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命的故事分享–– 自卑的懸念  

j-w-E8cenvOOpHQ-unsplash.jpg

                

 

記錄:四月愛的序位工作坊

 

 

議題:當事人近來常憶起已逝的婆婆,想婆婆有所交流以圓當初疏離之憾

當事人七十有多,年輕時嫁進張家當媳婦,因畏懼婆婆的強勢及嘮叨而逃避與婆婆兩人的相處,直到婆婆年老身體機能退化,當事人雖傾力照顧,兩人之間仍甚少流;因為長期印象已種,當事人知道婆婆有講講話的渴望,還是盡量避開。

婆婆去逝之後,反而會常思念;想起婆婆的能幹,總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了什麼事情。若多聽聽長輩的教導...想真誠的請教婆婆,現在有什麼事情可以讓張家更好?

 

處遇:

   代表:當事人自、婆婆代表

婆婆代表與當事人對視,當事人看著婆婆代表默默的落下眼淚。

婆婆代表看到當事人落淚也感到心酸,跟著落涙。

魏老師引導當事人:「媽,現在有什麼事情可以讓張家更好?」

婆婆代表:「已經很好了,」

當事人:「您要教我,我沒好好學。您會不會覺得我不好?」

婆婆代表:「不會。我當時的強悍是因為甘苦過來的。妳不要哭,妳哭我會跟著難受已經很好了。已經很好了,妳現在要好好過日子。」

 

過程中,魏老師請當事人跪向婆婆代表,婆婆代表看了很不捨要去扶當事人,當事人向婆婆代表相擁而泣,婆婆代表一直勸當事人要享褔。

 

   排列結束後, 魏老師對當事人說:「 你的婆婆心疼你這個好媳婦,你都看到了

 

       當事人跟魏老師反應:「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

 

魏老師:「早年傳統家庭多是重男輕女,性別的差別待遇而易產生自卑感,嫁到夫家又遇一位較為強勢的婆婆,妳勢必要縮小,因為妳是媳婦,這也是妳很有婦德之處。 」

「『縮小』在這個家才能生存。在長達二十多年都處於縮小,一時之間改變個性很難。家和萬事興,妳很努力在用這樣的方式把家安穩下來,可能妳一路走來覺得那沒什麼,但在新時代的婦女,就不見得能做到像您這樣的忍耐。」

當事人:「怕被孩子說我一事無成。」

魏老師:「有成是什麼?」

當事人:「我的孩子還沒結婚、買房、生小孩。」

魏老師:「妳很容易把別人的事,歸咎在自己身上?

當事人:「我婆婆生前很嚴肅,把婆婆的心情搞好,我那天的心情才會好點。我的重心都是在婆婆身上,反而沒有在小孩身上。」

魏老師:「在剛才的排列中,妳婆婆說妳是很好的媳婦,過去種種已經沒有意義,不要再抓著過去的事情不放。開始轉化自己設定的印象,剛才婆婆對妳說的才是你新的記憶。」

「重心不是看著別人,而是回看自己。看著別人會羨慕也會比較不完,而人是不需要比的。」

魏老師繼續說:「兒子何時買房娶媳婦,那是兒子的事。妳剩下的任務要過愉悅開心的生活,妳過的開心,兒女也會開心,這就是妳的價值。」

 老師的總結:當事人內在良知容易去抓取『我對不起誰、我做錯什麼』,用良知來審判自己。當事人的夫家,母系力量很強,只是婆婆用強勢在運作這個家;而當事人則是用柔性的方式在維持。

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並非要女性無才,而是要才德兼蓄否則有才而不謙遜;難以持家。傳統家庭看似男主內女主外,看似男權大於女權,其實許多的決定權都是來自女性,而柔性的運作並不代表它不具備力量。

 

學員提問Q & A(學生問/老師答)

Q1:從當事人身上看到自己媽媽的縮影,把家中所有人都侍奉的很好,卻都將自己放在最後一位。

A:這類型的人很自苦(自己找來受苦),人性中多數是自願受苦,通常與自己的原生家庭及處在的環境相關,只是多寡不同。

 

Q2(當事人的兒子):我會覺得柔弱勝剛強,因為棒打出頭鳥。我也會有自卑感,看著自己而常自我批判有時會想我母親的自  卑是不是我造成的

A:自信、自卑是人性心理之必然,只是我們要怎麼利用它。

  阿德勒常說:人類因著自卑才有了不斷變革的動力,因而有了今日的文明與進步。因為自卑而感到不足,才會去追求完美、立求新意的創造,這是人類為自己建構的有利因子。

  我以前常常打破東西,我就告訴自己「不破不立」,我相信有新的構想要發生,當我接受而不抗拒後,打破東西的次數就越來越少。這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情緒亦是;越是抗拒,反彈就越大。要去觀察自己有利的那面。

  當事人很親和、很多人想跟她談話聊天,是一種善聽的性格,一定是有它的好處;也必然連結了社交圈子、好人緣。這不也是有利的一面嗎?

arrow
arrow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