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 轉載

                                        cb5b310087bf97017ad3fdaee0134059                                                                                                                                            張德芬

 

每一個走在努力道路上的人,都會有動搖和懷疑的時刻,自己所做的一切究竟有沒有意義?

 

遭遇劫難,每一顆心靈都會經歷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接受。

 

男主角米爾曼,是一個美國大學生,長相帥氣,身材健美,家庭富裕,成績一流,常人會有的煩惱與他絕緣,可他也有自己的煩惱——他渴望通過奧林匹克委員會的考核,成為世界錦標賽男子吊環選手,最終獲得金牌。為此,他拼命練習,全年無休,奉獻出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是體操隊的明星隊員。電影《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每一個走在努力道路上的人,都會有動搖和懷疑的時刻,自己所做的一切究竟有沒有意義?改變到底產生在哪裡?如果看不到希望,還要不要堅持下去?這時,原本奮發向上的心情,就會轉變為自我否定的怒氣,懷疑、迷茫、痛苦就會乘囂而上,吞噬我們的勇氣。

 

 

 

我們可能會跌落回原來的生活裡,就像米爾曼在劇中那樣,放棄了禁欲的修行,而沉溺於欲望裡,“只要我得到了想要的,我就會快樂。”

 

 

 

可惜上天註定要給米爾曼多於常人的苦難。他最恐懼的事情發生了:一場車禍,讓他的右腿粉碎性骨折。打入腿部的鋼釘終生不能取出,醫生告訴他,如果他配合治療的話,恢復走路還是沒問題的,而世錦賽是今生別想了。

 

 

 

米爾曼也不例外。他試著回到體操隊,卻發現自己被教練拋棄了;他試著重新生活,卻羞於見到訓練的同伴;他用拐杖把過去的獎盃砸爛,在憤怒中重新感受自己的存在。最後,他站上天臺,讓自己在寒風中冷靜靈魂。

 

當米爾曼爬上樓頂,跨出欄杆,顫巍巍想要終結自己的生命。

正在這時他聽到,一個嘲笑他的聲音。

偱聲望去,那竟是另一個自己。一個雙腿健全,能做出各種體操動作的米爾曼。

這個自我對他極盡嘲諷之能事,在對他殘酷無情地一番羞辱之後,打算拉著他一起墜樓去死。

 

他猛地把米爾曼拉向虛空,米爾曼拼命後退,兩人僵持著。 

而米爾曼含著淚水,說出了這樣的話:

黑暗的米爾曼難以置信,他開始憤怒地咆哮,他指責米爾曼,如果沒有他過去的成功和輝煌,哪裡會有米爾曼曾經獲得的哪些榮譽?但每咆哮一句,兩人間的聯結越鬆懈:

那一瞬,鬆手,黑暗的米爾曼墜樓。醒來,米爾曼發現自己還活著,不是在地獄,而在床上。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是一段非常有分析價值的夢境。米爾曼在夢中看見的自己,是他原先自我的一部分,是他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人生贏家”的身份。他的好成績、好家境,這一切他維持起來的外在標籤,是他長久以來引以為傲的東西,也是他為自己人生所做出的定位。

 

而如今,這一切都沒有了,他失去了全部的光環,也徹底地迷失。他的內在自我迫切地需要尋求一個新的定位,而他原先內心對這些光環的執著和追求,就成了他繼續生活的阻礙。

 

只有你,才能為自己做最正確的決定

 

天臺上的僵持,其實是發生在米爾曼內心的鬥爭,他在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究竟是為了獲得成功,還是作為一個人來生活?

 

那個傲慢的自我在他心中咆哮著:“沒有了成功,不如去死!因為除了這些,你本就一無所有!” 

而他另一半的自我意識卻說:“我要活,哪怕失去了這一切,我也能作為一個人,活下來。” 

傲慢的自我問:“你知不知道,沒有了我,沒有這些光環,你自己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另一半的自我說:“我不知道,但我願意用餘生去尋找。”

不要小看自我定位這件事。你給自己什麼樣的定位,你才知道要往那個方向去生活。如果沒有定位,人生就會停滯不前,你不知道自己從哪來,就不會知道自己要往哪去。

 

一張地圖擺在你面前,你起碼要先找到自己在地圖上的哪個點,然後才能制定路線。

活在現代社會的大多數人,聽從社會對我們的定位來生活。如果要挑選一些字眼來形容自己,我們大概會說,自己是某某學校的學生,某某公司的員工,某人的子女,某人的愛人,或者,我曾是某領域的獲獎者,是某領域的優秀的人。

 

因此,我們對應的行動就會是,好好學習,努力工作,孝順父母,關愛他人,或者在某個領域不斷努力,爭取成績。

 

世界如此之大,我們用來定位自己的座標卻是如此的簡單,完全依賴於外界,以至於脫離了外界,我們不知道該如何找到自己。

 

而米爾曼失去了與這個坐標軸的一切聯繫,他原先一切目標就是為了體操,而現在,這個目的地,從他的人生雷達上消失了。而他面臨的問題,就是要麼,拋棄舊的定位方式;要麼,去死。

 

面對這樣的絕境,他做出了驚人卻正確的選擇。一個人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對自己心中長久以來的那個身份說出,“該放手的是你”。片中米爾曼雙手顫抖,雙目流淚,對前路一片茫然,但他還是一點點放開了拉著那個米爾曼的手,任憑他厲聲呵斥,驚聲尖叫,引起自己無限恐慌,也要堅定信念,讓他消失在潛意識深處。

 

許多人,也經歷過同樣的過程。前路是一片茫然,放眼是一片漆黑,可他們心中仍然懷有希望,他們的內在意識仍然為自己指明前進的方向,無論多麼艱難的決定,無論徘徊掙扎多久,他們最終都能為自己做下正確的決定。我們之所以為萬物之靈,完全是因為我們胸中的那點火光,照亮了前進的方向。

 

米爾曼重新回到了蘇格拉底的加油站,踏回自我成長的旅程。殺死了心中的舊身份,他的心不再有過去的束縛。

 

影片中蘇格拉底的形象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他工作的地方是加油站,是讓車子重新獲得動力,跑起來的地方。這與他對米爾曼所做的事,有著隱秘的呼應。歷史上的蘇格拉底也曾說過,自己是一隻牛虻,而雅典是一頭牛,自己要做的,就是不斷讓雅典處於前進之中。

 

但蘇格拉底是否真實存在,故事並沒有做具體的交代。而原著作者,也就是米爾曼本人(他是真的體操運動員,也真的在粉碎性骨折之後獲得過世錦賽冠軍),他曾說:“蘇格拉底是他人生中所有老師的總和”。

 

在深夜和清晨的交匯處,你是否也曾躺在床上,對自己當下的生活和未來的命運,滿懷惆悵,深感迷茫?是否也曾感到,自己擁有的越來越多,可快樂卻越來越少,越來越難得?

 

也許,你需要的並不是是更多的金錢,更美的外貌,而是和內心的自己對話,問問它想要去的地方是什麼。在這樣的時刻,歡迎你走出家門,到拐角處的加油站,見見蘇格拉底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