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責不如負責

自責不如負責

文;魏台鳳

   在我的諮商時間中,攜帶著各樣情境的與談者,在苦惱哀樂的人生境遇中,也讓我看到人們思維的複雜性。。

   往往卡在其中的悲哀是以難跨越的自責

   攜帶著自我譴責,是哪裡也去不了!

  矛盾的是,人們耽溺在這樣的自我責罰裡,用著補償的方式去扛責任,在深層意識裡是一種秘密的贖罪過程:對父母的不想順服演繹成替代父母‑‑‑‑做父母的父母;對手足的嫌隙演繹成手足債我來還!對伴侶的不實期待演繹成不忠;對朋友的尋求肯定演繹成諸多討好;孩子的沉迷電玩讓贖罪的路更漫長。在不斷循環後開始產生疑問----循環的痛苦會有終了的時候嗎?

   社會道德、宗教信仰…等在道理認識不清;混入負面思考的想法下使人自責又不知何以負責;如何負責?所以,情緒的自我覺察,給自己一個寧定的空間,將關係中責任歸屬不清的糾纏做一序位排列(找人諮商;系統排列),都是可以查察責任歸屬的方法。

   澄清內在的想法來源可以化自責為負責的行動力! 扛起負責任的肩膀去面對自責的部分,才能終結「複演」!惟有辨識出每個人各自承擔自己的部分,才是對對方真正的尊重。如果歸屬於他人的責任而自己去接手 了,不但這承擔是痛苦的,也終究完成不了。是了,這就是很好的「辨識」。如果這責任扛得很沉重,沒完沒了,常常想卸掉(比如身為老闆的秘書還要兼老闆家庭 關係的調解人);那就不是你的責任了。

   如果這責任扛起來宛如甜蜜的負擔,而且你知道目標在那;何時是責任完了的時候(比如做父母的教養孩子直到成年時);那就是你當下的責任了!每一個當下的責任是縱使承擔了也無負累之感;那才是真正的價值完成。

     是的,負責任是為了自我價值的完成,也是身而為人的內在靈魂最深的渴望。我們因為恐懼,而常常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我們害怕失去力量,而常常將力氣用錯地方。所以停止自我譴責,將這股能量轉化成行動力,去完成自我的使命感,完成內在裡對自我最真實的渴望,去做對自己負責

    負責讓自己滿意, 負責讓自己愉悅, 負責讓自己平靜。

arrow
arrow

    Ta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