,

 

她告訴我:

「仲維,我今天幫你 是因為希望你以後也可以幫別人,

我相信我不會看走眼,你只是一時半刻不知道自己的能耐,

之後的你絕對會很獨特,要記得這個信念,

要一直傳承下去,即使我不在了也一樣。」

 

 

 

在淑琪姊的鼓勵下,我決定重返校園完成博班學業

只是交大從來沒有全盲的學生,

我帶著專用的電腦、器材到學校會議上,

幸運的是,我的指導教授非常挺我,

後來通過了教授們發一篇國際期刊的考驗,

便回去繼續進行博士論文,完成學業。

對我而言,淑琪姊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支撐。

 

 

但這段開心的日子 並沒有持續太久

淑琪姊告訴我 她要去旅行,沒想到再次見面

卻是在她的告別式上...

有一天,她告訴我 她要去美國一段時間。

一切來得很突然,

但我還是很熱情的跟她分享 我在美國的種種,

雖然看不到她,但我可以感覺到她的精神不像以前那樣旺盛,

為什麼出去了還這麼悶悶不樂呢?這一點都不像她。

為了讓她打起精神,我告訴她:

「淑琪姊,我博士快畢業了!

等畢業之後,要帶你去吃好吃的大餐!」

 

後來的日子,我打電話給她 卻始終沒人接聽,

沒想到我們再見面,是在她的告別式上。

 

她得癌症 過世了,卻一直隱瞞著我。

還記得那天下著毛毛雨,我搭著計程車來到教堂,

手裡緊握著的,是被我死命捲成一卷的口試給分單。

 

 

一切來得很快,

我才又再次感受到,世事的無常

 

認識淑琪姊不到一年的時間,

她改變了我那麼多,

即使到最後一刻還是這麼貼心,

還騙我說要從美國帶禮物回來給我...

 

但她不知道的是,

對我而言

其實她就是最棒的禮物。

 

 

畢業之後我打起精神

想運用所學來幫助其他視障者,無奈卻四處碰壁...

 

我談過的多家企業想繼續進入職場,

但多數的公司

只願意約聘並支付最低薪資,

無法累積年資,先前的工作經驗一點幫助都沒有...

我心想:既然台灣行不通,就試試看國外吧!

 

於是我開始上網找美國的工作,

包括 Google(谷歌)、Amazon(亞馬遜)

很多美國的知名企業都邀請我去面試,

而我每次一接通電話就會先表明自己是視障者,

他們都會回我:I know,so what?(我知道啊,那又怎樣?)

態度與台灣的企業截然不同,

讓我深深感受到,

台灣對身障人士的不友善 很根深蒂固...

 

 

最後我拒絕了google的邀請,決定留在台灣尋找機會

最印象深刻的是在電話面試時,

有一個Google的女主管問我:

「你口口聲聲說想為身障人士做這麼多,

這些好想法,為什麼不在台灣做?」

她的一番話引起我的省思,

後來在回覆期限的最後一天,

我拒絕掉了Google的offer與工作邀請,

 

最後 我在網路上找到了資策會。

 

 

 

溝通過後,資策會十分認同關懷科技的理念

於是便著手開始開發一款APP,解決視障朋友的困難

這項計畫稱為 i-AIM APP計劃

發想、設計、提案、使用者測試、使用者體驗 全部一手打包,

因為我不僅是開發者,也是使用者。

自己在成為礙障者之後,

認識了輪椅族、聽障朋友,

才知道大家在面對生活時, 都有很多困難,

他們渴望不同的就業機會,

而不是只能賣彩券或口香糖。

 

i-AIM APP,工作人員只要看得到,

便可以在家工作、解放工作障礙,

視覺障礙的人得到幫助,

非視覺障礙的人得到工作,

就能夠達到雙贏的效果。

 

 甘仲惟6  

 

雖然這款APP現在還在募資,

但這是我唯一能回饋社會的方式

一直到現在,夜深人靜時,

我還是常常會想起

淑琪姊對我的鼓勵:

 

「我今天幫你 是因為希望你以後也可以幫別人,

你是很有能力的人,一定要盡你所能 回饋這個社會。」

 

回過頭才發現,自己在做的事情,

都是當初從未設想過的,

而似乎這一切 又像是一種冥冥注定。

 

未來的事,雖然我還不知道,

但是我會帶著淑琪姊對我說過的每字每句,

繼續為這個社會 創造更大的價值,

儘管過程辛苦、一路上會有很多挫折,

但或許這就是人生最迷人的風景,

「每個人命中 都會有

專屬於他自己的困境 要去突破,

這或許就是 每個人的必修學分吧!」

 

 

 CMoney 小編採訪後記

 

第一次聽到仲維的故事,

覺得很不敢置信,

這 意外 竟然發生在他這種「人生勝利組」的身上...

但也因為這些經歷

以及這條路上 遇見了生命中的貴人,

才漸漸開始改變想法、改變對這個世界的態度

那就是:

 

遇到這樣的困境,

他 最後不僅沒有放棄自己

居然 還能發願要把

希望的光芒” 帶給千千萬萬受困的人

看到這,我才了解

原來,

這才是 人生勝利組的 真正定義

墨鏡哥,謝謝你

謝謝你 用自己的故事,讓我們了解這一點。

這世界有你真好...

加油,祝你成功~

 

最後 讓我們為這位

勇敢面對人生 並向全新世界挑戰的大男孩 甘仲維 用力地按個讚吧!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 (55)  

轉載: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實是一種修養,一種風度,一種高尚的境界,一種達觀的處世姿態,是心態上的一種成熟,是心志上的一種淡泊。用這種心態做人,可以使自己更健康,更大度;用這種心態做事,可以使生活更輕鬆,更踏實;用這種心態處世,可以使社會更和諧。                                          20151028陳文茜 

    「謝謝你傷害了我,傷害本來就是人生常態,工作、愛情、親情、朋友。悄悄告訴你,那些因傷害帶來的痛苦,增加了每一個人的見識,讓我們成長。無形中它雕塑了我們的生命刻痕,當有一天我們可以微笑地看著這些刻痕且不覺得它痛時,我們已是不同的人了。」

 

      2009年底,我在某種心境下,寫下了此段文字。它看似超脫,但其實只是做到了「解脫」,我並沒有從一場生活逆境中得到多大的智慧。


     2010年底,一位朋友遭受所謂「不白之冤」;她是台北市的前副市長,在大選之前,同時遭受黨外及黨內高層的鬥爭;後者尤其令她寒心。在此之前,她領著一筆不大不小的公俸,每日睡眠不足五小時,兢兢業業地盡責她的工作。她從高位跌下來了,辭職,而黨內高層及輿論仍未放過她,繼續「追殺」。

 

    她每日夜裡電話中向我哭訴,憤恨不平,足不出戶,關閉自己。於是我請她至我的山中書房,告訴她這裡有幾輩子都讀不完的書與聽不完的音樂,有一張安靜的書桌;我告訴她坐下來,就是寧靜,並勸她:割掉纏緣吧。但她仍無法安靜,心仍不平。

 

     於是我帶著她拜見星雲大師。大師聽完她的泣訴,沒有根據其中事理,多做議論;他教導了我們一門寶貴的功課:「逆境哲學」。

 

     星雲法師幼時家境貧困,母親忍痛含淚把他送進廟裡,盼住持收養這個孩子,讓他可以存活下來。有日住持賞星雲幾顆豆子,對於一生未嚐美味食物的星雲,那是何等的恩賜。孩子跪恩師父,師父告誡:「你雖因貧窮來此,師父盼你此生弘揚佛法。」星雲當場答應了師父。

 

      在揚州的寺廟待了一段時間,師父把年幼的星雲帶至南京交付給一名大和尚,並告訴星雲:「這裡才是你習佛的好地方。」師父才剛走後,大和尚即開始考問星雲:「你為何來此地?」星雲答:「我師父叫我來的。」一陣籐條鞭打,大和尚怒斥:「一個習佛的人沒有自己的歸心,師父叫你來,你就來嗎?」接著大和尚又問了第二回:「你為何來此地?」星雲想了一會兒,改口答:「我自己想來這裡習佛。」大和尚籐鞭地更大力,罵:「出家人,豈可說謊!」大和尚再三問:「你為何來此地?」星雲想第一題答案不對第二題也錯,於是沉口氣回:「我師父叫我來,我自己也想習佛,因此來了此地。」籐鞭垂落數十下,打地星雲痛不欲生,滾落滿地,大和尚斥:「如此幼小,竟如此滑頭!」

 

      當日夜裡滿身是傷的星雲,想不透疼愛他的師父為何把他帶到如地獄般的大和尚這兒;想起媽媽告別時的眼淚,自己也忍不住放聲大哭。

 

     突然之間,大和尚推門進來,星雲嚇地跪地上。大和尚與下午初見面時表情截然不同,滿臉慈祥。帶著傷藥,一方面為星雲塗傷,接著告訴星雲:「孩子,你下午說的,沒有一句話是錯的。」「我教你的這門功課叫逆境。什麼是逆境,就是生命無常;你遇到了困苦、災難、不平、劫殺、死亡…那都是命運;不因為你做對了什麼,就可以逃開;不因為你做錯了什麼,才受到懲罰。」「接受逆境,才能克服命運,克服它帶給你的痛苦。」

 

    星雲大師的教誨,我至今難忘。誰只要能不遲不早地理解逆境哲學,逐漸對生活的冷酷與不幸坦然接受,誰就是「得道之人」。此生他註定不會痛苦於太多事,也不會過度在意太多人。所以遇見逆境不是不幸,相反的它對任何一個人都是非常必要的;一個人在逆境中的體悟,決定了這個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

 

    沒有誰的人生會一帆風順。成長的過程總會跌跌撞撞,我們可以痛,可以悲傷,可以大哭;但別耽溺悲傷太久。冷靜時候,不妨想想,這道傷痕,能為我留下什麼?

 

     人生一路上我們聽說了很多道理,却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只因我們太執著相信命運公平、也太執著自己得失;我們經常看到「生命無常」四字,却從未真正體會其中的深奧道理。

 

    人那麽有情,那麽肯定,那麽慷慨,却又對命運那麽苛求。人的世界,最缺的是豁達;豁達地與命運相處。走過逆境,學習接受,不只是遺忘:就像走出了隧道,別懊惱或者悔恨。記得命運起伏由不得人,時光也不等人,時光很脆弱,它禁不起你來來回回的辜負。當妳遇見黑暗時,請坦然地一步又一步走出來,然後妳會看到光明。如果妳一直停留隧道之中,那麼逆境給妳的黑暗,便沒有休止符。但那不是命運對妳殘酷,而是妳選擇了殘酷;因為是妳,讓自己停留黑暗之中。

 

    逆境有時是人生最曼妙的風景,面對它最好方法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對待逆境妳只能淡定以對;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蹟,那便是你能坦然面對逆境的另一個名字。

                                          images (7)  

    一輩子沒有遇見逆境的人,換一種說法,可能不是幸運;「所謂人生勝利組」的人,當他愈到生命盡頭,他會活得愈危險。一個人一生都是順境,他如何接受死亡?接受消逝?接受無我?多半他只能在晚年時,恐懼地活著。

其實所謂幸與不幸多半只是別人眼光和自己心中感受的交會,最終定位了你所謂的幸福位置。那種座標,像是導航系統的GPS,位子不過是一個點,幸或不幸,純粹是當事人的自我定義。從卡夫卡的角度看:我們一生不過是清醒地穿過夢境,每個人只不過是歲月的一個幽靈。如果我們順利的度過逆境,我們可以把幽靈變得更具象、更堅實:它是「虛空」狀態的盔甲,妳走地過,逆境便是妳生命中的禮物。

 

    如果進化史讓我們學到什麽教訓,那就是生命是不會被侷限的。走過逆境的妳,心已是夏天。比春天、秋天、冬天更內斂,更深刻,更洗練,更心存感激。即使孤獨,也不為寂涼所困。樂於讓陽光曝曬,滿足於炎熱的炙烤,學會了看這個世界,一天一天變美。

 

     現在每天早晨,我都再一次提醒自己,生命短暫而美好,沒時間糾結,沒時間計較。每個人每天都可能遇上煩心的事情,但心若不動,風又奈何;妳若不傷,歲月無恙。

 

    此時所謂快樂,絕非名利或身份;就是信手拈來:給蔬菜,一點點眷戀;給窗戶,一點點盼望;給當季的食材,一點點溫柔;給平凡的日子,一點點點綴;給不起眼的陽臺,一點點花樣年華。

 

    生命前方,本來是無盡的衰老,我們筆直地跌落進去,走向死亡,別無選擇。早一點體悟逆境哲學的人,把一切看在眼裡,藏在心裡,將來還能回憶時,尋返當時的記憶,沒有遺憾。

 

    妳以為腳踩的地獄,其實是天堂的倒影;而我唇角的皺紋,其實是智慧的積累。 

    畢竟人生最終的逆境叫死亡,誰也逃不過。

    壓力下更要顯得優雅                                 刊登於「悅己雜誌」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徹底顛覆你的生命】鮮為人知的八個業力法則

 

FB_IMG_1452924414809 (1)  

劉玲玲

★創造的法則意味著生命並不是隨意發生的,它需要你的用心參與。

★成長的法則:想要獲得靈性上的成長,你必須改變你自己,而不是企圖改變外在的人和事。靈性成長的養分就在我們內裏,不需外求。當我們改變了自己的心,我們就改變了世界。

★謙卑的法則是無論想要改變什麼,你必須先接納它。如若我們將自己的對立面視為敵人,那麼我們的高我就無法全然的臨在,也就無法獲得有意義的成長。

 

◆【徹底顛覆你的生命】鮮為人知的八個業力法則

 

鮮為人知的八個業力法則

幾星期前,五歲的小侄女問我,業力是什麼?

我告訴她,人生就像一個空盒子。當你做好事時,你往盒子裏存放了好東西。當你做壞事時,你往盒子裏存放了壞東西。不好不壞的事情也是如此。

業力就是宇宙根據你的盒子好壞與你做交易。

所以你做的好事越多,宇宙就越可能回饋給你更好的。

對一個小女孩兒來說這個解釋是很好理解的。

不過業力實在是很錯綜複雜,它對我們獨特的行為有獨特的反應。

我在此介紹八個比較不為人知的八個業力法則。如果你將他們銘記於心,你和你的周遭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1.謙卑的法則

★謙卑的法則是無論想要改變什麼,你必須先接納它。

如若我們將自己的對立面視為敵人,那麼我們的高我就無法全然的臨在,也就無法獲得有意義的成長。

2.創造的法則

★創造的法則意味著生命並不是隨意發生的,它需要你的用心參與。

我們周遭的一切是我們內在世界的投射。沒錯,我們就是宇宙。

所以秘訣就是成為你自己,讓所有你熱愛的環繞在你周圍。

3.成長的法則

★成長的法則:想要獲得靈性上的成長,你必須改變你自己,而不是企圖改變外在的人和事。

★靈性成長的養分就在我們內裏,不需外求。當我們改變了自己的心,我們就改變了世界。

4.責任的法則

★責任的法則:所有你認為錯誤的發生,出錯的實際是你的內在。

★外在環境猶如鏡子反射出我們的內在,我們也在用心裏的鏡子觀照世界。

那麼必然的,我們必須改變自己。很有道理,對嗎?你必須對自己負責。

5.關係的法則

★關係的法則:如果你認為某兩件事/東西毫無關係,那麼你錯了。宇宙中的萬事萬物皆有連結

左腳邁出的這一步連接著右腳的下一步。同樣的,過去、現在、未來都有關聯。

6.給予的法則

給予的法則就是在人生中,有捨才有得。

那些熱衷於積聚財富,情願當個守財奴,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封閉自我的人,走不進他人的世界。

想要開放自由的美麗世界,你得敞開心扉。

7.專注的法則

專注的法則意味著你不能同時思考兩件事。

科學研究證實,人的思維只能同時處理一件半的事情。這也是我們能夠進行談話的基礎。

你傾聽著某人的說話,同時有一半的思維思考著他們在說什麼。

這允許你在開口回話前不需要再花費太多時間去考慮,對吧?

8.當下的法則

★當下的法則:儘管回望歷史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未來的方向,全然的活在當下同樣十分重要,同樣,沒必要只盯著未來。

FB_IMG_1452749004785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死去的母親一直在撫養我的孩子

新聞附件二-寒舍艾麗酒店【傳遞心意.讓愛延續】母親節饗宴活動形象照  

      

文:小樓老師 | 壹心理專欄作家



(一)我死去的母親一直在撫養我的孩子

 

我的母親在我28歲那年去世。那一年我剛結婚。

 

一年半之後,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愛麗絲。

 

愛麗絲是一個焦慮又敏感的孩子,總是愛哭,我必須哄她睡覺,只要我一離開,她就會醒來。然後撕心裂肺地大哭不止。

 

我不得不放棄工作,照顧這個一刻也離不開人的小傢伙。

 

愛麗絲三歲的時候,她說話還不利索,但已經會對著我和她爸爸大吼大叫——因為各種我們不能滿足她的原因。

 

那段時間,我和丈夫的感情也出現了問題。丈夫工作時間很長,時常家裡就只有我和一個不肯安靜的孩子。我不知道怎樣讓愛麗絲安靜下來,有時候我不想理她,就把她關在臥室,任她哭吼;有時候我又覺得很內疚,會滿足她一切需求,補償我對她的冷漠。

 

養育孩子的辛苦和因為孩子而不得不放棄工作的失落,讓我的心境十分差。每次丈夫回家我就會和他抱怨。有一天週末,丈夫告訴我,朋友約他去看足球,他週末不在家。我的憤怒再次爆發,我開始指責他不關心我,不關心孩子。對,這麼長時間以來,仿佛就是我一個人在撫養愛麗絲,而她父親,卻還有時間和朋友看足球。

 

每次丈夫告訴我,他又談成了一份合同,或者又晉升了,我表面上祝賀他,但內心卻非常酸楚——如果不是孩子,這一切也是我該得到的吧?



愛麗絲四歲的時候,我和丈夫開始分居。那時我已經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醫生建議我立即尋求心理治療。

 

治療了幾次以後,諮詢師問我:你和自己母親的關係如何?

 

我不知道她為什麼會問我這個問題。

我說,很冷漠。

 

我的母親長期患有抑鬱症(這也是我們後來才知道的),她總是自己待在臥室,鬱鬱寡歡。我小的時候一直努力想要讓她注意到我,然而無論我怎麼做都沒有用。我努力做到最完美,進入最好的大學念書,進入一流的企業工作,我得到了很多人的讚賞,卻還是不能讓她開心。雖然,每次聽到我的好消息,她也會讚歎或者微笑,甚至以我為榮。但是我看的出來,她的快樂只有那麼一點。很快,她又退回到自己黑暗冰冷沒有溫度的世界中。

 

在我所有努力都失敗以後,我和母親變得越來越疏遠。我離開了家,獨自生活。我偶爾會和父親分享我的生活,但是我幾乎從不聯繫母親。

 

我既愛她,又恨她。

 

在我28歲的時候,母親死于肺癌。可能是由於她長期抽煙的緣故。

 

我以為,和她的關係在我28歲的時候就徹底斷了——我開始了新的生活,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然而經過一年的心理諮詢我才發現,母親從未離開,她一直在我生命中,影響著我所有的關係,包括我和丈夫的關係,我和愛麗絲的關係。

 

我和丈夫,是一種既糾纏又疏遠的關係,我時常忽冷忽熱的表現讓他無所適從。而我的女兒愛麗絲,也不一定是天生就是個焦慮敏感的孩子,是我養育她的方式讓她沒有安全感。

 

我的母親,仿佛幽靈一般存在於我的生活中,指導著我每一個行為。我極度親近愛麗絲的時候,是那個沒有得到足夠母愛的自己在渴求被溺愛;我漠然疏遠愛麗絲的時候,是那個沒有得到足夠母愛的自己在嫉妒。

 

那時我才明白,我的母親去世了,但她卻一直通過我,撫養著我的孩子。

 

47_1313723073  

 

(二)母子關係,如何影響你所有的關係

 

很多人都不知道與母親的關係會對我們未來的生活有多大影響。

 

在一個人剛出生的時候,他和最初撫養他的這個人建立的情感紐帶,將會成為他一生情緒發展、溝通模式、人格發展的基礎。一個人一生中可能沒有任何一種關係,可以像我們和母親的關係一樣,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出我們的人格和溝通模式。

 

  • 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這裡所說的母親,是角色上的“母親”,泛指直接撫養我們的那個人。有些家庭的孩子先天缺失了母親,那麼這個角色由直接撫養他的人承擔。

 

當一個人成年後進入到一段親密關係中的時候,她/他或許會產生一些難以解釋的焦慮、壓抑、憤怒、或是羞恥感,如果能夠深入挖掘,都能挖掘出這些情緒和他們與母親的相處模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John Bowlby依戀關係理論也認為,一個人孩童時期與母親形成的依戀關係模式,可以預測出他成人後的關係模式。而這種模式,是母親在撫養孩子過程中形成的。

 

在嬰兒時期,孩子就會逐漸形成三種依戀模式:

 

  • 安全型

形成這種依戀關係的孩子,他們的表現是,當母親在身邊的時候,他們很快樂,也有勇氣去探索周圍未知的空間。因為他們知道,媽媽在旁邊不會有什麼危險。即便遇到危險,他們也能回到媽媽那裡尋求安撫。媽媽離開不在的他們身邊的時候,他們會很痛苦,一直等待著媽媽回來。但只要媽媽回來了並安撫了他們,他們會很快恢復正常,又開始愉快的玩耍,而不是一直粘著媽媽。

 

  • 回避型

形成這種依戀關係的孩子,他們的表現是,媽媽在不在身邊他們都無所謂,他們也不會親近媽媽。他們探索未知空間的原因,很可能是不想和媽媽親近。

 

  • 焦慮型

形成這種依戀關係的孩子,他們的表現是,當媽媽在身邊的時候,他們看起來正常。可一旦媽媽離開,他們就會非常痛苦。當媽媽再回到身邊時,他們就會對媽媽發脾氣。只要媽媽表現出要離開的意圖,他們就會大吵大鬧,或者纏住媽媽不放。他們對玩耍失去了興趣,所有的焦點都在媽媽身上。

 

依戀模式若持續發酵,就會影響到他們成年後的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

 

  • o    一個安全型依戀關係人,別人和他的相處會很舒適,尤其是伴侶,因為他們很少會對一段關係表現出焦慮,也不會對伴侶太過依賴;
  • o    一個回避型依戀關係的人,很難與別人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即使建立了,對方也會覺得他冷漠,不會關心別人,愛對他來說是一件負擔很重的事情;
  • o    一個焦慮型的依戀關係的人則最為糾結。這個人非常渴望別人的關注與關愛,一旦得不到,就會變得歇斯底里;但是另一方面,他似乎又很害怕建立一段關係,害怕這段關係失敗或者害怕失去自己的獨立空間。他們沒有辦法和伴侶保持一種適合的距離,所以給伴侶的感覺是忽冷忽熱。

 

依戀關係如何影響一個人成年後的親密關係,目前尚存在一些未能確認的方面,但可以肯定,這種關係對一個人有著極大的影響。


(三)怎樣才能創造出安全型的依戀模式?



最重要的是,回應孩子的需求,無論生理需求還是情感需求如果孩子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父母應該給與孩子足夠的關注,而不是置之不理;如果孩子想獨處,父母也應該給與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獨自探索身邊的世界。當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

 

如果父母總是漠視孩子的需求,孩子覺得無論如何都不能從父母那裡得到關注,他們將會輕視愛,並且認為只能靠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形成一種回避型的依戀關係。

 

如果父母是那種自我為中心的人,總是根據自己的心情或者安排,有時回應孩子需求,有時又無視孩子需求,在孩子想要獨處的時候強行剝奪孩子獨處的空間,這樣的孩子就會形成焦慮型的依戀關係。他們不知道如何與另一個人相處才能在需要的時候被關注,或者是否可以在自己需要的時候擁有獨處的空間。

 

沒有一個父母是完美的,你不可能總是回應孩子的每一次哭聲,每一次需求。所幸,依戀關係模式也不是通過一兩次互動形成的,它是孩子和母親在長期互動中而形成的模式。

 

也許你曾經沒有做對,但永遠也不晚。關係,是在我們一生中都可以塑造的東西。

 

201505101254518408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芬蘭八十歲老奶奶的智慧】

 

8545901400_41a6ed64e2  

凃翠珊

筆名北歐四季


這兩天帶阿雷出門,都是這番光景
他像隻小熊一樣在地上挖洞前進
我在冰凍的空氣中邊補捉每一個時刻
邊催促他可不可以趕快回家了(因為我覺得好冷啊)

 

昨天,同棟公寓的八十歲芬蘭老奶奶正要出門買菜
遇見我們就聊了起來。老奶奶看著在雪地上挖洞的阿雷說:
「小孩就是要這樣,冬天就多玩雪啊!」接著說,
「人們常抱怨秋天潮溼黑暗,盼望冬日白雪,然而寒冬一來,人們又抱怨天氣太冷,出門不方便…」
「想抱怨的人,總有事情可以抱怨啊」我笑著回答。

 

「可不是嗎?! 沒有雪的冬天,哪叫冬天啊! 

 

8545899256_ebd4495fd2  


想當年,1930年代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們每天都滑雪上學,兩公里多的路哦,必須穿越一條森林小徑,卻沒有人覺得害怕,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啊…

然而今日的人們,大人青少年孩子,都如此害怕,人們拿著手機平板電腦,只顧著低頭往下看,不去觀察身邊的事物…

 

我們當年也會害怕,那是40年代戰爭時期,我們怕的是飛彈從頭上掉下來,除此之外,生活很簡單,食物夠吃,就很滿足。」老太太這麼說。

「我也越來越覺得,古早年代的一些生活方式,其實比現在更好呢,人們生活更單純,思惟更簡單,也許也活得更健康。」我真心這麼想著。

看著這位八十幾歲的老奶奶,天天出門買菜還精神抖擻,想必年輕時就在簡單的生活中,為身子打下強健的底子。

 

然而我還是有疑問: 「你剛才說現代人的生活中充滿害怕,怕什麼呢?」


「就是一種氛圍啊! 電視新聞、各種事件… 想讓孩子有純真簡單的童年越來越不容易了」


「還好我家沒電視」我笑了。


「真的嗎?」老太太瞪大眼,「太好了!」


此時老公正好來電,我們的對話暫告一段落。

 

我看著地上玩雪的阿雷,和獨自走去超市買菜的老太太背影。


心裡想著「害怕」這件事。


我心中害怕嗎? 怕什麼呢? 又為什麼害怕? 


有些害怕可以很具體(像老奶奶口中的飛彈),然而有些害怕卻很抽象(可能來自想像、來自生活…或是一種整體氛圍)

 

然而她提及的那個,1930年代的童年,是多麼遙遠的事啊!


活過這一個又一個的世代,人生的智慧,想必在她而言,已焠煉成金。


僅管我離那個年代太遙遠,但我相信她所說的:

 

生活簡單就好,多多接近大自然,什麼季節就做那個季節適合的事,學著欣賞身邊的一切…這些應該是可以穿透時代的真理,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這兩天剛回芬蘭,我腦子還呈現某種真空狀態。


滿地白雪彷彿將繁瑣歸零,與我此刻的心情很是吻合。


從雪中歸零再出發,期許自己的心,也能在本質上,回到老太太心目中那「1930年代的單純」。

 

在2016年之始,從八十歲的老太太那裡,想像1930年代的簡單


看似遙遠,卻彷彿教了我一些什麼,肯定了我一些想法。


時間與歲月,真是一件奧妙的事。

 

6795820642_979ee05d3c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靈科技大創見

 

Keshe  

 

                             凱史基金會太空學院

    凱史:是情感決定是否你想或不想去獲得你的腳趾。

    一個羅馬尼亞女人:展示了她大拇腳趾再生的圖片。

她想:“我若有了腳趾,我就不會獲得我沒有腳趾時所獲得的那些關注度了。”那麼你就會懷念沒有腳趾時候的那種狀態。因為那時候她就會得到別人的一個關注。

    再一次返回到了情感,進入到人類的情感中。當她有腳趾的時候,那麼她就會擁有國家醫療保健的優待,她受到他人關注,還可以把她放在座椅上,有人照顧她,推着她坐在輪椅上到處走。在她腳趾重新再長出來之後,這些優待都會消失掉。所以她就決定在這種病態中停下來,就是7年時間,她那腳趾還是那個老樣子。

    我們能看到她內部的那種狀態,沒有任何的感染。但是沒有人能看到她的腳趾會長成這種狀態。

---看來生病也是與情感相關,有的人生病就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存在,得到他人的關注

    我問一個癲癇病人:“你何時才離開癲癇的狀態?”他說:“我就愛處于這種假裝癲癇的狀態。這樣我可以獲得別人的關注。如果我不去服用藥物,就再沒有人來關注我了,我就只有直接暈倒。我就想獲得關注,我就喜歡這種姿勢。”

--我曾記得有一個植物人

--有人對他說:你裝病了,你這樣即折磨了你的家人,你報了仇,同時也在折磨自己,你應該醒來了

---結果那植物人立即醒過來了

   凱史展示很多視頻,其中就有不少人想假裝出一種有病的狀態,這樣就能夠獲得別人無論什麼樣的、來自哪裏的關注。

其中有一個女士就遭受到了這種癲癇病,她現在就沒有了癲癇病,實際上她本身沒有癲癇病,是她決定要有癲癇病的存在。很多人就很喜歡有病的狀態,這樣他就能夠獲得關注,表明他還存在着。

…………
我們將會給各位展示一些看上去很可怕的圖片。但是各位需要理解。要用科學的學習態度、研究態度來看它。

這就是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是去再生腳趾的一個案例。

他的身體制造出鈣給儲存在這裏。

你可以看到他所有的腳趾頭幾乎都死掉了。然後他們會把他它從踝關節這個地方給切掉。第一次的手術已經做好了,他把大腳拇指已經給截肢掉了。那麼由於護士沒有完全理解。但這也是一個特殊的案例,需要進行第二次的手術。那麼第二次手術會有更大面積的截肢。醫生就說了沒有任何的機會,所以要把他膝蓋以下的部分都截肢掉。他從1975年就開始停止了身體的功能。他們沒有辦法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現在我們通過引入一個小的再生方法之後就改變了副甲狀腺的運行。它可以改變信息,那麼它就可以來接收更多的鈣,再制造出更多的鈣層。

那你可以看到去掉了所有的支架上面的這些壞疽,也就不再需要截肢了。

傷愈之後他是走回去的,而且腳趾已經完全長出來。

----截肢後,改變了副甲狀腺的運行,截腳就重新長出來了。凱史在這次教學中就展示了這樣的圖片

你可以再生人類任何的部分。我們凱史基金會已經有足夠多的知識來再生任何的器官,沒有任何的流血,沒有痛苦,沒有莫名的疼痛。

但是是需要人類來理解這種可能性。它的成本不超過10歐分。這些並不是奇迹了。

你通過神經系統攜帶信息,隨着信息過來,動物就會在這裏創建出一層納米層,爬行動物也會用到納米材料去吸收這裏的所有信息,所以它的尾巴就會持續不斷的生長。

---技術的關鍵還是如何去調動神經系統或情感來在截肢的斷面產生一層納米層

現在我們已經研發了這項技術,在這裏你可以去做同樣的事情。我們希望能在月末或者12月把這些裝置夠送出了10萬個送給意大利各地的醫院,然後讓醫生自己來作出自己的判斷,來使用這些,比如截肢孩子的手指。這樣就可以給他一個機會,他不用去承受缺少手指的那種痛苦,只需要5分鐘的時間把裝置放在手指上面,然後要照顧他約3到4個月的時間,手指就會長出來。

這只是遵循了一個自然的過程。如果要去把這些告訴給人們,那麼人們就可能去濫用它。那麼當時間成熟的時候,我們會很快,傳授這方面的知識。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週末讀詩 | 一個人

孫瑞雪

 周末讀詩 圖  

一 個 人

                                                   文 孫瑞雪



和你相戀時

我以為可以結束童年的無助,

我們是兩個人。

 周末讀詩 圖2  

 

和你耳鬢廝磨纏綿悱惻時,

我以為可以結束年輕時的孤寂,

我們是一個人。

 

周末讀詩 圖3   

和你四目相視淚流面頰,

我以為可以在你的懷抱裡安藉,

我們是兩個人。

 

周末讀詩 圖4   

和你日日相伴,

我以為人生有你我們都不孤獨,

我們是兩個人。

 

 周末讀詩 圖5  

可是那天我看到你吻了我,

我看到你擁抱了我,

而我是一個人。

 

周末讀詩 圖6   

那天我讀了你的故事,

我看到你獨自前行,

是一個人。

周末讀詩 圖7   

 

那天我看到每個人的童年,

我看到每個人的青年、中年,

都是一個人。

 

周末讀詩 圖8   

我還看到每個人都是獨自,

還要獨自去死亡,

而且一定是一個人。

 周末讀詩 圖9  

 

一個人,

這是個天大的秘密,

我以為你會恐懼,

你卻說:是的,一個人。

 

圖片來自網路

 


圖片說:在格魯吉亞,人們造了一個也許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城市雕塑。這件8米高的作品從2007年開始建造,最終在2010年落成,這是兩尊會移動的雕像Ali和Nino。每天晚上一過7點,Ali和Nino就會開始緩慢向對方移動……相遇時,他們親吻、擁抱……猶如一對真正的戀人。然後彼此穿過對方的身體,繼續各自朝著不同的方向前行,直至最終分離……與今天的詩,神合體:)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張圖片一個故事:我不保證它是喜劇

很多人都曾問過同樣一個問題:有沒有一張照片,或者一幅畫,只看一眼就能讓你震撼得不能自已?少,但不是沒有。一張圖,一個故事。我可以保證,你在下面看到的每張圖,都可以單獨寫成一本書。我不能保證,這本書是悲劇還是喜劇。

 

 

 1  

↑一個非洲兒童的手搭在一個白人成年人的手上。

 

 2  

喀布爾Charahi Qambar難民營,兩名婦女試圖撿起灑在雪中的麵粉

 

 3  

↑12歲的男孩盧卡患有肌肉萎縮症,他終於在攝影師的幫助下完成了一個夢想。

 

 4  

在伊拉克,一個沒有媽媽的小女孩,在孤兒院的水泥地面上,畫了一個媽媽。她小心翼翼地脫下鞋子,在媽媽的胸口睡著了。

 

 5  

↑印度的老師在教導無家可歸的孩子。

 

 6  

↑8歲的克利斯蒂安接過他父親的旗幟,他父親是海軍參謀,戰死在伊拉克。

 

 7  

一位癌症小病人把願望畫在鏡子上。

 

 8  

一個男人尋找跟妻子以前生活的點滴。

 

 9  

此刻,父親就是一把傘

 

 10  

↑加州一名癌症晚期的父親由於等不到女兒長大出嫁,於2014年3月攜著11歲女兒女孩喬西的手走紅地毯。這場“婚禮”於3月14日在他們家的後院舉行。現場少了最重要的男主角:新郎,唯有一位長日將盡的父親,牽著女兒完成這場“婚禮”。

 

 11  

↑一個在加沙城拿著步槍的巴勒斯坦女孩。

 12  

↑9.11之後,一位父親在告別兒子。

 13  

↑2011年,日本福島核輻射後女孩被隔離,只能在玻璃後與自己心愛的狗隔窗相望。

 14  

當納粹於1940年6月14日開進巴黎時,一位法國男人在哭泣,這是巴黎4年被佔領歲月的開始。

 

 15  

↑印度,兩歲女孩正在給失去雙臂的媽媽餵食。

 

 16  

 

貓媽媽從火災中救出自己的寶寶。

 

 17  

2010年,朝鮮政府允許436名韓國人來朝鮮與離散多年的親人團聚,但只有短短的3天時間。朝鮮老人用手拭淚,車內的韓國老人依依不捨地揮手道別。

 

 18  

父與子。

 

 19  

生活可能糟糕透了 但我也要嘗試著讓它更好。

 

 20  

赤峰市的莊宏泉、莊匯泉兄弟倆,在四歲時突然被查出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經治療哥哥慢慢好了起來,可弟弟病情卻日益惡化,9歲時喪失了行走能力,輟學在家。雖然哥哥也未痊癒,但他毅然背起弟弟,兩個人兩條腿,在上學的路上一走就是八年!.

 

 21  

5·12地震後,一名男子再次看到親人的照片,你們在天堂還好嗎。

 22  

暴亂中深情熱吻的情侶。

 

 23  

當競爭對手攙扶著她一起越過終點線。

 

 24  

這條年邁的狗被主人摟在水中,以緩解它的關節炎疼痛。

 25  

妻子失憶後,這個男人重新教她字母每天有話說

 

 

 

用圖來說故事,今天的我給你講了這麼多故事,你是否喜歡。如果你要得到一個故事,那麼就要先支付一個故事。我更希望瞭解的,是你自己的故事。把你的故事講給我聽吧,一張圖,一句話,或者什麼。我很感興趣,也很願意幫你將你的故事告訴更多的人交換更多的故事再講給你聽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