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轉載~~我爸爸的新名字是 "2"

 


照片攝影~謝皓之



爸爸!從小到大,我見到他總這麼喊。對我來說,爸爸就是爸爸,是天生的,從不需要去想,他還有什麼其他稱呼。
 
直到,去年九月,他換上了新名字:2號。
 
年過八十的他,患有失智症,心臟與腎臟也出狀況,被送入加護病房。我奔回宜蘭,在病房門口等到探望的時段,朝對講機報出父親的名字,沒想到,裡頭的護士問:「他是幾號?」
 
剎那間我愣住。「我是2號的家屬。」聽到號碼,門開了。
 
其後,爸爸又幾度進出加護病房。看著病床前的阿拉伯數字,我經常想,什麼時候,爸爸可以回到從前,不用再被編號?
 
但偏偏,人走著進去,卻躺著出來。我們也開始詢問與嘗試計時照護、本國看護、機構看護等方案,一路跌撞,最後,選擇外勞看護。
 
上週末,我打電話告訴爸爸,因為工作忙,下星期才能回去看他。他緩慢的說:「妳盡量去忙妳的,不要因為我,把你們都弄得人仰馬翻……,妳辛苦了,做為一個長女,妳已經盡了力。」
 
聽到這句話,心如刀割。我稱不上盡力,但他卻盡可能的,表達對女兒的支持與諒解。
 
這期封面故事作者郁怡,在採訪後記中,描述她送父親至安養院前的對話,父女兩人也都提到「盡力」。
 
「盡 力」,並不容易。我是幸運的,爸媽已自備退休養老金。但,有多少上班族能負擔高額養護費用?台灣去年每人平均月薪為四萬五千多元,外勞每月須兩萬多元,全 日型本國看護一個月收費達五萬至六萬元,都會區安養機構月費動輒三萬起跳,許多人薪水還不夠付,如何養自己、養小孩、養房子?
 
台灣目前約二十六萬名失能失智老人,含家屬達百萬人,且人數持續增加。當竭盡心力也難以兼顧親情與工作的人越來越多,經濟絕不會好轉。
 
我們不能要求政府全面接手照顧長輩,日本過去十二年的「國家養」介護制度,如今看來也走不通;更何況,政府接手勢必加稅、舉債,終究是挖東牆補西牆,債留子孫。
 
只有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知道什麼方案最接近「盡力」,政府未必能拿一把尺,丈量何謂盡力。政府該做的,是支持產業化,讓民間推出更多元的選擇方案,至於業者盡不盡力,就留給家屬來評斷吧!

____________

今年底前,全台7成私人安養機構面臨關門或減床,2012年,三千多名失智失能老人被迫搬離五都,安養機構業者群起走上街頭,卻得不到官員與媒體青睞。

片中50歲的趙先生就遇到兩難的問題,他因為照顧年邁的母親,辭去了餐廳經理人的工作,一下從中產階級落入中低收入戶,現在又面臨政府的大執法,他們該何去何從? 當養老院變少、外勞請不到,親情與工作拉扯,你怎麼抉擇?這波老人遷徙潮只是無聲預警,銀色海嘯正撲向你我的未來。

精采影片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video/article.php?id=252

內容摘自--商業周刊1289--銀色海嘯100萬人的難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