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攝影~謝皓之

 

轉載~孝即是最大的心理治療

——家庭系統排列的本土化思考之一

武漢嚴成剛

 

       心理治療是西方現代的一個發明。過去雖然沒有心理治療,但幷不代表我們對待心理問題沒有任何措施。以前只是缺少心理治療這個概念而已。在這裏我們嘗試去發掘歷史上有與心理治療作用類似的理念和方法。

我幷不把現代和古代當作對立的存在,而是同一個存在的延續。這是我在學習家庭系統排列的過程中感悟到的。

   在 我做過的一千多例家庭系統排列個案中,處理最多的就是孩子和 父母的關係。無論當事人的議題是夫妻關係,還是孩子的身心問題,或者自己的情緒、疾病問題,解决之道幾乎都歸結爲改善自己和父母的關係。這不是我的發現, 我的工作只是印證了海靈格大師和其他家庭系統排列導師的結論而已。

      在家排場域,我們見到了無數的孝子孝孫堅定不移地追隨自己的父母及先祖,願意爲祖上的不平命運而抗爭,願意替父母生病甚至去死,願意和父母一樣不幸而不願意擁有比父母更幸福的生活。這就是孩子們對父母的愛!

      這些看似孝的行爲,爲什麽導致不幸或問題?這是真正的孝嗎?

在個案處理中,當我們遵從了真正的秩序,讓孩子做回自己,尊重父母的命運幷從心裏尊敬父母,問題往往迎刃而解。

   所以,我提出:孝即最大的心理治療。

 

    仁者,人也,親親爲大。”“親親即愛父母,人應該把愛父母作爲最大的事。這就是儒家學說最合乎人性的關于愛的理論,墨家的兼愛、基督的博愛、 佛家的愛衆生都是沒有差別的愛。而儒家的仁道論述的愛,有等級差別的,先是愛父母,親親爲大,次是愛兄弟,友于兄弟,其次是愛朋友,又其次是泛愛衆。這是最合乎天體間秩序的最人性的愛的論述。

      孝是愛的根本。所愛的人中,首先有自己的父母親人。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所親近的人中父母親人首當其衝,這種愛肯定來自于真心,這種人就值得信任、交往和追隨。如果親近的人中缺少父母親人,那麽這種親近和愛會不會另有企圖?

 

      愛從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出發,然後遷移到愛周圍的人,人際關係就會和諧。也就是說,一個能盡孝父母友愛兄妹的人,自然會擁有自然和諧、美好良善的品性,能立于世,人生也會合乎天道秩序,較爲順暢,即使遇到不幸和挫折,內心衝突也較少,所以較平和幸福。這種孝悌就是心靈的安寧之藥。

      所 以,孝不是最大的心理治療是什麽呢?而中國傳統的孝道在心理安寧方面的作用確實功不可沒。據此我們可以推測在孝的傳承上,是起到了心理治療作用的,甚至 還超出了心理治療。孝悌本爲中國古代君子修身的根本,一個注重修身的人肯定是心理相對清明健康的,這和家庭系統排列的發現驚人的相似。

      但是,當合乎天地秩序的孝道産生流變,以致于陷入形式主義時,往往孩子對父母的孝就陷入盲目的愛中,從而陷入心靈以致于生活的苦難。

   家排場域中往往見到罹患絕症者是要替父母去死,這種出于孝心的深刻死亡動力,使自己雖九死其猶未悔。可是真正的孝是什麽呢?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孔子說,做爹媽的只是爲兒女的疾病發愁。如果你能真正體會到孩子生病時父母那種憂愁、擔心、慌亂的心境,你便會懂得什麽是孝,那你還會去代替父母受苦受難 甚至是死嗎?這樣父母即使長眠地下也不能安心。所以在孝經中,孔子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好好養護父母賦予你的生命身體,就是 最原本的孝道,孝子們,你們還膽敢以愛的名義去死嗎?

      所以用罹患疾病來表達對父母的追隨和忠誠者不是真正的孝道,瞭解到這一點,無論父母的命運有多麽苦難,那麽你還能理所當然地去犧牲嗎?只有尊重父母的命運,尊敬父母,愛惜父母所賜予的身心,好好活出自己來榮耀父母才是做子女的本分。這就是家庭系統排列的解决之道。

      孝道中也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但這不是合乎真正天地秩序的愚忠愚孝,這就是孝道在流變中的封建糟粕,應該被我們摒弃。

      中國傳統的孝道在歷史流變中確實有積弊存在。在孔子時代,很多人就不懂真正的孝,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連犬馬也能養活,因此表面物質形式上供養父母幷不是孝,要心中孝,態度敬,

      給父母買了大房子,好吃好穿供養,但是却沒有好臉色。孔子就認爲,父母的事情能幫助打理,有好吃的送給父母,做到這些容易,但對父母和顔悅色却是最難的,心敬最難。

而在家庭系統排列的理念中,孩子心中真正尊重父母是核心所在。

 

      什麽是心理真正的尊敬?許多人認爲,父母出身寒微,自己奮鬥成功躋身富貴行列,覺得自己比父母有本事,比父母混得好,這種人終究根基不穩,富貴容易烟消雲散。

      家排場域還經常見到,自以爲很孝的孝子孝女,在內心是不能向父母鞠躬的,他們覺得可以擔負改變父母的命運,是家族的英雄,那麽你在序位上是大還是小呢?你大過了父母,父母的位置在何處呢?

      如百孝經中說得好。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孝道貴在心中孝,惜乎人間不識孝。諸事不順因不孝,福祿皆由孝字得。孝的作用不僅僅是家庭和睦,還有諸事的順利,尤其是福和祿。

      父母因其給予了你生命,所以你生命中所有的創造和所得都歸于父母,所以你永遠大不過父母,唯其如此,我們才會各安其位,合乎秩序,愛才能流動,問題才能解决,才能事業順利,贏得福祿。

      還有的人,受制于外在的評價,這種孝行是帶有自我强迫的性質的,離真情越來越遠。不是外人認爲你給父母提供了好的條件,你就是真正的孝。其實老人甘願粗茶 淡飯,只要兒女常回家看看。盡孝做到盡力,物質上力所不能及無需强求,古語說:百善孝爲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貧家無孝子。如 果一定要表現在物質上,那 麽窮人家裏就不會有孝子了。而《孝經》認爲,自天子以至于庶民,都能盡孝,只在盡心。父母的快樂就來自于兒女的幸福,絕少有父母期望兒女爲了表達孝心而背 上經濟負擔,如果是這樣,也是你自大的做法使父母變成了索取的孩子,責任還是在你,是你陷父母于不義。現實中這種例子不在少數。

 

      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儒,儒的主要精神是仁,而仁的核心精神是孝,它貫穿了天、地、人、祖、父、己、子、孫這個縱向鏈條,又是人際、社會橫向聯繫的出發點。那爲什麽在中國目前,孝沒有發揮出它的作用呢?

   從我做的千餘例個案來看,國人的孝道遠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 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和儒家文化的歷史演變有關,儒家的孝來自于自然天道,爲天經地義之道,但到了《孝經》就已部分演變成統治者的政治工具,孝演變成了道德 規範、外在的儀式或者評價,這就成爲成爲人們抵達真正的孝的最大障礙。尤其到了宋明清,孝道呈理論哲學化、規範極端化的傾向,最典型的是《弟子規》,孔夫 子教誨本門弟子的一句: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被清人李毓秀演化成了無所不用其極的行爲規範。刻板的教條 和規定掩蓋了內心真實,這是我們通達的聖人孔子所倡導的孝嗎?我們今人應該反省:我們做的是真正的孝嗎?

       關于孝的言論太多了,與其花時間與精力去研究什麽是真正的孝,還不如直接從和父母的關係中去求證。以不孝之名而行孝之實,是爲大孝。這是我在系統排列中一再强調的,因爲這種真實的大孝亦爲系統排列的解决之道。國人只有回歸內心的真正的敬愛,才是能讓身心和諧的孝道。

     借助家庭系統排列的觀點和具體個案實踐來透視孝道,發現這是一種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的方式,藉此辨析出真正的孝道和流于形式和極端規範化的孝道,能看到什麽是有利于愛的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孝道。

      據說海靈格大師在飛往中國的航班上讀到儒家經典《論語》,即把孔子引爲知己。我們國人更應該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有所發掘整理,我借助自己的系統排列工作對孝道的思考,不能囊括全部,只願抛磚引玉,引發大家對家庭系統排列的本土化思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