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魏台鳳

   有一位一同工作了許多時數的當事人,自故事的重整到家族系統牽連的和解、婚姻關係的再建後,仍是不斷的隨行著新困擾。她的語言在談話的開始和結尾時,只有一種:「要怎麼辦?」「這對我是有困難的!」

 

   這是個典型的自我設定:討愛永遠不夠的內在小孩!

 

   這位當事人有沒有成功的經驗呢?當然有!她的故事或許崎嶇,但一路上也不乏關愛的援手。然而,自哀自憐成了她催生業績的技巧。因為自己的「夠可憐」,許多人基於同情而給她機會賺得紅利。然而在一手得到的同時,在另一手也失去了‑‑‑‑因為對愛的使用不當!

 

   這宇宙是有愛的,祂是無條件給予的,而且每個人一樣豐足。唯一祂要我們學習的「愛」是開發自己內在的力量。當我們真正愛自己時,就不會「利用愛」,用索求的方式要愛。相對的,當我們知道自己擁有()時,也會大方的給出去,那就是平衡。

 

   平衡,讓宇宙的愛恆常不絕!

 

   然而,若人們一再不想看到自己已擁有的愛時,一個是習氣使然,一個是既得利益(以為是利益)不想放棄。長久下來,小心!憂鬱症就成形了!怎麼說呢?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親人之愛、同事之愛、和朋友之愛永遠用索求的方式來得到時,祂的語言就像這樣:「我沒辦法」、「我今天(身體部分)又很不舒服」、「我很羨慕別人有」、「我很不精明」、「我不會」。當這樣的語言說100句時,會得到利益(),說500句時就成了無能也無力的憂鬱症狀態了!

 

   說多了之後,她的自我設定(我不好)就完成了‑‑‑‑牢固難破!

 

   小心,你的用語!一正一負之間只有個零而已!

 

    改換句子;用感激的語言替代抱怨。「我好幸運!」、「我可以的!」、「去試就有機會!」、「謝謝老天給我的」,這樣的語言說500句,那麼,你離你心目中的偶像也就不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