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一次情緒波動,都是通往智慧的大門

:開啟高維智慧

每一次情緒波動,都是通往智慧的大門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情緒是我們對自己生活滿意度的晴雨錶,你是否成功與幸福和情緒息息相關。
 

把握好了情緒,就把握好了人生。
引起情緒波動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都是成就自己的機會。


1.所有的情緒感受都是珍貴的

我們經常被情緒所牽動,跟隨情緒跑到哪去了自己都無知無覺,我們常常被情緒裹挾,忘了自己的初衷是什麼,人生目標到底在何處。在生活當中,你是不是也是如此,經常被自己情緒的波濤牽得無影無蹤。所有憤怒、抱怨、不滿、自責、怨恨這些情緒,能量層級非常低,這些低能量級的情緒首先消耗的是誰呢?當然是自己!

當你一有負向的情緒,成千上萬的細胞死掉了,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能量較高的是平和與愛,愛能夠化解很多東西,而仇恨能滋生出更多的仇恨,憤怒會激發更多的憤怒,羞愧會讓人卑微到塵土。

情緒雖然有正向、負向之分,但情緒本無好壞,是我們自己的分別心,在本來不好的情緒上,雪上加霜。

情緒也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失控的情緒才是不好的。
 

情緒對我們是很好的警醒,就像是疼痛一樣,一個沒有疼痛感的人一般生命都很短,情緒也是一樣,要是你對外面的世界沒有感受了,那也會是很大的麻煩。所有的情緒都是極其珍貴的,所有的情緒感受都是我們很好的朋友,只是我們不要讓它失控,讓它變成實現夢想的障礙和陷阱。

 

2.情緒主要來源於我們對事情的解讀

朋友和老公去一個農莊吃飯,老公硬是不給她點她喜歡吃的空心菜和豆腐。

“真是太不體貼了!”她心想,“對我不夠體貼就是不夠在乎我,不在乎就是不夠愛我唄。”

想到這裡,她感到生氣、難過又煩躁,把菜單扔給老公,轉過臉去不理不睬。

後來回家跟老公核對,才知道,原來他們去農莊的時候已經過了飯點了,她喜歡吃的這些素菜老公擔心會是剩菜

而她素來腸胃不好,所以他堅持不給點,其實是希望能夠吃上乾淨、新鮮的飯菜。

知曉老公的良苦用心,她才發現,當時老公看起來不盡情理的背後是一份更深的愛。

當我們感到受到傷害,其實和別人沒有關係,是因為他們觸碰到了那片我們自己都不能接受的脆弱和傷痛。

當我們感到憤怒,傷心和痛苦,是因為只從自己的角度和感受去看事看人,只用自己的經驗和經歷去評判他人,只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觀點和情緒,沒有看到到事情的全相。

無數個案例的梳理,我們的共同感悟是:

無論是對人的憤怒,恐懼,怨恨和厭惡,還是自己的內疚、哀傷、羞愧和自責,很少和事實本身有關,是我們的想像使我們陷入苦海,並非事實本身。

這些情緒主要來源於我們的解讀,而人本能反應的第一解讀往往是受害者。受害者模式一啟動,我們立刻就變成了受傷的羔羊,刨個坑就往裡面跳。如果每次情緒來襲,我們能夠靜下心來,放下自己的評判和猜疑,不把自己變成受傷的羔羊,而是去瞭解對方的想法和感受,從協力廠商的角度客觀理性地看人看事,就會360度看到全相。當看到事實本身,很多煩惱真的是庸人自擾,我們就會感到釋然和自由。

 

3.每一個情緒的當下,你可以做什麼?

對情緒的管理是衡量一個人成功不成功,幸不幸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引起我們情緒波動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我們把握自己生活方向,成就自己夢想的一個機會。人之所以幸福,不是因為得到了多少東西,而是學會了與一切“負面”情緒和平相處。當我們恐懼失敗、他人的眼光和看法,不敢嘗試,縮手縮腳時,可以嘗試著不抗拒,不逃避,學會在這些感受中發現自己、理解他人當他人的認同對你來說無足輕重,就不必需要向他人證明自己,也就不會再被恐懼捆綁。

當我們抱怨他人、抱怨環境時,能夠將習慣性地譴責其他所有人和事,轉變為有勇氣去付出創造性的努力來戰勝和避開困難,你會看到自己不用應對方式的巨大力量。當我們悲傷難過、絕望無助時,能夠看到自己的悲傷難過,允許自己悲傷難過,進行自我關懷,自己做自己強大的支柱。

 

  當我們渴望被他人理解時,能夠先停下表達自己,傾聽對方,你會發現,別人在訴說時,你並非努力聆聽並試圖理解對方,而常常是忙於思考自己接下來該怎麼說。

當我們與他人發生衝突和矛盾時,能夠看到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價值觀、動機和目標也不盡相同,有時甚至是完全對立時,你會對人性有不同瞭解和發現,會站在協力廠商的角度,找到更合適的解決方案。

當我們陷入迷茫、丟失自己時,能夠靜下心來,從身體、大腦、心靈和思維入手,明白什麼對於我們才是最重要,內心的寧靜便會紛至遝來。

情緒是可以經過調節後轉化為生命的力量,有情緒是我們非常好的瞭解別人、瞭解自己的路徑。可以把情緒作為一個自我完善的管道或者資源,這是我們一個內在力量,所有的情緒是通往智慧的大門。每當你的生活有不符合你的意願、讓你不愉快的時候,趕快回到自己,覺察自己:我為什麼不高興?

 

4.這個不高興跟我的目標有關係嗎?

這個不高興對我的目標是有積極的作用還是負向的作用?我到底應該怎麼來調整,是對外的指責、發洩還是回到自己?當我們能夠真正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做情緒的奴隸,內心自然會享受到真正的愉悅、寧靜和自由。

 

arrow
arrow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