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攝影~謝皓之
作者:嚴成剛
合我的思想的。
“最初只有人字,後以二人相愛,人旁加二爲仁,故仁由人而來。仁固可作‘仁義’解, 也可作人解。我認爲‘克己復禮爲仁’的仁字,宜作‘人’解。以孔子之話作本論,《論語》中如‘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歟’、‘觀過斯知仁矣’、‘井有仁 焉’,這些仁字,都應作“人”解。而一般學者以其字之爲仁,多曲爲之解,求其說,而不得要領。故上例我以‘仁’字應作“人”解。否則,‘井有仁焉’,作仁 義之‘仁’解,難以解通。又以其他著作爲旁證,可知人、仁同義。例如《禮記表記》說,人也謂施以人以忠恩也。人與仁同義……《論語》所謂‘人者仁也’、 ‘仁者愛人’,即本此義。皆由于人、仁同出于一源,且關係密切。把仁字均解爲‘仁義’,難以自圓其說、令人信服”(引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 學術論文選》第464-465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人和仁的區別就在于,人是指一個人,仁是指兩個人,或者一群人。
人和仁同源,但是,人和仁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仁: 中國儒家學派道德規範的最高原則,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仁”的最初含義是指人與人的一種親善關係。孔子把“仁”定義爲“愛人”,幷解釋說:“夫仁 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張問仁時還說,“能行五者于天下,爲仁矣”,五者爲恭、寬、信、敏、惠。孟子發 揮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義聯繫起來 ,把仁義看作道德行爲的最高準則。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仁愛之心;其“義”,指正路,“義,人之正路也”。
系統排列解讀“仁”其實是非常簡單的。
仁的智慧和人的智慧是不同的。一旦涉及兩個人的情况,人的概念就不適用了,必須用仁的概念。
仁是更高的整體,是兩個人的系統發展出的更大的系統。
仁的概念,就是系統排列中系統的概念,是整體,是偉大的心靈。
所以,中國古代關于仁的理解和系統排列關于系統、整體、偉大的心靈的理解是基本一致的。
系統的法則也就是仁的法則。
我們可以用系統排列的觀點重新來看待我中華文化中關于仁的理解和各種說法。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偉大的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我們會發現智慧的异曲同工之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