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亂發脾氣的孩子,爸媽往往有這3種特徵……

photo-1547833894-274809677c2c.jpg

:張怡筠  

 

培根曾經說過:人不可學蜜蜂,“為了那憤怒的一螯而斷送自己的生命”。

生活中,有太多因為“怒不可遏”而釀成的悲劇了。

有人因為在高速公路上開“鬥氣”車,不顧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安全,釀成交通事故;有人因一些小事爭執,導致衝突升級,在情緒失控後出手傷人…….

 

201810月,重慶萬州公車上,一名女乘客因為坐過站與駕駛員發生爭執,竟出手毆打駕駛員,最終導致公車失控墜江,十幾人喪生。
一個成年人,在處理與他人的衝突,和管理自己的憤怒情緒方面,思維模式與能力,還停留在嬰兒階段,再也沒有發展起來,實在令人扼腕。

 

图片01
失控的憤怒真的會讓你損失很多

“憤怒”是一種破壞力極強的情緒,它不僅會破壞親密關係,損傷人際評價,還會危害人的心理健康甚至是身體健康。

醫學界早就有研究表明,憤怒情緒與心血管疾病的發明有密切的關係,如果一個人長期有憤怒情緒,患上高血壓和心臟病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失控的憤怒情緒,會給我們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

對於憤怒的控制和管理能力,甚至可以說是對一個人最重要、最基本的情商能力。
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3-5歲是憤怒管理的啟蒙關鍵期,教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憤怒情緒,有深遠的意義。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包括憤怒管理)越好,在幼稚園的行為問題就越少,師生關係越好,學習表現也會更佳;不亂發脾氣的孩子,也更容易與父母形成良性互動。

 

而憤怒管理能力差的人,長大後問題行為往往會增多。

在職場上、婚姻中,那些一點就著的“火藥桶”,總是讓自己辛苦,讓別人痛苦。追溯這些身影的成長經歷,小時候父母沒有關注,也沒教導如何管理憤怒,往往是重要原因之一。

图片02
讓孩子不亂發脾氣爸媽這些做法,其實是有害的

 

 

1、斥責打罵,教訓孩子
 張博士在一次講座結束後,一位爸爸拽著6歲左右的兒子,從後排來到前面,氣急敗壞地問道:“張老師,我這兒子常常在學校和同學打架,我怎麼打他他都不改。你說這孩子為什麼這麼喜歡打人呢?”邊說著,還邊用手重重拍了一下男孩的頭。
 這裡答案應該很明顯。這位爸爸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想不出其他好辦法,只能一味打罵。

許多家長都問,孩子怎麼說都不聽,為了他好,只能打他來讓他長記性,我又不是要家暴,這樣可以嗎?

 

我們需要把答案清楚地說出來:請、不、要、打、孩、子!

打孩子,只會教會孩子用打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許多父母打孩子的初衷是為了“教育”孩子,卻給孩子示範了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的壞榜樣。孩子耳濡目染學會的是:當別人與自己意見不合、而讓自己生氣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去溝通,誰的拳頭大,誰就有道理,就聽誰的。
 而且,打孩子會讓親子情感疏離,也無助于孩子理解行為對錯。
 
 2
、威脅恐嚇,忽視孩子
 面對大哭大鬧的孩子,有些爸媽把原因歸結為孩子不聽話、太任性、脾氣不好。實在搞不定寶寶,爸媽火大了,甚至會威脅恐嚇:“再鬧,我以後不喜歡你了” 、“隨便你哭吧,我不管你不要你了”……這樣的話語會讓寶寶極度缺乏安全感,也無法感受父母的愛。同時,只告訴孩子不能哭鬧,卻沒教導孩子該怎麼處理心中的失望及怒火,其實對寶寶憤怒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沒有任何幫助。
图片
3
、轉換注意,滿足孩子
 在一次演講之後,聽眾席有位奶奶說,家裡三歲的孫子因不喜歡準備的早餐而大發脾氣,奶奶說她急得滿頭大汗,只好說:“別生氣了,快起來。奶奶待會帶你去超市買巧克力吃,好不好?還是要買變形金剛、奧特曼?……”
 孩子一發脾氣,很多長輩最常用的就是“轉移注意大法”,通過滿足孩子的其他願望,讓孩子的注意力從生氣事件中轉移開來,為孩子消氣敗火。
 這招看上去貌似挺管用,寶寶的情緒也許立刻安靜下來,但實際上,這麼做卻忽視了孩子的當下情緒,好比在告訴孩子:“親愛的,你的情緒不重要,咱們別管它了!”

 

當孩子有情緒時,需要的是被理解被接納。

這時如果貿然轉移注意力,寶寶就錯失自我情緒覺察(我知道我生氣了),以及學會情緒表達(我來想想怎麼更好的表達心情)的大好時機。
 更何況,如果“賄賂”寶寶不生氣,還很可能在無意中鼓勵了孩子,以後想要的東西沒要到,就會神奇地用哭鬧大法來達到目的。

 

图片033-5歲是孩子憤怒管理能力的啟蒙關鍵期

 

寶寶從2歲開始進入發脾氣、出現攻擊行為的高峰期。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可怕兩歲”(Terrible Two),也就是指孩子到了2歲左右,開始有了“我”的意識,很有自己的想法,但寶寶運動能力發展比自控力來得快,此時也還不太會用語言表達想法及感受,所以會出現讓爸媽頭疼的許多行為。

 

在此時,幫助孩子覺察自己情緒,就非常關鍵。

到了3-5歲,寶寶語言能力明顯較好,有能力對其他人說出感受(我生氣了),也有能力在大腦中進行“自我對話”(我不能亂發脾氣),掌管自控力的腦區(大腦皮質前額葉)也比較給力了,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就多了許多能力來進行情緒調節,是父母培養憤怒管理能力的重要時間點。

 

對於學齡期的兒童來說,聽故事,玩情景遊戲,是最容易、效果最好的習慣養成方法。

 

arrow
arrow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