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面前,除了逃避和死扛,你還有第三種選擇

1B26ACF7-4792-4597-9892-3BCE80F2BAB6.png

 

文來自:創投圈 

Stanford的這篇演講 一語道中 什麼是真正的 壓力之源-- 那就是 認定壓力 無法承擔的想法。

一切所謂的害怕承擔都是因為恐懼 。所以改變想法就能改變情緒,一切都在正面思考。--台鳳

 

演講者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Kelly McGonigal(凱利·麥格尼格爾),她徹底顛覆了我對壓力的認知:

 

“最幸福的人並不是沒有壓力的人。相反,他們是那些壓力很大,但把壓力看作朋友的人。這樣的壓力,是生活的動力,也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

 

01

壓力會殺死人,

但壓力也只殺得死會這樣想的人

 

Kelly開展的這項研究歷時八年,追蹤了3萬名美國成年人,在這項研究,參加者會被問兩個問題:

 

去年你感受到了多大壓力?

你相信壓力有礙健康嗎?

 

8年後,研究人員查看了公開的死亡記錄資料,並找出了那些已經去世的參與者。

 

研究結果令人大吃一驚!

 

那些相信壓力有害健康的參與者,會經常失眠、內分泌失調,並且誘發癌症或心臟病,最終使得死亡的風險增加了43%,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但是,如果承受極大壓力的人,不認為壓力有害,死亡的風險就不會升高,甚至比壓力較小的參與者死亡風險更低。

 

是的,真正有害的不是壓力,而是認為“壓力有害”的想法。也就是說,壓力並不是導致死亡風險增加的決定因素,如何看待壓力才是其決定因素。

 

研究人員還估計,在追蹤死亡案例的8年中,有超過18.2萬人過早離世的原因,並不是壓力本身,而是認為壓力有害這個想法。

 

那麼,改變對壓力的看法,是否能夠促進人們的健康?科學研究告訴我們的確如此。當你改變對壓力的看法時,你便能改變你身體對於壓力的反應。

 

為何如此呢?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為您揭曉答案。

 

研究者為了讓參與者處於極度壓力的情境中,參與者被要求參加一項有兩個實驗的社會壓力測試。

 

第一個實驗,壓力演講。參與者要面對專家評委做一個五分鐘的演講。他們沒有事準備的機會,而且演講的主題還是自身的性格“弱點”。

 

同時,為了確保參與者感受到壓力,研究人員在演講者臉上打了明亮的燈光,現場還有攝像機全程拍攝。此外,評委們還頻頻作出消極回饋,比如鄙夷的神情(白眼)或不屑的動作(搖頭擺手)。

 

接著,進行第二個實驗,數學測驗。要求參與者盡可能快地從996開始以7遞減來倒數數字,期間研究者還會不斷地受到干擾:快點,快點,太慢了,數錯了,重新開始。

 

想必,做完這兩個實驗,大家都會呼吸加快,心臟砰砰直跳,也許還會一頭汗水,感到壓力重重。正常情況下,我們會將這種身體改變解釋為焦慮或者不能很好應對壓力的表現。

 

但如果我們把這些生理表現看作是身體充滿活力,並準備好應對壓力的信號,情況會有什麼不同嗎?

 

接下來,參與者在參加「社會壓力測試」時,事先教導他們認為這些壓力的表現是有益的:如呼吸加快可以幫大腦獲得更多的氧氣,砰砰心跳是在為你的行動做出準備。

 

實驗結束後,那些將壓力視為對他們表現有幫助的參與者感受到的壓力大大降低,這些人少了一份焦慮,多了一份自信。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個思想準備上的小動作,面對同樣的壓力時,結果卻差了十萬八千里!

 

02

顛覆認知:壓力有助於身體健康

 

接下來,我們從生理角度解釋這種現象。

 

一般情況下,壓力會讓我們的心率加快,血管收縮,而這也是慢性壓力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上面這項研究中,當參與者認為身體對於壓力的反應有利時,他們的血管卻是保持鬆弛的狀態。

 

他們的心跳仍然砰砰直跳,但是以一種更健康的心血管系統活動的方式,就和你開心或者受到鼓舞時的跳動方式類似。

 

這是因為當人們受到壓力時,作為對壓力的反應,腦垂體會釋放一種壓力性激素,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催產素(oxytocin)。

 

而催產素不僅僅作用於大腦,還有益於身體,如保護人們的心血管功能避免受到壓力帶來的傷害。

 

催產素還是天然的抗炎物,還能幫助血管在應對壓力時保持放鬆。現在我們應該知道:壓力為什麼會讓我們更健康了。原因就在於壓力會讓我們身體釋放出催產素。

 

03

總在社交場合倍感壓力?

其實它是來幫你的啊!

 

上面說到催產素是一種壓力性激素,其實它更是一種神經激素,直接作用於腦部神經的功能和運作。

 

催產素可以很好地調節大腦的社交本能,促使人們與別人交往;而且,催產素讓人們渴望得到朋友或家人的擁抱或接觸(又被稱為擁抱激素)。

 

它甚至會促使人們去主動幫助和關心那些你在乎的人。因此,由於壓力產生的催產素會讓人更有社交能力,人們變得更容易相信別人,更具有合作精神且更慷慨大方。

 

 

其實,我們的心臟有催產素受體,它能幫助心肌細胞再生,並從壓力導致的損傷中得到恢復。催產素對於人體的這些好處來源於社交聯繫和人際支持。也就是說:

 

當你對處於壓力狀態中的人施以援手時,無論是對於尋求幫助的ta,還是對幫助ta的你自己,你們體內都會釋放出更多的催產素。如此一來,你對壓力的反應會變得更健康,也能從壓力中迅速恢復。

 

神奇的是,機體對於壓力的反應建立了一種釋放壓力的內在機制(壓力本身可以減緩壓力),而這一機制就是社交聯繫。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們在經歷過大的創傷後,會變得更加具有“利他思想”。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照顧朋友和家庭,也更願意提供各種志願服務。

 

創傷倖存者花越多時間幫助他人,他們會感覺到越幸福,也會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意義。就像汶川地震一發生就有很多自發組織的救援人員前往汶川,他們說:“我之前也是地震的倖存者,我現在特別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想去幫助別人”。

 

04

壓力健身房:壓力可以鍛煉你的“韌性肌肉”

那些認為壓力有害的人,感受到壓力時,就企圖逃避來應對壓力。

 

而認為壓力有益的人則會主動積極地應對壓力,面對壓力迎難而上,你就強化了應對壓力的資源,對生活的挑戰更有自信,會建立和維持更親密的社交關係。

 

因此,當你以這種方式看待壓力時,你不僅能夠在壓力下做得更好,而且你達到了一個更高深的境界--你告訴你的身體去相信你能夠應對生活中的挑戰,而且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一項研究追蹤了約1000位年齡在3493歲之間的美國成年人,同樣被問兩個問題:

 

去年你經歷了多少壓力?

你花費了多少時間來幫助親朋好友或鄰里鄉親?

 

然後去調查接下來5年內死亡的參與者。

 

研究發現,經歷較多壓力的參與者,如經濟困難或家庭危機,壓力增大了30%的死亡風險。

 

但是,對於那些經歷較多壓力卻花費較多時間關心別人的人,沒有增加任何死亡風險。也就是說,關愛可以造就人們的韌性(resilience,快速恢復的能力)。

 

05

三步,改變你的壓力思維模式!

 

縱然各項研究表明,壓力本身沒有害,認為壓力有害才有壞處,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堅定地認為壓力有害,那麼,我們如何改變你的壓力思維模式呢?

 

為了改變你的壓力思維,首先得瞭解你的壓力思維,有意識的關注自己對於壓力的反應,然後通過以下三步進行改變:

 

第一步:承認壓力的存在。也就是說當你感受到壓力時,不逃避它,允許自己感知到壓力,包括它是如何影響身體的。

 

第二步:歡迎壓力。意識到壓力是你對在意的事物的反應,並聯結到壓力背後的積極動機。

 

第三步:運用壓力給你的能量。不要試圖耗費時間管理壓力,而是思考你現在可以做什麼來應對壓力。

 

每當你感受到壓力時,應用上述三步進行練習。你會逐漸看到壓力的好處,改變壓力有害的思維;你會更擅長應對壓力,焦慮和抑鬱狀況會更少,你會更健康和幸福。

 

這種思維的改變,是更多積極變化的催化劑。我們很多人認為有些問題根深蒂固、難以改變,但這並不表示我們無能為力。

 

壓力本身不可避免,但你遇見壓力,也就收穫了一個利用壓力的機會。這些思維模式上的小改變,會激發一系列深入的變化。

 

06

因為有壓力,生活才有意義

 

看完上面的研究,也許有人會問那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呢?比如,是選擇有壓力的工作還是無壓力的工作?

 

某種程度上,是否只要大家相信可以解決好壓力,那聰明的選擇就是選有壓力的工作呢?

 

Kelly教授說:比起對不安的逃避,對生活意義的追求才是身心健康的不二法則。

 

作出決定的最好方式是選擇那些對你生活有意義的事情,然後相信自己能夠處理好伴隨而來的壓力。

 

調查顯示,最幸福的人並不是沒有壓力的人。相反,他們是那些壓力很大,但不消沉的人。這些人認為自己的生活接近完美,我們稱這種現象為“壓力悖論”。

 

藝術家、運動員、外科醫生、音樂家、遊戲玩家,當他們專注於藝術或技能中時,這些領域高手都表現出明顯的“挑戰反應”跡象。

 

該反應使他們獲取到更多的腦力和身體資源,讓他們處於一種很享受、完全沉浸其中的心流狀態。我們才會看到他們自信滿滿、無比專注的巔峰表現。

 

這些所謂的“高手”是因為自己能力高強就沒有壓力了嗎?才怪,他們的壓力也大了去了。但他們都知道一點:你認為壓力好,壓力就幫助你;你認為壓力壞,壓力就折磨你。

 

庫珀·埃登斯曾說過:“與其恐懼,不如擁抱。”

 

將壓力看作是助力,人們的身體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呼吸加深為心臟導入更多氧氣;心跳加速將氧氣、脂肪和糖輸送到肌肉和大腦;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和皮質醇,幫助肌肉和大腦更有效地接收和使用能量。

 

由此一來,大腦會更快分析感知到的事物,不再分心,不重要的事項不予考慮。壓力還能夠集中你的注意力,以獲取周遭更多的資訊。

 

以後,當我們再遇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的時候,告訴自己:你的小宇宙正在積蓄能量,應對挑戰呢!

 

我們要學會善用壓力,承擔壓力,追求生活的意義,達到個人更好的狀態。在努力中實現自己的潛能和價值。

 

此外,當我們再看到需要幫助、處於壓力中的人時,告訴自己:快去施以援手,釋放更多催產素吧。


 

arrow
arrow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