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半生追尋自我,後半生放下自我

apic26535.jpg

: 開啟高維智慧

 

自我意識發展的三個階段

人之所以會感到痛苦,是因為有意識。意識是痛苦之源,沒有意識,就感覺不到痛苦。我們幫助別人減輕身體上的痛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麻醉他們,讓他們暫時失去意識,感覺不到痛苦。

但是,面對心靈的痛苦,則不能用麻醉的方式。心靈的痛苦與自我意識緊密相連。那些自我意識不強的人,內心的衝突不會那麼激烈,也不會那麼痛苦,而那些自我意識很強的人往往會很痛苦。

對於心靈的痛苦,麻醉和逃避不是辦法,有效的方式是超越。超越需要努力發展出自我覺察的能力,在心理上與所遭遇的事情保持距離,做到超然。為了更清楚地說明這一點,我們有必要先來瞭解一下自我意識發展的三個階段。

在自我意識的第一階段,人不知道天高地厚,隨心所欲,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居然可以與上帝搏鬥,還差一點占上風。

但經過一系列打擊和挫折之後,到了青春期,人們結束了自我意識模糊不清的混沌狀態,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局限性,也就看到了自己的邊界。與此同時,他們也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與別人不同,渴望自己做主。這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階段。

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就是自我覺察。自我覺察,是指從自我中抽離出來,讓自己成為一個旁觀者去觀察自己。對於自我來說,如果上一個階段意味著入乎其內,那麼這個階段則是出乎其外。

與自我保持著一定距離的我們,既是觀察者,也是被觀察的物件。

我們不做評判,也不強行干涉,僅僅是去觀察自我,就像觀看電影一樣。觀察我們的想法和行為,憤怒和悲傷,以及對於死亡的焦慮和恐懼。

結果我們驚訝地發現,那些強烈的情緒開始減弱、消退,我們不再局限於自我之中,心胸變得更加開闊,人也變得更加豁達、淡定和從容。我們在自我覺察中變得超然,在超然中獲得超越。

 

觀察性自我與超越

許多人為了逃避痛苦,寧願放棄意識的發展,他們付出的代價是,進入成年後,由於觀察性自我的缺失,既不瞭解自己的情緒,也無法覺察別人的情緒,總是情緒化地待人接物,情商很低,拿捏不准說話的時機和分寸,往往會說傷人的話,做愚蠢的事。

更重要的是,缺乏觀察性的自我,還會讓他們喪失與內心的聯繫,喪失心靈的力量,發揮不出自己的潛能。

但少數幸運兒,他們不會由於懶惰和恐懼停滯不前,而是會繼續跋涉在這段艱難的旅途上,發展出觀察性自我。

心理治療之所以有效,原因之一就是,心理醫生可以幫助病人訓練觀察性自我。病人躺在長椅上不僅是談他自己,同時也觀察著自己談自己,觀察著自己的感覺、情緒和想法。

當它足夠強壯時,個體就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發展出所謂的超越的自我。借助超越的自我,我們能夠覺察到更廣闊的自我空間,能夠更明智地決定何時、何地與為何要表達我們的本質。

當意識發展到超越的自我這個階段時,並不是意味著我們不能發怒,而是說我們不能隨便發怒,從而被憤怒控制。

相反,我們可以在需要發怒的時候發怒,在不需要發怒的時候不發怒,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控制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讓自己獲得情緒自由,在心靈上更有力量。

自我與靈魂

靈魂是觀察性自我發展的結果,意識發展的最高成果,就是靈魂。

那麼靈魂與自我有什麼區別呢?自我掌管著人格,當我們談到某人的自我時,通常是說某人的自我形象、情緒特徵、價值觀和思想。我們的自我能夠成長、改變和發展,但常常不會那麼主動,也容易誤入歧途,需要靈魂的引領。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我,並努力維持這個自我的穩定和尊嚴。但顯然我們的內在還有更神秘的力量在引領著我們。這就是靈魂。

自我需要尊嚴,有尊嚴才能維持自己的邊界不受侵犯。但是靈魂卻不需要尊嚴,因為靈魂是不死的,自由的,沒有邊界。

自我相當於植物表面的葉子和花朵,而靈魂則是地下的根系。

我們必須記住,自我是淺層次的,靈魂是深層次的,自我要發生真正的改變必須觸及靈魂,而任何違背靈魂的自我都會陷入無邊的焦慮、抑鬱、恐懼和痛苦之中。

深入靈魂是不容易的,我們可以清楚地告訴別人自我的一些情況,比如自己叫什麼名字,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持什麼樣的價值觀,卻對自己的靈魂知之甚少。靈魂是一個真正的精神,它非常難以捉摸。

當一個人選擇心靈成長作為畢生目標時,靈魂的獨特就開始慢慢彰顯。自我的心理問題如同淤泥,當淤泥逐漸被過濾澄清後,深處的靈魂就會閃耀光芒,這光芒獨一無二,能讓我們獲得精神上的超越。

追求精神成長,就是追求身體、心靈和靈魂的統一。

 

放棄和掏空

人有了自我,必然遭受各種各樣的痛苦,但是一切苦痛,皆有深意,其目的是掏空內心,讓靈魂的光芒釋放出來。

自我和靈魂常常陷入矛盾和衝突之中,自我需要擁有,擁有得越多越好,而靈魂需要放棄,放棄得越多越自由。

人不可能放下自己沒有的東西,放下自我,首先需要我們得到自我。對於那些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人,由於他們並沒有得到自我,所以也談不上自我。他們活得很膚淺,幾乎與靈魂沒有任何接觸。

但是對於那些自我意識很強的人,他們必須放下自我,才能釋放靈魂的光芒。如果我們說前半生是努力追尋自我,那麼後半生就要放下自我,讓自我追隨靈魂。

所謂中年危機,就是在該放下的時候沒有放下,這才讓人變得焦慮不安,憂心忡忡。獲得自我的過程是緩慢的,放下自我的過程同樣如此。如果放下的過程受到阻礙,我們的內心就會出現危機。

我曾經治療過一位病人,名叫馬克,他十分害怕乘坐飛機。他描述說:“每當飛機顛簸,我都擔驚受怕,害怕飛機掉下去,那種擔心和恐懼來來去去,把我的心懸在半空中,一刻不得安寧。”

經過幾次治療後,我發現馬克有一個非常強大的自我,總想掌控一切,對於所有無法掌控的事情,他都會感到焦慮和擔心。

一天治療時,我問他:“除了飛機,你害怕坐其他的交通工具嗎?”

“我不害怕坐火車,也不害怕坐輪船。”馬克說。

“據我所知,火車出事故的概率要比飛機大得多。”我說。

“但是,火車出事在地面上,我還有逃生的可能,而飛機在空中沒有任何選擇。”馬克說。

“這樣看來,你害怕坐飛機實際上是因為一旦飛機出事後,你沒有選擇的餘地。”

“是的。”馬克回答。

“假如是你自己在開飛機的話,你會不會感到害怕呢?”

“我想我可能會感到緊張,但不會那麼害怕,因為是我自己在掌控著這一切。”馬克想了想回答。

“馬克,也許這就是問題的根源,你總把事情納入自己的控制之下,害怕放手,讓事情順其自然。但是生活中並不是每件事情你都能掌控,你必須放下掌控一切的想法,把命運交給命運,才能徹底避免內心的焦慮和恐懼。”
 

實際上,我們之所以感到焦慮、恐懼和痛苦,是因為我們的心中始終有一個“自我”。放下自我,是跳出自我,在一個更高的層面和更廣闊的角度來觀察自己,獲得自我覺察的能力。

放棄是痛苦的,對我們來說,放棄生命幾乎是不可接受的事情,正是因為放棄如此艱難,所以放棄是神聖的。

放棄不是人的行為,而是人身上神性的體現。在人類歷史中,偉大的精神導師,都傳達出同樣的資訊:“放棄自我者必將獲得靈魂。”

我們在生活中所遭受的一切打擊和挫折,所承受的一切焦慮和痛苦,歸根到底,都是為了讓內心變成一個空瓶來容納靈魂。如果內心始終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佔有欲,填滿了過去的傷害和怨恨,我們也就遠離了靈魂,一刻不得安寧。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運用神性的力量放棄自我,伴隨著放棄的痛苦和沮喪,在臣服于更高的力量之後,一種輕柔的寧靜便會降臨。

這時,我們把自我縮得很小,但看見的世界卻很大,我們終於明白自己就像一個話筒,傳遞著靈魂的聲音。

    正如聖保羅所說的:“現在我活的不是自己的生命,我與宇宙的靈魂共存。”

 

arrow
arrow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