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遇到的阻礙,是自己“想”出來的
〜海靈格
文:海靈格教育
接受眼前的幸福,不需要額外的條件
有時我們以為自己遇到一些橫逆不順的事,是源於自身的罪過,所以才會好事多磨,處處碰壁;這時我們經常忽略了,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其實是本身心念的實現,是我們把它給“想”來的。而我們卻因此封閉自己,無視許多呈現在眼前的禮物;即使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只是去接受並擁有這些給我們的禮物,這些禮物,是沒有保留、沒有條件、也沒有資格限制的。
這也是一種念頭。當我們這樣想時,這個念頭也會顯化。
或許我們不敢奢想這個禮物的原因,是我們懷疑自己是否值得這麼美好的禮物,比如,完全的健康,圓滿的成就,深刻的愛。
是負罪感、不配得感阻礙了我們
是什麼在阻擋著我們接受這些禮物的意願呢?
是我們自己的念頭。我們認為自己是有罪的,所以不配得到這麼偉大、均衡、喜樂和令人驚奇的禮物。這些念頭,也創造了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我們要用什麼方式看待這些念頭,才能讓它們失去對我們的影響力,讓我們將自己從這些念頭中釋放?
我們原諒自己。我們也原諒那些就我們所知認為我們有罪的人。我們原諒自己曾經定過別人的罪,並從內在將自己由任何屬於我或屬於他人的罪中解放。最重要的是,我們讓自己釋放掉人們必須以經歷受苦來贖罪的信念。
那麼,誰該為罪惡付出代價呢?誰在期待或要求這樣的代價?在這些想法的背後,是怎樣的信念讓我們相信這些念頭會成真?
答案是憎恨——對我們自己的憎恨和對他人的憎恨
什麼是罪惡感?
罪惡感就是憎恨的感覺。這些感覺來自我們的念頭:我們想要某些事物為了我們或他人,而消失或被抹除。然而這些想法,也因為我們想著它們,而顯化呈現。
我們要如何克服這些念頭呢?
我們如何能將它們拋在身後?
我們要如何才能改變,對愛的念頭保持寬容與敞開?
我們原諒自己的這些想法,也原諒他人有這些想法。
要相信,我們以自己如是的樣子被愛著
我們要如何才能成功地穿越這些信念,讓自己敞開接受這些一直呈現給我們的禮物,這些當我們處於開放與感恩時,被豐盛地賜予我們的禮物?
寬廣隨著愛的念頭而增長;最重要的是,我們想著愛的心念,這個念就是:我們以自己如實的樣子被愛著。我們也對他人抱持同樣的想法,相信每個人都是這樣地被愛著的。如此一來,我們用同樣的方式愛著自己和別人,也允許他們處於如此被愛著的狀態:在此狀態中,他們就如同我們一樣,全然地對這完整的禮物敞開:這整體的生命,整體的愛,全然的快樂與全然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