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子勳:其實人的一輩子,都在完成自己

ca6e338d8de41e3e0016b0671277eb69.jpg

:李子勳 

 

 

諮詢師的個人成長要經過很多體驗,要學會去生活。其實人的一輩子都在完成自己,你經歷得越多越豐滿。

 

不要為經歷過的東西而後悔,經歷的東西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摔了、跌了、損失了、被人拋棄了都是重要的經歷,都是生命中燦爛的東西。

 

如果想到這些,你就會突然覺得任何懊惱的事情你不再懊惱,不再痛苦,不再有那麼強大的生氣。

 

當你把任何體驗當作資源來看時,什麼事都不再是大事情,你可以平常心的去面對。

 

01

家庭治療的關鍵,就是要把自己的原家庭分析清楚。

 

我們都知道家庭治療討論的就是一個人和他人的人際關係,可能會無意識地受到早年和他母親也包括父親、重要關係人的親密的、依戀的安全模型的影響,而呈現出起他的特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個學習家庭治療的人要深知自己是在怎樣的家庭環境中生長的。

 

在個案諮詢裡邊,我們只面對一個人。

因此,我們把控交談時經常是只跟一個人聊天,只跟一個人形成共情就行了。

 

而家庭治療時,會同時面對三個人、四個人、五個人,甚至是一大堆人,你的談話要吸引住他們的注意,這是一個技術——你的談話怎樣讓每個人都捲入進來思考和分析?

 

所以,當你有個案諮詢的基礎時,再學家庭治療就會輕鬆一些。如果你沒有個案諮詢,突然要把控幾個人,和幾個人結盟,突然我們要在充滿著分裂的情緒、憤怒、衝突、攻擊性,跟每一個人保持共情,這本身來說是對人能力的挑戰。 

 

把自己的原家庭分析清楚的同時,還要學會多邊結盟,不要在裡邊過於糾纏誰對誰錯。

 

只要家庭有一個成員產生了反感,家庭治療就無法進行。因為他會破壞你所達成的狀態,他會反著來,所以你要讓每一個人舒服。

 

(儘管這個父親很暴力,打了他的兒子和太太,但你不要流露出厭惡感,一定要更多地去關注這個父親的感受,在離開前讓他感受到得到了你是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他。)

 

因為,一旦他發生變化了,他才會允許家庭發生變化。 

 

 

02

 給足男人面子,是中國人接受全家治療的關鍵

 

實際上對於全家治療,只會是男人比較少來,媽媽和孩子很容易來。

孩子有問題時,媽媽往往會陪伴前來,甚至有時候孩子不來,媽媽會帶來。 

 

中國文化中,父親愛面子。男人有時候會以為你要批評他,以為你肯定要分出誰對誰錯。

然而,他們不瞭解心理學,一旦他們來了,見到你,而你又給足他面子,他們就會覺得你才是他的朋友,你能夠幫助他解決家庭的煩惱,他會接著再來。

 

諮詢師應該具體怎麼做? 

比如說,丈夫來了,我會說還是先尊重男人,先讓丈夫先說,或者我們尊重父親,先由父親說話。儘管他剛來的時候,覺得你會批評他。或者太太為什麼會來,是因為太太說服不了他,而由諮詢師來說服他。他會有習慣性的感受。來了後,他會發現完全不一樣:諮詢師會邀請他,讓他發表他自己的看法,甚至將他的看法解釋成他的太太和孩子可接受的言語。他會很舒服,因為他真心就是這樣想的,只是他的言語不對。他會感覺你在幫他,只要這樣的一個前提,他和你結盟了,接下來就好辦了。

 

很多總經理,很多著名的人不停地來我這裡,甚至在孩子和太太不來時,他們會偷偷跑來見我。

悄悄地告訴我一些資訊:我該怎麼做?你希望我怎麼做?

 

因為,他發現這個諮詢師是真的理解他,從來也不批評他;來這裡後,他的太太和孩子變得很溫和——於是,他渴望從你這裡得到更多,他是會再來。

 

但是傳統的觀點會阻止這些男人願意來,會找一些藉口不來。

 

當然,我們也承認,有些諮詢師不太會處理關係,會讓一些男人受挫,來了後,他會感到自己的權威沒被得到尊重。

 

 

03

做個案,是諮詢師最好的成長時機

 

一,

問:從事心理諮詢有很多人會半途而廢,您有沒有後悔、放棄過?

 

可以說沒有明顯的後悔。但是做心理學成長過程中,都會有些時候有種倦怠感,80%的人都會放棄,一些人會堅持下來,這些很正常。有一段時間,我很想到大學當一名心理老師算了,做個案太累了。

 

後來也想過寫心理學的書,比做個案輕鬆而且賺得多。但是,做個案會很挑戰,是諮詢師最好的成長時機。

 

二,

問:您靠什麼堅持下來?

 

李:沒靠什麼……當時,我在醫院做這個職業,管了醫院的臨床心理科,我不能不幹。

 

因為我不幹的話,手下的人都會不幹,所以我就要挺著,因為醫院還是很需要這樣的一個科室。跟社會上自由人去選擇從事心理諮詢的動力有所不同,你不僅需要做下去,還要做好,還要掙到錢,獎金還要提高,是吧?(笑)。 

 

我最大的本事是讀書。

三,

問:幾乎所有的諮詢師都會評價您把心理諮詢做活了。從學習理論到活學活用,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您是怎樣做到的?做了哪些努力?這一過程中經歷了些什麼?

 

李:我是興趣廣泛的一個人,我在學心理學的過程中並沒有放棄對哲學、社會學、人類學、文學、藝術的探討——吹拉彈唱什麼都要會。

 

喜歡關注人們的命運,比如說電視劇也愛看,電影也愛看;喜歡去分享人類在地球生存的痛苦和經歷,比如我愛看冒險片、災難片,從中體悟生命的東西;我喜歡自然哲學,有十年基本上跟隨著社科院的系列叢書,一本本地讀,獲得了很多知識。

 

在中德系統裡邊,德國老師給了我很好的促進。

他的那種帶有國際水準的諮詢風格、思辯、幽默感、處理個案的靈動;和我的性格有關,追求自由,不願意受到固化理論的約束,總想創新;廣泛地涉獵知識,對文化的靈感,對人的尊重,對人性的理解。

 

所謂的知道分子,什麼都想知道一點。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的諮詢看起來會總是不拘一格,你看不出是什麼風格,永遠你看到的都是整合、融和、飄逸、靈動的東西。

 

我的內心不再被模型知識所困擾。我在學分類知識的時候有一種天生的反感,人們總是覺得看不到,分類以後才能看到,實際上不是的,人是生動的。

 

於是,慢慢地我會放棄那些固化的、硬的理論,而追求靈活、多變的技術。

 

四,

問:您說自己最大的本事是讀書。能給我們的諮詢師朋友們推薦幾本有利於臨床實踐的書嗎?

 

李:我個人覺得,首先是生物學進化的書一定要看。

 

比如人類是怎麼發展來的?世界的文明基石是什麼?

 

除了生物學,我也希望心理諮詢師能讀些人類學。比如人類分佈,種族,遷移和改變。在廣州,我會關注客家人,很想親近他,想知道他的想法,他的感覺。

 

在昆明,我就拼命跟那些少數民族人打交道。我覺得只有這樣,才能打開我的眼界。

 

西方文化裡要知道混沌學,因為這個複雜性思維體系能使事件回到一個無序的狀態,過度的有序化會讓這個世界走樣。對於中國的文化,道家思想、禪家思想一定要好好琢磨。

 

陰陽、五行、風水、易經、八卦,我們要深刻思考:古人為什麼會這樣來思考這些問題?它的內在是什麼?

 

我覺得心理學家是人學家,涉及到人的行為的,所有都要納入心理學的好奇心中。

 

我們要研究不同層面的人是怎麼生活的。

 

當我們把這些東西慢慢涉獵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你突然會覺得內心很開闊,我們沒有很多疑惑,我們知道這個老闆為什麼會痛苦,或者明白他的痛苦可能是因為什麼。儘管我們不知道怎麼解決,但至少我們很容易共情。

 

實際上,我建議心理諮詢師什麼書都要讀——雜學,因為這些書都是人寫出來的。

 

 

諮詢師的個人成長,要經過很多體驗

 

五,

問:很多諮詢師評價您的諮詢風格:“不為外物干擾,自在,傲然”。諮詢師們很嚮往您的這種狀態,他們想知道做到這一點需要做什麼?怎麼修煉?

 

 

李:心理諮詢師內心完整了,就會榮辱不驚了。

 

孔子不是說,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當你早早地進入那個境界,就沒有對錯,沒有是非,這些事件本身沒有可以判斷的價值系統,存在就是存在,都是平等的。

 

你的內心搞定了,突然就平靜了,不會再為對錯而焦慮、痛苦了,你想做什麼就去做了。

 

同樣,做任何事時,你都會保持一種真誠和坦誠。

 

arrow
arrow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