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攝影~謝皓之
摘錄自—威爾菲德.尼爾斯博士<真相—治療心靈的妙方>
圖像性和文字性
伯 特.海靈格的語言力量,與現象學方法直接相連:海靈格語言是圖像性的。當他說他有一個“畫面”時 ,我不知道這是一個隱喻,還是就如字面意義他真的看見了。我相信他的心靈被面前所示的畫面觸動。舉個例子,如果我看花,會有兩種可能性。一是我投入我所見 的,花對我低語,留下一幅圖畫,銘刻心靈,我無法言傳但是被感動了。我可以說花很美麗芬芳,但說不出來什麼感動了我。最終我只能說花就是花。第二個可能性 是,不是讓花影響我,而是我準確界定花是什麼。為此我摘下花來下定義,結果花死了,花不再有,但我現在知道花是由什麼構成。這不全是一種語言,但反映了由 我們的言辭鏡映出來對待世界的的態度。對我而言,心靈的畫面照亮萬物,這個觀點讓我活在充滿心靈與靈魂的世界中—心靈使得尋找意義變得浪費時間。尋找意義,從而尋找定義,尋找(假定的)理由的衝動,一開始會在我們只用理智做文字功夫時出現。世界在文字性(在科學語言中最為純正)中失去其靈魂。把詩和科學論文做比較就會體驗這一點。論文可能有趣、有才氣甚至令人興奮,但不會感動我們。而詩可能模糊,有時(像Rilke的詩)很難讀懂,但它蘊含而不是表現出一些東西,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科學論文可以改變我們的想法,詩和畫則改變我們的本質。
有時批評者會爭議,家庭系統排列沒有科學實證的理論(甚至嘗試如此)所支援,結果一些系統排列治療師開始嘗試形成理論。這常常混合著抽象語言和/或英文術語(尤其是對企業和商務人群工作的治療師)。我不太贊成效仿海靈格高度個人化的老式語言,但我們要向他學習的是,跟人工作要用人的語言而非科技語言。人類語言跳躍在我們的體驗和情緒中,不能用很多心理治療師自製的臨床科學語言那樣去說。使用人的語言,才能接觸心靈,海靈格語言的批評者
恰恰迴避這種心靈的碰觸,因為這樣會失去控制。我不反對科學語言,只要用在合適的地方,例如手術室開刀,外科醫生要看見和治療不只病人和疾病,還有整個人,他就得離開他的深邃處。然而,這正是家庭治療、關係治療、心理治療作為整體的核心所在—看來訪者的個人痛苦和關係問題,在不同的層面看待“此在”(Dasein)和心靈。只有一種語言適合於此—人人都懂而不是只有高智力的人才懂的語言。這語言必須從我們的集體和個人經驗湧出,才能觸動我們的心靈。
海 靈格的語言不適合形成理論,因為它太有內容,太模糊,而且充滿靈性。理論語言是抽象、無內容也無涉心靈的,包含越廣,理論越真。必須這樣,只有這樣才能將 世上的矛盾納入理論中而沒有衝突。那些字眼沒有實際內容,什麼也沒說。相反,海靈格的語言,內容豐富厚重。他經常做比喻說,我們只能瞥見意義,但這些言詞 以奇特的方式說出時,能讓心靈平靜下來。
真 正的世界是模糊的。即使我們說“這是真相”或“那是真的”,也只是這一刻的真實,動態的真實。現象學方法中世界是活的,萬物都是活的。人、動物、樹、石 頭、言詞、聲音,都是活的。而科學方法中包括人在內,它們都是死的,彼此的關係被放下和界定。它們有這種意義而不是那種,只能依據意義行事,不然就要用新 的理論或定義重新界定。這樣人類進入死的客體世界,人類關係越服從科學思維,就越死氣沉沉。死去的關係或其他任何東西,都無法再給予我們什麼,沒有交流, 只有消牦,消耗的死物越多,我們越了無生氣。
現象學方法非常不同。這裏每樣事物都有其面孔和聲音,是主體而非客體。我們不是使用和消耗,而是參與活生生的交流,那總是帶來新東西。據此海靈格可以說真相不是修正或定義的(或者像經驗科學所說是短暫的),而是持續更新。這像一首詩、一幅晝或一曲交響樂,我如果放下分析,總是會看到新的東西。那呈現出來的既真實又正確。只要我臣服於它,新的便被照亮。也就是說,我必須在現象前止步,它會向我說話。
這不只適用於藝術工作(這裏更可能用此方法),我經驗的所有心像都如此。圖像性是讓世界保持鮮活和自由的方法—我也會保持自由。作為觀畫者,讓它影響我,我於是自由。畫面保持自由,藝術家保持自由,真相便鮮明生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