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老了渴望被包容,能伸出雙手牢牢接住嗎?

thumb (13).jpg

文/張曼娟

願意「接住」另一人,是包容也是慈悲。

 

在一次演講活動中,我邀請在場聽眾,對生命中最值得感謝的人表達謝意。有個年輕女孩站起來,她說:「我最想感謝我的老師。」她看起來才剛升上大學的樣子,我問她想感謝什麼時候的老師。她說從小到大很多老師都值得感謝。「有好幾次,當我感覺自己正在墜落,都是我的老師接住了我。」那一刻,包括我在內,許多老師應該都感受到內心的震動吧。一個好的老師,確實就是準備要接住正在墜落的學生的人。

然而,許多人生命的困擾,正在於沒有人會接住自己。如果是個貴重的東西,摔下來的時候,一定會被牢牢接住的。如果是個無足輕重的人,墜落不墜落也就無關緊要了。

若干年前,我在大學教書並兼任導師,每個學期都約導生喝下午茶,或是請他們吃午餐,也和每個大孩子聊聊天。對於大學生活的感受;選修哪些課程;未來人生規畫……這都不是我的話題。我的話題常常是:「從外地來台北生活,會不會覺得孤單?」「有沒有談戀愛?對感情生活滿意嗎?」或者更切入核心地問:「在單親家庭中生活,你覺得最辛苦的是什麼?」那些大孩子常常顯出詫異的樣子:「老師,妳這樣會不會太直接了啦?」而後,他們多半會認真回答問題,講出心裡的感受。甚至與我相約研究室,聊一些「找不到人說」的心事。這個班級畢業前,幾個常來聊天的學生敲開我的研究室,送來寫得滿滿的大卡片。他們共同的感謝是,我在乎的並不是他們的學習成績,在乎的是他們過得好不好。「不管成績好不好,我知道老師看我的眼光都是一樣的。」正因為如此,他們知道自己不管成功或失敗,都無損於自我的價值。這或許也是大學四年,我帶給他們最重要的一課。

能否接住?考驗慈悲的力度

和朋友聊到「接住」這個議題,朋友說他前陣子和鬧僵了的女兒和解,關鍵就在於女兒失戀後萬念俱灰,他去澳洲找到女兒,把女兒帶回家。女兒原本認為自己從小就令父親失望,乾脆用自我放逐來取代讓父親失望的疼痛。在愛情中卻又太委曲求全,終於滿盤皆輸。這個父親告訴女兒:「妳是個很棒的女孩,以前是爸爸沒有看見妳的優秀,讓妳受委屈了。但是從此以後,我絕不允許任何男人再讓妳受委屈。」父女二人抱頭痛哭,父親終於「接住」了女兒。

假若小時候我們渴望被父母接住,這期待總是落空,而後我們成年,父母老了,他們渴望被接住,我們有能力伸出雙臂嗎?接住父母比接住兒女更加不易,因為,孩子受傷是我們造成的;我們受傷卻是父母造成的,我們只能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練出臂力、練出耐力、也練出慈悲力。

 

arrow
arrow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