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9021102654581_b.jpg

                                                                 

 作者:武志紅

    宅,可以理解爲輕量級的自閉症。宅,即把自己封閉在家裏。封閉的目的,是切斷與外界的聯繫,尤其是切斷人際關係。必須是切斷在家裏,因家的一切,是宅人所熟悉。熟悉,本質上是一種掌控。即宅人的居所的一切,都是自己完全熟悉,完全掌控的。

    出門,進入到紛繁的世界中,宅人會慌。慌,是因失控,因覺得外部世界對自己不够友好,自己掌控不了。所以,宅人出門時會找一個控制物,如手機,如iPad,或一本書,或其他,拿著它們,與它們構建了一個封閉的關係圈,既有自我掌控感,也可不必將注意力投到外界。

    出門前,宅人會磨蹭,磨蹭是一個儀式,一個進入到不能掌控的外部世界的必然儀式,儀式是爲了增加自己的掌控感。在熟悉的家裏做做這個,做做那個,碰碰這個,碰碰那個......這一切都是自己熟悉,自己所能控制的,碰觸它們,就有了掌控感——也即安全感,然後就覺得積攢了一些勇氣和力量,可以上路了。

    從外面回到家裏,宅人也需要做一些事情,好讓自己回過神來,重歸自己的洞穴中。一嚴重的宅男,聚會回來,必須上一會兒網,玩一會兒電腦,或做些其他習慣性的行爲。他說,聚會比較開心,但帶著這份開心,沒法入眠,而做這些事,就像是切斷了這份開心的流動,心會變得平靜很多,就可以入眠了。

     宅人進入外部世界時,必須做很多準備工作。他理智上知道,這些工作沒必要,但他忍不住要做,原因還是控制感。外部世界似乎隨時都有可怕的失控發生,爲了應對這些失控,宅人會進行盡可能充分的準備,好杜絕失控的發生。

    讀了這些文字就會知道,宅人的一切特徵性行爲,都是爲了對付失控,都是爲了增强自我掌控感。這是爲什麽?

     和很多宅人,尤其是一些很嚴重的宅人深談後,發現核心原因,是母嬰關係的挫敗。宅人怕的是整個世界,只有在他小小的地盤上才不慌。對于嬰兒,媽媽即整個世界。若媽媽和嬰兒建立了愛與溫暖的關係,嬰兒會將外部世界知覺爲對他善意的,他無須控制,因很深的感覺已經形成——我可以控制這個世界。

     我可以控制這個世界。控制這個詞還是很對,或者說,很不對,更準確的表達是——我可以自由地使用這個世界。這種感覺,源自溫尼克特所說的客體使用的概念,即嬰幼兒有那種自由度——我可以自由地使用媽媽,而不必擔心被媽媽拒絕甚至攻擊。比客體使用更重要的,是母子之間的情感鏈接。

     母子間有了情感的鏈接,嬰兒一開始就體驗到了流動的美妙,流動的美妙,是治療自我掌控的根本。享受到流動的美妙感的人,才能放下自我掌控,也放下對別人的掌控,從而可以輕鬆自由輕鬆地進入到看似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因爲,不管多麽複雜,重要的都是流動。

    爲了追求自我控制,宅人最常使用的策略是减少刺激,特別是人際關係的刺激,無論好的刺激還是壞的,都要减少。幷且,當刺激進入時,他們要對刺激進行很多處理工作。于是,面對刺激,他們就顯得反映遲緩。不過,宅人有一個好處,他們容易對刺激進行深處理,導致他們會有某一方面的專長。

     宅人的自我控制,有時也會反映到身體上。即,他們的身體會僵硬不靈活。非常嚴重的宅人,因過度的自我掌控,他們的關節會變得極其僵硬,這導致他們年老後,關節有各種疼痛。放鬆,尤其是一個高質量的親密關係,加上愛撫,會讓他們的僵硬鬆動很多。

     肯定有人會問,如何治療。先請瞭解自己宅的心理,然後,帶著宅的心理,走向更寬廣的世界。用心去體會,你會發現外部世界對你的歡迎和善意。關鍵是,製造機會,讓自己越來越多地享受到流動的美。流動的美,是治療自我控制的根本。

arrow
arrow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