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人逐漸廢掉的8個徵兆

一個人逐漸廢掉的8個徵兆

文: 樊登讀書 ,作者徐小栩

網上有句話說得很貼切:
假裝式努力,習慣性躺平,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一個人逐漸廢掉的本質,簡而言之就是:思想散漫,放任自己做消耗性的事情。
可如果總是習慣慢走,就會逐漸失去奔跑的能力,不再進步。
當你發現自己出現以下幾種跡象,就要趕緊做出改變了。图片安於現狀,不願走出舒適區
不知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
每天睜開眼,就知道一天要做的事,安於當前的狀態,懼怕做出任何改變。
在日復一日消磨中,人變得愈發懶散消沉。
心理學家把應對外界的心理變化分為三個圈層:
最裡面的圈層叫舒適區,向外擴展一層是成長區,最外的圈層稱為恐懼區
很多人之所以焦慮,是由於避開了學習區,從舒適圈直接跳到了恐懼區
其實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在成長區接受適度挑戰和鍛煉,反而可以達到最佳狀態。
就像魯迅先生說的: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不同的選擇,給予你不同的生活軌跡。
走出舒適區,逼自己去做那些原本畏懼的事情,才能成長蛻變。
图片停止學習新事物,與世界脫節
作家石康說:一個人的死亡時間,是從停止學習開始的。
大腦用進廢退,如果不學習,再優秀的人也會喪失競爭力。
猶太被譽為最聰明的民族,每人每年平均要讀64本書。
他們認為,即使學了20年的東西,不經常複習使用,也能在兩年內忘掉。
現如今,機器人已經開始送餐,並參與工農業生產;AI繪圖高效逼真,AI模特比實拍更加完美。
任何系統不更新換代,都會走下坡路。
有句話說得好:21世紀,真正的文盲並不是沒有讀寫能力的人,而是不懂得習得、拋棄、再習得工作技能的人。
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探索和進取。
唯有學習,能讓與時代保持同頻,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永遠有立足之地。图片接受碎片化資訊,逃避深度思考
2021年一份紐約時報指出:
現代人一天接受的資訊等於古人一年接受的信息量。

資訊爆炸的時代,大大拓寬了我們的知識面。
很多人歷史經濟有所涉獵,網路段子張口就來,娛樂八卦如數家珍。
可總是接受低密度資訊,對知識的敏感度不斷降低,就會無法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
讀一本晦澀的書,看幾頁就頭腦發脹;對一個淺顯的問題,思考片刻就妥協。
長此以往,人的情緒顆粒度變大,語言扁平化,思維變成一盤散沙,大腦不堪重負。
不去推理資訊的嚴謹度和真實性,最終離真相將越來越遠。
有位批評家說過:終有一天你會感到痛苦,不是因為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不再思考。
人一旦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就等同于喪失了自由。

图片娛樂至上,沉迷虛幻的愉悅感
現如今,只要一部手機,隨時隨地都能捕獲各種娛樂資訊。
刷一會兒短視頻,兩個小時過去了;吃一個瓜,一個小時又過去了。
做的事情無關緊要,又感受不到時間流逝,可計畫好的工作,一直被擱淺。
沉迷于虛幻的愉悅感中,時間和精力在無形中被蠶食,行動力減弱,漸漸失去了對生活的掌控感。
正如尼爾.波茲曼說的:
 

娛樂至死的可怕之處,在於日漸失去對社會事務的嚴肅思考和理智判斷的能力,
在於被輕佻的文化環境培養成了既無知又無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


娛樂成癮的同時,也在瓦解著我們的意志,扭曲著我們的三觀,更加劇了負面情緒。
選擇用一種更加深刻、補充型的方式來尋求高級的快樂,比如讀書、學習一門技能。
不斷給自己充電,方能得到生命的富足和昇華。
图片不願意付出,一味追求捷徑
很多人急於求成,只看速度不求深度。
名著看精簡版,學習報速成班,成功尋找近路。
結果,想抄近路的,都繞了遠道;想搞投機的,都掉進陷阱。
正如羅翔老師說的:所有通過捷徑獲取的快樂,無論是金錢還是名望,最終都會給自己帶來痛苦。
實際上,所有一鳴驚人的背後,都是看似笨拙的堅持。
微雕大師陳斌,每次發現細微的不滿意,都會反復雕刻十幾次,甚至幾十次。
球員科比,堅持高強度的訓練長達8年,每週練習6天,在淩晨四五點就前往球館練球。
深耕自己,才是最好的破圈捷徑。
想增長知識,就去博覽群書;想擁有健康體魄,就去鍛煉體能。
有些路看似山高水長,越過險阻就是康莊大道。图片喜歡形式主義,陷入低水準勤奮
雷軍在金山工作時,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被稱為中關村勞模,可金山的發展非常緩慢。
其他一大批互聯網公司反而迅速崛起後,遙遙領先。
他這才深刻認識到,低水準的勤奮,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只是對時間的消耗。
就像有的人,讀書很刻苦,但學完之後仍然迷茫;
有的人經常加班,卻始終在基層打拼,收穫平平。
哈佛大學曾對一群條件相當的大學畢業生,進行了長達25年的追蹤調查。
發現有著清晰且長遠目標的人,職業和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幾乎都成了行業佼佼者。
一個人的上限,並非由努力程度決定的,而是取決於學習方法和目標定位。
運用 smart 法則,聚焦清晰可度量的目標。
去做長期主義的正確努力,才能進入持續向上的正迴圈。
图片行動力差,持續性拖延
你想要什麼?
健康的身體、更多的財富、還是親密的摯友?
想要實現這些目標,只要打開手機引擎,就會找到一切你關心的答案。
可為什麼沒有成功呢?
原因就在於遲遲沒有行動。
買了書一直沒有拆封、辦了健身卡放到過期……
拖延症給我們帶來了無數挫敗和損失,它已經被稱為當代人的精神癌症
帕金森定律指出:我們真正需要完成的任務,取決於我們分配給它的時間。
如果你只有半小時的工作要做,那就不要分配兩小時給這件事。
同樣,如果你感覺做半小時的工作很難,那就採用五分鐘法則
5分鐘作為一個單元,降低難度,減輕心理阻抗。
你會發現任何事情都是越想越困難,越做越簡單。
也只有行動起來,才能給你想要的一切。
图片態度悲觀消極,經常抱怨生活
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經常抱怨的人,是什麼心理?
有個答主說得很貼切:心理比較脆弱,不能客觀地看待問題,把所有的錯都歸結到外界,不夠樂觀,也很自私。
生活中,有些人看什麼都不順眼,幹什麼都不爽。
工作不順心,抱怨領導不公正;
現狀不如意,抱怨自己運氣太差;
跟別人鬧矛盾,抱怨對方不講道理。
結果,不知不覺形成一種思維定勢,總為自己的錯誤找藉口,忽視自身的問題,放棄主觀能動性。
負能量越積越多,就會陷入悲觀消極的惡性循環中。
就像有句話說的:抱怨,始於愚蠢,終於懊悔。
心態不同,人生的結果亦不同。
消極抱怨,是前進最大的障礙。
這種受害者思維,只會讓弱者更弱,無力撐起幸福與未來。
图片
古人雲:不奮發,則心日頹靡;不檢束,則心日恣肆。
世事喧囂,每個人都可能在迷茫中迷失自我。
倘若放任自流,遲早會受到反噬。
人生要靠自己去雕琢,想要成為精品,就要下狠功夫,不斷和人性作鬥爭。
時刻保持危機感,多一份內驅力,也讓人生多一種可能性。願你能看清事實真相,不斷進化、成就自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mmy 的頭像
    Tammy

    愛的序位工作室---家族系統排列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