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命的故事分享-- 議題: 不知道兒子為何發怒打人

unnamed.jpg

Sophia Chou 的記敘

 

我想了解兒子不理自己、生自己什麼氣、又打人的原因?每次發生時自己感到害怕,哭泣,因而聯想到小時候被父親家暴的情景,也想療癒這塊。

 

老師諮詢了排列工作的議題是:找回自己的力量,才有能力照顧兒子,完善關係?

我同意了。

老師要我先閉上眼睛,感覺力量是男性或女性。我認為是男性,因此老師找了一位男性做代表,並讓我自己直接到場域中。

 

我一上場,就趴在地上大哭,老師要我看向力量,我不願意。

老師問我幾歲?我表示不知道,只是拼命哭。

 

老師問我是不是想讓“力量”代表注意自己?我說不想,因為很害怕。但停止哭泣後,就偷偷瞄“力量”代表。

 

老師提示,哭鬧似乎不能使“力量”注意自己,要不要改別的方式?於是我使出渾身解數,有抱大腿,拉手,在面前看,“力量”都不理我,最後我很生氣也無計可施。

這時我知道,“力量”代表父親。

老師提醒我:想一句父親對我表示關懷過的話。

我憶起大學時回家,父親會問我要不要喝咖啡?我會冷淡的回説不需要,總是快速逃離現場,因為小時候被打的記憶太深刻了,所以不想和父親獨處,不信任他。

 

這時委屈湧來,很希望能和父親好好相處。

父親代表說,是我不想跟父親好好相處。

老師點出,父親是愛我的,但我決定要恨他,不原諒他,緊抱著怨恨、自怨自艾。

 

老師又問我,那該怎麼做?

我說:要感謝父親。

 

老師提醒,就是父親嚴厲的鞭策我,力爭上游為了打破重男輕女的觀念,以至有個不錯的成就,對自己也很滿意。

我自己也補充:雖然父親很重視成績,干涉交友,當時不諒解,但後來知道都是為我好。

 

這時父親代表轉身背對我,表示對我的表達不太高興。

 

我跪下跟父親磕了三個頭表示感謝,並停留很久,但父親無動於衷,並沒有要轉身與我和解的意思。

老師說我對父親的恭敬心還需要多點時間轉化。

 

 

老師又請了一個男性代表上場,我看到他出現害怕得退到牆角。

老師問我,覺得是誰?我說是母親嗎?

老師說,是兒子。

 

很神奇的事發生了--父親突然走向我兒子,緊緊擁抱住他,是非常美好的畫面。

 

我卻仍害怕得不敢靠近,全身顫抖地在外圍遊走,到後來才鼓起勇氣去觸碰兒子,卻也對爺孫的擁抱感到羨慕、忌妒,也很想要一起擁抱,但卻做不到。

 

最後我終於鼓起勇氣去擁抱兒子,但感覺卻像擁抱爸爸???

老師提醒,到底是誰在抱誰?

此時爸爸退回原本的地方,遠遠看著我們母子:他的女兒和外孫。

 

此時我才向兒子道歉,取得兒子的原諒,母子緊緊相擁,並承諾會永遠愛兒子,照顧兒子,這時的擁抱,讓我才覺得自己是以母親的身份擁抱兒子。

 

最後老師的解說:

 

我因為畏懼父親,也為了求生存,力求表現,實現了自己的願想,也向父親證明,女兒的優秀並不比兒子差。

 

恐懼和受害者情節,對我來說,反成了一個強而有力的推動力,因此放不掉這熟悉的感覺--縱使是負面的情緒感受!甚至父親已過世多年,我已經沒有恐懼的對象了,卻因為餵養情緒的需要,而潛意識地將兒子塑造成加害者,來持續自己習慣性的負面情境和引力。

也因為自己想成為的仕途角色已經達成,前行的目標不再有動力,終日沉迷在網路的世界;生命的目的也失掉方向感。

老師這時突然又轉向問我:是否有發現我向爸爸討愛的哭鬧方式,和兒子討愛的方式很像?是啊!我說,兒子還因此常被打...

 

老師繼續說:因為沉溺在自艾自憐的情緒中,一直是個不肯長大的小女孩,一個母親遇到事情就無助哭泣,也會讓兒子感到沒有安全感,覺得沒有人能保護、照顧他。

 

最後老師說:我在工作上的表現就如一般盡責的成年人,又有成功的經驗,經過學習,應該也能順利的扮演好母親的角色。

 

我又問:在遇到兒子暴力相向時常會無助哭泣,就算排列後瞭解與釋放了,還是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老師非常耐心地和我做了一個情境模擬;兒子生氣打人的景況:

老師堅定又溫柔的抓住兒子的手,請他停止,並引導他說出自己突然發怒的原因,也解釋做媽媽的我教導他的起心,並讓他看見我的關心和愛...兒子那憤怒的手便漸漸的垂放了下來…

--我們真的達到和解了!

我終於明白,停止自艾自憐,努力回想父母親對自己愛的畫面,那麼我內在的空乏才會被愛填滿,也就能將這份愛傳遞給兒子。

這個排列讓我真正的看見:愛一直都在,只是自己不去看見,也拒絕接受。

 

終了,我會記得老師最後的叮嚀--每次想到爸爸時,就想著爸爸試圖遞出的那杯愛的咖啡;那一份自己一直拒絕的父愛!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mmy 的頭像
    Tammy

    愛的序位工作室---家族系統排列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