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情裡的樣子,其實和童年息息相關

photo-1548382074-90f99590f1da.jpg

源:心靈驛站 

 

有人卑微討好,有人渴望控制

隨著心理學在大眾文化中的傳播,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了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我們面對不同的情景的第一反應,我們表達自己的方式,我們的行為模式,包括我們在愛情裡的樣子,其實都和童年經歷密切相關。

美國心理學家Milan,從這個角度出發,積累了大量的研究資料後,總結了五種和原生家庭相關的戀愛人格:

有的人自信大方,有的人卑微敏感,有的人習慣逃避...

看完後,你或許會覺得其中某一種、甚至某幾種,描述的正是自己...

【討好者】

討好者,其實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有討好型人格的人。

他們的父母往往對孩子保護過度、易怒、喜歡批評人。

有的時候,這些情緒也不完全是針對孩子,而是針對彼此。

那些喜歡埋怨對方、吵架的父母,也屬於這一類。
被這樣的父母養大的孩子,往往會變得很乖巧,習慣想方設法讓父母開心,避免激起父母的負面情緒。

相比于向父母撒嬌、尋找安慰,孩子會更加習慣於做好事、討好父母、讓父母滿意。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對爭執會非常敏感和抗拒。

面對衝突,他們會選擇讓步、道歉、妥協,以求及時結束衝突。

同時,因為潛意識裡想要儘量減少衝突的可能性,他們很難開口拒絕別人。

寧願撒謊、違背自己的意願,也不願意和別人產生衝突,讓別人不高興。
在感情裡,他們往往很會察言觀色,注意對方的情緒,盡可能地讓對方開心。

但是,一旦討好者覺得自己讓對方失望了,就會感到非常焦慮,(即便對方可能並沒有真的這樣想)。

一旦心裡認定了我在對方眼裡不夠好,他們可能會直接選擇放棄、分手、迅速逃離這段感情。


因此,討好者在感情裡,往往會顯得比較卑微,想要讓對方對每件事都滿意,但這是不現實的。

相比於關注自己在感情裡的真實想法,他們會更加關注對方的需求和欲望。

對於這樣討好型人格而言,想要擁有一段健康的戀愛關係,

可能得先學會對自己誠實,勇於表達自己的情緒,敢於說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按照對方期望的樣子去生活。

【受害者】

受害者一般是指在混亂家庭中長大的人,比如父母酗酒、有惡習、動不動發脾氣。

為了避免在這樣的家庭中受到傷害,他們往往會刻意忽略自己的感受。

為了避免受到父母怒氣的牽連,他們學會了變得安靜、沉默、讓自己不起眼。

另外,因為現實的生活對年幼的他們來說,可能過於艱難。

他們習慣了在自己的腦海裡構建另一個世界,從中尋找安全感。

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在戀愛中往往會忽略自己的自尊心。

因為把自己放得很低,他們找到的對象,往往也會和他們曾經控制欲極強的父母有相似之處。

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情、困難的情況,他們會選擇隨遇而安、甚至隨波逐流,降低自己的期待,接受感情中的混亂和缺陷。


因為從小是在焦慮之中長大的,他們習慣了這種混亂。

有時候感情非常平靜了,他們反而會覺得不安,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這種平靜往往是下一次衝突來臨的前兆
對於這樣受害者人格而言,要建立一段健康的感情,

可能需要學著更自愛一點,遇到不對的人、不對的感情時,敢於站出來反抗,說出自己的不滿,甚至結束不合適的感情。

【控制者】

擁有這種控制型人格的人,童年往往缺乏父母的照料、保護。

比如,小時候摔傷了、受委屈了,父母也不重視,覺得沒什麼大不了。

長此以往,他們就學會了自己保護自己、自己安慰自己,變堅強一點。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很強的控制欲:

他們想要控制住自己生活裡的一切,避免讓自己處於柔弱、容易受傷的境地,避免再次體驗童年時候委屈、不安、無助。


在感情裡,控制者會變得比較強勢,想要控制住局面,避免自己感受恐懼、不安、羞辱、無助。

他們不會意識到,憤怒的另一面其實是脆弱。

他們喜歡用生氣作為一種工具,來讓自己顯得強勢。

他們往往會比較固執,不喜歡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以此來避免自己變得脆弱、無助。

他們習慣於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不求助別人,不甘示弱,甚至可能會有一點強迫症。

一旦事情沒有按照他們的預期發展,他們就容易變得憤怒。
對於控制者而言,如果想要維持一段穩定健康的感情,

要學會豁達一點、對於不能控制的事情就隨它去,更信任對方一點,最重要的是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搖擺者】

搖擺者往往有一對非常忙碌的父母。

比如經常出差、將事業看得比家庭更加重要的爸爸媽媽們。

他們從父母的生活態度中懂得,自己的需求對父母而言並不是優先順序最高的事情。

他們和父母之間建立情感的過程,也是不連貫的。

這樣的孩子,一方面特別恐懼被拋棄、害怕父母離開。

但另一方面,當他們的父母真正騰出時間、掉轉頭來關注他們的時候,他們又會不知所措,甚至生氣、拒絕父母的關心。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成年後會特別渴望維持一段連續、長久的感情,因為這是他們童年時代最缺乏的。

所以,在遇到新的人時,在戀愛的初期,他們往往會對感情有很強的期待:

希望這份感情能完美、能天長地久、能白頭偕老。

但是,一旦這份感情出現了問題,過於理想化的他們,會變得對整段感情都非常失望,開始排斥對方。

如果不能一生一世,那從一開始就不用在一起了

另外,搖擺者們一旦覺得自己被對方誤解了、被忽略了,就會變得格外地多愁善感:

表面上可能波瀾不驚,內心卻充滿了掙扎和傷感的情緒。

過度解讀對方的一舉一動,總覺得對方對自己感到不滿或者將要拋棄自己。

對於搖擺者而言,要建立一段健康的感情,最需要的是維持平和的心態:

不要在感情一開始,就要求對方發誓許諾、一定要天長地久。

在給出諾言或要求諾言之前,先多多瞭解對方。

對感情過高的期待、天長地久的執念,最後傷害的往往是自己。

【回避者】

回避者往往成長於一個感情較為淡漠的家庭,父母可能從小就會和他們強調,要自力更生,要獨立。

這一點和控制者們有點像:

他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著自己照顧自己,得不到父母的愛憐和安慰後,他們只能自己消化焦慮的情緒。

但和控制者們不同的是:

他們更喜歡自己一個人待著,拒絕社交。

喜歡用邏輯思考來代替感性思維,避免自己變得情緒化。

因為沒有感受過如何表達情緒,又或者是接收他人的情緒。

所以,在戀愛裡,逃避者們面對戀人展現出強烈的情緒時,他們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變得不知所措。
對於這樣的回避者而言,他們要學會放下心裡的防備,對愛人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以上五種戀愛人格,並不是絕對的。

有的人或許非常自信、積極、淡定,

但有的人,或許可以在五個類型的人中,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們的確是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無法決定自己的童年。

但或許我們可以通過更加瞭解自己的過去、瞭解自己性格的成因,變成更好的自己:

堅強、樂觀、積極,在愛裡不過分自卑也不過分自戀,擁有一段健康幸福的感情

 

arrow
arrow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