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系統排列案例:憂鬱症
文:勞俊銘
一、對母親的親密之愛
海靈格:憂鬱症的成因通常是父母其中一方被排除,在孩子心中沒有位置。你的情況是,由於母親患病,所以母親的身份在你心裡被排除。情況變成,不是母親在照顧孩子,而是孩子照顧母親。母親在你心中沒有發生力量。憂鬱症不是哀悼,而是一種空虛的感覺,一個沒有被填滿的心靈空洞,而只有母親才可以填滿它。
海靈格(對個案):你現在知道要怎樣治療憂鬱症?
個案:我要知道自己屬於哪裡。
海靈格:你要在心中給母親一個位置,連同她的疾病,完全地接受她讓它填滿你心中的空洞,帶著母親給你的力量,照顧自己與父親。
個案:謝謝。
海靈格:輕輕垂下頭來,對母親說: 我接受你做我的母親。
個案:我接受你做我的母親。
海靈格:也是最合適的。
個案:也是最合適的。
海靈格:唯一正確的母親。
個案:唯一正確的母親。
海靈格:覺得怎樣?
個案:如釋重負。
海靈格:沒錯。被排除的父母一方,重新在心中得到一個位置,便是治療抑鬱症的方法。如果父母一方病重,例如:母親有嚴重的疾病,孩子會害怕接受母親,
因為他恐懼母親的疾病和困難會因接觸而傳遞過來。
但是,父母只不過是普通的男人與女人,他們只能給予他們所擁有的,把他們所有的一代一代傳遞下去而已,孩子就是接受上一代所擁有的。
孩子如果能夠全心全意接受它,便獲得一份珍貴的體驗,他們所害怕的、恐懼的,也會遠離他們。
這些疾病有別於遺傳疾病,遺傳疾病是我們為生命付出的代價。正如承認生命,我們也要承認遺傳疾病。
如果我們真正接受父母,一股強大的生命力便會湧現出來,保護著我們。某人成為父母,不是由於他的好與壞、健康或生病,而是由於他們體驗有性愛的伴侶關係,因而成為父母,這一切就是生命的實踐。如果能夠本著這份認知接受父母,實在是最好不過了,這也是一種謙卑的接受。
海靈格(對個案) :微微鞠躬吧!
二、影響精神病患的家族動力
近幾年我獲得不少關於精神病患所帶有的家族動力的認知,同時也在課程內把認知加以驗證,一般來說,有沉重命運的成員要被排列出來,這樣會使系統達到和解;或者,當有罪惡的家庭成員面對他的罪和罪的後果時,當事人才可以從沉重的負擔中釋放出來。
為精神病患者治療時,我看到呈現出來的最主要的方面是,他們對家庭的忠心、對家庭的愛,以及他們接受前幾代嚴重命運和嚴重罪惡的意願。
這份愛有極大的包容性,就算是家庭中互不相容的加害者和被害者,也被同一份愛包容著。因為這份對不同人物的愛,也會造成不少衝突,這同時也是導致心理混亂的一個原因。
解決心理混亂的方法是抽離表面,邁向較高的層次,使尚未和解的達到和解。
在日常的行為中,我們體驗到無法和解的衝突。
這個衝突的深層,來自可以感知的個人良知和無法感知的集體良知。
根據我的個人良知,我決定誰的行為合乎家族標準,他因此有好的良知,也有歸屬權;相反來說,某人的行為若是違反了家族的標準,他因此會有壞的良知,我的個人良知便拒絕他的歸屬權。
但是,在同一時間內,集體良知是不容許任何一個家庭成員被排除的。
因此,當我受到個人良知的推動而拒絕某人的歸屬權時,我是感到清白的;與此同時,當我面對集體良知時,便會有罪惡感。
我雖然沒有感覺這種罪惡感為壞的良知,但我卻受著無法感知的集體良知帶來的壓力,我會做出某些行為,使得我要維持清白的努力失敗。
個人良知和集體良知所帶來的矛盾便是每一個悲劇的背後原因。悲劇總是帶著困擾的元素,當中的英雄行為對旁觀者來說是荒謬和盲目的。
解決悲劇性的糾纏的唯一方法是,集體良知的運作需要得到認知,承認集體良知比個人良知有優先權,意即為了集體良知,我們要犧牲個人良知的清白。
通過這個方法,每一個受個人良知影響而被排除的人都會再次被接納;同時那些在個人良知影響下,感到高人一等的人也能夠融入一個較大的秩序中,先前那種清白的感覺也就變得幼稚和無力了。
集體良知也有界限之分,分別前人與後來的人,例如後人不能承擔前人的命運或為他們贖罪。
因此,精神病患者冀望以他的愛説明前人,這個目的是不為集體良知所容許的,因此會遭遇失敗,這也是造成他痛苦的一個原因。
解決方法是要超越兩種良知,到達一個只有心靈移動的層次。在這個層次中,好與壞、加害者與受害者、老年人和少年人都被心靈承擔著。
這個心靈操縱著偉大的事情,離開了個人成就或罪惡,超越個人或集體良知所要求或容許的。在這個層次中每一個人既是與整體相連,也是獨立的個體。人如果與這個共同的心靈達成和諧,他便可以面對他的命運。每一個人必須接受,並且完成他的命運。
另外,要注意的是,共同的心靈包容活著與去世的人,意即不只是活著的人要接受個人的命運,去世的人同樣也要接受個人的命運。
活著的人如果容許去世的人接受他們的命運、他們的罪惡和他們的死亡,他們便不會再糾纏活著的人,而這往往是精神病患者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的背後動力。解決方法是,活著的人向去世的人致敬,然後大家再一同向那些更偉大的力量鞠躬致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