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是外來的箭,“病”是心生的鬼
本文摘自《為自己開方:名老中醫的特效養生妙招》一書,王新志,何世楨著
肉體可以是殘破的,帶著無盡的苦痛,靈魂卻是高尚而清明的;身體可能是健美的,可以行走天下,心靈卻已物欲橫流。
《求醫不如求己》裡面,有這樣的一段話,大意是,你有1000種想法,就會耗掉自己1000個神,最終導致百病叢生。
中國字的組合方式,其實很有意思。就說這“疾”字兒,疾病的“疾”,病字框,裡面一個矢,有的放矢的矢,矢是外來的敵人,外來侵害,就是像箭一樣射向你了。細菌、病毒啊,來源是屬於疾的範疇。
病呢,裡面的“丙”意思是心火,丙丁火嘛,所以心裡不平衡了,有憂慮、恐懼了,才會產生病,所以疾和病是不一樣的。
應該說疾是比較好治療的外來的東西,外界看的見的。病呢,是深入裡面的。所以“藥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就是這個原因。“百病從心生”也是這個原因。這個“病”是心裡面來的,是真的病了,你心裡不舒坦了。
所以“疾”跟病不一樣,病呢,也不能用消炎藥來解決。就聽過殺死了身體中的細菌、病毒,沒聽過殺掉心病的。
其實你留意一下,一個人有病,可能他家裡人也都有病。這是一種不良情緒和意識的傳染,因為整個家庭環境都一個氛圍的話,就會對每個人都有影響。
有人說是風水不好,其實是共同的生活習性造成的,這個東西很漫長,很多人不明白這家人怎麼都有病,怎麼回事?造孽了?其實不是。
你看做父母的整天愁眉苦臉,或者經常打罵孩子,使他從小就感受到一種壓抑的氣場,這個氣場不是一天形成的,是好多年累積而成的,形成病呢,只是個結果而已,你讓我用三招兩式把結果給去掉,原因卻沒有解決,那哪兒成?誰也解決不了。
我覺的,他們也許患了共同的心病。
還有一個耗費的耗字兒。那天我在天臺這兒,我突然看到這耗費的耗字兒,我就隨機給揭示一下。我說耗字兒,左邊是一個“耒”字兒,右邊一個毛。“耒”字兒你一查字典,意思是播種的工具。右邊的毛是草的意思。他光種草,不種糧食,就是耗費。
第一,是把精力全用在這個播草上,耗費了精神,第二,是浪費了土地。這就是“耗”。
而且這個“耗”,你猜我想到什麼呢?耗子。為什麼叫老鼠叫耗子呢?它在糧倉裡,天天一點一點吃。糧食慢慢就耗費掉了,這就是耗子。
中裡巴人說:所以我覺的,有些所謂的假病跟那真醫沒有關係。我們只要把握住首要的,就是心靈的力量。
我們說疾病,我認為是這樣,疾病給大家的感覺是件不好的事情,但你不能把它孤立的看待,因為疾病必然會伴隨我們,只是有的症狀明顯,有的症狀不明顯,而疾病的產生必然和心理思想相聯繫。
我認為有一種疾病必然對應一種思想,為什麼我說一種水養一種魚呢,如果說思想是水,疾病就是魚。
如果說我現在恐懼了,那麼,這瞬間的恐懼就會造成對身體的損害,在身體上的某個部位有所反應,這種反應累積起來就會成為器質性的病變,由原來無形的東西轉變成有形的了。也就是一種情緒在作怪。這種情緒和身體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一個人先天稟賦就是這種暴躁的脾氣,那麼他所做的事,接觸的人都可能與暴躁有關,所謂物以類聚,同氣相求。
這種暴躁的情緒環境就會產生相應的疾病。比如得肝病的人基本上都是脾氣暴躁的,或長期壓抑的那種。長期處於憂鬱狀態的人由於經常緊張容易得胃潰瘍,生悶氣的人有婦科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大。
有人說誰又能不生氣呢?不錯,我們確實無法保證我們不生氣,但卻可以通過各種方法來消氣和解氣。
比如人在氣頭上時,通過刺激身體的經絡和穴位,促使他打一嗝或放兩個屁,把氣消了,就通暢了,順便也把那無形的情緒給解決了。
通常我們的身體也是各有不同,所謂個體的差異性。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對自己身體的認知。
有個先天稟賦的問題,我認為人的體質都是略有偏頗的,不是完全陰陽平衡的;有人先天肝旺,有人脾虛,有的小孩生下來就有濕疹,有的小孩生下來就脾胃不好,這先天稟賦決定了身體要有偏差,就容易感受和身體偏差相對應的病。
就像一棵小樹,你看不出它有什麼異常,其實它的根系已經在告訴你——它生長的時候會往哪邊偏了。
說明什麼呢?你只要是這種體質,將來就會有發展這種體質所對應的病的趨勢,所以一定要改善你的體質。比如說,如果你是寒濕體質,就一定要加大溫熱的力度。
所以中醫講上工治未病之病,治什麼呀?就是改變體質的偏差。這也是我所理解的中醫與人體的關係。
所以,我覺的疾病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主要是如何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環境問題,心境改變了,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所以中醫強調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強調天人合一,強調恬淡從真,辨證論治等等。心境改變了,行為改變了,過程也改變了,結果也就隨之改變了。
脾氣暴的人,可能就是火大了,你就的吃寒涼的東西,的吃苦的、去心火的東西,自然也喜歡脾氣相投的人,就這樣在情緒上互相傳染,這些東西,構成共同的一個心理環境,就構成了疾病衍生的土壤。
一個人生病,除了患者本人要忍受身體病痛帶來的痛苦以外,心情也會大受影響,他的家人和朋友們也一樣,心裡不僅難受,身體還會受到不小的拖累。
這時候,很多人都盼望手裡有一味靈丹妙藥,既能一下祛除身體上的疾患,還能讓情緒很快好起來。
人生病時為什麼會產生不良情緒呢?《黃帝內經》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憂思悲恐驚。”也就是說,人的喜、怒、悲、思、恐等情緒都是五臟功能的外在表現。
說到這裡,或許您會覺的,精神上的問題不都跟大腦有關嗎?事實上,心、肝、脾、肺、腎等臟器全參與了我們的精神活動。
比如說,您發怒的時候,是不是會隱隱感覺到右上腹疼痛?這是肝在疼。而當您情緒低落的時候,您會不會感覺到呼吸減緩,甚至不順暢了?等等。
上次,我跟一個朋友聊天,他說:
“不知為什麼,每次只要去向領導彙報工作,我就內急,想上廁所。但是到了廁所,尿量也不是很多。”
我問他:“您是不是有點害怕這個領導?”
他回答說:“是啊,他特別喜歡罵人!”
這其實很好解釋。中醫認為,腎主恐,正是由於這個朋友在潛意識裡害怕上級,對他的恐懼感,才會“腎氣失固,氣泄於下”出現內急的現象。
但這並不是真正的內急,而是腎生恐後將指令彙報給大腦,大腦在下達指令以上廁所的方式來疏泄恐懼。
還有一次,有個朋友對我說,他父親近半年來疑心特別重,想的特別多。最近,老人家的症狀更嚴重了,吃不下飯,肚子脹,吃了醫生開的一些開胃消食的藥,但總不見效。
在臨床中,經常發現一些有疑心病的人說自己胃不舒服。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脾主思。人想的多了,脾胃之氣就堵在那裡不走了,這樣肚子能舒服嗎?
可以說,在每個臟器裡都藏有一個“神”。神是什麼呢?就是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當五臟生病時,實際上,它所對應的情緒也肯定受傷不淺。
其實,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相通的。比如說,有的人經常性的頭痛、沒精神心裡不舒服。但您如果把頭痛治好了,精神自然會好,相應的,心裡也會舒暢無比。
一種情緒(神)對應著一種疾病,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在情緒(神)那裡找到根源。因此,您如果在養生保健的過程中做到“身神同補”,那效果就太神了。
比如說乳腺肌瘤,《外科正宗》認為它的發病原因是“憂鬱傷肝,思慮傷脾,積想在心,所願不得志者,致經絡痞澀,聚結成核”。
所以,即使您的乳腺肌瘤已經治好,但如果您在後期的保養中忽視了情志調養,還是經常愛生悶氣,東想西想,結果只能是讓乳腺肌瘤再次發作。
因此,無論是治病還是防病,只有“身神同補”,才能使疾病徹底斷根,不再復發,讓身體真正強壯起來。
不想進醫院?那就做好這4件事
沒有心病,心肝脾肺腎才補的進去
心臟掌控人的情緒。所以,心臟必須先穩定、平和下來,這樣人才會長命百歲。《黃帝內經》講:“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意思是說,如果心裡不平靜,人體所有的臟腑就會陷入危險之中。
心為五臟之主,是全身血脈的總樞紐。現實生活中,任何一種不良情緒的出現都會連累到它。所以,心臟最勤奮,又是最容易受傷的。
《黃帝內經》上有一句話叫“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這裡的“主”,就是指心臟。心掌控人的情緒,所以,心臟的情緒必須先穩定、平和下來,人才會長命百歲。
心在五行中屬火,位居於上而屬陽。腎在五行中屬水,位居於下而屬陰。中醫常說“陰陽平衡”“水火相濟”,就是說二者的交流要像高速公路一樣暢通。
比如說,心火每時每刻都要下降,把陽氣送給腎,腎才不會寒;而腎水必需上行滋養心陰,否則,心火就會亢盛。
心和腎之間的關係就像太陽和冰川,太陽每天都要出現,把冰川一點點融化。用來灌溉良田、滋養萬物。反過來,由於冰川的存在,太陽的熱量才能得以吸收,否則大地就要變成荒漠了。
所以,心陽不足的話,就無法把充足的陽氣送給腎臟,造成腎精虧損。
舉個例子吧,我們心跳加快時,明明是心臟出了問題,可很多人會說“心慌”,這個“慌”就是恐慌的意思。而恐對應的是腎臟,所以心臟出問題的時候,會影響到腎臟。
大家都知道,脾主運化。我們吃進去的食物,經過脾的運化,被人體消化、吸收後才能變成血液。但是,如果沒有心陽的存在,脾的運化功能就無法實現。
舉個例子,很多身體消瘦的人,吃了不少補藥,都不見效。到醫院去檢查吧,又查不出什麼問題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些人心裡裝的事太多了,有事沒事去想一些沒必要操心的事,分散了心陽。思慮過度容易傷及心血,而心血不足又會影響到脾的運化,造成少食、腹脹、身體乏力等“心脾兩虛”的症狀。
只有心和肺合作愉快,濁氣和清氣才能正常交換
心主血,肺司氣,血是氣的載體。肺吸入的清氣需要通過血液的運化才能分佈到全身各處,濁氣也要依附於血液才能到達肺部,通過肺的呼吸排出體外。
所以,只有心的功能正常,血液運行才會通暢,讓體內的濁氣正常的和大自然的清氣相替換。這就是中醫上常說的“血為氣之母”“血以載氣”的道理。
心與肝之間的關係就更好解釋了。心主血,肝藏血。我們心情不暢的時候,最需要肝臟來疏泄情緒。比如,有的人在心情壓抑時會感覺心前區憋悶,兩肋也有疼痛感,這就是心血瘀阻使肝失疏泄所致。
因為兩肋是肝臟所在的位置,也是肝經經過的位置,肝氣鬱滯就會引起兩肋疼痛、脹悶。
總的來講,心臟的不適都會影響到肝、脾、肺、腎。我覺的《黃帝內經》中關於五臟的比喻非常形象,心就像君王,肝就像將軍,肺就像宰相。將軍或宰相出問題了,都會影響到君王的決策。
如果單是將軍出問題了,對宰相的影響卻很小。唯一不能出問題的就是君王,君王要是“龍顏大怒”了,將軍、宰相的日子都好過不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