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 孩子出問題了?這是提醒父母:請療愈你的創傷

                                                                                         來自網路

ab9fd6cba5ad3687f8377eac290a1679_s  

在家庭中孩子出現問題,不過是呈現了父母未療愈的創傷。這就提醒父母需要意識和療愈自己的創傷。

 

我們該如何看待生命中那些創傷的呢?

 

每個人來這個世界都帶著目的和使命,其中之一就是詮釋“你是誰”和演繹“人生藍圖”。事實上人出生前就已經準備好了自己人生的腳本,就是要在生命中完成這輪演出,並得以進化。

 

然而,這些“生命藍圖”在我們出生時就被遺忘了,但是遺忘並不等與失去,就像電腦的資料壓縮到資料夾裡一樣,它仍然在,並等著我們去開啟。這些記載著我們“生命藍圖”的資料會因為我們人生中的挫折、磨難等人生經歷,一點一滴地被喚醒。這些挫折、磨難等人生經歷統稱為創傷,只是很多人並不瞭解這些創傷對我們的意義。

 

我們都經歷過很多創傷,這些創傷曾給我們帶來很多負面的情緒和感受。雖然有些創傷連我們自己都不記得了,但它們一直都深深地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以負面的能量儲藏起來。這些負面的能量並不會因我們的知識和年齡增長而自行消失;相反,一旦遇到相應的情境,它們就會以不同形式呈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除非我們能關愛、擁抱和療愈它們,否則,創傷就會在我們生活中不斷製造出各種矛盾、痛苦、困惑和障礙。

 

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一些困惑或磨難常常不斷重複地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有的人把這當成是命運,其實這正是生命給出的路障或路標,提醒我們那些路行不通,應及時改變生命的航向。

 

創傷是讓我們有機會完善自己和改變生命狀態的契機。

 

人們又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創傷的呢?

 

人們常用的方式是:退縮、攻擊、順從、凍結。選擇退縮的人不斷壓抑自己的感受,他們忍住悲傷,在一個平靜和祥和的面具背後,隱藏的卻是恐懼和怨恨;選擇攻擊的人把自己變成渾身長刺的刺蝟,用盔甲武裝自己;選擇順從的人表現出愛心的面具,不斷向外討好,常常忽略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選擇凍結的人,強迫自己遺忘,以為小時候的那些小事不足掛齒,自己早就忘記了,並給出自己合情合理的解釋。

 

人們不知道,創傷可能有大小,即使是小的創傷,如果一直得不到療愈也會積累成大的創傷,影響我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當我們選擇了以這些方式處理自己的創傷時,其實我們是一直被創傷牢牢控制著。

 

我們採用這樣的防禦機制面對我們自己的人生和我們身邊的人,而孩子往往成為了我們防禦機制下的受害者。

 

父母未療愈的創傷會通過孩子的問題呈現出來

 

一個怨恨自己的父母的人,卻以同樣的方式被自己的孩子怨恨著;

 

一個從小失去母愛的人,卻很早就和自己的孩子分開了;

 

被粗暴的父母對待過的人,沿用粗暴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

 

這些看來並不僅僅是偶然。同樣的創傷以不同的方式在傳承,甚至在孩子還沒有出生之前,父母的情緒和感受就已經開始影響胎兒的成長和發育了。

 

那些都是我小時候經歷的事啊,我的孩子根本一點兒都不知道,怎麼會影響到他呢?”望著那些困惑的父母,我常常會邀請他們去深層次發現自己,抱著一顆好奇的心去探索自己的經歷和內在。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病痛、困惑和挫折其實正是對我們療愈自己內心創傷的召喚。我們製造出它們是為了讓自己覺知,去到源頭解決我們最初孩提時的傷痛。

 

儘管如此,我們不能因為這些責怪我們的父母。父母不可能教會我們他們不知道的事情。如果你的父母不懂得如何去愛他們自己,那麼他們就不可能懂得如何教你去愛自己。他們只是盡全力把他們在孩提時代學到的東西,依樣畫葫蘆地教導給了他們的孩子。

 

我們從小依賴父母,一心一意地跟著父母,學習他們的那一套信仰和規則。等到我們長大,遇上種種經歷,便將從父母那裡學來的運用到自己生活中,不停地、重複地去實行。而當我們遇到困境和痛苦的時候,就是我們要追本溯源去療愈的時候。

 

所以與其去責備原生家庭,不如去探索自己的內心,看到創傷在我們生活中的限制。與其去將要求指向孩子,不如去直視自己內心的恐懼,焦慮以及被我們自己忽略的感受。在關係裡,我們要做的不是改變別人,而是療愈自己。

arrow
arrow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