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下頭來才能看見自己
作者:魏台鳳2014/9/29
透過療癒才有機會走到迦南之地(註1)。
然而人們在這條路上走走停停,有時會長時間駐足在靈魂暗夜而不自知,人們在這條路途上的障礙之一就是傲慢。
傲慢不僅是自我中心,走入深處,它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因為匱乏感和出於恐懼,想用表徵性的態度填滿,傲慢便是最好的面具了。
“傲慢”的頭腦害怕接收新資訊,因為新的資訊會帶來許多改變,如果現有所引以為傲的事物或想法被推翻了,失去立足點,就如同失去一副唯我獨尊的面具,這對自我是具有威脅性的!所以小我就像鴕鳥一樣的將頭埋在沙堆哩,繼續現出龐大的身體和厲爪,以為這樣,還是可以嚇人於一時之間!傲慢的習性讓人們以偏見論事,自然而然的,偏見之門愈來愈窄,所能立論的知識也就愈來愈少,所以傲慢的人又像是一個狂妄自大的井底之蛙,自唱自鳴。
“傲慢”就如那位求法的高僧,如不倒掉內心底已盛滿的水杯,是無法再裝入新的想法的,管它知識有多善好--當它已滿溢時,倒不進去就是倒不進去!
傲慢的靈魂深處是我想保有我自己,這個曾遭受創傷或嘲笑的自己,企圖用漲滿自我來壯大,內在裡用厚厚的甲冑護衛着,因為惟有這樣,自我才不會分裂,而且可以維持“自我感覺良好”,但它仍是假象!
如何一舉擊碎 “傲慢”呢?
第一個念想是不必與別人評比,這世界正因為人人均有才,所以個個傑出不同,你的才華永遠在這世界站有一席之地,如果你是清潔工,你知道怎麼個環保又節能的工作法去做好這份工,你就是個傑出者;如果你是個打字員,你可以打得又快又好,又能將頁面設計得符合人們的視窗,那麼你就是這個工作的傑出者。對自我的讚賞,對自我的要求滿意,就是給自己的最好評價,找別人評比是庸人自擾。
第二個念想是「功不必在我」,這是個共享的宇宙,不論你建了多大的奇功,也是立在許多個別助力所堆壘上來的功蹟,每一份心力的付出也許不會得到銘刻,但是宇宙的智慧一直是由全體人類共同的推演,“相對論”的成立是愛因斯坦的靈光乍現,卻也是幾世紀以來物理科學的演進推展,加上他涉獵東西方哲思架構下所臨門的一腳。
至古到今累累功名的偉大創造者,莫不是有著他們自覺渺小的謙卑自抑。
第三個便是保持覺察了,覺察像是一顆設在第三眼的水晶球,不但洞燭到自己也照向別人,當我們與所有人可以一體通透之時,沒有分別,也就不會衿衿自視,謙遜下來涵容的胸懷就自然生成。
大膽的去吸吮知識之海吧!鬆開那內在的矜持,讓知識之流自然的沖刷你心田底的疑慮,漸漸的,你會留下那些感覺舒適的基調,那麼你便會朝向那訊息繼續順流,你會謙卑,因為柔軟才能順流,你會臣服,因為你知道還有更多的宇宙奧秘是你所未知的。
臣服,是靠近靈性本我的方式,而低下頭來,才有謙卑,也才能看見自己。
註:迦南:舊約中,神所應許的豐饒之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