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為別人的情緒買單
文:教練智庫
網友跟我分享他的經歷:
前些日子他的好朋友李總心情不佳,情緒出現了一些抑鬱的症狀,他便特地前去問候陪伴,但三番兩次苦口婆心的開解,李總的心情並沒有變好,反倒是他自己的情緒開始變得低落,接下來的幾天都萎靡不振。
經過這件事,他得出了一個結論:人很難被教育,但很容易被感染。
情緒是會互相傳染的。
心理學上作過這樣的實驗:讓一個樂觀開朗的人與一個鬱鬱寡歡的人同處一室。
結果,不到半個小時,這個原本樂觀開朗的人也開始唉聲歎氣起來。
心理學家們說:人的壞情緒就像病毒一樣,具有很強的破壞性和傳染性。
不想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就要遠離別人的壞情緒,不要為別人的壞情緒買單。
01
壞情緒會互相傳染
微博上有位博主講了一個故事,令人啼笑皆非:
她和幾個大學姐妹多年未見,因此特地用心組織了一次聚會。
聚會上,所有人把酒言歡有說有笑,聊起大學期間的糗事,大家都開懷大笑。
就在這時,其中一人忽然接過話頭說說:想起大學時光真是開心啊,現在過的日子簡直就不是人過的,接下來,開始借著酒力哭訴自己不幸的婚姻和家庭。
又是老公劈腿找小三,又是公公婆婆對她冷言冷語,又是孩子叛逆期不聽話,點點滴滴都是苦和淚。
哭訴抱怨的話就像話匣子一樣,一打開就再也關不上,其他人見狀只能邊遞紙巾,邊安慰。
就這樣,愉快的氛圍就被徹底打破,悲傷的情緒彌漫開來,傳染給了每個人。
在場的一些人開始傾訴自己大學畢業後那些不順心的事,越說,引起的共鳴越多,到最後所有人都情緒低落,一群姐妹抱頭痛哭。
一場原本快開心無比的久別重逢,最後變成了訴苦大會,據說聚會結束後,大多數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鬱悶了一段時間。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到,生活中最大的負能量來源,往往來自于身邊的朋友。
明明是他們自己遇到了糟心的事,但是因為他們往你身上傾訴抱怨,讓你的情緒受到了波及,最後,他們通過傾訴轉移了自己的負面情緒,你卻成了最後買單的那個人。
著名門戶網站曾對69萬名用戶,分別持續推送積極正向的內容與消極悲觀的內容。
隨後,他們持續跟蹤用戶的反映,發現絕大部分使用者都會被“情緒傳染”。
那些被推送了積極正向內容的使用者,他們發佈的圖文內容往往帶著積極正向的情緒,而那些被推送了消極悲觀內容的使用者,發佈的圖文中則呈現出沮喪悲觀的情緒。
人在世間行走,免不了會被外界環境和周遭的人影響,而那些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遮罩外界的負面情緒,專注走好自己的路。
02
不要為別人的情緒買單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明明路上好好走著,被人惡狠狠地瞪了兩眼,頓渾身不自在;
領導在隔壁對同事破口大駡,雖然與你無關,但是還是令你感覺煩躁不安;
忙碌一天回到家,卻見妻子擺著一張臭臉,反復訴說今天遇到的糟心事,完全沒有顧及你的感受,越聽你心理越難受,終於你忍不住發起火來:“我今天在公司受了一天氣,你就不能讓我靜靜?你就非得扯這些破事給我添堵?"
於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家庭戰爭不可避免,夫妻倆你爭我吵,不但影響了夫妻感情,也影響了正處於學習階段的孩子。
情緒是流動的,而我們每個人不可避免的,都會被別人的負面情緒所影響。
正如白岩松所說:
我們之所以活得很累,並非生活過於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圍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
生活中,有的人就像是一輛到處行走的垃圾車,他們身上裝滿了抱怨、憤怒、焦慮、痛苦、暴躁等各種負面情緒,急於找到一個地方宣洩。
你若是不知道閃避,便會被傾倒的負面情緒所圍困,並為他們的負面情緒買單。
人這一生,遇見消耗自己的人和事在所難免,但如果被情緒牽著鼻子走,你所失去的,是內心的平和安寧,和積極樂觀的正面力量。
與其為別人的垃圾情緒買單,不如學會遠離,避之則吉。
03
別人的焦慮與你無關
負面情緒之所以快速傳播,跟焦慮大有關係。
相信你也聽過不少這樣的說法:
30歲還沒結婚,就是大齡剩男剩女;小孩子不讀重點中學,以後只能做打工人;不買房買車,一輩子只能生活在底層;男人四十歲還沒有混出個名堂,這輩子就沒什麼希望了;女人不懂保養自己,早晚被小三幹掉;沒有300萬存款,到老了只能去撿破爛;......
在這個爭名奪利的人世間,身邊的人總是在傳播各種各樣的焦慮:
年齡焦慮、事業焦慮、關係焦慮、養老焦慮,甚至連孩子的未來都讓三十出頭的你心裡火燒火燎的。
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這些焦慮都是別人的看法,換言之,是別人把這些焦慮傳染給你。
別人的焦慮其實跟你無關,因為那是別人的價值觀,不是你的價值觀。
你不必為別人的看法而感到焦慮,也不必被世俗的價值觀所綁架。
別人的焦慮是別人的事,你是你,別人是別人,別拿別人的地圖,找自己的路。
村上春樹曾在書裡寫道: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麼也長久不了。
因此,也不要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慌亂了自己的步伐,更不要因為別人傳播焦慮,就急如熱鍋上的螞蟻;
堅持做自己,不為別人的焦慮所擾,才是活得自在坦然。
全球教練聯盟
04
把負能量還給別人
《格局》一書中,分享了一個故事:
一位智者和朋友在途中,遇到一個暴躁的人,不由分說地對他們大發脾氣。
朋友性急,按捺不住反擊,與那人爭辯得面紅耳赤,而智者閃在一邊,不言不語。
等那人發洩完情緒,揚長而去,朋友卻無端攢了一肚子氣,心裡郁憤難平。
此時,智者問朋友:如果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這份禮物不是你想要的,那這份禮物最後該會屬於誰?
朋友答道:既然我不想要,我會拒收,最後物歸原主。
智者微笑道:既然他情緒不好,你除了生氣,更有拒收的權利。
的確,對於別人的壞情緒,我們不必照單全收,否則真正損失的是自己。
別人傳播的悲觀、焦慮、痛苦和壓抑,你應該拒絕接收,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全盤接受。
但我們很多時候總是太關注別人,而很少考慮自己的感受,即便心裡感到不舒服,也會強忍著,裝作不在意。
你越是小心翼翼地照顧著別人的情緒,就會為別人的壞情緒買單。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種說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邊界,它就像是一條護城河,將自己與他人區別開來。
如果一個人忽視了自己的心理邊界,就會將別人的情緒攬上身,處處為對方著想。
太過在意別人的情緒,顧及別人的心情,是一種越界的表現。
反之,一個人有清晰的界限感,他就會意識到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別人的,把別人的情緒還給別人,把空間留給自己。
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拒收負能量和壞情緒,才不會讓別人的負面情緒,消耗自己的人生。
05
別人的情緒,和自己毫無關係
一個人最清醒的認知,是明白別人的情緒,與自己毫無關係。
別人有什麼樣的情緒,是他的自由,無法左右。
不困在別人的情緒裡,不為別人的情緒買單,是一個人最頂級的智慧。
日子是我們自己的,與別人無關。
往後餘生,不是為別人的情緒找出口,而是為自己的生活找出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