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心理諮詢有用的十個瞬間

concert-1990819__340.jpg

:朱丹

 

 

人不是活一輩子,不是活幾年幾月幾天,而是活那麼幾個瞬間。

——帕斯捷爾納克

 

一個諮詢師朋友問我:“你的個人體驗進行了一百多次,有哪些時刻感覺到心理諮詢真有用?”

我說:“我沒有感受過‘心理諮詢真有用’,只感受過‘有時候還有點兒用’以及‘看來不是完全沒用’。”說真有用,過獎了。

 

提出那個問題的朋友,也在做個人體驗。她說:“好像沒有什麼認知上的提升。”我說:“像我們這樣的聰明人,總是懂得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我們需要的並不是改變認知吧?”然後她表示釋然多了。

皮了一下之後,我又想了想,似乎回憶起了一些心理諮詢有用的片段。

雖然很多書中探討了療效因數(如《團體心理治療》),我的導師也在做這方面研究,但具體到我個人,想起的都是一個個瞬間。

1.

諮詢師的健康人格具有榜樣作用

 

我的諮詢師顏值普通,有時我會想:她知道自己不好看嗎?應該是知道的。

但是她好像並不介意,對此非常坦然,依舊該做什麼做什麼。

這麼說,顏值也沒有那麼重要,人無論美醜,都可以理直氣壯地活著。

諮詢師在這一點上,影響了我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

 

2.

真誠是有力量的

 

心理諮詢並不總能開開心心。

我跟諮詢師生過氣,心想:你明知給出這個解釋我會不開心,你還敢說,算你硬。

等我消氣了,開始覺得這個解釋有道理,並且相信諮詢師是個真誠的人。體驗到真誠的力量後,我也更願意做個真誠的人。

朋友說:“這說明你們還挺匹配的,可能有的人就氣跑了。”沒錯,每個人需要的諮詢師不一樣。我需要的是,看到對方人格的力量。

 

3.

學會不含敵意的堅決

 

我曾經明確跟我的諮詢師說過兩次,她哪裡做得不夠好。

她承認了確實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對存疑之處也沒有否認,總之態度是:你可以說我不好,很高興你說了這些真實感受。

 

雖然我在理性上知道,合格的諮詢師不會攻擊來訪者,但是真的沒有被反擊,對我來說還是新奇的體驗。這讓我感覺到,表達不滿並不是多可怕的事,而是中性的。

如果不在內心預期對方一定會被自己的不滿/反對/拒絕激發敵意,進而先用敵意保護自己,其實不含敵意的堅決是可以做到的。

這些思考寫出來顯得很長很繞,但其實都發生在瞬間。有過這種體驗之後,當我的來訪者說我不好時,我也不覺得那麼可怕了。

 

4.

語言把潛意識意識化

 

在我有很複雜的情緒時,會一口氣說一大段,然後忽然發現:咦,原來我心中有這兩種矛盾的想法,之前如一團煙雲的內心活動,現在有了清晰的輪廓。

當一件事可以用語言表達時,它就沒有那麼可怕了。語言,就像在漆黑的屋子裡亮起一盞燈,讓人看到原來那個飄動的像鬼一樣的黑影,其實是一件衣服。

 

5.

習慣不評價的態度

 

在心理諮詢中,不會評價一個人做的事對不對(除非真的很危險),而是會探討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做的意義是什麼。

比如我喜歡玩《絕地求生》,有陣子一天十局,最初我的態度是自我譴責:“你太不上進了,能不能幹點有意義的事?”諮詢師的態度是:“你為什麼需要這個遊戲呢?它可能對你是有意義的。”

我覺得這個說法有道理,那就試著體驗一下它對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吧,結果又隨心所欲玩了幾天,就不那麼想玩了。

或許潛意識想傳達給我的話是:“你需要純粹的快樂。”當我接收到之後,它已不需要用沉迷遊戲的方式提醒我。

 

6.

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引發思考

 

我的諮詢師提出過一些有價值的問題,現在我已經忘了具體是什麼,但是那種“咦,好像也可以這樣想”、“這個問題似乎沒有那麼簡單”、“哦,原來是這麼回事”的感覺,我還清楚地記得。

當我覺得諮詢沒什麼收穫的時候,是這種記憶讓我保持了一週一次的頻率,直到下一個有所領悟的時刻到來。

7.

通過他人認識自己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我們要把自己拋出去,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瞭解什麼是自己。

——山本耀司

以上是一對一諮詢,我還想寫寫團體。

團體很有趣的一點是,發現別人和自己多麼不同,在對比中進一步認識自己是怎樣的人,並且瞭解另一類型的人怎麼想。

 

比如我們的團體要結束了,大家對帶領者都很不舍,有人直接說:“我想抱住你的大腿哭。”有人假裝冷漠:“我想像我們的感情裝在骨灰盒裡流向大海。”有人製造矛盾爭取更多的關注:“我覺得你不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有人安慰自己:“沒關係,以後其它場合還會見面啊。”還有的人什麼都不說,默默地坐在角落裡畫圈圈,怎麼邀請都不出來。

 

總之,關注每個人的不同表現非常有趣,能深深體驗到人心的參差多態,也有機會在對比中想一想:“為什麼我面對分離時是這種表現,而不是那種表現呢?”

8.

透過語言看到更深的動力

 

在團體中,如果每個人都真誠,很可能探索出語言背後的動力,這是和日常生活不一樣的體驗。

比如有一次,團體中有好幾個人都想攻擊同一個人(就叫A吧),後來經過一番真誠的交流,我們發現其實這種攻擊不是敵意,而是好奇。

我們都覺得A是個有趣、有生命力的人,想要瞭解她,跟她互動,就像看到個蹦蹦跳跳的氣球想戳一下,看看裡邊有什麼。

 

等所有人都理解了這種動力之後,我們表達希望被關注的願望時會說:“你為什麼只攻擊她不攻擊我?難道對我一點興趣都沒有嗎?”

聽起來好變態啊,然而一步步走過來的我們能感覺到其中的真實。正是由於這樣的經歷,我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衝突,其實並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樣,而是有豐富的內涵,是認識真實的彼此的一次機會。

9.

他人是一面鏡子

 

現實中我們因為恐懼、害羞、愛面子等原因,沒有辦法直接問別人對自己怎麼看,但是團體是個實驗室,鼓勵成員求證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比如A覺得別人都忽視了她,但是B告訴A,自己最關注的就是她;C害怕自己惹別人生氣了,但是D告訴她,自己覺得她非常有禮貌。還有我,害怕自己說的東西沒用,浪費大家時間,但是其他組員告訴我,他們很期待我說話,因為我的觀點是他們沒有想到的。

團體可以幫人更客觀地認識自己,正視自己身上一直存在卻被歪曲地認知的那部分。

 

這有點像大象同時照很多面鏡子,有的鏡子照出了頭,有的鏡子照出了腿,有的鏡子照出了尾巴,拼在一起,我們知道自己是這樣一隻象

10.

堅持說明一切

當語言無法表達清楚時,行動就是真實意願的體現,所謂“用腳投票”就是這個意思。我在心理諮詢中從來不遲到,堅持了一百多次,並且還在繼續。從這一行為來看,心理諮詢還是有用的。

 

發現心理諮詢有用的瞬間,對新手諮詢師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這讓我感覺到希望——看來我的職業是有意義的。

其次,也讓我感到一陣輕鬆。

我的個人體驗持續了兩年多,中間諮詢師出了國,休了產假,從線下變成視頻,還有時差,總之存在客觀困難。

我的諮詢師在這種情況下保持了長程個案的穩定,算是很有能力了。然而像她這樣優秀的諮詢師,讓我把心理諮詢繼續下去的動力也只是“有時還有點兒用”,那麼作為一個新手諮詢師,我完全不必要求自己時時刻刻讓來訪者感到心理諮詢很有用,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發現心理諮詢有用的瞬間,對來訪者又有什麼好處呢?

或許這可以成為來訪者堅持下去的動力,在感到失望、憤怒、迷茫,甚至想要離開的時刻,還抱著一絲希望,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和諮詢師一起探索,或許會帶來新的進展。

 

arrow
arrow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